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习一 测树仪器的使用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测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测量和研究树木生长、结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次测树学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环节,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测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深入学习了测树学的实际应用技术。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学习测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树木生长规律、树木结构特点、测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等。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2.实地测量树木尺寸和高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带着导师亲临实地,学习了树木尺寸和高度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树木的健康状态和生长情况。
在实践中,我发现树木尺寸和高度的测量需要技巧和经验,不仅需要准确操作测量仪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3.分析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对于树木来说,种质和生长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的评估方法,了解了如何通过测量树木的年轮和树轮宽度来判断其生长速度。
通过对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为树木科学种植和管理提供依据。
4.应用测树学技术进行树木病虫害检测树木病虫害是树木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使用测树学技术进行树木病虫害检测的方法。
通过观察树木的叶片、枝干和树干等部位,结合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树木是否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实习,我将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2.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同学们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工作。
测量实训须知

测量实训须知一、测量实训规定(1)在测量实训之前,应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实验或实验指导书,明确目的与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以保证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2)实训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训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严格遵守本书列出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5)服从教师的指导,每人都必须认真、仔细地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发扬互相协作精神。
每项实验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并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交还测量仪器和工具,结束实验。
(6)实训过程中,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坏者应予赔偿。
(7)每个班分10个小组(5-6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期末考核以组为单位,考核成绩在前三名的组,组长加5分。
考核成绩在后三名的组,组长扣5分。
(8)故意损害实训设备和器材者,一经发现取消本课程考试、考核资格。
且不予以补考和清考机会。
二、仪器工具的借领(1)以小组为单位前往测量实验室借领测量仪器工具。
仪器工具均有编号,借领时应当场清点和检查,如有缺损,立即补领或更换。
(2)仪器搬运前,应检查仪器背带和提手是否牢固,仪器箱是否锁好,搬运仪器工具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
(3)实验或实习结束后,应清理仪器工具上的泥土,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仪器室。
仪器工具如有损坏和丢失,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三.仪器的安装(1)开箱取出仪器之前,应看清仪器在箱中的安放位置,以免装箱时发生困难。
(2)架设仪器脚架时,3条腿抽出的长度和3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架头大致水平。
若地面为泥土地面,应将脚架尖踩人土中,以防仪器下沉。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测树学实习报告

测树学实习报告2013年5月16日实习目的: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实习组织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 5 个小组;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直径钢围尺、皮尺、角规、标杆、工具包、粉笔、实习指导书、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等。
标准地调查一、标准地的概念与作用: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
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值,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即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二、标准地的种类: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三、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一)、标准地选址与边界测量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对所待测林分具有充分代表性;(2)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防火隔离带等,且应远离林缘。
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
因此,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的踏查,且测各主要调查因子,因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作为标准地,切忌挑选好或差的地段设置标准地。
