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哲学
笛卡尔《哲学原理》

笛卡尔《哲学原理》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的《哲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ilosophy)是17世纪欧洲哲学之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著作全面研究了物理、心理和形而上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
下面将对《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后世哲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哲学原理》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部分:认识论(Epistemology)第二部分:物理学(Physics)第三部分:心理学(Psychology)第四部分:形而上学(Metaphysics)第五部分:道德学(Morals)第六部分:自然动力学(Natural Philosophy)笛卡尔的认识论部分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源于思维(思想)。
他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命题,认为思考的过程本身证明了人的存在。
他进一步推论,人的思维能力已被上帝创造,因为无论怎样,人无法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存在。
这一观点影响了后来的认知科学和哲学界,对现代哲学的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部分,笛卡尔提出了一种机械论的视角,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数学和物理的规律来解释。
他将物理世界划分为物质和扩展两个基本概念,并追溯至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质的自然动力”。
这为后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也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心理学部分,笛卡尔通过剔除一切对自己确知的怀疑,提出了一个基于理性思考的心灵哲学。
他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由意志,并能通过清晰明了的思考来认识真理。
他还提出了身心关系的观点,认为心灵和身体是相互作用的。
笛卡尔的形而上学部分涉及到了许多哲学问题,包括存在、本质、原因和上帝等。
他通过建立一个基于我思故我在的存在证明,进而推导出上帝存在的必然性。
这一思路对哲学和神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引发了对上帝存在问题的许多讨论。
在道德学部分,笛卡尔倡导了一种以自然法则为基础的道德观。
笛卡尔的哲学思考与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哲学思考与我思故我在在哲学的长河中,笛卡尔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他的哲学思考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对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更是成为了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言,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和探索。
笛卡尔生活在 17 世纪的法国,那是一个科学和哲学都蓬勃发展的时代。
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好奇心。
在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之后,笛卡尔开始对当时的知识体系产生了怀疑。
他认为,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往往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根基。
于是,他决定以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探索真理,这就是他著名的“普遍怀疑”方法。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态度,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
他试图通过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东西,来找到那些不可怀疑的、确定无疑的真理。
他怀疑感官的可靠性,因为我们的感官有时会欺骗我们;他怀疑传统的权威,认为不能仅仅因为是权威说的就盲目相信;他甚至怀疑数学和几何的真理,因为在梦中我们也可能会认为自己在进行正确的数学推理。
然而,在这种普遍怀疑的过程中,笛卡尔发现有一样东西是无法被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个事实本身。
“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得出的。
当我在怀疑的时候,我必然是在思考;而当我在思考的时候,就必然存在一个思考的主体,那就是“我”。
笛卡尔认为,这个“我”不是我的身体,因为身体的存在也可能是一种幻觉,而是我的思维、我的意识。
因此,“我思故我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洞见。
它表明,思维是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思维,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
那么,笛卡尔为什么要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呢?这与他的哲学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笛卡尔试图为哲学和科学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
在他看来,只有从这个确定无疑的出发点出发,我们才能逐步构建起可靠的知识体系。
“我思故我在”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基础,使他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其他的真理。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他所倡导的“怀疑主义”哲学的基础。
笛卡尔认为,人的思维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存在,即便我们怀疑一切,我们怀疑自己的存在,但是我们在怀疑的时候,必须存在。
因此,他得出结论:“我思故我在”。
