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技术研究现状

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技术研究现状王斯晗;张瑀健【摘要】甲烷水蒸汽重整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制氢方法,具有工艺成熟、装置运行可靠、经济性强、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等优点,在适应大规模生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面临着工业设备投资大及催化剂易积炭失活的问题.国内外对甲烷水蒸汽重整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和强抗积炭性能的催化剂以及研制低水碳比条件下应用的催化剂,有效降低能耗.甲烷水蒸汽重整催化剂分为非贵金属催化剂、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碳化物及氮化物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均能在高空速下使反应达到热力学平衡,甲烷转化率和CO/H2选择性均很高.金属活性组分负载量、载体、助剂及负载过程对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在甲烷水蒸汽重整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烧结、重新组合以及催化剂表面的积炭均可以引起催化剂失活,其中,催化剂表面积炭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积炭反应是发生C-H和C-C键断裂后的表面碳聚反应,可引起活性中心中毒,堵塞孔道,甚至使催化剂粉化.积炭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添加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工艺和催化剂的载体.【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石油化学工程;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积炭【作者】王斯晗;张瑀健【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714;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9+2;TQ426.95综述与展望CLC number:TE624.9+2;TQ426.9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1143(2016)04-0026-05H2具有热转化效率高、环境零污染、能量密度高和输送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清洁高效能源,在石油化工和动力燃料行业中均有广泛应用[1-2]。
2023年蒸汽锅炉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蒸汽锅炉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蒸汽锅炉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设备,广泛用于电力、化工、纺织、制药等行业。
蒸汽锅炉行业市场分析如下:一、市场规模蒸汽锅炉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2019年中国蒸汽锅炉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发展,蒸汽锅炉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行业竞争格局蒸汽锅炉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著名锅炉制造企业和进口锅炉品牌。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拥有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实力,市场竞争力较强。
与此同时,国外一些著名锅炉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或者独资建立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竞争。
三、产业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蒸汽锅炉行业将继续朝着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推广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例如,采用高效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利用设备,提高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2. 清洁低碳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蒸汽锅炉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低碳发展。
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行业自律的推动,将推动蒸汽锅炉行业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
例如,采用清洁燃料和排放控制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快应用,蒸汽锅炉行业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运行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4. 产品结构优化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蒸汽锅炉行业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例如,推出小型化、模块化的蒸汽锅炉产品,满足小型企业和特殊行业的需求。
四、政策环境蒸汽锅炉行业发展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蒸汽锅炉行业发展的政策。
例如,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锅炉能效标准,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蒸汽锅炉行业发展。
综上所述,蒸汽锅炉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
未来,蒸汽锅炉行业将继续朝着高效节能、清洁低碳、智能化和产品结构优化方向发展。
政策环境的支持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

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摘要:文章通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特点和优势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政策,阐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在我国发展状况,并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燃气轮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优势;发展及前景从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应用,逐渐进入发电行业,由于技术局限,当时只能作为紧急备用电源和调峰机组。
