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结尾

合集下载

第四册小小说的结局

第四册小小说的结局

第四册小小说的结局[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2、学写小小说[教学过程]一、欣赏《猎狮》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和超短篇小说。

长不过千字左右,短只有百字左右。

世界上最短的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有一家美国杂志曾以3000美元的悬奖征求一篇小小说,不少人绞尽脑汁应征。

结果,下面这一篇题为《猎狮》的小小说获得首奖。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分析:这是世界上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

故事以电报和运尸为线索,一波三折:一折丈夫打猎身死;二折收到狮尸;三折尸体在狮腹内。

情节单纯、简捷,不拖泥带水,且曲折有波澜。

结构最妙的地方是小小说的结局:“巴布在狮腹内”这一情节大大出于人们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解决了留下的疑惑:巴布是怎么死的?小小说就在这一高潮之处戛然而止,给读者想象回味的空间。

二、谈逆转法有人说:“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逆转法是小小说结局常用的手法。

它是指事情的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逆常理常情而行),但又在情理之中(虽逆常理常情却又可能发生)。

这样的结尾既能使叙述曲折有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有时还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一:杀鸡吓猴有个人养了一大群鸡,为了照看好鸡,他又养了一只猴做帮手。

可这只猴不仅不帮忙照看鸡,反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不是把鸡毛拔得光光的,就是把鸡抓得遍体鳞伤,主人多次呵斥都不起作用。

有一天,主人要出门作客,担心走后猴子又在家胡闹,于是想出了一个吓唬猴子的办法。

他一只手提着一只鸡,另一只手握着一把刀,走到猴子跟前,恶狠狠地说:“你看着!”咔嚓一声,砍掉了鸡的脑袋,“你要是再不老老实实,就跟这鸡一样。

三年级学生写微型小说范本

三年级学生写微型小说范本

三年级学生写微型小说范本在三年级学生写微型小说范本中,可以采用以下格式来撰写:题目:三年级学生写微型小说范本一、小说开篇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小明和小红来到了一片神秘的森林,他们好奇地探索着草丛中的小道。

二、故事发展1.迷路的冒险小明和小红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

他们四处张望,寻找回去的路。

然而,却越走越远,感到越来越害怕。

-“小明,我们怎么办?我好害怕。

”小红颤抖着说道。

-“别担心,我相信我们能找到回家的路。

”小明鼓励道。

2.神奇的生物小明和小红继续往前走,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花园里有许多奇异的生物,比如会说话的兔子、会笑的花朵等等。

他们都向小明和小红打招呼,让他们觉得温暖又快乐。

-“哇,这里真神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奇怪的生物。

”小明兴奋地说。

-“是啊,我们真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小红开心地回应道。

3.勇敢的决定小明和小红决定向花园的尽头探索,看看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

经过一番冒险,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条闪闪发光的小路。

小明和小红充满希望地走上了这条小路。

-“我相信这条小路一定能带我们回家。

”小明满怀信心地说。

-“是的,我们要勇敢地走下去。

”小红坚定地回答道。

三、高潮部分小明和小红沿着小路继续走,他们的心情越来越紧张。

突然,一个看起来非常凶恶的巨龙出现在他们面前,挡住了去路。

四、故事结局1.机智的解决办法小明和小红被巨龙吓呆了,但他们没有放弃。

小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拿出了从花园拿到的魔法盒子,用里面的魔法把巨龙变成了一只小猫。

巨龙变成了小猫之后,友好地向他们扑过来。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小明兴奋地喊道。

-“是啊,我们真是太聪明了。

”小红笑着回应道。

2.回到家的喜悦小明和小红继续走着,终于走出了森林,看到了熟悉的道路。

他们高兴地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发生的奇妙冒险。

-“我们回来啦!”小明和小红兴奋地喊道。

-“你们回来了!真是太棒了!”爸爸妈妈欣喜地说。

五、小说结尾通过这次冒险,小明和小红学会了勇敢和智慧。

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

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

□ 理 论 探 讨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与整体内部构造吕植家 许多微型小说的意蕴几乎是在结尾处才体现出来,因而有人把微型小说称为“结尾的艺术”,或称它的结尾是“临门一脚的艺术”。

