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知识点(理论课).共26页
体育理论考试武术考题题库(太极)

体育理论考试武术考题题库(太极)1: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是第几任主席, C A:第六任 B:第七任 C:第八任 D:第九任2:跳远的技术练习有几种方法, BA:2 B:3 C:4 D:53:肺活量测试的是学生的什么功能, CA:耐力功能 B:心血管机能 C:肺通气功能 D:呼吸机能4:灵敏素质不需要哪些素质, DA:速度 B:力量 C:柔韧 D:耐力5:乒羽运动人群不特需营养补充有()。
D A:糖 B:维生素和矿物质 C:蛋白质D:水6:跳跃运动员主要是发展哪部分力量, BA:上肢 B:下肢 C:躯干 D:全身7:竞赛方法的灵魂是( )性,它应贯穿于竞赛的全过程。
B A:公正 B:合理 C:效益 D:全面8: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由多少人组成, A A:15人 B:17人 C:19人 D:21人9: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是哪国人, AA:比利时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巴西人10:慢性阑尾炎所致的腹痛多为() AA:右下腹隐痛 B:多发生右季肋部 C:腹痛多在肚脐 D:腹痛多在上腹11:中长跑的起跑分为几个阶段, DA:3个 B:4个 C:1个 D:2个12: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何种工作的能力, A A:有氧 B:无氧 C:糖元 D:脂肪13: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是第多少届, CA:14届 B:15届 C:16届 D:17届14:大腿后群肌肉拉伤的征象正确的是() A A:有的伤员可听到响声 B:假关节活动 C:骨擦声 D:以上都不是15:铅球的完整技术分为几个阶段, AA:4 B:3 C:2 D:516:国家体委什么时候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C A:1950年 B:1953年C:1957年 D:1958年17:国家体委什么时候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D A:1950年 B:1953年 C:1957年 D:1958年18:在正式武术竞赛中,完成整套太极拳的时间是______。
武术理论课教案(武德、武礼)

武术大师---霍元甲
2013-12-4
7
人物简介
霍元甲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癿武艺出众,又 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 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 癿民族英雄,他癿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 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夗部影规作品描述他癿 事迹。
2013-12-4
武术大师--叶问
2013-12-4
5
人物简介
•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 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 家教育。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 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并成为陈 华顺封门弟子。陈华顺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 吴仲素钻研拳技。十六岁那年,赴港求学外文, 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 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 传授咏春拳术。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让中国武 术闻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
2013-12-4 17
(五)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収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 提倡武德癿基本原则。武德在収展过程中,从 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癿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 民族癿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癿道德 意识,终亍使尚武不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 国民族精神癿主体。崇德是尚武癿前提,尚武 是崇德癿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収扬 “自强丌息”,“厚德载物”癿民族精神,为 社会做出贡献!
2013-12-4 15
(四)武德的时代性价值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 癿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 族道德觃范上,中华武术 流传至今,丌仅在亍其强 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 自身这些表层功能癿综作 用,更囿亍中华武德作为 一种深层次癿人文精神和 民族意识,它是各种国粹 文化癿代表,也是时代生 存价值癿体现。
武术散打简介理论课

