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是电视新闻行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直接参与到新闻报道和节目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摄影技术和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摄影器材的使用,包括摄像机、镜头、灯光等设备,以及对摄影原理和摄影技术的深入理解。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下拍摄,如野外、灾难现场等,这就对摄像记者的摄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摄影技术和专业知识,摄像记者才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画面,为新闻报道提供有力的支撑。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独立思考能力。
新闻报道是要求快速准确的,作为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线索,并做出及时的决策。
面对复杂的新闻现场,他们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保证拍摄到新闻现场的重要画面。
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独立思考能力,摄像记者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新闻的关键节点,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的支持。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闻报道中,摄像记者需要与记者、编辑、导演等多个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新闻报道的制作。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摄像记者必备的素质,只有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新闻报道的制作,并呈现给观众。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需要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和突发事件,如野外取材时可能会遇到恶劣的天气,现场报道中可能会遇到意外情况等。
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能够在各种突发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及时妥善处理。
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摄像记者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和突发事件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新闻报道提供有力的支撑。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1. 通识教育素养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通识教育素养。
他们需要对社会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把握时事热点、社会新闻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信息。
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和社会关联性。
2. 新闻积累和创新思维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新闻积累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原理和流程,熟悉新闻报道的规范和要求,能够灵活运用新闻创作技巧进行报道,能够创新出有影响力的新闻内容和报道方式,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3. 专业摄影技术良好的摄影技术是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摄像机、摄影灯、录音设备等。
对于影像的构图、光线的控制、镜头的运用等方面都需要熟练掌握,才能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画面。
4. 动作协调能力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
在实地报道中,他们会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场景和环境,需要灵活的动作和快速反应,才能准确捕捉到新闻事件的关键瞬间,确保新闻画面的连贯、完整和生动。
5. 视觉感知和判断力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视觉感知和判断力。
他们需要能够准确地观察新闻发生的场景,发现新闻事件的新奇或者规律,能够对画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捕捉到新闻的关键要素,并且做出准确的判断,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6. 沟通协调能力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他们需要与新闻现场的各方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包括与新闻主持人、记者、制片人等人员的合作协调,能够理解和满足各方的需求,确保良好的工作协调和新闻报道的顺利进行。
7. 抗压能力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
他们常常需要在极端条件下工作,面对复杂的新闻现场和风险的挑战,需要保持冷静、沉着和勇敢,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同时完成新闻报道的任务。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是电视新闻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任务是采集现场新闻素材,并将其传递给电视台制作人员进行处理制作。
因此,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技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素质:一、良好的摄影技巧作为电视新闻团队的一员,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摄影技巧。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拍摄手段和不同的摄影设备,并能够灵活运用。
此外,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构图能力和拍摄角度的把握,有助于通过画面表现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特点。
二、较高的采访技能在采集现场新闻素材的时候,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和现场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为了得到更好的采访材料,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采访技能。
这包括掌握有效的采访技巧,能够清晰高效地进行提问,以及能够听取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并做出恰当的回应。
三、高度的责任心和迅速反应能力新闻事件的变化常常非常迅速,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反应能力。