这些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把结尾看成是微型小说结构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部分,是言之有理的。

微型小说比起其它小说形式来,篇幅极为有限,因其体裁本身的审美特征所决定,更须讲究结尾艺术,而结尾的意义未定性,正是一种在有限的文字内,使之“以少胜多”的有效手段。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则,可以把一篇微型小说看作一个整体,它不是由若干元素胶合而成的东西,而是一种先于各个部分而存在并具有制约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因此,微型小说的结尾,并不是作为某种元素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存在。

就一篇具体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来说,它与整篇作品的立意、人物、事件叙述、情节设置、结构安排及整个构思有着紧密的关系。

结尾的意义未定性,只有作为受全篇小说完整“图形”制约的有机组成部分,才具有好的艺术效果。

它若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元素,就不具备这种效果。

微型小说结尾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越多,审美价值越高,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理解和想象,调动起由审美积淀而形成的经验去参与创造,扩大和丰富文本的内涵。

微型小说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结尾意义未定性的重要作用,加大文本结尾的意义未定性与空白度,才能使小说文本更具艺术魅力。

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大体上有下面三种情形:一、含蓄隽永 言外有意含蓄,指藏而不露,含有深意;隽永,指文辞意味深长。

含蓄隽永,就是创作者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隐含在话语中,没有直接说出来,或不全说出来,具有话外之音,味外之旨,委婉曲折,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微型小说含蓄隽永的话语,往往具有语表与语里两层关系。

语表是宣示义,话里蕴含着丰富的启示义。

换句话说,它的丰富信息不是直接呈现于话语的表面,而是含藏在话语的深层结构之中。

创作者一般都通过语表意思来伪装和逃避自己的真实意图,意在言外,言语近切而意旨绵远,文辞浅显而蕴意深长。

微型小说结尾猜读续写

微型小说结尾猜读续写

青年一听大惊失色。难道是……见鬼! 我这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不过,要 是在这里被抓住,那就什么都完了。他 慌忙从窗口跳了出去。 这间房间在二楼,落地时他把脚扭伤 了。 警察走过来扶起青年说:“还好,你 的运气不坏,只是扭伤了脚。我们是来逮 捕那个女人的。她一贯用巧妙的手段哄 骗男人,跟他们订婚,劝他们加入人寿 保险,然后伪装成事故将他们杀死。她 干的次数实在太多了,钱也积了不 少……”
文艺评论家与部长 (波兰)格罗律斯卡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样?”部 长问。“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摇摇头。“我是说,从某 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紧更正。部长 摇头。“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 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部长 摇摇头。“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赏 能力的人,刚才我没有表达清楚。”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摇头。“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部长 摇头说: _______________ “这衣领真别扭。”
走钢丝(日本)星新一
“我长得一点都不漂亮,这我清楚得很,你不 用来瞎捧我。”住在这个房间里的女人说。她已超 过结婚的适当年龄,而且长得也确实平常。 “不,你很美,美极了。这是从你心里透出来 的真正的美。我恨不得马上跟你订婚。”青年还是 一个劲地赞美着,从刚才到现在,他已经努力了好 一阵子。他一无遗产,二无职业,但有一副动人的 外表,他就利用他美男子的天赋条件到处骗婚诈钱, 他盯上了这个女人的巨额存款,好不容易到了这个 地步。 “您这样认为?”女人的口气软了下来。 青年心里暗暗高兴。有门!要加一把劲,又有 一笔好久不见的大钱到手了。 这时,门外有人叫门了:“开门,我是警察局 的”
他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亲眼目睹外面发生 的一切。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 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头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 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 换位子。他一定得换才行!有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 那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 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 同伴的呼吸已经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 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 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位子,使他觉得 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企图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 地往窗外望…… 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小说开头就写道:“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 战争夺去了许许多多 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说明: 年轻的生命,包括后备役老兵的三个儿子。这也为结 尾“老人要上战场”提前揭示了原因。
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实际 上是:在想念她的三个儿子。这个细节解释了 老妇人 “神志不清”的原因,让人很感动。
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元吉小学 胡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 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 起了敲门声……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它 篇幅短小、人物集中、情节 单纯、以小见大,富有戏剧 性,完整地包括短篇小说应 有的情节。

