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PPT
合集下载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PPT课件

32
视诊
inspection
一 胸廓畸形 二 心尖搏动 三 心前区异常搏动
33
心前区其他部位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或 扩张病人。 2、胸骨右缘第2肋间或胸骨上窝搏动:
见于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弓瘤,升主动脉或主动脉 弓扩张、主闭、甲亢、贫血。 3、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见于右室肥大患者。 4、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室收缩期搏动或腹主动脉搏动。 深吸气增强、冲击指端→ 右室搏动
70
左房大
正常心脏
全心扩大
左室大——靴形心
右室大——心尖上翘
71
复习题: 1试述病理性心尖搏动移位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震颤与杂音的关系是什么?
72
73
2019/11/9
.
74
触及震颤多数可听到杂音听到杂音不一定可触及震颤48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与非风湿性49iiiiiiv室间隔穿孔及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连续性震颤50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51右心系统血流方向52左心系统血流方向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54心包摩擦感部位
于 同时有心脏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显 著, 但却不向下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 二尖瓣狭窄,房缺等。
66
叩诊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本身病变 :
左、右心室增大: 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 且左界向左下增大 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全心衰竭
视诊
inspection
一 胸廓畸形 二 心尖搏动 三 心前区异常搏动
33
心前区其他部位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或 扩张病人。 2、胸骨右缘第2肋间或胸骨上窝搏动:
见于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弓瘤,升主动脉或主动脉 弓扩张、主闭、甲亢、贫血。 3、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见于右室肥大患者。 4、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室收缩期搏动或腹主动脉搏动。 深吸气增强、冲击指端→ 右室搏动
70
左房大
正常心脏
全心扩大
左室大——靴形心
右室大——心尖上翘
71
复习题: 1试述病理性心尖搏动移位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震颤与杂音的关系是什么?
72
73
2019/11/9
.
74
触及震颤多数可听到杂音听到杂音不一定可触及震颤48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与非风湿性49iiiiiiv室间隔穿孔及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连续性震颤50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51右心系统血流方向52左心系统血流方向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54心包摩擦感部位
于 同时有心脏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显 著, 但却不向下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 二尖瓣狭窄,房缺等。
66
叩诊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本身病变 :
左、右心室增大: 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 且左界向左下增大 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全心衰竭
《心脏体格检查》课件

心律失常的分类: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电生 理检查等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心脏杂音可以分为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通常无害,病理性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疾病 心脏杂音的检查方法包括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心包摩擦音的意义及处理
心包摩擦音:心脏跳动时产生的摩擦声,常见于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心包炎:心脏周围组织炎症,可引起心包摩擦音,需要抗炎治疗 心包积液:心脏周围积液,可引起心包摩擦音,需要抽液治疗 心包摩擦音的处理:根据病因进行抗炎、抽液等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06
心脏体格检查的评估和 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评估心脏功能:通 过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等检查评估心 脏功能
诊断疾病:根据检 查结果诊断心脏疾 病,如冠心病、高 血压等
制定治疗方案:根 据疾病类型和严重 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预防措施: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预防心脏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听诊技巧:掌握听诊技巧,如听诊 时保持安静,避免干扰等
04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心率、心律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律: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心律为窦性心律,其他心律可能存在异常 心率、心律异常可能提示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率、心律检查方法包括听诊、心电图等,可辅助诊断心脏疾病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 免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干
扰检查结果的行为
检查结束后应听从医生的建 议,及时进行治疗或调整生
活习惯
03 心脏体格检查的方法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电生 理检查等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心脏杂音可以分为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通常无害,病理性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疾病 心脏杂音的检查方法包括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心包摩擦音的意义及处理
心包摩擦音:心脏跳动时产生的摩擦声,常见于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心包炎:心脏周围组织炎症,可引起心包摩擦音,需要抗炎治疗 心包积液:心脏周围积液,可引起心包摩擦音,需要抽液治疗 心包摩擦音的处理:根据病因进行抗炎、抽液等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06
心脏体格检查的评估和 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评估心脏功能:通 过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等检查评估心 脏功能
诊断疾病:根据检 查结果诊断心脏疾 病,如冠心病、高 血压等
制定治疗方案:根 据疾病类型和严重 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预防措施: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预防心脏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听诊技巧:掌握听诊技巧,如听诊 时保持安静,避免干扰等
04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心率、心律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律: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心律为窦性心律,其他心律可能存在异常 心率、心律异常可能提示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率、心律检查方法包括听诊、心电图等,可辅助诊断心脏疾病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 免说话、咳嗽、打喷嚏等干
扰检查结果的行为
检查结束后应听从医生的建 议,及时进行治疗或调整生
活习惯
03 心脏体格检查的方法
最新心脏体格检查——PPT课件

–胸廓的骨性改变
佝偻病性胸廓
3、Apical impulse(心尖搏动)
• 定义 •
位置
• 正常心尖搏动
•
范围
4、心尖搏动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改变
生 理 性
• 移位
病 理 性
体位改变 胖瘦 小儿 妊娠
心 脏 原 因:右心室扩大 左心室扩大 双心室扩大
心脏外原因:肺或胸腔变 腹部病变
——心尖搏动范围改变
6、Abnormal Impulse
胸骨左缘3-4肋间
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剑突下搏动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肺气肿 (emphysema)
腹主动脉瘤—鉴别
心底部
胸骨左缘2肋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2肋间—升主动脉扩张、升主动脉
• 正常情况
• 位置同上,可触及或不可触及
• 异常情况
– 抬举性搏动:
• 见于左心室肥大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 其他搏动
• 同前 • 心脏搏动与腹主动脉搏动的鉴别
二、震颤( Thrill )
• 定义:
• 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微颤动 • 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之一
瘤.