“我思”的意思是我意识到我在思考,我意识到我存在,我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自我。
这一哲学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它推翻了以往的哲学观念,认为真正的知识和真相只能通过人的思考和推理得出,而不是靠传统的信仰、感觉或者直觉。
笛卡尔认为,人的思想是最基本、最真实的东西,它比外界的感觉更加真实,更加可信。
此外,笛卡尔的这一观点也启示人们,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不轻易被外界干扰和影响。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独立判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1/ 1。
笛卡尔哲学原理

笛卡尔哲学原理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他的哲学原理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以“怀疑一切”为出发点,试图建立一个确定的哲学体系,从而解决人类认识的根本问题。
他的哲学原理主要包括“我思故我在”和“分离心灵和物质”的观念。
首先,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笛卡尔认为,无论怀疑多少事物,但怀疑的人必然存在。
即使一切都是虚假的,但质疑的人却是真实的。
这一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哲学观念,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在笛卡尔看来,人类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而这种存在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
因此,他得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结论,将思维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标志。
其次,笛卡尔提出了“分离心灵和物质”的观念。
他认为,心灵和物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不存在任何联系。
心灵是思维的主体,而物质是外部世界的客体,二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集。
这一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哲学界对心灵和物质关系的争论,同时也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也为后世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哲学领域,还对现代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的怀疑精神和思维方法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他的哲学原理成为了现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他以怀疑一切为出发点,试图建立一个确定的哲学体系,从而解决人类认识的根本问题。
他的“我思故我在”和“分离心灵和物质”的观念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笛卡尔的思想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现代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笛卡尔 哲学

笛卡尔哲学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也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体系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著名的方法论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题。
以下是笛卡尔哲学的主要特点和重要观点:怀疑主义和方法论怀疑:* 笛卡尔以怀疑主义为起点,质疑所有传统的观念和信仰。
他提出了方法论怀疑,即对所有可能怀疑的事物保持怀疑态度,只接受无法怀疑的真理。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著名命题是"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他通过怀疑一切,发现思考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怀疑本身需要思考。
这一命题成为他哲学体系的基石,同时也是近代哲学的一个标志。
分离心灵和物质:* 笛卡尔认为,心灵(思想)和物质(扩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无法相互归约。
这一观点被称为"心物二元论",对后来的哲学和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
物理学上的贡献:* 笛卡尔是一位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的代数几何对数学有重大影响。
他也提出了机械论的物理学观点,认为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机械运动。
上帝的存在和真实保证:* 笛卡尔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他认为上帝是一个绝对存在的、无限的、完美的实体,而这一存在性保证了人类的认识是真实的。
他认为上帝不可能欺骗人类。
自然科学方法:* 笛卡尔强调数学和几何的运用,主张通过数学方法研究自然界,提倡通过数学建立科学知识的严密基础。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方法论和对怀疑主义的回应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启示。
他的"我思故我在"成为近代哲学的经典命题,对认识论和存在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读后感
![《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029cd0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e.png)
第四篇范文:《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读后感
分析《笛卡尔哲学原理》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主题深度——我的评论
这个视角的意义在于,它帮助我们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逐渐认识到实体的本质,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篇范文:《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读后感