《在柏林》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
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 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 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 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 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 静的可怕。
了万丈深渊……
小组学习要求:
围绕问题 人人参与 注意倾听 轻言细语
民主协商
展示交流要求:
简要明确
声音响亮 避免重复
文明礼貌
推荐阅读: 《雪夜》 《摩尔根掉井里去了》
篇名
思考
猜一猜结局 (简要写)
这个病人 《 窗》 探头朝窗口望 去,看到了什 么呢? 《 最后一只 情节还会 乌鸦的最后 怎么发展呢? 一句坏话 》 最后一只乌鸦 的命运如何?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 的一堵墙。
中枪的乌鸦圆瞪着双眼死去。
“哗!”死去的乌鸦和悬石上的
首领,还有涌上悬石的勇敢的猎 人,随着崩塌的悬石,一同坠下

高二语文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材料粤教沪

高二语文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材料粤教沪

高二语文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材料粤教沪高二语文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结尾材料粤教沪广州市八十六中宋玲夺妻〔不丹〕达里姆·齐特里卡尔下了车,走进朋友家宽敞明亮的宴会厅。

今晚这里将有一个热闹的聚会。

卡尔是一个有钱的商人,30多岁仍孑然一身,正打算物色合适的人选成家.一进朋友家,卡尔的目光就被一位迷人的姑娘所吸引.随后的活动中,卡尔心中再无他物。

他寻找一切机会与那姑娘接近。

她叫比玛,在一家公司做秘书。

她对卡尔似乎也很有好感.两人谈兴正浓时,聚会却已接近尾声。

于是,卡尔主动提出送比玛回家,她欣然同意了。

很快,卡尔的车停在一所幽雅的寓所前,两人依依不舍地道别。

让卡尔略略有些失望的是,比玛并没请他上楼坐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不断约会,一切进展顺利,卡尔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意中人。

但有一天,卡尔在与比玛共进午餐时,发现她神情有些抑郁。

卡尔关切地问:“怎么回事,比玛,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比玛未作回答,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卡尔心都痛了:“亲爱的比玛,我想娶你为妻,为你分忧。

你愿意吗?〞可令他窘迫的是,比玛先是泪珠滚滚,继而失声痛哭起来,引来饭店里不少顾客好奇的目光。

后来,比玛终于平静下来,说:“卡尔,很遗憾,我已经结婚,我已属于别人.他是不会同意跟我离婚的。

〞在卡尔惊愕的目光中,她拎起手包,哭着离开了饭店。

打那以后,卡尔始终心神不宁,他放不下比玛,常常想起他们相处时的甜蜜时光,他们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他决定采取极端行动。

卡尔先作了一番周密调查,然后雇了个杀手,准备把比玛的丈夫除掉.杀手临行前,卡尔还一再提醒他行动要干净利落,以免被人发现。

计划能否顺利实施?那天晚上,卡尔焦虑地在屋中踱来踱去。

终于,铃响了.“喂!〞他迅速抓起话筒。

“老板,您交待的任务完成了。

〞“很好!〞卡尔说,“一切是否顺利?〞……〔续写结尾,100字左右〕附录二作业参考答案:要合理地作出推断,应注意:1、善于从原作前文中捕捉暗示性的信息;2、情节的推进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发展;3、要讲究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大胆地驰骋想象,应注意:1、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从他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巧妙切入;2、不能胡思乱想,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合“法〞,有较为深刻的意蕴,能给人以启迪……原作结尾:“是的,嗯,不过……〞“不过什么?〞卡尔心心脏狂跳。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教学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初步了解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在简要欣赏小小说结尾的过程中,明白读懂结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小说,激发阅读小小说的愿望。

3、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整合,对比感悟,逐步发现小小说意外结局的巧妙之处。

2、掌握并学习正确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l 课前三分钟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生齐读: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

推想阅读这种阅读习惯很重要。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它篇幅短小、人物集中、情节单纯、以小见大,富有戏剧性,完整地包括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板书:微型小说一、猜想结尾,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很有趣的微型小说,名字叫《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出课件出示题目)。

