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1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10、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愉快、
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简答题(40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5分)
答: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哪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15分)
答: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完整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doc1

(完整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doc1

)、(
)、成为具有(
)、责任心、(
)和个性品质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简答题: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三、简述《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答:(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什么?
答: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3. “看地图找家乡” 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指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图例。地图上“ ”表示的是( )。 A.河流 B.公路线 C.航道线 D.铁路线 14.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 的是( )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5.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诚实勇敢的榜样,让学生懂得( ) 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A.说出自己的想法 B.说的和做的一样 C.勇于承认错误 D.敢于说“不知道” 16.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品德与生活(社会)设置 了多个有关环境教育的单元。四年级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关注的是( )。 A.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 B.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 C.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 D.中国的环境问题 17.“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巧妙地揭示了走出困境的一个方法 是( )。 A.坚持就是胜利 B.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C.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D.决不回头 18.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中国的“气象名城”就因城市气候特点而得名,重庆又称 ( )。 A.“火炉” B.“北极村”C.“日光城” D.“雾都” 19.“富饶的物产”主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以下( )不属于东北三宝。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5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5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5篇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洛南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全员培训测试题(卷)姓名分数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新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

()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4 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

()学习态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三、简答。

(每小题6分,共24分)1《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哪些事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四、简述。

(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

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简述日常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五、实践论述。

(12分)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怎样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一)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38分)1、本课程视儿童的()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生活、主动参与生活、()的过程。

2、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儿童与()、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4、引导儿童()、学会关心、()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5、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6、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访谈、()、成长资料袋评价、()等。

二、判断题。

(25分)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家长的教育。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4、本课程旨在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5、《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生活能力提升。

()三、简答题。

(21分)1、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分)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9分)四、论述题。

(16分)请谈谈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二)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B )。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程D.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 )。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三套)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三套)

2020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讲解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讲解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一单元练习题(一)腾飞的中国一、我会填(21分)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市场。

3、东方明珠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被誉为“东方明珠”。

4、所谓“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为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伟大构想。

5、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2003年10月2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一朝成真。

7、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

主要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

8、中国参加第一次奥运会是1932 年,当时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

9、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0、英国于1842年8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11、到现在为止,我国共成功发射两次载人飞船。

1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

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13、写出几个有关飞天的神话故事。

二、火眼金眼辨真伪。

(14分)1、(√)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祖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依托。

4、(×)现代奥运会每五年举行一届。

5、(√)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

6、(√)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

7、(×)北京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三、我选择,我快乐(16分)1、1953年,在①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

①长春②深圳③上海2、①被称为现代“奥运之父”。

①顾拜旦②萨马兰奇③罗格3、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①举行。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品德新课标测试卷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为基础、以( )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 ),( ),( )。

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 ),( ),( )。

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 ),( ),( )。

4京杭大运河接( )、( )、( )、( )、钱塘江五大河流。

5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

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 ),( )。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 )( )。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 ),( )。

8、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 )。

9、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 )目标,以( )为基础,注重学生在( )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 )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10、《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 )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 )、( )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1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 )形成和( )发展,为学生( )、( )、( ),成为具有( )、(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 )( )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 )( )( )与( )等方式进行评价。

1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 )( )( )( )。

二、判断。

(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

202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共二套(含部分答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36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5、品生.品社课程都具有四项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二、选择题:(2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 BDE )A、过程与方法B、情感.态度.价值观C、知识与能力D、能力与方法E、知识2、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中“我的家庭生活”属于中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ADE ),属于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C ),属于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B )。

A、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B、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C、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D、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E、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三、简答题:(44分)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力。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教育开儿童的生活(4)、让教育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2、请列举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不少于六种)讨论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讲故事课堂辩论3、请从临沂市制定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中,任选一种策略,写出主要教学框架及流程。

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考试小学品德生活(社会)试题答案

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考试小学品德生活(社会)试题答案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4.《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5.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6.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7.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包括(我的徤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这几个主题。

二、选择题1.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 B )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2.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A )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3.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C )。

A、感受B、感情C、感悟D、感想4.《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三条主线是:( D )A、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B、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C、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D、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5.《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卞庄一小品生(品社)教师业务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6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情感与态
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5、品生.品社课程都具有四项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二、选择题:(2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 BDE )
A、过程与方法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知识与能力
D、能力与方法
E、知识
2、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中“我的家庭生活”属于中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ADE ),属于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C ),属于高年级的课程内容是( B )。

A、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B、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C、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D、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E、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三、简答题:(44分)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力。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教育开儿童的生活
(4)、让教育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2、请列举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不少于六种)
讨论法:
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
教学游戏
讲故事
课堂辩论
3、请从临沂市制定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中,任选一种策略,写出主要教学框架及流程。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4、小学三、五、x教学策略中的三、五、x各指的是什么?说具体
答:三五x策略中的三、五、x各指的是什么?说具体(20分)
1.“三”是指落实“三维目标”。

(1)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2)落实过程和方法的教育目标;(3)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2.“五”是指“五个贯彻始终”。

(1)情感教育贯彻始终;(2)文化育人贯彻始终;(3)探究体验贯彻始终;(4)展示交流贯彻始终;(5)习惯养成贯彻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