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添加剂简述
润滑油添加剂

一、清净分散剂的种类 T1××
主要有以下5种:
1、磺酸盐型金属清净剂(T101~T105)
包括磺酸钙、磺酸镁,通常为钙剂
R
SO3 Ca O3S
R
应用最广的清净剂 具有很好的清净性与一定的分散性及防锈性
一、清净分散剂的种类 T1××
磺酸盐实际上是一胶束分散体系。 制备: 油溶性烷基磺酸 氢氧化钙中和 磺酸钙
一、清净分散剂的种类 T1××
磺酸盐一般是必加的清净剂,加量约为2~5%, 与其它清净剂复合使用时,其用量为1~2%。
清净分散剂一般复合使用,需视基础油与添加剂 的性质而定。
效果不是简单的加和,存在相互协合与相互对抗 实践证明,有灰剂与无灰剂复合,在有灰剂中采
用磺酸钙与硫化烷基酚钙或烷基水杨酸钙的复合, 往往可以得到协合的效果。
我国分类是按添加剂所起的作用划分的,主要分 为以下10组:
添加剂的分类
1、清净剂与分散剂(ditergent and dispersant) 2、抗氧抗腐剂(anti-oxidation and corrosion additive) 3、极压抗磨剂(extreme pressure additive) 4、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oiliness additive and friction modifier) 5、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anti-oxidant,metal deactivator) 6、粘度指数改进剂(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7、防锈剂(antirust additive) 8、降凝剂(pour point depressant) 9、抗泡沫剂(anti-foam additive) 10、抗乳化剂(anti-emulsifying additive)
润滑油添加剂

润滑油添加剂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严格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
主要的添加剂有:抗磨剂、抗氧化剂、清洁分散剂等。
(1)清净分散剂:吸附氧化产物,将其分散在油中。
由浮游性组分抗氧化、抗腐蚀、组合、合成
(2)抗氧抗腐剂:提高油品氧化安全性——防止金属氧化、催化陈旧延缓油品氧化速度隔绝酸性物与金属接触生成保护膜具有抗磨性
(3)抗磨剂:在磨擦面的高温部分能与金属反应生成融点低,
(4)油性剂:都是带有极性分子的活性物质,能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边界润滑的条件下,可以防止金属磨擦面的直接接触。
(5)增粘剂:又称增稠剂,主要是聚俣型有极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剂不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并可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
(6)防锈剂:是一些极性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在金属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紧密的吸附膜以隔绝水分、潮气和酸性物质的侵蚀;防锈剂还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7)抗泡剂:使气泡能迅速地溢出油面,失去稳定性并易于破裂,从而缩短了气泡存在的时间。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
润滑油添加剂是一种化学物质,用于增强润滑油的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摇号广泛,种类繁多,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
1、摩擦剂
摩擦剂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摩擦性能,并减少摩擦和磨损,使设备更加耐用。
常用的摩擦剂包括锆蒙脱石、聚四氟乙烯、石墨等。
2、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以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老化而引起的沉积物和腐蚀,以保持高水平的润滑性能。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二元酚、邻苯二酚、三苯基磷酸等。
3、清洗剂
清洗剂是通过合理选择肥皂和合成清洗剂制成的混合物,可以清除发动机内沉积物和杂质。
常用的清洗剂有烷基化苯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等。
4、乳化剂
乳化剂可以使水与油稳定地混合在一起,并防止油中混入水分而导致腐蚀、氧化和污染。
乳化剂通常采用表面活性剂,如碳酸钠、丙二醇单硬脂酸酯等。
5、减摩剂
减摩剂可以减少表面的摩擦和磨损,并增加油膜的稳定性。
常用的减摩剂有硫化对二甲苯、硫代磷酸酯等。
6、黏度指数改进剂
黏度指数改进剂可以提高油的黏度和黏度指数,使油在不同温度和使用条件下保持稠度均匀。
常用的黏度指数改进剂有多聚丙烯酸酯、聚己二酸酯等。
7、抗泡剂
抗泡剂可以减少在润滑油中的空气和气体生成,增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