2、听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这篇微型小说的内容讲一讲。

3、老师过渡:听到这里却没有了结尾,聪明的你们有兴趣来猜一猜吗?4、学生猜想结尾。

(1)学生猜想预设:一是消防队员救出了摩尔根。

二是摩尔根在枯井里死去了。

总结:孩子们,你们都很能干。

听到前面的故事就可以猜想后面的结局,这可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

(停顿)5、老师过渡:想知道作者是怎样结尾的吗?真相马上揭晓(课件出示):(“摩尔根又不是小孩,它是我家的大公鸡。

”比尔爷爷说。

这时,摩尔根扇动翅膀,奋力向上一飞,飞出了井口。

它“喔喔喔”地叫着,那声音就跟小孩的“哇哇哇”声一个样儿。

微型小说关系的没置与结尾的艺术例谈

微型小说关系的没置与结尾的艺术例谈

微型小说人物关系的设置与结尾的艺术例谈曹清富微型小说在安排情节时,追求情节的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方法不少。

通过设置人物关系,很多时候就可大到这种效果。

人物关系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关系的明确微型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开始是怎样的关系,未予挑明,直到最后,才表明关系,情节也就急转直下,令人大出意外,大开眼界。

秦景棉《新来的打工妹》①中,王萍一到办公室,文静地说:“我是新来打工的王萍,请各位多关照。

”大李、小张和老马目光便黯淡下去,她虽然亮丽清纯,但贴上“打工妹”的标签,岂有不掉价的?王萍做事认真,待人谦和礼貌,但一直爱和局长套近乎的小张对她好大不高兴,因为她发现王萍曾给了局长一个甜甜的俏皮眼神。

一个打工的也敢局长递媚眼儿!接连数日,尽管王萍不曾做错什么,却总遭到小张的冷脸,王萍一次被气得泪花盈眼,径直去敲局长的门。

小张怕她去局长那里告状,风风火火地奔过去拉住王萍往回拽。

身后响起了局长的声音:“你们找我?”小张把王萍往身后一拉,抢先说:“对不起,敲错门了,没事没事的。

”王萍火了:“你没事,我有事!”她望着局长,有些孩子气地说“我不打工了,快开学了,我想歇两天,隐瞒身份的日子真不好过。

爸,我走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下楼。

小说就此打住。

小张听后一定大感意外,读者读后也会大感意外。

这篇小说的艺术性就全在于先设置这些人物,最后才予明确他们的关系。

袁炳发的《一把炒米》②中有三个人物:炊事班班长、大个子战士、小个子战士。

在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

七天来,三人都是靠吃野菜,啃树皮活过来的。

三人无力地靠在一棵粗壮的老榆树上,都贪婪地望着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但谁也没敢动。

老班长有话:这把炒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

第八天夜里,老班长对大个子战士说:“你赶快把这把米嚼下去,趁天黑突出去,我们掩护。

”大个子激动地接过米袋。

这时,小个子却一把夺过米袋,说:“还是叫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门一脚掘地涌泉
——如何续写微型小说的结尾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短小、选材精巧而结局却出人意料的短篇小说体裁。

微型小说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立意新奇;二、结构严密;三、结尾惊奇。

微型小说的结局又被人们称为“临门一脚的艺术”,如何续写好微型小说的结尾呢?
第一,要弄懂原文的思路和特点。

示例1: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只要一半》,根据原文脉络、思想、语言风格,为小说续写恰当的结尾。

“这么小的房子只给我两间?”女军医杨静忿忿地说。

她想,要是爸爸(确切地说是公公)还是这儿的政委,或者她在“老头子”离休前就调到这儿来,他们怎么敢给这样两间破房子?营房助理员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李静想,这种人好对付,来点硬的就吓住了。

“我的要求也不过分,”她傲慢地仰起那张很漂亮的面孔,“把我爸爸过去的房子分给我一半就行啦。

”年轻的营房助理员抠抠头皮说:“”
答案:您要哪一间呢?老政委过去住的就是这两间。

第二,善于捕捉暗示性信息,联系实际,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示例2: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鞋》,为小说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沉想,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他……上前线去了。

”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快喊道,“鞋子,鞋!”
答案: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迈着大步走了。