在采取行动前,他们需要妥善地考虑各种因素并取得现场人员的谅解,以便消除任何可能的风险。
在采访过程中,他们需要保持警觉和敏感,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
四、优异的职业操守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职业操守是他们职业成功的基础之一。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标准,并且能够正确对待新闻事实。
他们必须尊重法律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新闻采访的规范和规则。
五、良好的沟通能力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工作的特殊性质需要他们和各种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
这包括与电视台的同事和上级领导,以及和现场人员的沟通。
只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总之,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多项技能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有优秀的摄影技巧、较高的采访技能、高度的责任心与迅速反应能力、优异的职业操守、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等。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表现和发展。
优秀的摄像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素质1

优秀的摄像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摄像师是用画面说话,用画面说理的。
拍什么画面及采用何种态度和方式去拍,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和观众的收视反应。
作为画面的造型家,拍摄者和把关人,摄像师在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特别是拍摄新闻,时事性专题节目时,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大气候和小气候,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符合时代精神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特殊精神文明“产品”——节目,来教育引导和感染观众。
所以,抱着对观众和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我觉得首先要在政治上过硬,才能在艺术上真正做到合格,优秀。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
摄像师必须处身于技术和艺术的汇合地,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寓艺术的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扬技术的优势于艺术表现之中。
比如说技术上要求调焦清晰准确,主体形象鲜明真切,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从画面气氛,内容基调,艺术美感等角度出发,运用虚焦画面及焦点的虚实转换等传达特定的内容,收到艺术的效果。
再如拍摄夕阳时有意识地使白平衡偏红,这样就能拍到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了。
等等。
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摄像工作者在复杂多样的拍摄现场所应表现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可以总结为三个字“挑,等,抢”。
既然“我在场”,我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挑到,等到,抢到最能反映所拍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最佳画面。
所谓“挑”,是指摄像师通过镜头挑选,发现和捕捉画面形象的能力。
正像美国新闻电影工作者萨缪尔森所说的那样:“能否装好胶片,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地点,对准适当的方向举起摄像机,这是新闻摄像师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难以重演的新闻是没有机会第二次拍摄的。
”同样,能否挑选“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举起摄像机,也是衡量摄像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方向之一。
“等”即等待。
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善于等待,要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要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
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素质

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素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素质对于摄像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以下是其基本素质:1.专业技术:电视新闻摄像要求摄像师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包括摄像机的操作、镜头的运用、摄影构图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摄像师要熟悉各种摄影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性能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拍摄技术和手法,以便拍摄出高质量的画面。
2.新闻意识:电视新闻摄像是为新闻报道服务的,摄像师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意识,能够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关键时刻和重要内容,通过镜头表达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摄像师需要了解新闻原理和新闻价值,能够配合记者和编辑进行报道策划和安排。
3.敏锐观察力:电视新闻摄像的拍摄对象通常是实时发生的事件或人物,摄像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快速发现并捕捉到画面上的重要元素和瞬间,以便抓拍到关键的新闻场景和细节。
摄像师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敏感,准确把握拍摄时机。
4.创意表达能力:电视新闻摄像的表达方式多样,摄像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能力,能够通过摄影手法和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新闻内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新闻事件。
摄像师需要根据新闻的主题、情感和意境进行构图和镜头运动的设计,以便把握住观众的眼球。
5.团队合作能力:在电视新闻摄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师需要与记者、编辑、导播等多个岗位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工作团队。
摄像师需要与他们相互沟通协调,确保新闻报道的流畅进行。
摄像师还要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