20世纪80年代后燃气轮机功率和热效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世界天然气资源进一步开发,使得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在电力工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燃气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趋于成熟。
近几年在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的联合循环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新增容量的40%~50%,其中主要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
随着我国天然气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项目的实施及天然气上游资源开发和下游市场利用,使天然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带动了我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继建设了一批高效率、低污染的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特点燃气轮机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绿色电力,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①发电的高效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由燃气轮机单循环和郎肯循环构成,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发电效率高达56%以上,形成极具个性的火力发电特点。
这是常规燃煤电厂根本无法比拟的高效率,把天然气的资源利用率整整提高了50%。
②发电的低污染。
燃机发电利用天然气燃烧发电,相对于其他燃料发电,天然气燃烧后过不产生灰尘和炉渣,因而不会对环境产生灰渣污染;天然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SO2,常规燃煤电厂的SO2排放没有了,NOx的排放量仅为燃煤的19.2%,CO的排放量仅为燃煤的42.1%,燃煤成熟的技术把NOx、CO排放量降低到10-4~10-3的水平,起到了改善整个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作用。
浅谈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浅谈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热能动力工程技术是一门利用热能转换为动力的技术学科,其应用涉及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能量转换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与深化。
本文将从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来浅谈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1. 工业领域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发电、供热、制冷、压缩等方面。
在发电方面,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通过燃烧煤、燃气、核能等能源来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再利用发电机将蒸汽动力转换为电能。
在供热方面,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通过燃烧煤气、燃油等燃料来加热水或蒸汽,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用户的供暖设备。
在制冷方面,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通过机械制冷循环将热能从低温系统转移到高温系统,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在压缩方面,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通过机械方式将气体体积压缩,提高气体的压力。
2. 航空航天领域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飞机、导弹、火箭等热能动力装置的设计与制造。
在飞机上,燃气轮机和螺旋桨等发动机采用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换为推进力。
在导弹和火箭上,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推进装置也是利用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将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换为推进力。
3. 汽车领域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汽车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
在内燃机汽车上,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再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气体能量转换为机械动力。
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通过燃油或电能来产生动力,并通过发电机和电池将动力传输到电动机。
二、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朝着高效节能方向发展。
在工业领域,建设高效节能的电站、锅炉等设施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在航空航天领域,研究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的发动机已成为发展的重点。
在汽车领域,研究开发新型高效节能的动力系统已成为发展的方向。
热机的发展历史

热机的发展历史热机是指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或系统,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蒸汽机到现代的内燃机,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 蒸汽机的发明与发展蒸汽机是热机的一种最早形式,其发明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在1769年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这一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的原理是利用蒸汽的压力来驱动活塞运动,从而产生机械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蒸汽机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成为19世纪工业化时代的主要动力来源。
2. 内燃机的诞生与演进内燃机是另一种重要的热机类型,它是利用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驱动活塞运动的装置。
