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

合集下载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与账务处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与账务处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与账务处理一.外贸企业收购出口货物退税外贸企业收购出口货物,在购进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对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的12类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进项税额: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进项税额=────────────────×退税率1+征收率退税率按以上“四.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规定确定。

外贸企业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价款或普通发票票面金额与确定的进项税额之差及实际发生的采购费用,应计入采购成本借记“商品采购”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货物出口销售后,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借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按照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与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的应退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商品销售成本”,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外贸企业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应收的出口退税,借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

外贸企业已退税的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货的,应及时到其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交纳已退的税款。

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冲减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例1】某外贸公司购进出口商品二批,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价款300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另一批为从小规模纳税人(生产企业)购进特准退税的工艺品,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10.6万元。

二批商品已经全部办理了出口报关手续,并已收到销货款45万美元,当天市场汇价1:8.30。

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为13%。

试作会计分录:⑴购进出口商品时,进项税额=510000+106000÷1.06×6%=516000(元)借:商品采购—出口商品采购31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6000贷:银行存款3616000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3100000 贷:商品采购—出口商品采购3100000收到出口货款时,借:银行存款(450000×8.30)3735000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商品销售收入3735000结转出口商品成本时,借:商品销售成本—出口商品销售成本3100000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3100000 调整出口商品成本时,调整金额=3000000×(17%-13%)=120000(元)借:商品销售成本—出口商品销售成本6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000 计算应收的出口退税时,出口退税额=3000000×13%+100000×6%=396000 借:应收出口退税39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96000 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396000贷:应收出口退税3960002006-04-12 16:22:09拓荒骆驼[550802278]发帖数量:157Re: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与账务处理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退税,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增值税的退税,是指出口销售环节免税,对出口货物所含进项税额予以退还,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一、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1、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作价加工收回货物退税依据的确定。

按规定,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要附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这两种方式下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可以直接从附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认定,不需经过另外的计算,即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为退税计算依据。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或=出口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2、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出口退税依据的确定。

(1)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等12类货物,其计税依据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含增值税)÷(1+征收率)应退税额=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退税率上述公式中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只能是实际成交的货物进价,不包括运费和手续费,如普通发票注明有这部分费用,必须予以剔除。

征收率按6%或4%计算。

(2)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其提供的发票为主管征税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其计税依据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退税率除农产品为5%外,上述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均为6%。

3、委托加工货物计税依据的确定。

外贸企业委托加工的出口货物,其计算退税依据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口货物退税计税依据=原、辅材料金额+工缴费公式中的“原、辅材料金额“是指外贸企业购入原、辅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列的进项金额,”工缴费“是受托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用收款收据、普通发票的一律无效。

应退税额=原、辅材料金额×适用的退税率+工缴费×复出口货物适用的退税率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属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属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属复合计税办法的,按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退消费税税款。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实行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出口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国家规定的退税率予以退还。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是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操作时,需要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的一般流程:
1. 出口销售收入的确认
当企业完成出口销售时,需要确认出口销售收入。

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计算应退税额
根据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和出口销售额,计算出应退税额。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 收到出口退税款
当企业实际收到出口退税款项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
4. 出口商品成本的结转
在出口商品销售后,需要将出口商品的成本从库存商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 出口商品的税金转出
出口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将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 期末结转
在会计期末,需要将应交税费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中。

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以上是出口退税会计分录的基本流程,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企业还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及时申报出口退税,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顺利实施。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怎么处理计算、账务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怎么处理计算、账务

外贸企业出⼝退税怎么处理计算、账务本⽂通过举例来解答外贸企业出⼝退税计算、账务处理问题。

某外贸公司2006年5⽉从某⽇⽤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化妆品1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7万元,货款已⽤银⾏存款⽀付。

当⽉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售价为每箱150美元(当⽇汇率为1美元=8元⼈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