6.迅速应变能力:电视新闻报道通常是实时的,摄像师需要能够迅速应对突发事件和场合的变化,做出准确和及时的调整。
摄像师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拍摄角度、镜头运动和摄影样式。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摄像对摄像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新闻意识、敏锐观察力、创意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迅速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摄像工作。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业务素质探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业务素质探讨作为新闻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呈现事实真相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才能胜任这一重要岗位。
本文将探讨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业务素质,包括其工作要求、技能要求以及所需的专业素养。
一、工作要求1. 对新闻敏感度高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能够迅速抓住新闻现场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情况。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并拍摄到有影响力的素材。
2. 身体素质好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和户外采访,所以他们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
有时他们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跑动,或者站立较长时间拍摄,因此有较好的体能是必要的。
3. 缜密的思维和观察能力由于新闻摄像记者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节奏也比较紧张,他们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和观察能力,能够在混乱的环境里迅速判断形势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技能要求1. 摄像技术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摄像技术,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摄像设备并且精通各种摄像技巧。
他们需要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不同的摄像手法,拍摄出高质量的新闻素材。
2. 后期制作除了摄像技术,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后期制作能力,能够运用后期剪辑软件对拍摄到的素材进行剪辑、调色和制作,将素材制作成新闻报道。
3. 采访能力作为新闻摄像记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采访能力,能够有效地与采访对象交流并获取信息。
他们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采访手法,获取到关键的新闻信息。
三、专业素养1. 新闻伦理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伦理素养,能够遵守新闻报道的相关规范和道德标准。
他们需要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绝对不允许为了新闻效果而丢掉道德底线。
2. 团队合作作为新闻摄像记者,他们需要和编辑、主持人等其他部门的同事进行有效的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
3. 应变能力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快速作出决策和应对突发情况。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第一,专业知识和技能。
电视摄像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活,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操作和设置,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拍摄技术和镜头语言,能够根据不同的新闻场合进行合理的构图和拍摄,捕捉到新闻现场的关键画面。
他们还需要了解视频编辑和剪辑的流程和技巧,能够将拍摄到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剪辑和整理,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视频。
第二,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复杂的场合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并抓住关键的瞬间。
他们需要能够通过观察和判断,快速决定拍摄的角度和位置,避免无关的干扰和噪音。
只有这样,才能够拍摄到真实、生动、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画面。
良好的心理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工作环境常常是复杂和紧张的,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闻现场和情景。
有时候需要在远距离、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拍摄,有时候需要冒着危险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采访和录像。
他们需要具备冷静、稳定和勇敢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往往需要与记者、编导和其他摄像师、制作人员等人合作完成任务。
在工作中,他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理解彼此的需求和要求,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
他们还需要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提高采访的效果和质量。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够胜任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工作,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真实、生动的新闻内容。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基本素质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懂得如何使用摄像机进行拍摄,并能够熟练掌握摄像机的各种操作技巧。
他们还需要了解光线和画面构图的原则,以便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画面。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需要具备强大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他们需要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现场的情况,并能够准确地记住所拍摄的画面和细节。