常用的抗泡剂有聚硅氧烷、二乙醇酰胺等。
8、抗磨剂
总之,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以保证润滑油的最佳性能和使用寿命。
润滑油添加剂和润滑油组合物

兼容性验证
在实际应用前,对所选添加剂与基础 油及其他添加剂的兼容性进行验证, 确保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沉淀物。
添加剂性能匹配
根据设备的运行环境、工作负载和温度等 条件,选择具有适当粘度、极压性、抗磨 性、防腐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的添加剂。
考虑环保因素及法规要求
01
02
03
环保法规遵守
确保所选添加剂符合国家 和地方环保法规要求,如 废油处理、排放标准等。
优异的热稳定性
能够减少机械摩擦,降 低磨损,提高机械效率。
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 的润滑性能,减少氧化
和油泥的产生。
良好的抗腐蚀性
能够保护金属表面不受 腐蚀,延长机械使用寿
命。
高清洁性
能够有效清除机械内部 的杂质和油泥,保持机
械清洁。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工业等领域,为各种机械设备提供 润滑保护。
基础油的选择
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选择合 适的基础油,如矿物油、 合成油等。
添加剂的选择
针对产品使用环境和性能 要求,选用合适的添加剂, 如抗氧化剂、抗磨剂、极 压剂等。
原料预处理
对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脱 水、脱气、过滤等预处理 操作,以确保原料质量。
制备工艺流程及关键参数控制
调和工艺
将基础油和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 加入调和罐中,通过搅拌使其均
性价比比较
在满足设备要求和环保法规的前 提下,对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添加 剂进行性价比比较,选择性能优
越、价格合理的添加剂产品。
长期效益考虑
除了考虑短期成本外,还应关注 添加剂对设备长期运行和维护成 本的影响,选择具有较长使用寿
命和稳定性能的添加剂方案。
《润滑油添加剂概述》课件

提高热稳定性: 降低高温下润滑 油的粘度
提高清洁性能: 清除油泥,保持 润滑油清洁
粘度指数改进剂
作用:提高润滑 油的粘度指数, 改善润滑油的流 动性能
成分:主要由高 分子聚合物和添 加剂组成
应用:广泛应用 于汽车、机械、 航空等领域
优点:提高润滑 油的抗磨性能, 延长润滑油的使 用寿命
抗氧化剂
润滑油添加剂的 种类繁多,包括 抗磨剂、抗氧化 剂、防锈剂、极 压剂等。
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
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
降低摩擦和磨损
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降低发动机的噪音和振 动
保护发动机免受腐蚀和 氧化
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重要性
提高润滑性能: 降低摩擦系数, 减少磨损
延长使用寿命: 减缓氧化,防止 腐蚀
润滑油添加剂的市场前景和未来展望
市场需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进步:新型添加剂的不断研发和应用,提高了润滑油的性能和 寿命 环保要求: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推动了环保型添加剂的发展
市场竞争: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
择合适的添加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
根据设备要求选择添加剂
确定润滑油添加剂的类型和 性能要求
考虑添加剂的兼容性和稳定 性
了解设备类型和工况
定期检查和更换添加剂,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根据润滑油的类型和性能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量添加,避免过量或不足 添加剂应与润滑油充分混合,避免分层或沉淀 定期检查润滑油和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或补充
剂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环保法规的推动:随着环保 法规的日益严格,环保型添 加剂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与应用研究

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与应用研究润滑油添加剂是通过在基础油中添加特定化学成分混合而成的,它们具有改善润滑性能、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以及保护机器设备的作用。
本文将研究不同种类的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应用。
1. 摩擦剂添加剂摩擦剂添加剂主要用于减少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并能有效地降低能量损耗。