该化妆品的消费税税率为30%,增值税退税率为13%。

要求计算应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

应退增值税税额=1000000×13%=130000(元)转出增值税额=170000-130000=40000(元)应退消费税税额=1000000×30%=300000(元)购进货物时,借:物资采购1000000应交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贷:银⾏存款1170000货物⼊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商品1000000贷:物资采购1000000出⼝报关销售时,借:应收账款1200000贷:主营业务收⼊——出⼝销售收⼊1200000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0贷:库存商品1000000进项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0贷:应交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0000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税款,借:应收出⼝退税130000贷:应交税⾦——应交增值税(出⼝退税)130000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存款130000贷:应收出⼝退税(增值税)130000计算出应收消费税退税款,借:应收出⼝退税(消费税)30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300000收到消费税退税款时,借:银⾏存款300000贷:应收出⼝退税(消费税)30000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某进出口公司2006年3月购进服装5000件,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为万元,出口至美国,离岸价为万美元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服装退税率为13%,试计算该公司当月应退税额;应退增值税税额=77 500×13%=10075元转出增值税额=13 17577500×17%-10075=3100元购进货物时,借:物资采购77 5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175贷:存款90 675 货物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77500贷:物资采购77500出口报关销售时,借:应收账款104 00013 000×8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104 000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77 500贷:库存商品77 500进项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31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100 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税款,借:应收出口退税10075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0075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10075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0075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举例外贸出口退税帐务处理例某进出口公司2007年12月购进工艺品3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贷款金额为57万元,进项税额9.69万元,用银行支票付款;出口至美国,离岸价为2.5万美元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工艺品退税率为13%,试计算该公司当月应退税额;应退增值税税额=570 000x13%=74 100元转出不退税增值税额=96 900-74100=22 800元按上例做会计分录如下;购进货物尚未入库:借:在途物资 57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6 900贷:银行存款 666 900货物入库时: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USD250000x7.81 950 000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570 000贷:库存商品 570 000转出出口未退税差额:借:主营业务成本 228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2800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税款: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741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74100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74100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74100例某外贸公司2007年1月从某日用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化妆品1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500万元,进项税额为85万元,贷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80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该化妆品的价款中已含消费税额150万元,增值税退税率为13%;应退增值税税额=5000 000X13%=650 000元转出不退税增值税额:850 000—650 000=200 000元应退消费税税额:1500 000元按上例做会计分录如下;购进货物尚未入库:借:在途物资 5 000 000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000贷:银行存款 5 850 000 货物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5 000 000贷:在途物资 5 000 000出口报关销售时:借:应收账款 USD 800 000×8 6 40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6 400 000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销售成本 5 000 000贷:库存商品 5 000 000进项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销售成本 20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00 000 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税款: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65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50 000 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650 000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650 000计算出应收消费税退税款: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1 500 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1 500 000收到消费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1 500 000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1 500 000出口应退增值税,在会计核算亡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下没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出口退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例某外贸企业外购服装10 000件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注明的金额为700 000,进项税额119 000元;该批服装出口后,企业收齐单证申报出口退税,适用出口退税率为13%;①企业按规定计算申报的应退增值税,并作如下会计分录;应退增值税额=700000x13%=91 000元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91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91 000②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口货征征退税差,计入出口销售成本,作如下会计分录;应计入成本的征退税差=700 000 x17%-13%=28000元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销售成本 28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8000④该批出口服装发生退关,企业应按原计算的应退增值税额补交应退税款,并作如下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91000贷:银行存款 91000同时,应将原计入成本的出口货物征退税差部分从成本中转出,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项税额转出 28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28000例某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104000元,并已做相关会计处理;经税务机关审核,该批货物因出口退税单证电子信息核对不符,暂不予退税;以后信息陆续到达,经税务机关审核,实际准予退税93600元,与原申报退税数相差10400元;企业应调整差额,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0400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10400一般未按规定退税期限申报,又未补办延期申请的情况下,丧失退税机会,可将未退的增值税税款转入主营业务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方法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是指国家为促进出口贸易发展,对外贸企业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企业出口的商品和劳务提供一定的税费减免或退还的政策措施。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基本退税率、加计退税率以及提前扣除的环节增值税退税三个方面。

一、基本退税率基本退税率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一定比例对企业出口销售商品和劳务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税费进行退还。

基本退税率是每个产品和行业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而定的,一般在13%至17%之间。

计算基本退税的公式如下:基本退税额=出口货物或劳务的销售额(RMB)×基本退税率例如,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为10万元,该货物所适用的基本退税率为15%。

那么,该企业的基本退税额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基本退税额=10万元×15%=15,000元二、加计退税率加计退税是指对企业出口销售高新技术产品、能源和水资源等领域的商品和劳务,给予退税的加计比例。

在基本退税率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政策的要求,再次进行退税的计算。

计算加计退税的公式如下:加计退税额=出口货物或劳务的销售额×加计退税率例如,企业出口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为50万元,该汽车所适用的加计退税率为10%。

那么,该企业的加计退税额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加计退税额=50万元×10%=5,000元三、提前扣除的环节增值税退税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贸企业,国家还允许其预先扣除在出口环节支付的增值税,减少企业负担。

提前扣除的环节增值税退税是指在企业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包装材料等进项税额中,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一定比例,预先进行退还的税费。

计算提前扣除的环节增值税退税的公式如下:提前扣除的环节增值税退税额=进口货物的增值税×进口货物在出口货物中的比例×增值税退税率例如,企业进口原材料的增值税额为10万元,该原材料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例为60%,增值税退税率为10%。

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修改版]

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修改版]