在现场拍摄时,他们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抓拍新闻事件的关键瞬间,以便能够将现场的情况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判断力。
他们需要能够及时发现新闻事件,并准确地判断其重要性和价值。
在现场采访时,他们需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视角,并能够及时调整和变换拍摄位置,以便能够全面、准确地记录整个事件的全貌。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需要能够和记者、编辑、制片人等其他新闻工作者良好地协作,以便能够共同完成新闻报道的任务。
他们还需要和被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能够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素材。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他们需要具备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个新闻报道的任务,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采访中,他们需要遵守职业道德,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是一个专业性强、要求较高的职业。
他们需要具备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并能够良好地协作和沟通。
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够胜任这个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通常,我们将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划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三个阶段。
电视摄像师担负着中期拍摄的重要责任,他的工作是联系前期策划准备和后期编辑成片的纽带和桥梁。
因此,有人说没有电视摄像这一工作环节的成功,前期的准备工作犹如是纸上谈兵,后期的编辑工作也只能是无源之水。
而要让电视制作流程产生出合格的“产品”——电视节目,就离不开操持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人——电视摄像师,就离不开他们高质高效和高产出的摄像工作。
电视摄像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也需要融合进艺术性的思维和创作。
电视摄像工作不单是对摄像师才情智慧的考核,它甚至还是对摄像师体能、意志、素质的综合检验。
虽然,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只能看到摄像机镜头前面的大干世界,而难以见到镜头后的摄像师。
但是,通过画面形象的新颖、优美和富有创意,或者是呆板、单调、蹩脚而乏味,观众也会像“见文如见人”那样对摄像师“如见其人”,对他所拍的节目发出由衷的褒奖或是严苛的指斥。
可以说,只有那些纯熟地掌握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具有了综合高素质的摄像师,才能拍出高水平的电视画面和电视节目;反之,高质量的电视画面和电视节目正是摄像师高素质、高水平的一个最好反映。
下面哈尔滨完美动力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摄像师至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让意向想成为摄像师的同学们有个专业的参考。
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电视事业作为蓬勃发展的大众传媒,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电视摄像师不仅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的一分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舆论宣传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他们担负着用画面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等重大责任。
通过电视传出的声音、播出的画面,无时无刻都有可能产生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
电视摄像师是用画面讲话、用画面说理的,拍摄什么画面及采用何种态度和方式去拍,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和观众的收视反应。
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就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走样”和“变音”的情况,或是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或是歪曲了事件本身的真相,或是在立场、观点上发生了误导,等等。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电视画面恰恰能够满足这种愿望和要求。
因此,作为电视画面的造型家、拍摄者和把关人,电视摄像师在拍摄电视节目,特别是拍摄新闻、时事性专题节目等时,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大气候和小气候,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符合时代精神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特殊精神文明“产品”——电视节目——教育、引导和感染观众。
我们必须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可以说,首先要在政治上过硬,才能在艺术上真正合格。
电视摄像师的职业可能是令人羡慕的,但它同时也是充满艰辛的。
电视摄像师的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可谓是用电视画面反映生活。
而生活的画卷是浩繁广博的,你所要反映的生活可能是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也可能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石油工人;可能是像《龙脊》那样的希望小学,也可能是如《丝绸之路》那样的寂寞古道;你所要前往拍摄的画面,可能发生在月冷星稀的凌晨三点,也可能发生在流弹横飞的波黑战场;可能需要数月离家难与亲人相见,也可能要在穷山恶水间时刻与死神相伴;对一个摄像师来说,餐风饮露可说是家常便饭,抛妻别子说不上什么新鲜。
难怪有些退休之后的老摄像师说,干摄像这一行,是最无情又是最有情的,是最舒服又是最辛苦的。
无情者,是接到紧急任务后欠下家人的亲情;有情者,是对电视观众的热情和对电视事业的衷情。
舒服,是你只需把摄像机架于三角架上眯眼看寻像器就能完成任务的时候;辛苦,是你经常要肩扛几十斤的机器拍摄数十分钟而腰酸腿痛的时候。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说过:“我的责任是探索、挖掘世界发生的重要事实,报道通过观察后猎取的事实。
我一生都在这样做,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要想真正投身于电视摄像工作,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因为你的一生不仅要“探索”、“挖掘”、“报道”那些“重要事实”,还必须拍摄到能够反映这些事实的画面,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多么困难。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广义而言,我们可以把对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剖分为两大块:即技术的一块和艺术的一块。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电视摄像师必须是个熟谙摄像技术的专门人员,他要对电视摄像机这一现代高科技的产物运用自如,对各种电子、电器和光学设备了然于胸,对取景构图、运动摄像等多个环节应对无误。