内燃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在1876年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一发明标志着现代内燃机的诞生。
内燃机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率、便携性和可靠性,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装置。
3. 热机的应用领域热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热机被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设备,如发电机、泵和压缩机等。
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燃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中。
此外,热机还被用于供暖和空调系统、农业机械以及航天器等领域。
4. 热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热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新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人们对热机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热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燃料电池和热电联产技术等新型热机技术的出现,使得热能转化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促使人们寻找更清洁和可持续的动力解决方案。
因此,电动机、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对热机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热机作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或系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热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摘要:概括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分析了行业能耗指标,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能,可以指导钢铁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能资源,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关键词: 余热余能节能减排前景分析引言: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在消耗能源推动能源转变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但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当然随着钢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余能回收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做到较好的节能和降本成效,缓冲了当前经济形势对行业造成的冲击。
但是企业对余热余能的利用还处在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余热余能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已回收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两个方面,那么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水平,对面临着节能减排任务和严峻的经营形势压力的钢铁行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余热余能利用的现状分析节能减排是现代工业和生态环境所要必需的,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余热余能利用上,日本新日铁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已达到92%以上,其企业能耗费用占产品成本的 14%。
我国比较先进的企业,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达到 68%,其能源费用占企业产品成本的21.3%。
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率不到50%。
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 30%以上。
我国的钢铁企业也在探索新技术、新思路。
首钢在曹妃甸地区正在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装备,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板材精品基地为发展目标,建设规模为年产钢坯970 万 t。
生产流程为原料、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的长流程生产工艺。
各生产工序均配置了先进的工艺设备,具备了实施循环经济的条件。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建立起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再资源化生产体系,使企业在节能、节水、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1) 资源分布 按工序: 铁前 ( 铁、烧、焦) 余热余能资源量几乎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三,尤其以炼铁工序最为突出,这与钢铁行业铁前区域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 60% 以上基本保持一致,是节能挖潜的重点。
钢铁厂蒸汽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钢铁厂蒸汽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钢铁厂蒸汽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它可以提供大量的热能和动力,对于钢铁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现在,钢铁厂的蒸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
要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就要改善蒸汽系统的设计,确保蒸汽的流动性和效率;要改进设备和管道的设计,确保蒸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改善蒸汽的控制系统,确保蒸汽的可控性和灵活性。
钢铁厂蒸汽利用现状良好,但仍有不少改进空间,为了提高蒸汽利用率,钢铁厂应该加大投入,改善设备,提升管理水平,以更有效地利用蒸汽。
m701j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书