深入探索《笛卡尔哲学原理》的主题与情节——我的思考与感受
斯宾诺莎在书中首先探讨了实体的概念。他认为,实体是绝对存在、不受其他事物影响的物体。这一观点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所不同。斯宾诺莎认为,笛卡尔的这一观点陷入了无限的怀疑,因为他把思维当作实体,而思维本身又受到怀疑。为此,斯宾诺莎提出了“直观知识”的概念,认为直观知识是唯一确实的知识,只有通过直观才能获得对实体的认识。
斯宾诺莎的《笛卡尔哲学原理》是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它以独特的笔触,详细阐述了斯宾诺莎的实体论和认识论,并对神学和宗教进行了批判。在这部作品中,斯宾诺莎的主题、情节、角色以及他的写作意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斯宾诺莎的主题深入人心。他在书中提出了实体论和直观知识的概念,探讨了人的认识和自由。这些主题引发了我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通过直观和修炼,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实现自我价值。
至于作者的意图,我认为斯宾诺莎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认识到实体的本质,学会通过直观和修炼获得真正的知识,从而实现自我解放。这一意图在我身上得到了实现。阅读《笛卡尔哲学原理》让我开始思考生活的真谛,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
笛卡尔的六个哲学沉思

笛卡尔的六个哲学沉思第⼀个沉思能被怀疑的事物我们已有的观念和知识或从感官得来,或是通过感官得来。
但感官是欺骗性的,由此不可靠基础上建⽴的学说也是不可靠的,因⽽需要将不可靠的基础彻底清除,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
“只要我们在科学⾥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以外,还找不出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普遍怀疑⼀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
不过这种怀疑是⼀种“⽅法论的怀疑”,是以怀疑为⼿段,破除旧的教条与成见,摒除怀疑论的对真理的绝望情绪,⽬的是为⼈类的知识⼤厦寻求⼀牢固的根基,正如他⾃⼰声称其整个计划是谋求保证我们⾃⼰摒弃流动的泥⼟和沙地,寻找岩⽯和粘⼟。
第⼆个沉思⼈类⼼灵的本质以及⼼灵⽐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灵运⽤它⾃⼰的⾃由,只要对事物的存在有哪怕最轻微的怀疑,它就假设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灵是存在的。
笛卡尔认为⼈是⼀个在思维的东西,⼀个在怀疑、在理解、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和在感知的东西;⼈是⼀架整套的机器,灵魂控制着我们的所有⾏动。
灵魂也就是⼈的精神是什么?⾸先精神是不可分的,我们可以认识半个物体却不能认识半个灵魂;其次精神和物质在本质上不⼀样,就如⼀块蜡熔化后,我们感知不到原先的蜡,但它依然存在着它任然是蜡。
再者⼈的⾁体缺少了⼀部分将不再是同⼀⾁体,⽽精神却不会,它从本质上是不灭的。
严格说来物体也是不是通过感官或者想象⼒的功能被领会,⽽是通过理智本⾝;并且这种领会不是来源于它们被摸到或者被看到,⽽是来源于它们被我们所理解。
第三个沉思上帝的存在在我的观念⾥⾯,有些似乎是我与⽣俱来的,有些是外来的,有些是由我创造的。
笛卡尔是在“我”这个观念的旁边发现了“上帝”的观念的。
这⾥,观念有实体的意义。
观念本⾝肯定了⾃⼰的存在,观念就是存在于思想中的实物。
他是这样论证的,第⼀,我有⼀个⾄善的观念,这个观念只能来⾃⼀个完美的存在,就是上帝;第⼆,我不是⾄善的,⼜没有⾄善的⾃⾝,⽽我却有⾄善的观念,那么有这个⾄善观念的“我”显然是来⾃上帝的创造;第三,存在者必有原因,⾄善者不能产⽣于不完满的存在,所以上帝的观念存在的原因必不来⾃于我,这个观念必然是上帝置于我⼼中的“天赋观念”,所以上帝存在;第四,⾄善的观念其本⾝就蕴涵了存在,正如三⾓形蕴涵了三内⾓之和等于⼆直⾓⼀样。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标题: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从“我思故我在”到“普遍怀疑”简介: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与数学家,他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知识、存在、思维、身体与灵魂等,并且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笛卡尔的几部重要著作,包括《梦想之诗》、《第一个哲学沉思集》和《人的理性论》等,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
文章主体:一、《梦想之诗》:重新思考知识的根基在《梦想之诗》中,笛卡尔提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怀疑来寻求不变的真理。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往往基于不可靠的感觉和经验,而这些都可能是被幻觉所欺骗的。
因此,笛卡尔主张以怀疑为基础,寻求那些不可被怀疑的真理,以确立实体存在的根基。
二、《第一个哲学沉思集》:我思故我在在《第一个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命题。
他通过怀疑一切,甚至连自己的存在都置疑,最终得出这一结论:我的思考行为证明了我自己的存在。
这一命题成为现代哲学中对认识主体存在的根本保证,并且对了解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的理性论》:身体与灵魂的关系在《人的理性论》中,笛卡尔探索了身体与灵魂的关系。
他提出了“心身二元论”(Cartesian Dualism)的观点,认为人的身体是一种能被机械方式解释的物质实体,而灵魂则是一个非物质的思维主体。
这一观点引发了对心灵与身体互动以及自由意志的讨论,对于后世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与观点: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他通过从怀疑出发的方法,重新思考知识的根基,并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的“我思故我在”命题为认识主体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关于身体与灵魂的关系的讨论对于理解人类思维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笛卡尔的思想也引发了对人的自由意志和心灵与身体互动的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体的含义与分类:
• “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是能自己存在而
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是什么?