Palpation (触诊)
▪ 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 检查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 (systolic period)或舒张期 (diastolic period)
▪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肌及示、中、 环指指腹进行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其他搏动
( Apex and Other Impulse)
佝偻病性胸廓
3、Apical impulse(心尖搏动)
• 定义 •
位置
• 正常心尖搏动
•
范围
4、心尖搏动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改变
生 理 性
• 移位
病 理 性
体位改变 胖瘦 小儿 妊娠
心 脏 原 因:右心室扩大 左心室扩大 双心室扩大
心脏外原因:肺或胸腔变 腹部病变
——心尖搏动范围改变
6、Abnormal Impulse
胸骨左缘3-4肋间
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剑突下搏动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肺气肿 (emphysema)
腹主动脉瘤—鉴别
心底部
胸骨左缘2肋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2肋间—升主动脉扩张、升主动脉
• 正常情况
• 位置同上,可触及或不可触及
• 异常情况
– 抬举性搏动:
• 见于左心室肥大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 其他搏动
• 同前 • 心脏搏动与腹主动脉搏动的鉴别
二、震颤( Thrill )
• 定义:
• 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微颤动 • 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之一
瘤.
Palpation (触诊)
▪ 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 检查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 (systolic period)或舒张期 (diastolic period)
▪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肌及示、中、 环指指腹进行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其他搏动
( Apex and Other Impulse)
心脏体格检查ppt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心脏体格检查将能够提前 预警和预测潜在的心脏问 题。
总结和展望
心脏体格检查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评估,我们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以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心脏体格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问诊和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史,以便
体征检查
2
确定需要进行的具体检查。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测量血压、听取
心音和肺部听诊。
3
辅助检查
可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
综合评估
4
查等相关测试,根据需要进行。
根据所有信息的综合分析,医生会给出 详细的评估结果和建议。
3 指导治疗
心脏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治疗。
常见的心脏体格检查方法
心电图(ECG)
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检查心 脏的节律和功能。
超声心动图
负荷试验
使用超声波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 功能,帮助诊断和评估心脏疾病。
通过在运动中监测心脏的反应, 评估心脏的耐力和功能。
心脏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和误区
忽略早期症状
许多人忽视心脏问题的早期症 状,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只关注体重
体检时只关注体重和体型,而 忽略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不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脏体格检查是保持 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但很多 人忽视了这一点。
心脏体格检查的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45岁的男性,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 常,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对于预防心脏疾病和提早发现心脏问题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的 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心脏体格检查ppt课件

S1 S1产生机制:
➢ 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 Ø心室收缩,二、三尖
➢
瓣突然关闭
➢ Ø室壁和大血管壁的
➢
振动
➢ Ø半月瓣的开放
S1听诊特点:
➢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 音调较低(55—58Hz),性质较钝 ➢ 历时较长(持续约0.1s) ➢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S2 出现在心室等容S舒2张产期生,机制:
➢ 心音异常.rm
5.额外心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
• 舒张期奔马律:
• 概念: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或S4