2、标准地形状与面积: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当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面积: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15×15m正方形标准地。
森林调查学实习指导书上交(12现代林业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实习指导书目录实训一 (1)实训二 (3)实训三 (7)实训四 (9)实训五 (11)实训一 立木材积测定一、实习目的1.掌握测高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立木材积测算方法 二、实习备品及材料 1.仪器备品:SC-1型测高器,克里斯登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轮尺,皮尺,罗盘仪。
2.主要耗材:五株统一编号的立木。
三、实习内容 立木材积测定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伐倒木材积测算1.实测伐倒木树干长度及干基、树干长度二分之一处和小径头直径。
并按2米区或1米区划分。
要求测出各区分段中央直径和梢底直径,将测定结果填入表1—1中的相应位置。
2.按测定的直径从圆面积表、2米区分段材积表、梢头材积表中分别查出所对应的圆面积和材积。
3.按下列公式计算伐倒木材积: (1)中央断面求积式:V=g1/2.L(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V=21(g0+gn ).L(3)牛顿求积式:V=61(g0+4g1/2+gn ).L(4)中央断面积求积式:V=(g1+g2+……+gn-1+gn )+31g/l/或V=l∑=ni g1i+31g/l/或V=V1+V2+……+Vn-1 + Vn +V/以上公式中:V—树干材积(m3)V1、V2、Vn-1、Vn—各区分段材积(m3).V/--梢头材积(m3).g0—干基断面积(m3).g1/2---树干中央断面积(㎡)g1、g2……gn+1、gn—各区分段中央断面积(㎡)g/--梢底断面积(㎡)。
gL—小头断面积(㎡)L—树干全长(m)l——各区分段长度l/——梢头长度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24.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计算的材积为准,分别计算中央断面积式,平均断面积求积式,牛顿求积式的误差率:误差率(%)=测定值-实际值/实际值×100(二)、原条,原木检尺及材积确定1.将倒伐木树干按原条原木标准造材。
2.原条测定(1)根据原条检尺办法(GB4816-84“杉原条检验”)测定原条的实际长度及实际直径。
测树学测树工具使用实习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课程实习报告课程:测树学实习内容:测树工具使用实习目的与意义:1、熟悉和掌握测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胸径的测定;2、熟悉和掌握测高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和树高的测定;3、了解测树仪的构造、原理,学会其方法;4、用不同仪器测树的树高。
一、实习内容与方法:(一)实习内容:测量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楼附近少量树木的树高与胸径。
(二)方法:1、用布鲁莱斯、克里斯顿、圆筒法;2、小组分工与合作。
(三)实习时间: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四)实习地点: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楼旁(五)测量步骤:测量胸径:1、在同一是水平上将围尺绕树干1.3m处一圈,不能倾斜;2、拉紧围尺,读出读数,精确至0.1cm。
测量树高:布鲁莱斯测高器测高:1、选好测点,量水平距离。
观测点选在可以同时看到树梢和树基的水平距离大于树高的地方;2、按仪器背后的按钮,是指针自由悬垂,从瞄孔看树梢,待指针停止时,按仪器前面的制动按钮固定摆针,从相应水平距栏读出指针所指高度h梢;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4、H=h梢+h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克里斯顿测高器测高:1、选择大于树高的距离,用手拿着测尺上的绳子,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上下、前后移动使树梢和树基位于测尺的上端和下端;2、瞄准后,读出树高两米位置的相对应测尺上的读数,即为树高。
圆筒测高器测高:1、透过选择测点,量水平距离;2、通过透视孔仰视树梢,并使悬锤自由摆动,看准树梢后向右慢转圆筒,待悬锤固定后,在树高尺上读得h梢;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4、H=h梢+h基。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二、实习结果:测径、测高计算结果三、数据处理:(一)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最终数据并整理成表格;(二)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1、实际测量时布鲁莱斯测高器和圆筒测高器测量出来的数据精度比较高并且误差较小,克里斯顿测高器测量误差较大;(三)实际测量时测量者需要细心,耐心,读数准确,减少误差的产生,同时用多种方法测量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
大学生测量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

大学生测量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大学生测量学实习报告精选【篇1】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组成,其目的使学生、和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测量工作的经验和技能,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给定的地形图在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工作中的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本次实习应如下要求:1.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2.地形测图的方法,能够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能够给定的地形图在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4.各分工、合作测量任务,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2.任务: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要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的数据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的20 cm__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物品);(2)使测绘、、快捷的原则,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3)过程: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龙泉山。