第一篇: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一、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上所注明的计税金额和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基本计算公式: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即:应退税额=税后货值(增值税发票金额)/(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或=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1)对于一票出口对应一票进货和多票出口对应一票进货方式,退税计算公式为: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进货单价×退税率(2)对于一票出口对应多票进货方式,同一关联号下一票出口对应多票进货的计算公式为(按相同商品码计算):应退税额=出口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按进货计算的平均退税率加权平均单价=∑每笔进货计税金额/∑每笔进货数量按进货计算的平均退税率=∑每笔应退税额/∑每笔进货计税金额(3)对于多票出口对应多票进货方式,同一关联号下多票出口对应多票进货的计算公式为(按相同商品码计算):应退税额=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加权平均单价×按进货计算的平均退税率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关联号内各笔有效出口数量(≤∑关联号内进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关联号内各笔进货计税金额/∑各笔进货数量按进货计算的平均退税率=∑每笔应退税额/∑每笔进货计税金额(4)在关联号内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每笔出口的实际退数额,出口及进货均不结余。

二、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1)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同样实行销售出口货物的收入免税并退还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办法,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的是普通*,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没有单独计价,但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的增值税也是价外计征的,这样,必须将合并定价的销售额先换算成不含税价格,然后据以计算出口货物退税,其计算公式为:应退税额={[普通*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率)}×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退税率(2)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由税务机关*的增值税专用*的出口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退税: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注明的金额×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退税率三、委托加工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按购进国内原辅材料的增值税专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计算原辅材料应退税额。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出口退税,又称为出口抵税、出口退税补贴,是指国家为支持出口贸易,对出口产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部分予以退还的政策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一、计算方法:1.出口退税率:根据国家制定的退税政策,不同商品和地区具有不同的退税率。

出口商品可以通过中国税务系统查询到具体的退税率。

2.出口退税金额计算:出口退税金额=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额×出口退税率其中:-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1-1/(1+增值税率))3.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通常是指货物的FOB价格(Free On Board,即到岸价),即货物离港或离境时的价格,不包括国内的运费、保险费等费用。

4.增值税率:增值税率是由国家税务部门根据法律规定设定的,不同商品及地区的增值税率可能有所不同。

二、要领: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出口退税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是保证退税顺利进行的前提。

2.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出口企业需要准备完善的证明材料,包括报关单、货物购销合同、海关出口清单等,以证明出口货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申报退税资格:出口企业需要在出口货物离港前向当地的海关申报退税资格,并获得退税资格的认可。

4.税务报关:出口企业需要按照海关的要求进行税务报关,确保退税资料的准确、完整、符合规定。

5.审核与核销:海关将对退税申请进行审核,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核销环节是指在货物出口后,海关核实出口货物的数量、金额、品种等信息,并在核销单上盖章。

6.退税申请:出口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向相关税务机关提交退税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材料。

7.退税款到账:一般情况下,出口退税款项会由税务机关直接退还到企业指定的银行账户上。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退税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在退税流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审批和核查环节,因此出口企业需要提前做好退税规划,合理安排出口货物的时间和资金预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增值税出口退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把下面的简单的例子看完了,实务中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某企业,进项税:137.7万,内销售额:150万,外销:920万,增值税率:17%,出口退税率:13%,计算如下: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企业,涉及的出口退税会计分录为(根据企业会计制度(2001)编制):
1、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结转当期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结转当期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关于补充问题。

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题中: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920 * (17% - 13%)= 36.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150 * 17% - (137.70 - 36.80)= 25.50 - 100.90 = -75.40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 920 * 13% = 119.60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 75.40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 119.60 - 75.40 = 44.20万元
(如果经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小于出口退税前期末留抵税额(即上述计算中的“当期应纳税额”负值,下同),则,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有关规定,题中应当编制出口退税业务会计分录:
1、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36.8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80万元
2、结转当期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44.2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4.20万元
(如果经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小于出口退税前期末留抵税额,则,由于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无需编制该分录,即当期免抵退税额全部由税务机关给于退税,不从内销业务应纳税额中抵减)
3、结转当期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75.4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75.40万元
由此,“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各专栏期末余额为:
1、借方专栏:
进项税额= 137.70万元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44.20万元
借方专栏合计= 137.70 + 44.20 = 181.90万元
2、贷方专栏:
销项税额= 25.50万元
进项税额转出= 36.80万元
出口退税= 44.20 + 75.40 = 119.60万元
贷方专栏合计= 25.50 + 36.80 + 119.60 = 181.90万元
3、“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期末余额= 181.90 - 181.90 = 0
可见,出口退税业务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期末余额为零,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得出的无需交税的结果相符;“应收补贴款”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75.40万元,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得出的应退税额的结果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