•
与原有的S1、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
•
>100次/min时,极似马奔跑时的蹄
•
声故称奔马律。
• 种类:按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分为早期、晚
•
期中期三种。
•
舒张早期奔马律
➢产生机制: ➢ 由病理性S3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 , ➢ 又称S3奔马律。 ➢ 舒张期心室负荷 过重,在舒张早期 心 ➢ 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引起已过度充 ➢ 盈的心室壁 产生振动所致,也称室性
➢
正常中年人 P2 = A2
➢
正常老年人 P2 < A2
S1和S2的鉴别
➢鉴 别 点 ➢最响部位 ➢声音强度 ➢S1和S2间距离 ➢与心尖搏动关系
S1 心尖区 响 较短 一致
S2 心底部 弱 较长 不一致
S3正常第三心音third heart sound S3.mp3
➢
产生机制:
➢
➢ 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 ➢ 心室快速充盈,振动室壁。
常见疾病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心脏体格检查ppt_PPT课件

➢ 肺动脉收缩喷射音:见于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扩 张、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在胸骨左缘二、三肋最响, 呼气时明显,吸气时几乎听不到,不向心尖部传导。
➢ 主动脉收缩喷射音: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瘤、主动脉瓣 狭窄、关闭不全等。在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最响可以 传响心尖部,不受呼吸及体位的影响。
收缩期额外心音
杂音记录方法:收缩期3/6级杂音
震颤 无 无 无/有 有 明显 强烈
杂音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杂音的听取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重要价值,但杂音与心脏病不一致。应注意 区分功能性杂音(无害性杂音、生理性杂音、 和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和器质 性杂音。 功能性杂音:性质柔和、2/6及以下,持续时 间短、较局限。 器质性杂音:较粗糙、3/6及以上,持续时间 长,可传导(局限)。
体型:超力型↑;无 力型↓
年龄:儿童↑ 体位:卧位↑
呼吸:深吸气↓;深 呼气↑
妊娠:膈升高↑
病理因素:
心脏疾病:左室增大、 右室增大、全心增大、 先天右位心
胸壁疾患:一侧胸腔积 液、气胸、肺不张、胸 膜粘连
腹部疾患:大量腹水、 巨大肿瘤等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变化
生理条件
心尖搏动强弱与胸 壁厚度有关。体胖 或肋间变窄↓;体 瘦、肋间隙宽↑; 剧烈运动、情绪激 动↑
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 震颤(thrill)
➢ 定义: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喉 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又称猫喘。
➢ 机制:血液流经狭窄口径或异向流动形成湍流→瓣 膜、血管壁、心腔壁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 临床意义: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见于先心 及狭窄性瓣膜病变。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病理条件
心脏疾病:左心室肥 大↑;扩心、AMI、心 包积液↓;粘连性心 包炎出现负性心尖搏 动(inward impulse)
➢ 主动脉收缩喷射音: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瘤、主动脉瓣 狭窄、关闭不全等。在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最响可以 传响心尖部,不受呼吸及体位的影响。
收缩期额外心音
杂音记录方法:收缩期3/6级杂音
震颤 无 无 无/有 有 明显 强烈
杂音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杂音的听取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重要价值,但杂音与心脏病不一致。应注意 区分功能性杂音(无害性杂音、生理性杂音、 和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和器质 性杂音。 功能性杂音:性质柔和、2/6及以下,持续时 间短、较局限。 器质性杂音:较粗糙、3/6及以上,持续时间 长,可传导(局限)。
体型:超力型↑;无 力型↓
年龄:儿童↑ 体位:卧位↑
呼吸:深吸气↓;深 呼气↑
妊娠:膈升高↑
病理因素:
心脏疾病:左室增大、 右室增大、全心增大、 先天右位心
胸壁疾患:一侧胸腔积 液、气胸、肺不张、胸 膜粘连
腹部疾患:大量腹水、 巨大肿瘤等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变化
生理条件
心尖搏动强弱与胸 壁厚度有关。体胖 或肋间变窄↓;体 瘦、肋间隙宽↑; 剧烈运动、情绪激 动↑
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 震颤(thrill)
➢ 定义: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喉 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又称猫喘。
➢ 机制:血液流经狭窄口径或异向流动形成湍流→瓣 膜、血管壁、心腔壁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 临床意义: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见于先心 及狭窄性瓣膜病变。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病理条件
心脏疾病:左心室肥 大↑;扩心、AMI、心 包积液↓;粘连性心 包炎出现负性心尖搏 动(inward impulse)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

正常心脏及血管检查
.