武术散打的特点
对 抗 性 体 育 性 民 族 性
相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 ”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职能与技 能结合起来,进而突出了它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 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 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在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是沿袭了中 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 2.在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贴身摔”技击方 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 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运动特点。
武术散打发展简介
讲师:张雨生
武术散打简介
• 武术散打的概念: •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 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 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 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 1:散手运动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1979年国家体委 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 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 2:979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 报表演,l980年10月,国家体委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 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 • 3:1989年,散手被批准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 4: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 《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并实行裁 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 • 5: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全国有l4个单位派队参加,这意味着武术散手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武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3.套路运动:是指意义技击动作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路运动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4.单练:指个体独自进行套路练习的方式。
根据练习时是否手持器械,单练又分为拳术和器械运动两类。
5.对练:是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联练习的套路形式。
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6.集体演练:是指多人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的演练的套路形式。
7.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智斗、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8.防身自卫:即防身术,是依照法律规定,为维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其他权益免受侵害而以自卫防身为目的,运用拳打、脚踢、摔打、擒拿等格斗技击方法,制服对方保护自己的专门技术。
9.马步:两脚平行开立(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
10.武德:即武术道德,是指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11.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的所需力量的表现。
12.节奏:主要指对动、静、快、慢之间关系的处理技巧。
13.净打2分钟:指每局比赛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时间,即计时员听到台上裁判员“开始”的口令后随即开启计时表、“停”的口令立即停表。
当开表时间累计达到两分钟时,鸣锣通告一局比赛结束。
14.消极8秒:是指台上裁判员用“指定进攻”的手势指定一方运动员进攻后,运动员在8秒钟后仍不进攻的行为。
15.消极搂抱:指为了达到不让对方进攻或反击的目的而一味采取抱缠的行为。
16.冲拳:开立步抱拳预备。
右拳拳心向上,从腰间向前伸臂冲出,接近顶点时拳加速拧转,手臂伸直,使拳心内旋向下;上体拧腰左转,目视右拳。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武术理论基础知识1. 武术的定义是什么?简要解释其内涵和特点。
武术是中国传统功夫的统称,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身体技能系统,包括技击、自卫和健身等方面。
其内涵主要包括武器操练、拳法和套路、散打以及内功修炼等方面。
武术的特点是强调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的集中发挥。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武术流派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洪拳等。
以太极拳为例,其特点在于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用意念调动身体内的能量,通过舒展的动作来达到健身健体的目的。
形意拳则侧重于以形态、意念和呼吸来控制身体的运动,通过快慢、虚实的变化来迷惑对手,取得制胜的机会。
八卦掌多以旋转、转身和绕行的动作为主,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周身运动的连贯性。
3.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史前时期,大约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武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狩猎和战斗技能上,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武术不仅被运用于战争,还成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和门派,丰富了武术的内涵与特点。
二、武术理论与实战应用1. 请介绍一下武术实战中的进攻和防守技巧,并给出相应的示例说明。
在武术实战中,进攻和防守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进攻技巧包括直拳、侧踢、摔法等,可以通过精确的拳击动作或腿法来打击对手。
例如,使用直拳可以通过快速的直线进攻将对手击倒。
防守技巧包括躲闪、格挡、借力等,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例如,通过躲闪对手的进攻,并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击。
2. 武术中的内功修炼对实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
内功修炼在武术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内功修炼,武者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战能力。
常见的内功修炼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讲解武术课程

第一讲:武术概述①武术的概念与内容一、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这是2009年7月9日~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关于武术定义的研讨答案。
武术的定义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动作(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又全面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运动形式。
如果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
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目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
“功法运动”是“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
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武术的内容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一)武术功法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二)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中小学体育武术理论知识

要求与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跃步时两手要与跃步动作自 然相随。
4.弹踢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 背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力达脚尖;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右拳收抱于腰侧;目向前平视(图7-2-5)。
• 要求与要点:弹踢与冲拳同时完成,力点准确。 • 5.马步横打
变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力达掌外沿;右勾变拳收抱于腰 • 侧;目视前方(图7-2-8)。 • 要求与要点:转体、上步与推掌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8.搂手勾踢 (1)右拳变掌前伸于左腕上使两腕交叉 (图7-2-9①)。
• (2)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两臂迅速向后分掌搂手至体后成 勾手,勾尖向上,身体随之半面向左转;同时右脚尖上勾,脚跟 擦地面向左斜前方踢出;目视左前方(图7-2-9②)。
• 套路运动包括:拳术(长拳、太极拳等)、器械(刀、枪、 棍等)、对练(2人以上的徒手、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六 人以上徒手或器械,伴有音乐和队形变换,要求动作、队形 整齐、协调一致)
•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 力的对抗形式(散打、推手等)
• 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动作方法和要领
• 预备势:直立抱拳,目视左方(图7-2-1)。 • 1.抡臂砸拳 • (1)左脚向左跨一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
方伸出,掌心向右(图7-2-2①)。 • (2)上动不停,向左转体180°,同时左手经上、向下绕环屈臂停
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拳向上抡起下砸,拳背落于左掌上,右腿 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 视前下方(7-2-2②)。
第一章武术概述
•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专项理论课教案

• 1、拳法
• 1.1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力达拳 面。
• 1.2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 力达拳背。
第十八页,共26页。
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 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 快,臂伸直,力达拳面。 2、掌法
返回
第十二页,共26页。
3、短兵:两人手持一种用腾、皮、棉 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 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 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展决胜负 的竞技工程。
第十三页,共26页。
第三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 一、武术的特点 • 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 •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 3、广泛的适应性 • 二、武术的作用 •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 3、竞技欣赏,丰富生活 • 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复习,然后在与前组所学动作一起复习稳 固。 • 6 . 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三人一组,起中 一人阅读图解,一人做动作,一人检查。 然后相互传授。
第十七页,共26页。
• 二、常用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 〔一〕手型: 1、拳: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 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拇指外展或屈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 后伸张。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 5、歇步:两腿穿插靠拢全蹲,左脚全脚着地, 脚尖外展。右脚脚前掌着地,膝部贴近左腿外 侧,臀部坐于右脚跟处,两手抱拳于腰间。眼 视左前方。
• 6、丁步:右脚前脚掌着地,左脚脚尖虚点在 右脚脚弓处,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右腿上。 两手抱拳于腰间,两眼平视。 〔四〕步法 1、上步:后脚向前迈步。 2、退步:前脚向后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