这里的山算山,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
山上的植物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
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作用的,它们可以为的休息软垫。
而树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
至于万人的荆棘,它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需要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
控制点的个数有限,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角规测树——精选推荐

实验五 角规测树一、目的1、 理解角规测树原理,掌握角规的测树方法。
2、 掌握角规点抽样结合标准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3、 掌握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钢卷尺、测高器、布卷尺、角规、粉笔,数量各1。
三、实验内容(一)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1、 踏查全林,了解林分情况,在林内选取典型的测点。
2、 每一个测点上绕测时,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本实验共进选了两个样点测量。
在进行第一个测点绕测时还用皮尺量距s ,量距的目的在于验证角规原理测距离S ,与树木的样圆半径R 相比(gF 50D ),S<R 则相割,等于则相切,大于则相离;第二次只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记录数据。
表1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记录表测点1测点2胸径/cm 相切/相割 距离/m 胸径/cm 相切/相割 7.63相割 3.20 6.70 相割 8.27 相切 4.05 8.71 相割 9.23 相割 4.53 9.20 相切 11.70 相割 5.50 10.15 相割 15.20 相割 6.80 13.20 相切 14.85 相割3、计算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从课本的一元材积表(P129)查出各个径阶的形高,分别计算两样点各个径阶的材积合计,再累计求和求得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
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值即为该林分的平均蓄积量。
表2一元形高表径阶形高径阶形高4 3.875 15 5.9475 4.079 16 6.0836 4.371 17 6.2037 4.604 18 6.3278 4.816 19 5.9369 5.011 20 6.55410 5.191 21 6.61411 5.360 22 6.76612 5.520 23 6.87213 5.670 24 6.96714 5.813注:由P129一元材积表导出表3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1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1=FgZ*(fh)8 0.02421 0.00503 4.816 1.5 7.225 10 0.04077 0.00785 5.191 1 5.191 12 0.06243 0.01131 5.520 1 5.520 16 0.12230 0.02011 6.083 1 6.083 合计24.018 表4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2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2=FgZ*(fh)6 0.01236 0.00283 4.371 1 4.3718 0.02421 0.00503 4.816 1 4.81610 0.04077 0.00785 5.191 1.5 7.78714 0.08949 0.01539 5.813 1.5 8.720合计25.694由表3、表4可得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m3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5.694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25.694)/2=24.856m34、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两个样点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按分径阶和不分径阶两种方法计算,并取2个样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林分的每公顷林木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仰角。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 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 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整数10、15、20、30m,测 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制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 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 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 加上测者眼高AE即为树木全高H。 在 坡 地 上 , 先 观 测 树 梢 , 求 得 h1 ;再观测树 基,求得 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 视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见图1-6(α);
4、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 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5、树干横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 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 6、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 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
(二)围尺(直径卷尺)
在我国,直径卷尺又称作围尺(diameter tape),根据 制作材料的不同,又有布围尺,钢围尺与蔑围尺之分。通过 围尺量测树干的圆周长,换算成直径。一般长1~3m,围尺 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普通米尺;另一 面上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C═πD的 关系(C为周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 围尺比轮尺携带方便且测定值比较稳定,使用时,围尺要 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用围尺量树干直径换算的断面积, 一般稍偏大。这是因为树干横断面不是正圆。而在周长相等 的平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