实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
视、触、叩、听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能比较准确的叩出心界 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辨别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收缩期和舒张期 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血管的检查方法
.
实习内容
▪ 体格检查必要的器械
▪ 听诊器、硬尺、棉毯、血压计、清洁玻璃片
▪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 视、触、叩、听四种体检方法
病人体位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
心 脏听 诊
内容
心音 心率 心律 杂音 心包摩擦音
.
心 脏听 诊
S1和S2的鉴别
鉴别点
S1
声音特点
音强,调低, 时限较长
最响部位
心尖区
S1和S2间距离 S1与S2 的间隔较短
与心尖搏动关系 同时出现 .
内容
• 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 • 震颤:时期 • 心包摩擦感
.
方法
心脏叩 诊
间接叩诊法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与肋间平行)
2 力度:均匀,尽可能轻叩 3 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
内容
心脏叩 诊
• 叩诊左界
从心尖搏动点所在的肋间开始 由心尖搏动点外2~3cm处从外向内叩,确定心界 按肋间隙顺序向上叩,直至第二肋间隙为止
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 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值为收缩压, 声音消失时的汞柱值为舒张压
.
血压测量
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一般为右上肢 血压计零点与被检查的手臂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一般应连测2~3次,至少应重复1次,取其最低值记录 重复测量时
.
实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
视、触、叩、听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能比较准确的叩出心界 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辨别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收缩期和舒张期 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血管的检查方法
.
实习内容
▪ 体格检查必要的器械
▪ 听诊器、硬尺、棉毯、血压计、清洁玻璃片
▪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 视、触、叩、听四种体检方法
病人体位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
心 脏听 诊
内容
心音 心率 心律 杂音 心包摩擦音
.
心 脏听 诊
S1和S2的鉴别
鉴别点
S1
声音特点
音强,调低, 时限较长
最响部位
心尖区
S1和S2间距离 S1与S2 的间隔较短
与心尖搏动关系 同时出现 .
内容
• 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 • 震颤:时期 • 心包摩擦感
.
方法
心脏叩 诊
间接叩诊法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与肋间平行)
2 力度:均匀,尽可能轻叩 3 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
内容
心脏叩 诊
• 叩诊左界
从心尖搏动点所在的肋间开始 由心尖搏动点外2~3cm处从外向内叩,确定心界 按肋间隙顺序向上叩,直至第二肋间隙为止
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 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值为收缩压, 声音消失时的汞柱值为舒张压
.
血压测量
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一般为右上肢 血压计零点与被检查的手臂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一般应连测2~3次,至少应重复1次,取其最低值记录 重复测量时
学习课件心脏体格检查.ppt

包括视、触、叩、听四诊,本 节主要介绍视、触、叩诊。通过学习, 使同学了解视诊的内容;基本掌握心前 区触及震颤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心心脏视诊包含哪能内容?
2、心脏触诊包含哪能内容?
3、各瓣膜区触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
⑴胸廓位置的影响;
⑵纵膈位置的影响;
⑶心脏增大的结果:心尖搏动向左移位为 右心室增大的表现;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 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
(4)体位改变的影响:精品5:3、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⑴生理情况下:胸壁肥厚或肋间窄时心尖 搏动较弱,搏动范围也较小;胸壁薄或 肋间宽时心尖搏动相应较强,范围也较 大;剧烈运动与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 也较强。
界相当于主动脉结和肺动脉段。
5、 心腰:主动脉与左室交接向内凹陷处。 6、 心下临床意义▲
1、心脏移位: ⑴移向健侧:大量胸水或气胸; ⑵移向病侧:胸膜增厚与肺不张;
⑶心脏横位:大量腹水括房室增大与心包积 液等。
Ⅴ
7~9
(左锁骨中线组成☆
1、心脏左界:自第2肋间起,依次为第 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3肋间为左 心耳,第4、5肋间为左心室。
2、心脏右界:第2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 和上腔骨前端下缘以上。 4、 心低部浊音区:第2肋间以上,其左
S2减弱:由于体循环或肺循环阴力降低、压力降低或
血流量减少时均可分别导致第二心音的A2或减弱,如 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精品442、心音性质改变:
⑴单音律:心肌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
原有的低钝性质且明显减弱,S1、S2极相似, 形成单心律。
⑵钟摆律或严重贫血、甲 状腺功能亢进与左室肥大均可使心尖搏 动明显增强;反之,扩张型心肌病和急 性心肌梗塞由于心肌收缩力减退,心包 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心脏与前胸壁 距离增加,以及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 弱并不一定代 表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还应考虑心外因 素。心功能不全的心尖搏动常较弥散、 范围增大。
2、心脏触诊包含哪能内容?