M701J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书一、介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通过将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相结合,利用燃气轮机排出的废热产生蒸汽,再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M701J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原理M701J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由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和发电机组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燃烧燃气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然后将燃气推动涡轮旋转。
涡轮旋转时释放出的能量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2.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燃气进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利用燃气中的余热产生蒸汽。
这些蒸汽进入蒸汽轮机,驱动蒸汽轮机旋转,产生额外的电能。
3.余热锅炉:余热锅炉是将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燃气中的余热转化为蒸汽的设备。
蒸汽产生后,可以供给蒸汽轮机发电,也可以用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需求。
三、特点M701J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率: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燃气轮机废热产生的蒸汽,提高了发电系统的总体效率。
相比传统的燃煤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更高。
2.环保清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同时,通过余热锅炉回收废热,进一步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3.灵活性强:M701J燃气轮机具有快速启动和负荷调节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应急发电和调峰需求。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与其他能源发电系统相结合,形成混合能源发电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经济性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由于其高效率和环保特性,还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补贴。
四、应用M701J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电力行业: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可以作为基础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可用于城市、工业园区等大型电网的供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推广饱和蒸汽发电技术 推广饱和蒸汽发电技术
随着汽轮机动力设备的开发应用,饱和蒸汽发电 逐渐成为成熟可靠的技术。 转炉汽化冷却蒸汽和其他余热利 用装置生产的饱和蒸汽发电,是 解决剩余蒸汽放散,减少能源浪 费的重要途径。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推广副产煤气发电技术 推广副产煤气发电技术 推广
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
如何在满足合理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选择适宜的 用能系统和设备,使回收的余热蒸汽发挥最大的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平衡
高质低用、低质无用的现象 能质、能级匹配差距大 传统的平衡方法无法发现进一步的节能潜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质效率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技术 开发新技术
转炉烟气干法布袋除尘与全余热回收技术
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转炉煤气OG法和LT法除尘工艺(引 进),是真正意义上的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回收利用采用全干法 除尘技术后,烟气温度由余热锅炉换热降至200℃以下,经布袋除 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以下。 采用该技术每吨钢较传统湿法(OG法)可多回收10Nm3煤气 、35kg蒸汽、节约用电3.8kWh/t计。比传统工艺(OG法)全年 节约280多万吨标煤,因此,该技术回收利用的前景很好,且设备 均国产化,降低投资,在未来的5~10年间可望推广。
在保证钢铁生产过程煤气消耗的基础上,剩余煤气利用 与余热余能回收集成到发电上来,实现钢厂副产煤气的 动态平衡,对于钢厂进一步降低能耗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CCPP技术特点为具有较高吸热温度的燃气轮机 循环与具有较低平均放热温度的蒸汽轮机循环结 合起来,热效率高,发电效率高。在不外供热时 高达40%-45%,而常规的锅炉蒸汽发电仅为 35%左右,实现了钢铁厂副产煤气高效发电。
五、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
钢铁企业以蒸汽为载体的能源输送方式,存在着不稳 定、衰变快、能效低、用能不匹配等固有特点。本着高 质高用、等效替代、耦合集成、系统能效的能源优化原 则,转变视角,更新观念,创新用能新模式,开发用能 新技术,构造用能新机制。
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
(1)若有合适的热用户,直接利用余热则最为经济 如产品显热不经转换直接供给下一道工序,用余热预热空气 和煤气、预热或干燥物料、生产蒸汽和热水 (2)对于高温余热应采用蒸汽动力回收 如发电或热电联产 (3)对于低温余热,寻求新的能量载体,如以低沸点工质来代 替蒸汽传热介质 (4)以等效替换提高过程能效,将蒸汽的使用降低到最低甚至 不用。如:以机械真空泵代替蒸汽喷射真空、以工艺过程热水 替代蒸汽采暖。
钢铁企业蒸汽来源
2、蒸汽锅炉房
——快速锅炉房 ——高炉汽动鼓风机站 ——燃气锅炉房 ——燃煤电站 ——燃气电站 ——余热蒸汽电站
3、电厂
蒸汽是钢铁企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能源。 蒸汽能耗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0%; 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蒸汽量占企业能耗的7%
二、钢铁企业余热蒸汽的特点
余热蒸汽的品位较低 余热蒸汽的回收具有一定 的间歇性、波动性、周期 性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技术 开发新技术
高炉熔渣余热利用技术