常见的摩擦剂添加剂有氧化锌、二硫化钼等。
他们可以形成类似润滑膜的保护层,减少接触表面的直接磨损,提高润滑效果。
2. 清洁分散剂清洁分散剂主要用于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和沉淀,保持润滑油的清洁。
例如,螯合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阻止沉积物的形成。
多功能清洁剂可以去除已经形成的沉积和积碳,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提高发动机性能。
3.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的过程,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二叔丁基对甲酚、苯并咪唑等。
它们可以中和或捕捉有害的自由基,阻止润滑油分子的氧化反应。
4. 防腐剂防腐剂主要用于防止润滑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或化学反应的影响。
常见的防腐剂有环氧硔、二苯基二硫醚等。
它们可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润滑油污染和降解。
5. 极压抗磨剂极压抗磨剂在高温高压下起到保护金属表面的作用。
它们可以形成极压膜或化学反应物质,减少金属间的直接接触和磨损。
常见的极压抗磨剂有磷酸二酯、硫醇盐等。
6. 乳化剂乳化剂主要用于水溶性润滑油的制备,将其与水混合,形成乳状液体。
乳化剂可以降低润滑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两者更好地混合。
常见的乳化剂有烷基苯磺酸盐、聚乙氧基硫酸盐等。
7. 泡沫抑制剂泡沫抑制剂主要用于控制润滑油在搅拌或喷射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它们可以破坏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迅速破裂消散,防止泡沫对润滑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每种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提高润滑效果、延长润滑油使用寿命,保护机器设备,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这对于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都是非常重要的。
润滑油添加剂简述

前言润滑基础油不管是矿物油或合成油,如不利用现今添加剂技术,仍无法满足高性能润滑油的要求。
添加剂是化学复合物质,可以改善很多润滑油的性能,他们可以加强已有的性能,抑制不想要的性能,產生变化的发生速率,同时可以加入基础油新的有用的性能。
添加剂最初在1920年代开始使用后,它的使用即迅速的增加,现今每一种润滑油几乎都含至少一种添加剂在内,有些含多种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其含量可由几百分之一的%至30%。
添加剂虽然对油的性能表现有所助益,但如用量过多或添加剂间会彼此反应,也是有害的。
所以均衡的添加剂配方并经测试,确认无不良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一旦达成有效的均衡配方后,使用者额外添加外来补充品通常是不需要的。
添加剂可以按下列的功能分成两大类:1/ 影响基础油的物理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如黏温特性、解乳化性、低温特性等。
化学性能如氧化稳定性。
2/ 影响与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性:如减少磨擦、增加极压表现、防磨损与抗腐蚀等。
添加剂虽然对於润滑油有很大的影响,但有些性能是不受影响的,如挥发性、热稳定性、热传导性、消泡性、被压缩性、与沸点等,优良品质的基础油加上均衡与极佳化的添加剂组合,才能调配出高性能的润滑油。
也因此,现今有使用氢裂解与高度氢处理的高精炼基础油,及酯类与PAO的合成基础油越来越多。
润滑油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善剂(又名油性剂)、极压添加剂、清净剂、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腐防锈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等类型。
一黏度指数增进剂(VI Improver)视原油的来源与传统炼製的基础油,其VI在80与120 之间,传统油大都在100左右,黏度指数增进剂的使用可以增加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增进剂是一种油溶胀的长键、链状高分子的聚合体,它的功用是在高温下令油保持适度的黏度,这是由於在高温下聚合体的物理型态改变的结果。
在烃类基础油中,在高温时聚合体则伸展成长线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溶胀,流体力学的体积和表面积增大,溶液内摩擦增加,从而导致溶液的粘度增加,弥补了油在高温时降低的黏度。
润滑油添加剂 分类及用途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及用途润滑油添加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润滑油性能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船舶和航空等领域。