3、各瓣膜区触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
⑴胸廓位置的影响;
⑵纵膈位置的影响;
⑶心脏增大的结果:心尖搏动向左移位为 右心室增大的表现;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 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
(4)体位改变的影响:精品5:3、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⑴生理情况下:胸壁肥厚或肋间窄时心尖 搏动较弱,搏动范围也较小;胸壁薄或 肋间宽时心尖搏动相应较强,范围也较 大;剧烈运动与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 也较强。
界相当于主动脉结和肺动脉段。
5、 心腰:主动脉与左室交接向内凹陷处。 6、 心下临床意义▲
1、心脏移位: ⑴移向健侧:大量胸水或气胸; ⑵移向病侧:胸膜增厚与肺不张;
⑶心脏横位:大量腹水括房室增大与心包积 液等。
Ⅴ
7~9
(左锁骨中线组成☆
1、心脏左界:自第2肋间起,依次为第 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3肋间为左 心耳,第4、5肋间为左心室。
2、心脏右界:第2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 和上腔骨前端下缘以上。 4、 心低部浊音区:第2肋间以上,其左
S2减弱:由于体循环或肺循环阴力降低、压力降低或
血流量减少时均可分别导致第二心音的A2或减弱,如 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精品442、心音性质改变:
⑴单音律:心肌严重病变时,第一心音失去
原有的低钝性质且明显减弱,S1、S2极相似, 形成单心律。
⑵钟摆律或严重贫血、甲 状腺功能亢进与左室肥大均可使心尖搏 动明显增强;反之,扩张型心肌病和急 性心肌梗塞由于心肌收缩力减退,心包 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心脏与前胸壁 距离增加,以及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 弱并不一定代 表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还应考虑心外因 素。心功能不全的心尖搏动常较弥散、 范围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心脏视诊
方法
胸廓的切线位平视
胸部正位观察
4
心脏视诊
内容
1. 心前区是否隆起 2. 心尖搏动最强的位置、范围 3. 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5
心脏视诊
内容
正常心尖搏动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0cm处 搏动范围直径2-2.5cm
6
心脏触诊
方法
右手手掌尺侧(小鱼际)触诊 或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触诊
S1和S2的鉴别
鉴别点 声音特点 最响部位
S1 音强,调低, 时限较长
心尖区
S1和S2间距离 S1与S2 的间隔较短 与心尖搏动关系 同时出现
S2 音弱,调高, 时限较短
心底部 S2与S1的间隔较长 心尖搏动之后出1现4
心 脏听 诊
正常心音口诀
第一心音低而长, 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 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 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 心尖搏动反时相。
应先使血压计的水银柱平面降回零点 间隔片刻后再进行测量
20
作业
实习报告
按病历编写格式记录检查结果 下一次实习课时交
21
思考题
➢ 见《实习指导》 ➢ 下一次实习课提问
22
熟练及背诵
下发体检内容及顺序
23
参考书目
《诊断学》实习指导 《诊断学》第6版 《体检录像》西安版
24
25
右界(cm) 肋 间 左界(cm)
2-3
2-3
Ⅱ 2-3
Ⅲ
3.5-4.5
3-4
Ⅳ 5法
心 脏听 诊
病人体位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12
心 脏听 诊
内容
1. 心音 2. 心率 3. 心律 4. 杂音 5. 心包摩擦音
13
心 脏听 诊
从心尖搏动点所在的肋间开始 由心尖搏动点外2~3cm处从外向内叩,确定心界 按肋间隙顺序向上叩,直至第二肋间隙为止
9
心脏叩 诊
内容
2. 叩诊右界:
先从第二肋间隙沿右锁骨中线向下叩出肝浊音界 然后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 按肋间隙顺序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隙为止
3. 测量心界:
10
心脏叩 诊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内容
1. 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 2. 震颤:时期 3. 心包摩擦感
7
方法
心脏叩 诊
间接叩诊法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与肋间平行)
2 力度:均匀,尽可能轻叩 3 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8
内容
心脏叩 诊
1. 叩诊左界
正常心脏及血管检查
1
实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
视、触、叩、听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能比较准确的叩出心界 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辨别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收缩期和舒张期 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血管的检查方法
2
实习内容
▪ 体格检查必要的器械
▪ 听诊器、硬尺、棉毯、血压计、清洁玻璃片
▪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 视、触、叩、听四种体检方法
15
血管视诊
1.颈部血管 2.肝颈静脉回流征 3.毛细血管搏动征
16
血管触诊
一般选用桡动脉 内容:
脉率、脉律、血管紧张度、脉搏强弱 注意有无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等