炉渣热能回收率不足10%,已应用部分主要用于冬季取暖, 90%以上的热能白白浪费。按全国年产铁5亿多吨,渣铁比 300kg/t铁计算,全国一年产出的高炉渣达1.5亿吨,按每吨炉渣 的热晗1800MJ/t,折合标煤60kg/t计算,全年炉渣带走的热量等 价于标准煤900多万吨。因此,开展炉渣显热回收与推广应用技术 对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钢铁厂蒸汽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杨明华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 9月 8 日 年 月
提纲
一、钢铁企业蒸汽来源
二、钢铁企业余热蒸汽的特点 三、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利用的现状 四、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 五、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
一、钢铁企业蒸汽来源
1、各工序余热锅炉
——干熄焦余热锅炉 ——烧结余热锅炉 ——转炉汽化冷却 ——电炉余热锅炉 ——加热炉汽化冷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
如何提高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挖掘余热回收潜力? 挖掘余热回收潜力?
提高钢铁企业的余热资源利用率,要切实加强余热蒸 汽回收,提高余热回收 效率,优化管网建设,更新落后
的设备,推广先进成熟技术。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干熄焦 干熄焦(CDQ)技术 干熄焦 技术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蓄热技术 发展蓄热技术
如何在有限的占地面积里设置足够大的蓄热器,使工艺余 热产生的蒸汽能够以足够高的压力和温度被蓄积起来,以 适应和满足不同用户对蒸汽的需要呢? 如果采用2台1000 m3容积的变压式蒸汽 球形蓄热器的占地约为450 m2(1台占地 15×15=225m2),就解决了上述钢铁 厂2000m2的占地问题。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推广转炉蒸汽向真空精炼供汽技术 推广转炉蒸汽向真空精炼供汽技术 推广转炉蒸汽
能级匹配,提高 效率
例如: 转炉蒸汽向真空精炼供汽技术 利用低品质转炉蒸汽,就地取材,实现能 源的梯级利用。该技术的运用节约精炼钢 工序能耗2.4kg标煤/t钢 以往主要有两种方式: 建设专供锅炉房供应 电站抽汽获得中温中压蒸汽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优化能源网络,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优化能源网络, 优化能源网络
要特别重视各种能源介质利用的优化集成: 对各工序各自的能量排放(二次能源)和一次能源按序组 织、充分利用, 建立不同作业条件下的 经济运行模式和能源产 耗模型,利用现代能源 中心,实时调整,在线 调度,就可最大程度实 现合理用能和保持均衡 的用能状态。
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利用的现状
2、 季节性供需不平衡
钢铁企业的蒸汽产量因受用户的制约而呈季节性 变化,尤其北方更为明显。在冬季采暖期,对蒸汽的 需求明显高于非采暧期,造成夏季大量蒸汽被放散掉 的现象。
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利用的现状
3、供汽方式不合理和计量仪表不完善
生产用汽与采暖、生活用汽联用同路蒸汽的现象, 严 重影响了生产的组织与调整, 浪费了能源 计量仪表的不完善也不利于蒸汽系统的准确评价 按照计量法的规定, 蒸汽的生产单位和每个用户都应 配置计量仪表,然而现场很多地方没有配置计量仪表, 有的地方虽有配置, 但因缺乏管理, 致使蒸汽产、耗过 程不明确。
当然,新技术的变革和应用几乎 都伴随着现有落后设备的改造以 及新开发产品的应用。 为了充分利用冶炼炉间断式余 热回收产生的蒸汽,相应配套 建设蓄热系统和调节系统。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蓄热技术 发展蓄热技术
某钢厂建设有6座180t炼钢转炉和1座180t脱磷转炉,先 后配6台94m3和6台150m3卧式圆筒蒸汽蓄热器,总占 地约2000m2 受场地限制,这12台蓄热器分两层布置在车间内钢结构 平台上,系统十分繁杂、投资巨大。 大量采用卧式圆筒蓄热器带来的占地面积大的弱点越来越 突出,逐渐成为影响余热回收利用的瓶颈。
在烧结工序总能耗中,有近50%的热能以烧结 机烟气和冷却机废气的显热形式排入大气。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烧结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烧结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余热发电能够有效提高烧结工序的能源利用效率,平 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余热回收可发电20~30kWh, 推广应用此技术将烧结矿余热充分利用,则钢铁行业 年可节约能源约900万吨标准煤。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推广转炉蒸汽向真空精炼供汽技术 推广转炉蒸汽向真空精炼供汽技术 推广转炉蒸汽
某钢厂建设有6座180t炼钢转炉和1座180t脱磷转 炉,转炉产汽取代了电厂抽汽,1.6MPa的饱和蒸汽 经过热处理供应5套RH真空精炼生产用汽,为企业 每年节约3000万的运行费用。 3000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蓄热技术 发展蓄热技术
干法熄焦技术是回收红焦显热和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 先进的节能工艺技术。其优势在于:改善焦炭质量, 减少环境污染。 干熄焦工艺中的惰性气体进行冷却 所产生的蒸汽在蒸汽锅炉中进行发 电时,蒸汽压力和温度的高低对干 熄焦工艺的节能效率具有显著的影 响。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使发 电量增加10%左右。
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烧结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烧结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谢 谢!
余热蒸汽种 类 干熄焦 烧结 转炉烟气 电炉烟气 加热炉烟气 温度/℃ 450 370 195~225 195~225 195 压力/Mpa 3.8 2 1.27~2.45 1.27~2.45 1.27 备注 过热 过热 饱和 饱和 饱和
烟气的流量和温度在冶炼周期内的变化曲线
三、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利用的现状
按用户蒸汽压力需求(按用汽量) 按用户蒸汽压力需求(按用汽量) 《0.3MPa 13% 0.3-0.4MPa 28%
22% 0.8-1.35MPa 37%
0.4-0.6MPa
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利用的现状
由于蒸汽系统的管网损失和未能按质用能造成的损 失,使得钢铁企业整个蒸汽管网的 效率为70%以下, 蒸汽优化利用大有潜力可挖。
1、蒸汽利用效率不高
热能(量)利用效率不高: 通常钢铁企业通过全厂蒸汽管网将产汽源和各个用 户连接起来。蒸汽在输送的过程中,管网损失约占 18%,蒸汽利用率为82%。
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利用的现状
能级及能级匹配性差,普遍存在 高质低用、低质无用的现象
从蒸汽利用环节来看,以低于0.6 MPa的低压蒸汽用户为主,主要用 于生产、生活、采暖等,而中压蒸 汽主要消耗在高炉鼓风机、转炉的 真空处理及冷轧等工艺中。
工序
种类
热量 Qc 火用 量 (GJ/t) Ec(GJ/t)
焦化 烧结 转炉 轧钢
焦炭显热 烧结矿显热 LDG显热 加热炉烟气 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