润滑油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每种分类都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1. 抗氧剂:抗氧剂是润滑油添加剂中最主要的一类,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润滑油受到氧化的影响,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由于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空气中的氧气的氧化作用,产生酸和沉积物,导致润滑油性能下降,抗氧剂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持润滑油的稳定性。
2. 清净剂:清净剂是一类可以清洁发动机内润滑系统的添加剂,其作用是清除内部的积碳沉积和沉淀物,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
积碳会增加摩擦和磨损,降低发动机的效率,清净剂可以清除不良沉积物,减少积碳的产生。
3. 抗磨剂:抗磨剂是一种可以减少金属间接触的润滑油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摩擦和磨损,延长润滑油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金属部件在高压、高温和高速下相互接触时,摩擦会导致磨损和材料的剥离,抗磨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金属间的直接接触。
4. 极压剂:极压剂是一类可以提高润滑油在高负荷和极限压力下的性能的添加剂。
当机械设备在高负荷和低速条件下工作时,润滑油容易被挤压出来,产生金属间直接接触,引起磨损。
极压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保护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5. 降温剂:降温剂是一类可以降低润滑油温度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和传导热量,保持润滑油的稳定性和效能。
在高温环境下,润滑油的黏度会降低,摩擦和磨损增加,降温剂可以通过吸收和传导热量,降低润滑油的温度,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6. 抗泡剂:抗泡剂是一种可以防止润滑油产生气泡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更有效的润滑和保护。
在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润滑油容易产生气泡,气泡的存在会导致润滑油的性能下降,抗泡剂能够有效地抑制气泡的形成,提高润滑油的效能。
7. 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可以将液体分散在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润滑油和水混合,形成乳化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润滑基础油不管是矿物油或合成油,如不利用现今添加剂技术,仍无法满足高性能润滑油的要求。
添加剂是化学复合物质,可以改善很多润滑油的性能,他们可以加强已有的性能,抑制不想要的性能,產生变化的发生速率,同时可以加入基础油新的有用的性能。
添加剂最初在1920年代开始使用后,它的使用即迅速的增加,现今每一种润滑油几乎都含至少一种添加剂在内,有些含多种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其含量可由几百分之一的%至30%。
添加剂虽然对油的性能表现有所助益,但如用量过多或添加剂间会彼此反应,也是有害的。
所以均衡的添加剂配方并经测试,确认无不良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一旦达成有效的均衡配方后,使用者额外添加外来补充品通常是不需要的。
添加剂可以按下列的功能分成两大类:1/ 影响基础油的物理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如黏温特性、解乳化性、低温特性等。
化学性能如氧化稳定性。
2/ 影响与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性:如减少磨擦、增加极压表现、防磨损与抗腐蚀等。
添加剂虽然对於润滑油有很大的影响,但有些性能是不受影响的,如挥发性、热稳定性、热传导性、消泡性、被压缩性、与沸点等,优良品质的基础油加上均衡与极佳化的添加剂组合,才能调配出高性能的润滑油。
也因此,现今有使用氢裂解与高度氢处理的高精炼基础油,及酯类与PAO的合成基础油越来越多。
润滑油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善剂(又名油性剂)、极压添加剂、清净剂、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腐防锈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等类型。