• 根据定义,笛卡尔认为实体有三类:心灵、
上帝和物体,但从来源上说,上帝是心灵和 物体的源泉。
(五)心物二元论
• 根据实体的定义,心灵和物质是两个独立
存在的实体,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难题:虽然二元论由于把灵魂和上帝等观
念从自然科学中驱逐出去从而促进了自然 科学的发展,但却难以解释人的行为。因 为人不但有形体,而且也有心灵,按照二 元论,心身不能相互作用,而这与实际情 况不太符合。
• 笛卡尔的回答:
他假设身体和心灵之间有一个交汇点,位 于大脑中的“松果腺”。
• 一方面,松果腺汇集了身体的精气,即,
(2)物体具有广延就存在,而无广延则 不存在。
(3)广延与空间是同一的,它也构成了空间的本
质,两者的区别在于是从物体来看还是从空间 来看。
(4)所谓虚空并不是指一个绝对没有任何事物的场 所或空间,而是指在一个场所中没有我们假设 为应有的东西,但还存在着别的东西。
(5)既然广延作为量的特性是无限可分的,那么不 可分的原子则是不可能存在的。
(3)运动的原因:普遍原因,即上帝;特殊原因, 即,物体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3.天体演化说
(1)混沌状态:一些同类的微粒相互冲突而形成漩 涡运动;
(2)在运动中形成土、气和火等元素;
(3)火状元素被抛掷在漩涡的中心,形成了太阳恒 星;土状元素被抛离中心,形成地球、行星和 彗星;气状元素弥漫于各处,形成太空。
4.把一切情况都尽可能地列举出来,从而 普遍地加以审视。(归纳原则)
(二)理性演绎法
• 笛卡尔以几何学为模型,把演绎法看作是哲
学的根本方法,从而构建出一个严密而科学 的哲学体系。
• 所谓“直观”是一个清晰而周详的心灵无可
置疑的概念,它仅仅出自理性之光,因而它 不是感性直观和神秘的直觉,而是“理智直 观”。
都是完全依赖于那些原理的。
(三)天赋观念论
1.笛卡尔根据观念的不同来源,把其分为三类:
观念
天赋的
外来的 自己制造的
纯粹理智
感觉
想象
2.天赋观念的原因:感觉的不可靠性 在笛卡尔看来,哲学的基本原理不可能来源
于感觉经验,因为它是不可靠的,无法作为科 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只能来自于与生俱来的天 赋观念。例如,蜂蜡放在火边时,给我的感觉 与不放在火边时是不一样的。
(6)不管微观是多么无限可分,也不管宏观是多么 地无限延展,由于都是由具有广延属性的物质 构成,所以是统一的。
2.运动的含义与规律
(1)所谓运动是一个物体由其紧相连接的物体 移近于别的物体,即,“相对的位移”。它是
实 体的一种存在方式,而不是实体本身。
(2)运动和静止是物体的两种样态,两者的区别是 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
第二章 大陆唯理论哲学
第一节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 生平(René Descartes 1596-1650) •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唯理论的创始人
• 生于法国西北部都兰地区La Haye小镇的一个小贵
族家庭,在10岁时进入La Fleche的皇家耶稣会学 院学习,涉猎人文学科、神学、哲学(包括道德、 逻辑、数学、形而上学和科学)。
• 所谓“演绎”就是从已经确知的基本原理出发而进行
的带有必然性的推理。
• “理智直观”和“演绎”之间的关系:
理智直观的作用就是给演绎提供进行推理的基本原理, 而演绎则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通过一个具有普遍必 然性的推理过程,从而形成科学知识的体系。
• 因此,笛卡尔认为哲学原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明白清晰而不可怀疑; 第二,我们关于别的事物方面的所有知识
• 在1616年在普瓦提埃获得了法律学位,然后作为
志愿者加入军队,并把数学的确定性与哲学联系 起来。
• 在1619年,他做了一系列的梦,使其确信“真理
的精神”正在指引着他,而且他的研究也获得了 神的赞许,因而在军队中,他不断地发展着自己 的哲学理念。
• 在1629年,从军队退役后移居荷兰,因为这里的
思想氛围更为自由,他可以自由地思考和写作。
• 在1649年,被迫应瑞典女王Christina之
邀远赴瑞典去教授哲学,但女王只有在 每天早晨五点时可以接见他,这破坏了 平常早晨晚起和在床上沉思的习惯,再 加上不适应当地恶劣的天气,导致身亡。
主要著作:
• 1637年在荷兰出版了第一部哲学
著作《谈谈方法》(Discourse
小前提:我的确具有关于物质世界的清楚明 白的观念,由于心与物是不同的实 体,所以,这些观念是不可能由我自 己产生出来的。
结论:1、既然我们的观念就其清楚明白而 言,都源自于上帝,那么,我们关 于外物的观念也必然来自于上帝, 其必然是真实可靠的。
2、上帝不仅保证了我们观念的实在 性,而且也保证了外物的真实存 在。
• 推论过程:首先,比较完满的东西不可能来自于比
较不完满的东西;
其次,由于我思中的“我”是一个不完满的实 体,所以就象征着最完满存在的上帝而 言,“我”不可能是其原因,他只能源于 一个更加完满的本性;
最后,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一个比“我”更加完 满的存在将这个观念放进我的心灵之中, 而这个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
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
开始不可。”
——《第一哲学沉思集》
(二)我思故我在
拉丁文: Cogito, Ergo Sum 德 文:Ich denke, deshalb ich bin 英 文:I think, therefore I am 法 文:Je pense, donc je suis
1. 不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 以接受,而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 智之前的、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置于我的判断 中,即,要避免仓促的判断和偏见。(怀疑原则)
2.把每一个难题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或适 于完满解决为止。(分析原则)
3.按照顺序指引我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 识的对象开始逐步上升到关于复杂对象的认知,即 使对于那些杂乱无章的对象,也应当赋 予其以秩序。(综合原则)
“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 理性”——《第一哲学沉思集》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 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第二条原理
• 难题:虽然我的怀疑确定了我的存在,但我的怀
疑并不能确定上帝的存在,因而,我是一 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实体。既然如此,那 为什么在我的思想中会有比我更完满的观 念比如上帝观念的存在呢?