但是,光有这些技术素质还很不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艺术素质,具备较强的画面美学意识和视觉表现能力,也就是要能够艺术地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电视摄像装备和电视摄像技术,更好地为内容和主题服务。
电视摄像师必须处身于技术和艺术的汇合地,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寓艺术的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扬技术的优势于艺术表现之中。
比如说技术上要求调焦清晰准确,主体形象鲜明真切,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从画面氛围、内容基调、艺术美感等角度出发,运用虚焦画面及焦点的虚实、实虚转换等传达特定的内容,收到艺术的效果。
再比如,对初次上手干摄像的新手,教科书或是老摄像都要告诉他调节白平衡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时候为了在艺术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画面效果,将要有意识地使摄像机的白平衡失调。
如拍摄夕阳时有意识地使白平衡偏红,这样就能拍到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了。
而拍摄夜景或夜景昼拍时,又可能使白平衡偏蓝,以艺术地表现冷偏蓝的夜景气氛。
必须强调的是,任何艺术性的创造,都必须而且只能建立在坚实深厚的技术功底上。
诸如有些人将东摇西晃地拍摄纪录片当成是追求纪实表现的艺术性的错误认识,应该在我们初学摄像时就得到观念上的彻底清算。
很难想象,一个连摄像机的推、拉、摇、移都不知为何物的人,能够拍出什么新颖独特的运动画面来。
同样,在电视摄像技术上未能过关,在电视画面的艺术表现上也必然是“先天不足”和“后劲不足”的。
此外,我们还应该从多种人类艺术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和累积的艺术修养为自己摄像水平的全面提高助一臂之力,补不足之处。
比如,如果我们能在音乐的熏陶下加深对韵律感、节奏感的认识,那么对控制运动摄像的节奏和变化就能有所帮助,甚至在拍摄音乐会的新闻或担任音乐会的直播摄像时,能够根据音乐本身更好地加以画面处理。
再比如,倘若摄像人员对国粹——京剧艺术的表演程式和各派风格有所认识,在直播京剧演出时就能够避免出现“外行‘拍’热闹”的情况,诸如该推成演员翻飞的水袖特写而推出演员的脸部特写,人物的出场“亮相”镜头本是宜静不宜动而推来拉去,等等。
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现场,对摄像人员是一个极有意味的字眼。
不论是拍摄直播节目,还是拍摄录播节目,电视摄像师的工作前提就是必须身在现场,在现场捕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在现场进行取景构图,在现场调节白平衡、调整焦点和控制曝光,在现场采录同期声,等等。
如果隔离了拍摄现场,摄像师恐怕就无异于闭门造车了。
所以,有人提出电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现场取材报道的记者应具有“我在场”意识,这种宝贵的意识对电视摄像师同样重要。
电视记者在复杂多样的拍摄现场所应表现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曾被总结为极富代表性的三字经验:挑、等、抢。
在本书谈到对摄像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时,有必要对挑、等、抢做一个粗浅的介绍。
可以这样说,电视摄像师都应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我在场”,我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挑到、等到、抢到最能反映所拍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最佳画面。
否则,即便是“我在场”,未能拍到令人满意的电视画面,一切都等于零,我的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
所谓挑,是指电视摄像师通过镜头挑选、发现和捕捉画面形象的能力。
摄像师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必须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内容的事物,选择人物最最富个性的动作、表情,选择最佳的光线效果和拍摄角度等。
如果缺乏这种挑选的判断力,对摄像师而言无疑是个致命的弱点。
摄像师既然以拍摄画面为己任,那么被摄内容的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动态等“典型形象”,就应该成为他挑选和拍摄的目标。
一些富有经验的拍摄纪实性节目的摄像师,往往善于事先估计事态的发生和变化,以挑选自己的拍摄时机和拍摄机位,提前做好准备,伺机捕捉那最富戏剧性的瞬间。
对一个经常在事件现场进行随机性画面取材的摄像师来说,善于“挑选”的眼光显得格外重要。
正像美国新闻电影工作者萨缪尔森所说的那样:“能否装好胶片,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对准适当的方向举起摄影机,这是新闻摄”影师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难以重演的新闻是没有机会第二次拍摄的。
”同样,能否挑选“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向举起电视摄像机,也是衡量摄像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所谓等,就是等待。
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必须善于等待,要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要等关键人物的活动,要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甚至,还包括要等待被采访者同意接受采访,等等。
也许你“挑”好了一个拍摄内容,但如果不能等待时机,等待最能表现主题和创作意图的画面形象的出现,就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到你所需要的画面素材。
有的时候,你为了完成拍摄任务,就不得不在拍摄现场开始“漫长的等待”,或许还会经历许多次的无功而返才能有所收获,感谢“功夫不负有心人”。
比如1996年中美知识产权北京回合的谈判,双方代表唇枪舌剑,直谈到凌晨一点方达成谅解协议。
许多中外电视台的摄像师就只能在谈判现场默默地等待,直至中方代表外经贸部吴仪部长和美方谈判代表满面春风地步出会场,哪怕自己满眼睡意,也必须打起精神开机拍摄下这一极具影响力的谈判结果。
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件,谈判成功是重大新闻,谈判破裂同样也是重大新闻,摄像师只有以等待为代价,才能记录下这“成亦新闻,败也新闻”的历史性瞬间。
当然,等,绝非消极被动地等,也不是无目的地等,而应是以挑选的眼光,主动积极地、有预见有准备地等。
等,不是守株待兔,而是摄像师随时随地保持人、机“高度戒备状态”,以等待被摄对象具备了在电视屏幕上最富视觉表现力时刻的到来。
所谓抢,就是要求摄像师身手灵敏,当机立断地抓拍。
那些经过仔细的前期准备和挑选的被摄对象,又终于等到了最佳的拍摄时机,对摄像师而言,这时候必须“抢”字当先,凭借自己的技术功底和艺术直觉,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
因为摄像师是没有机会后悔的,有些镜头一旦错过就可能成为永久的遗憾。
比如在1996年夏季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子5000米跑的决赛中,当临近终点时中国选手王军霞奋力超过了一直在她之前的某国选手,直至最终冲刺夺魁。
然而,担任现场直播任务的美国电视同行却令人遗憾地漏拍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t军霞赶超争先的“黄金一刻”,观众只能从解说员的现场解说中去“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