一黏度指数增进剂(VI Improver)视原油的来源与传统炼製的基础油,其VI在80与120 之间,传统油大都在100左右,黏度指数增进剂的使用可以增加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增进剂是一种油溶胀的长键、链状高分子的聚合体,它的功用是在高温下令油保持适度的黏度,这是由於在高温下聚合体的物理型态改变的结果。
在烃类基础油中,在高温时聚合体则伸展成长线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溶胀,流体力学的体积和表面积增大,溶液内摩擦增加,从而导致溶液的粘度增加,弥补了油在高温时降低的黏度。
而在低温时聚合体的结构是卷曲的,对溶液内摩擦影响不大,因而对油的粘度影响亦不大。
正是由于粘度指数改进剂在不同温度下呈不同状态影响着润滑油的粘度,所以它能起到改善润滑油粘温性能的作用。
黏度指数增进剂的长键高分子会受机械剪力而受到影响,在中度的剪力作用下会使聚合体暂时分离,致使黏度暂时降低;当这剪力移除后聚合体恢复原型,而黏度也恢复。
如高分子受机械剪力破坏后,则即使剪力移除后,聚合体也无法复元,而降低的黏度也无法恢复。
黏度指数增进剂用於汽车引擎机油、自动排档油、多功能拖曳油、车用齿轮油、及液压油,使得润滑油使用的温度范围比单纯的矿物油更為宽广。
二抗氧化剂(Oxidation Inhibitors)当油温度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升高时,氧化就会发生,氧化的结果是黏度与有机酸的浓度会增加。
油氧化的速率受几个因素影响,当油温增加时,氧化速率成指数倍增。
一般常理是矿物油温每增加18°F(10 °C),油氧化的速率增加一倍;如让油大量暴露於空气或将空气搅入油中,油氧化的速率也会增加。
有些金属,特别是铜与铁,及有机酸与矿物酸类,都具有催化与促进油氧化的作用。
油氧化一般是油中的自由基与氧结合,所以如能阻止这种反应,即可达到抑制氧化的效果。
向油中加入抗氧抗腐剂后,能在金属表面生成保护膜,起到以下三种作用:一是防止金属的氧化催化作用,延缓润滑油的氧化速度;二是隔绝了酸性氧化产物与金属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了金属的腐蚀;三是生成的保护膜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从而能减少机械零件的磨损。
抗氧化剂有两种:一种是与自由基反应成较不活性的物质,一种是分解那些具自由基的物质,成為较不活性的化合物。
当油温低於200°F(93°C)时,氧化的速率较慢,第一种抗氧化剂是有效的;但当油温高於200°F(93°C)时,金属的氧化催化效果是油氧化的重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抗氧化剂的使用即应抑制或减少金属催化的作用,这些抗氧化剂通常会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因此这类的物质也可称為金属惰化剂。
常用的抗氧化剂是二硫磷酸锌(Zinc Dithiophosphate),它一方面具金属惰化,一方面油温高於200°F(93°C)时,也具分解那些具自由基的物质成為较不活性的化合物。
抗氧化剂主要包括酚型抗氧剂、胺型抗氧剂、硫磷型抗氧剂及其它类型抗氧剂。
高分子酚型抗氧剂如双酚抗氧剂、S-连双酚抗氧剂、酚酯型抗氧剂在内燃机油中得到广泛应用。
胺类抗氧剂成本较高,但高温抗氧性好,有生成沉淀的趋势和潜在的毒性,曾一度使用受到限制。
早期的N-苯基-a萘胺及衍生物因证明是致癌物被淘汰后,胺型抗氧剂毒性大的说法减少了,在某些领域的使用已超过酚型抗氧剂。
ZDDP系列抗氧剂具有抗氧、抗磨、抗腐等多种性能,是内燃机油中主要的添加剂之一,由于其所含磷易使催化转化器中的催化剂中毒,目前采取加入含铜辅助抗氧剂的方法。
利用伏安技术向浸在被分析油液中的电极施加受控电压信号(电压大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随着电压的增加,抗氧化剂发生电化学极化,所产生的电流在抗氧化剂的氧化电位附近出现峰值,峰值大小与溶液中抗氧剂的浓度有关。
测量电流峰高或面积,并将结果储存在数据采集软件中。
根据测得的电压-电流关系图,可以确定被测润滑剂中抗氧化的种类和含量。
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的工业润滑油都有此项指标要求,因而成为这些种类油品要求的一个特殊性能。
测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气(或氧气)及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氧化一定时间,然后测定油品的酸值、粘度变化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
一切润滑油都依其化学组成和所处外界条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动氧化倾向。
随使用过程而发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渐生成一些醛、酮、酸类和胶质、沥青质等物质,氧化安定性则是抑制上述不利于油品使用的物质生成的性能。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用旋转氧弹法测试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标准是SH/T 0193-92,对照的国际标准为ASTMD2272。
“R.P.V.O.T.”也有人简称其为“R.B.O.T.”,是英文“Rotating Pressure VesselOxidation Test”的缩写,中文译为:“旋转压力容器氧化试验”或“旋转氧弹试验”,是测定油品氧化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与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酸值、粘度等试验不同,R.P.V.O.T.测定的是油品实际抗氧化能力(基础油+未消耗的抗氧剂的综合抗氧化能力),而其它分析方法测试的是油品已经氧化的程度。
