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地理综合检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分数: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60 分。)

下图中,M与N之间、E与F 之间是海区,M、N、E、F 的附近都有港口和东西向铁路。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 题。

1.关于M港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M港濒临海域属中国的内海②M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港③M港的腹地是东北地区④M港附近泥沙淤积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E F之间的海域是东海

B.E N之间的陆地是山东半岛

C.连接M港的东西向铁路是神黄铁路

D.连接F 港的东西向铁路是沪杭—浙赣线

(2015·苏州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3~4 题。

3.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7 月均温、1 月均温B.年降水

量、1 月均温、7 月均温C.7 月均温、1 月均温、年降水量D.7月均温、年降水

量、1 月均温4.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B.降

水最少处海拔约为1 800 米C.气温变化与地形有密切关系D.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

加而减小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和人口数柱状图”,完成

5.甲、乙、丙、丁四省区依次是( )

A.上海、湖北、四川、西藏

B.上海、四川、湖北、西藏

C.西藏、湖北、四川、上海

D.西藏、四川、湖北、上海

6.对甲、丁两省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省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少

B.两省区行政区范围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

C.甲人多地少,经济构成以二、三产业为主

D.丁人均耕地多,多大型农场

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答7~8 题。

7.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较好

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8.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悬殊,主要是由于A.纬度不同B.耕地数量差异

C.市场需求不同D.工业基础差异

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2010 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完成9~10 题。

5~6 题。

项目

人力投入量自然资源效率人力效率

劳动日粮食/耕地粮食/ 劳动日

d·hm kg·hm kg·d

全国平均199.5 4 377 21.94

西北省份213.5 2 833 13.86

西南省份312.3 3 979 12.69

东南省份169.4 5 665 12.69

东北和

新疆119.4 4 908 42.25

9. 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

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

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

10.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机械化水平高

B.③④ C .①③ D.②③

A.①②

(2015·江西师大附中期中)今年国庆假期,宁波某中学的小梦同学计划乘高铁去北京旅游。下图为我国部分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 题。

11.小梦此行的高铁线路最可能是( )

A .宁杭线-沪汉线—京广线

B .杭甬线-武广线—京广线

C .杭甬线—沪杭线—京沪线

D .杭甬线-宁杭线—京沪线

12.近几年,我国铁路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 截止 2013 年 9 月 26 日,中国高铁总里程 达

到了 10 463 千米,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 46%,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下

列关于高铁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高铁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B .高铁运行速度最快

C .高铁安全、舒适、准点

D .高铁出行方便

(2015·湖南衡阳八中月考 )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据图判断回答 13~

14 题。

读西双版纳 (20 °08′N ~22°36′N,99°56′E ~101°50′E)景洪市各月气温和降水

13.图中甲山脉和经过银川的铁路线分别

A .昆仑山、兰新线 C .祁连山、包兰线

14.该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势平坦 ②矿产丰富 ③气候适宜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⑧市场广阔

( )

B .阴山、陇海线

D .贺兰山、宝成线 ( )

④水源充沛 ⑤交通便利 ⑥水能丰富 ⑦

B .②④⑧

D .②⑤⑥

量图,完成

15.下列关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双版纳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中部

B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中部

C .西双版纳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

D .北回归线经过

西双版纳地区

16.西双版纳聚居着傣族、 哈尼族、 拉祜族、 布朗族等 13 个少数民族, 其中喜欢跳“孔

雀舞”“象脚鼓舞”的少数民族是 ( )

A .哈尼族 C .拉祜族

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 A .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 .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 .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 .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18.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

A .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 .光照丰富

C .积温较高

D .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下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 19~20 题。

B .布朗族 D .傣族

19.B 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

20.下列关于C、D 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二、综合题(共40 分)

21.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 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

(1) 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

(4)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

22.环渤海经济圈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长三角经济圈指由上海、南京、杭州为三个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广义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

(1)说明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主要自然条件有何不同?

(3)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在交通运输、技术、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有哪些相同点?

(4)分析长三角经济圈正在把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

23.下图为我国三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简述图 1 地区河流特征与图 2 地区河段河流特征的差异。

(2) 图 2中 C 地属于 ________ 气候, C 区域突出的流域特征是什么?试分析其成因。

(3) 图 3 为 B 地区气候统计资料,根据图 3 简述 B 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13 分 )

中国地理综合检测试题

1.A 2.B 第1 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N 地附近为黄河三角洲。M港口为秦皇岛,位于渤海沿岸,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海,①②正确。第2 题,结合上题分析,EF 应位于淮河以北,故属于我国黄海,A错误;EN之间位于山东半岛附近,B项正确;经过M港口的铁路有京哈线,大秦线和京秦线,C错误;F 港口位于淮河以北,为连云港,连接该港口的东西向铁路为陇海—兰新线,D 错误。