on Method)
• 1641年以拉丁语写成的在巴黎出版的《第一哲
学沉思集》(Meditation on First Philosophy)
• 《论世界》 • 《哲学原理》 • 《灵魂的激情》
二、方法论
(一)基本原则
• 良知是世界上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我们的意见之
所以不同,并不是由于一些人所具有的理性比另一 些人更多,而只是由于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运用 我们的思想。所以仅仅有良好的心智是不够的,主 要在于正确地使用它,换言之,必须有正确而科学 的方法。所以,笛卡尔认为,要想重建哲学的基础, 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方法。
3.天赋观念的特点:
(1)在理智之中,不可能来自于感官或想象;
(2)清楚明白而无可置疑; (3)普遍有效,是永恒的真理;
4.天赋观念论的三种类型: (1)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即,天赋观念直
接呈现在人的理智之中。 (2)天赋观念潜在发现说,即,天赋观念潜
存于我们的心中,通过学习训练才能得 以揭示出来。 (3)天赋能力潜存说,即,天赋观念是一种 潜存的能力,一旦经验诱发它就能够产 生出这种观念。
我在Biblioteka 我思上帝的存在• 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1)愚顽人在心里说:没有上帝;
(2)但当愚顽人听见我说“那无法设想有比之更大的存在者” 时,他也能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尽管尚不能理解这个对 象实际存在着;
(3)凡是他所理解的,一定存在于他的理性之中;
(4)如果“那无法设想有比之更大的存在者”仅仅存在于理性 之中,那就还可以设想一种比他更伟大的东西(既存在于 理性之中,又存在于现实之中),于是那无法设想有比之 更大的存在者自身就成了那可以设想有比之更大的存在者 了,但这是逻辑矛盾。
动物的灵魂,从而在大脑中产生心灵活动;
• 另一方面,心灵活动通过驱动松果腺,牵
动精气的活动,使身体随着心灵的活动而 活动。
• 这种解释就是神经中的交感学说,但
违反了心灵没有广延的原则。
四、物理学思想
1.物体即广延 笛卡尔在形而上学中规定:心灵的本质属 性是思想;而物体的本质属性则是广延。
(1)所谓广延指的是具有长、宽、高三向量 的形体。
(5)因此,“那-者”不仅存在于理性中,也存在于现实之 中。
(四)关于外物存在的证明
• 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第三条原理
• 难题:虽然由“我思”推出了“我在”,但由于
笛卡尔持身心二分的二元论观点,因此 就造成了如何从“心”的存在推导“物” 的存在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
大前提:上帝是一个最完满的实体,所以,他是绝 不会欺骗我的,也绝不会把我引入歧途。
1.本命题的来源: 感官的欺骗性,如物体的远近导致误判 主体的不确定性,我身处梦境还是醒着 科学的可疑性,其对象是否存在
但不可怀疑的是“我在怀疑”,即使我对“我在怀疑”进 行怀
2.命题的含义: (1)我在怀疑,实际上是说我在思想,而 说某物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是自相矛 盾的; (2)当我否定一切时,由于我在思想,所 以我是存在着的; (3)因而,我是一个以思想为本性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