对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在油品或机械设备出现无可挽回的损失之前及时反应十分必要,对此,R.P.V.O.T.不失为一种更积极的方法。
这种测试适合于油箱容量大,补油量小,工作条件苛刻的设备(如汽轮机、造纸机润滑循环系统)。
RPVOT的测试结果以分钟为单位,通过与原来新油的RPVOT值相比较,可以得出被测在用油品的剩余使用寿命。
通常当在用油品的剩余使用寿命为新油的40%时,为油品使用的警告值,当油品的剩余使用寿命为新油的25%时(通常情况下,测试结果小于50分钟),为油品使用临界值。
当然,根据应用情况不同,这些数据也有所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油品使用警告值,但紧接着很快就达到油品使用临界值,这时用户切不可麻痹,最好咨询润滑油供应商是否需要换油了,避免出现事故。
三清净分散剂(Detergents and Dispersants)清净剂和分散剂主要用于内燃机润滑油中起清净作用和分散作用,中和内燃机油中的酸,增溶和分散油泥,保持发动机的清洁,其用量占润滑油添加剂的一半左右。
清净就是不让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胶质、沥青等物质沉积下来;分散就是让润滑油中的胶质、残炭以及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烟垢等物质分散悬浮于油中,以便润滑油在循环过程中通过机油滤清器除去。
因此,清净剂应当是在内燃机高温区域内能阻止或抑制润滑油氧化变质而生成沉积的物质,它大多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分散剂则应当是在内燃机低温区域内能使生成的油泥很好地分散在油中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都是不含金属的有机聚合物。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出现了酚盐、磺酸盐及水杨酸盐等金属清净剂。
50年代Shell公司、Lubrizol公司率先研制出高碱金属清净剂,解决了由于大功率增压柴油机、船用柴油机燃烧高硫燃料引起的活塞沉积增加、缸套磨损等问题。
此后,Lubrizol、Chevron、Shell公司又先后开发了低、中、高及超高碱值酚盐、磺酸盐及水杨酸盐等金属清净剂,以满足调配各种油品需求。
进入90年代,由于发动机小型化、大功率、高速度的发展,传统的金属清净剂已不能满足要求,另外环境法规的苛刻也使得原来有毒的灰分高的含硫磷氯添加剂使用受到限制,各国纷纷开发研究新型的金属清净剂,如镁盐、过碱性清净剂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金属清净剂对抑制低温油泥生成的效果不理想,1955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聚合物型无灰分散剂,但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好,改善低温油泥效果不理想。
60年代开发了非聚合物型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目前以丁二酰亚胺为基础的无灰分散剂已成为主流,其用量占80%以上。
目前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的生产仍以氯化工艺为主,只有不到5%的厂家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热加合工艺。
近年来,又先后研制了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酯类无灰分散剂、双酐性无灰分散剂、多酰胺无灰分散剂、超高碱烷基水杨酸钙(镁)等新型无灰分散剂,并有部分产品投入工业化生产。
这些产品为研制下一代复合剂创造了条件。
无灰分散剂的研究发展方向是更好的油泥和漆膜控制能力,优良的烟炱分散能力,改善低温性能,低温粘度小,与其它添加剂相容性好,耐水性好,并可生物降解。
四增粘降凝剂(Thickening Agents)又称增稠剂,主要是聚俣型有极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剂不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并可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
国外在20世纪50 年代为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使用了聚甲基丙烯酸酯(PMA)和聚异丁烯(PIB) 。
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发了乙丙共聚物(OCP)和苯乙烯-双烯共聚物,其中O CP已工业化,其销售量占60%以上。
OCP的发展以Exxon为代表,其系列化产品已应用于各种油品中。
由于分散性的VII能减少无灰分散剂的用量,避免了因解决低温油品问题,增加无灰分散剂用量而引起的粘度增加。
因此,近年来分散型VII研究的较多。
另外,具有分散性,抗氧性,抗磨性的多功能VII的研究也引起国外各大公司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