17
血管听诊
注意有无枪击音、杜勒氏二重杂音等
18
血压测量
1. 病人安静5~10分钟 2. 仰卧或坐位,上肢裸露,肘部与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伸
直并轻度外展
3. 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下缘在肘弯横纹上2~3cm, 听诊器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
4. 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 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值为收缩压, 声音消失时的汞柱值为舒张压
19
血压测量
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一般为右上肢 血压计零点与被检查的手臂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一般应连测2~3次,至少应重复1次,取其最低值记录 重复测量时
心脏视诊
方法
胸廓的切线位平视
胸部正位观察
4
心脏视诊
内容
1. 心前区是否隆起 2. 心尖搏动最强的位置、范围 3. 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5
心脏视诊
内容
正常心尖搏动 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
0.5-1.0cm处 搏动范围直径2-2.5cm
6
心脏触诊
方法
右手手掌尺侧(小鱼际)触诊 或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触诊
S1和S2的鉴别
鉴别点 声音特点 最响部位
S1 音强,调低, 时限较长
心尖区
S1和S2间距离 S1与S2 的间隔较短 与心尖搏动关系 同时出现
S2 音弱,调高, 时限较短
心底部 S2与S1的间隔较长 心尖搏动之后出1现4
心 脏听 诊
正常心音口诀
第一心音低而长, 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 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 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 心尖搏动反时相。
应先使血压计的水银柱平面降回零点 间隔片刻后再进行测量
20
作业
实习报告
按病历编写格式记录检查结果 下一次实习课时交
21
思考题
➢ 见《实习指导》 ➢ 下一次实习课提问
22
熟练及背诵
下发体检内容及顺序
23
参考书目
《诊断学》实习指导 《诊断学》第6版 《体检录像》西安版
24
25
右界(cm) 肋 间 左界(cm)
2-3
2-3
Ⅱ 2-3
Ⅲ
3.5-4.5
3-4
Ⅳ 5法
心 脏听 诊
病人体位 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12
心 脏听 诊
内容
1. 心音 2. 心率 3. 心律 4. 杂音 5. 心包摩擦音
13
心 脏听 诊
从心尖搏动点所在的肋间开始 由心尖搏动点外2~3cm处从外向内叩,确定心界 按肋间隙顺序向上叩,直至第二肋间隙为止
9
心脏叩 诊
内容
2. 叩诊右界:
先从第二肋间隙沿右锁骨中线向下叩出肝浊音界 然后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 按肋间隙顺序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隙为止
3. 测量心界:
10
心脏叩 诊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内容
1. 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 2. 震颤:时期 3. 心包摩擦感
7
方法
心脏叩 诊
间接叩诊法
1 手法:病人坐位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平行(与肋间垂直) 病人仰卧时,检查者板指与心缘垂直(与肋间平行)
2 力度:均匀,尽可能轻叩 3 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8
内容
心脏叩 诊
1. 叩诊左界
正常心脏及血管检查
1
实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
视、触、叩、听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能比较准确的叩出心界 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辨别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收缩期和舒张期 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血管的检查方法
2
实习内容
▪ 体格检查必要的器械
▪ 听诊器、硬尺、棉毯、血压计、清洁玻璃片
▪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 视、触、叩、听四种体检方法
15
血管视诊
1.颈部血管 2.肝颈静脉回流征 3.毛细血管搏动征
16
血管触诊
一般选用桡动脉 内容:
脉率、脉律、血管紧张度、脉搏强弱 注意有无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等
17
血管听诊
注意有无枪击音、杜勒氏二重杂音等
18
血压测量
1. 病人安静5~10分钟 2. 仰卧或坐位,上肢裸露,肘部与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伸
直并轻度外展
3. 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下缘在肘弯横纹上2~3cm, 听诊器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
4. 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 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值为收缩压, 声音消失时的汞柱值为舒张压
19
血压测量
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一般为右上肢 血压计零点与被检查的手臂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 一般应连测2~3次,至少应重复1次,取其最低值记录 重复测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