3.D 4.C 第3 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势南高北低且有盆地分布,盆地地形较封闭,热量、水分与外界交换较少,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由此可推断①③曲线为气温,由气温高低判断可知,①为7 月平均气温,③为1 月平均气温,故排除A、B、C。第4 题,由图可知,1 月最低气温大于0 ℃,可知该地应位于南方地区,故A 错;由降水曲线最低处做垂线,与地形剖面线交于一点,从该点做平行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相交,可知海拔不足1 000 米,故B 错;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植被、下垫面等,与降水量关系较小,故D 错。正确答案为C。

5.A 四个省区市中西藏人口最少、四川人口最多,上海耕地最少。分析图示人口、耕地数据可知,A 为正确选项。

6.C 甲、丁分别为上海、西藏。上海自然条件较好, A 项错误;西藏地广人稀,人口

密度小,B 项错误;上海人多地少,经济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 C 项正确;西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缺少大型农场,D 项错误。

7.A 8.B 第7 题,六省均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条件较好。第8 题,河南平原面积广,耕地数量优于山西省。

9.B 10.A 第9 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东北和新疆劳动生产率最高,这里是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机械化水平高。第10 题,西北地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这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1.D 12.B 第11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宁波到北京最合适的高铁线路为杭甬线-宁杭线—京沪线。第12 题,本题主要审题,选择不正确的选择项。在交通运输方式中,高铁运行速度不是最快的,飞机速度最快,B 正确。

13.C 14.D 第13 题,根据图中注记名称和黄河形状判断,甲山脉位于甘肃境内,黄河上游,应是祁连山脉;经过银川的铁路是从包头到兰州的包兰线。第14 题,工业发展离不开交通便利的运输条件,而有色金属冶炼需要丰富的原料,该地矿产丰富,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水能丰富,而地势、气候对工业影响小,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水源缺乏,与东部地区相比,这里劳动力丰富但素质不高,缺乏技术,距东部较发达地区远,市场较小。

15.C 16.D 第15 题,西双版纳位于云南西南部,横断山区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与老挝、缅甸接壤。第16 题,傣族喜欢跳“孔雀舞”“象脚鼓舞”。

17.B 18.C 第17 题,该段河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有结冰期。流经高

原的河谷地区,地势较平缓,流速较慢。这里人口稀少,航运价值不大。该河最终与恒河

汇合流入孟加拉湾。第18 题,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带地势低,相对

积温较高。

19.B B 地区长条状的产业带主要沿兰新线分布。

20.C 图中C 在三峡地区,D 在云南境内。三峡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重点进行能源开发。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邻国众多,为其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

21.解析:(1) 立体农业要求山地地形,且相对高差大的地区更有利。(2) 气候条件要从光热水角度分析,题中提示可种植“热带”水果,则要分析气温高;“优质”则要分析光照强、昼夜温差大。(3) 可从交通运输方式、速度快慢、运输距离等角度分析。(4) 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包括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答案:(1) 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2) 纬度较低,河谷地形,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基本无寒潮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干燥,多晴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3) 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为主,线路少,密度低;山地多,地表起伏大,运输效率低( 速度慢) ;运输距离长,蔬菜易腐烂。(4) 政策支持;农产品丰富;水电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 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支持力度大);劳动力较丰富。

22.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两大经济圈为背景,具体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地理位置的描述、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第(1) 题,考生都知道从具体方位描述地理位置,但是本题一定要从经济的角度说明位置的重要性,就要联系我国主要的经济区、经济带。第(2) 题,该题要求比较区域差异,而且限定了自然条件,可以结合图中信息对比分析。第(3) 题,该题要求比较区域共同点,并且限定了一些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4) 题,产业转移的原因一般从本地区位优势丧失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 长三角经济圈地区位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岸经济带的交汇处,北连京津唐,南接珠三角,中西部带动武汉经济圈和成都经济圈。(2) 环渤海经济圈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缺乏(3) 均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交通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4)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升,企业成本高,因而失去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圈文化、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区域产业面临升级,需将低级产业向外转移。

23.解析:(1) 河流特征包括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差异应从河段所在地区地形与气候

特征等方面考虑。(2)C 地为降水稀少的沙漠地区,也是外流区中的内流区。

(3) 从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判断B 地区为渭河平原,分析时注意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等要素,同时简述气候条件应包括利和弊两方面。

答案:(1) 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而短小;干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深流

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2) 温带大陆性外流区中的内流区地形较封闭,四周高中间低;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 有利:属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冬季低温时间长,有冻害,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