若两次观测值符号相同,则H=h1-h2,见图1-6(b)图 1-6(c)
使 用 布 鲁 莱 斯 测 高 器 , 其 测 高 精 度 可 达 ±5 %。为获得比较正确树高值,一般应注意: ① 选择的水平距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 下测高误差比较小。 ② 当树高太小(小于5m)时,不宜用布鲁莱斯 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 ③ 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 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轮尺不仅用于测定单株树木的直径,也可作为 森林调查中测定大量立木直径的工具,因而在测尺 上一般都有两种刻度。一种是从固定角内侧为零开 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实际直 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即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 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 按 1 、 2 、 4cm 分 组 , 所 分 的 直 径 组 称 为 径 阶 (diameter class),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2、 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中值分别为1、2、4cm。 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列法,如下表所示1一1。
径仪、轮尺、围尺分别测径,用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分 别测高。。
2、选10棵树木分别取10米、20米、30米、40米距离 进行测量(勃鲁莱/超声波) ,记录树高实测值。
Ⅴ、实习报告(个人报告) 1、个人交测径、测高记录表; 2、10棵树木分别取10米、20米、30米、40米距离测高 记录,并分析误差原因。
4、设备的启动和关闭。 (1).开机前,在测高仪和接受器端各装一枚5号电 池。 (2).红色ON按钮为测高仪的启动键。 关机可在下列三种情况下: (1).60秒没有按键操作,设备自动关闭。 (2).同时按下两个箭头按钮,2秒内关机。 (3).完成6次测高后,自动关机。
Ⅳ、实习组织安排 1、训练时,每组测定树木株数不少于50株,并分别用电子测
二、测高器
树高一般用测高器测定。测高器 (Hypsometer)的种类很多,但其 测高原理均比较简单,有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两种。
(一)布鲁莱斯测高器
布鲁莱斯(Blume--Leiss) 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其构 造和测高原理如 图1-4和图1-5中所示。 由图1-5可得全树高H为: H=ABtgα+AE(眼高) 式中 AB—水平距; H=CB+BD; AE—眼高(仪器高); (1—1)
实习一 测树仪器的使用
Ⅰ.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 原理 及使用方法。 Ⅱ.仪器、用具: 测径器:轮尺、围尺、电子测径仪 测高器: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仪 其它:记录夹、铅笔、记录用表
Ⅲ.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测径器 (一)轮尺: 构造十分简单, 如图1—1, 可分为 固定脚, 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 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 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 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 出树干的直径值。
(二)超声波测高仪(Forester Vertex)
图 1-8 信号 接受器
图 1-9
测高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1-10 操作示 意图
1、仪器组成
由测高仪和信号接受器组成。如图1-8、图1-9,图1-10 所示。 测高仪由一对标有反向箭头按钮和一个红色ON按钮组成。 测高仪由四个菜单选项组成: 水平距离测量(DISTANT) 高度测量HEIGHT(如图2) 角度测量(ANAGLE) 设置SETUP:显示对比度、公英制转换(m)、角度 度 百分 数、中心偏移(pivot offset=0.3)、参考点高度(TRP height=1.3 m)、接受器类型(type2)。 使用箭头按钮可完成菜单选项选择,红色ON按钮完成菜单 选项确认。
表1一1 径阶范围划分
径阶(cm) 2 4 6 8 10 ……
2cm径阶范围 (cm) 1.0—2.9 3.0—4.9 5.0—6.9 7.0—8.9 9.0—10.9 ……
径阶(cm) 4 8 12 16 20 ……
4cm径阶范围 (cm) 2.0—5.9 6.0—9.9 10.0—13.9 14.0—17.9 18.0—21.9 ……
2、使用仪器注意事项
(1).不要触摸设备前方的温度感应器。 (2).在测定操作之前,仪器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使之与当前 的环境温度平衡。 (3).测高仪显示屏面在垂直面。如图1-9。
3、测量 (1).把接受器固定在选定的树干上,最好在1.3m高 度。 (2).将测高仪距离接受器10cm处,按下红色ON按 钮,接受器将自动开启。 (3).选择一个观测点,能够看到树梢顶及接受器, 按下测高仪的红色ON按钮,并保持,瞄准镜中红点对 准接受器,直到瞄准镜中的红点消失,松开红色ON按 纽,在测高仪的显示屏上显示观测点到接收器的距离、 角度和水平距离。(如图3) (4).再将瞄准镜中红点对准树梢点顶点,这时红十字 线闪烁,按下红色ON按钮并保持,直到红十字线消 失,松开红色ON按钮,读到树高度(假定接收器固定 高度1.3m),再对准树顶,重复4的步骤,可测得6个高 度。
轮尺整化的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化在该 径阶的下限位置上。例如,若按1cm整化,则8cm径 阶的位置在 7.5cm 处刻划;若按2cm整化,则8cm径 阶的刻度位置是在 7cm 处;若按 4cm 径阶整化,则 8cm径阶的位置在6cm处刻划,其余依此类推,采用 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 缘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 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 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米的部位进 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1.3米 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米以下 分叉时,按两株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