第三,突出微型小说“意外结局”和产生强烈表达效果的特点。

示例3:《药方》
他走到穿衣镜前,眉头不禁又皱了起来:镜子里的腰身似乎又粗了些……这不是好征兆:发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会引起动脉硬化;严重些会得心肌梗塞……况且,他还不到四十岁哩!自从当了县长,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防发胖。

每天跑步、打拳、作减肥操……可怎么都无效?看见镜子就照,已成了他的习惯。

有时妻子在旁边瞥见了,也放出一把无名火烧他:“别照了,再照也不会少!”
终于有一天他被说烦了,拍拍隆起的腹部吼道:“你看看,还不是你的功劳吗?”从那以后,他的饭菜里几乎不放油,鸡鸭鱼肉一概不沾,妻子还托人给他买来了减肥茶
……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是不见瘦,身子反而一天天在“发”,好像吃下去的都是酵母粉似的。

“你不会上医院看看吗?”妻子也替他着急了。

“上医院?”他笑了。

“医院可不治这号病。

”“那……找找老王头吧。

”妻子的眼睛一亮,好似发现了什么,“你当农业技术员那会,不是他治好了你的腰痛?”“哟,就是!”他拍了一下额头嚷道,“怎么把他给忘了!”妻子当天下午就去了,带回来一张发黄的药方,他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扭扭歪歪地写了两味“药”:。

答案:自行车一辆,草帽一顶。

第四,注意内容、主旨和语言风格的一致。

示例4:《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评论家:“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

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答案: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那么,究竟如何续写微型小说的结尾?
总结与归纳:
要弄懂原文的思路和特点,一看作品内容要仔细;善于捕捉暗示性信息,联系实际,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二想作品结尾要大胆;突出微型小说“意外结局”和产生强烈表达效果的特点,三思作品特点要新奇;注意内容、主旨和语言风格的一致,四续作品风格要一致。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根据原文脉络、思想、语言风格,为小说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

牛刀小试:
夜空的幽默
作家A在旅馆平台纳凉和观赏夜色时,发现了一个神态微妙的漂亮姑娘也在他身边。

作家A调动丰富的想象,对姑娘的来历做了种种猜测。

作家A感觉到这个漂亮姑娘在悄悄地向他接近,她多情的眼光以及她欲言又止的神态,使作家的内心涌起了许多微妙的情感。

作家A决定送给这姑娘几分勇气,他首先问:“你一直在等我吗?”姑娘说:“。


答案:姑娘说:“是的。

我是顶层的服务员,我要等最后一名旅客离开平台就锁上平台的门。


让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

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

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得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

”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答案:“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笔记
太阳照进来,教室里亮堂堂的。

A教授的心里也亮堂堂的。

他讲得很好,很精彩,很富有魅力。

这是他最得意的、曾轰动一时的论文专着《关于×××的设想》。

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脑袋,只听沙沙沙的写字声。

末了,无数只饥渴的眼睛亮闪闪地盯着他,他的嘴,他的脸成了无数条直线的交点。

他的声音更宏亮,表情更丰富,他简直在朗诵一篇优美的散文。

他讲到最精妙处,甚至激动得满脸通红。

突然,他似乎发现,实实在在地发现在第1、2、3……12排的靠窗边,有个学生正漫不经心地看窗外的一只蝴蝶。

他仍然讲。

他仍然看。

他根本没听!他根本没作笔记!
A教授的心像被狠扎了一刀。

语调乱了,手势乱了,这可是最佳论文的最精妙处。

A教授走了过去,无数只惊恐的眼睛一齐看着他走过去。

“为什么不作笔记?”他本想大声训斥,但话一出口却变得非常温和,他毕竟是长者。

“我……”那学生满脸通红垂着头。

“说吧。


“作了……”
这分明在说谎!A教授不由怒火中烧。

“交我看!”他命令道。

那学生怯生生地把蓝色封皮笔记本递给他。

他翻开,一怔。

又翻,呆了。

上面不但把他讲的内容工工整整地记了,而且连他还未开始讲的内容都记上了。

“这……”A教授非常迷惑,“这是谁的笔记?
答案:那学生嗫嚅道:“我、我爸爸的。

我那还有好几本呢!”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