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及思考题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题目一:《围城》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哪一部作品?请简要介绍该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答案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上海滩上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感困惑。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婚姻选择展开,通过对他与苏丽珍、沈从文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呈现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内心挣扎。
主题上,《围城》关注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束缚的冲突,探讨人是否能在世俗的围城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题目二:请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余华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二: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代表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他的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活着》以贫苦农民福贵为主人公,通过描写他的悲惨经历和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史变革中的巨大变化和人性的挣扎。
《许三观卖血记》则以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乡村社会中常见的荒诞局面。
题目三:请简要介绍中国当代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三:张爱玲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她的作品以精细入微的写实手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
代表作品包括《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著名的一部小说,通过对两位女性角色小孟和四夫人的命运叙述,展现了大上海的繁华与腐朽,探讨了女性在传统家庭和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红玫瑰与白玫瑰》以描绘两位女性故事的对比方式,探讨了女性命运和爱情的种种可能。
以上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些试题及答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国当代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探索人性的窗口,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考题及问题详解整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考题及问题详解整理版一、选考题1. 《呐喊》题目:分析鲁迅在《呐喊》中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揭示社会问题。
2. 《边城》题目:试论沈从文在《边城》中如何运用湘西风情表现人物性格。
3. 《家》题目:从家族伦理角度分析巴金在《家》中的创作意图。
4. 《围城》题目:探讨钱钟书在《围城》中如何描绘都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
5. 《平凡的世界》题目:论述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展现中国农村的生活变迁。
二、问题详解1. 《呐喊》(1)鲁迅在《呐喊》中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揭示社会问题?答:《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多个短篇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鲁迅在作品中通过人物塑造揭示了以下社会问题:①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精神的压制;②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这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了国民精神的弱点;③在《孔乙己》中,通过孔乙己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④在《药》中,通过许仙和白素贞的故事,揭示了封建迷信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 《边城》(2)沈从文在《边城》中如何运用湘西风情表现人物性格?答:沈从文在《边城》中以湘西风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展现了人物的独特性格。
以下为几个例子:①翠翠:她纯真、善良、坚韧,代表了湘西女子美好的品质;②翠翠的父亲:他是一个充满爱心、忠诚善良的人,代表了湘西男性的责任感;③船夫:他勤劳、朴实、乐于助人,体现了湘西人民的善良和友好。
3. 《家》(3)从家族伦理角度分析巴金在《家》中的创作意图。
答:巴金在《家》中以家族伦理为主线,通过描述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以下创作意图:①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对个体命运的束缚;②表现家族成员在封建制度下的悲剧命运;③呼唤人性的觉醒,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4. 《围城》(4)探讨钱钟书在《围城》中如何描绘都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
答:钱钟书在《围城》中以幽默、讽刺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①主人公方鸿渐在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都遇到了挫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②作品通过描绘都市生活场景,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困境;③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加剧了知识分子的困境。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一、大作业题目(内容):(一)名词解释(20分)1.茶馆戏答:《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作者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
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
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2.寻根小说答: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
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
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3.“双百”方针答: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中国当代文学名著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文学名著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名著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是村上春树的一部代表作品是:A.《骑士团长残忍的决定》B.《百年孤独》C.《雾都孤儿》D.《挪威的森林》答案:D2.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A.莫言B.莎士比亚C.海明威D.卡夫卡答案:A3.下列作品中,是鲁迅的一部代表作品是:A.《兄弟》B.《倾城之恋》C.《红楼梦》D.《阿Q正传》答案:D4.以下哪位作家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A.余华B.张爱玲C.毛姆D.村上春树答案:C5.下列作品中,是莫言的一部代表作品是:A.《活着》B.《天龙八部》C.《1984》D.《红高粱家族》答案:D二、判断题1.《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作品。
答案:正确2.《红楼梦》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错误3.杨绛是蜀黍的编剧妻子。
答案:正确4.《骆驼祥子》是朱自清的作品。
答案:错误5.余华是中国的现代作家。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当代作家及他/她的代表作品。
答案:村上春树是一位日本作家,他的作品以幻想与现实的融合闻名。
代表作品有《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等。
2.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当代文学名著。
答案:《活着》是余华的一部代表作品,该作品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作品以其朴实的叙述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3.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风格。
答案:莫言是一位以农村题材为主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扎实的农民阶级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讽刺和黑色幽默,让读者在欢乐中思考。
四、解答题请简要解读一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并阐述其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案:刘震云是一位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为主题。
代表作品有《腾讯女孩》和《一地鸡毛》等。
他的作品通过对社会中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小学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必读书目
![[小学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28ea57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b.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读篇目一、作品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陈独秀:论文《文学革命论》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冰心:小说《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许地山:小说《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王统照:小说《沉思》、《山雨》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诗歌集《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闻一多:诗歌集《死水》、《红烛》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的一夜》郭沫若:诗歌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田汉:戏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周作人: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论文《人的文学》朱自清:散文集《背影》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天翼: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叶紫:小说《丰收》、《星》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腐蚀》老舍: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巴金: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寒夜》沈从文:小说《萧萧》、《月下小景》、《边城》、《八骏图》戴望舒:诗歌《雨巷》、《寻梦者》、《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卞之林:诗歌《断章》、《圆宝盒》、《归》臧克家:诗歌集《烙印》,《三代》、《有的人》洪深:戏剧《五奎桥》曹禺: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林语堂:散文《秋天的况味》李广田:散文《山之子》何其芳:散文《雨前》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夏衍:报告文学《包身工》,话剧《上海屋檐下》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钱钟书:《围城》张爱玲:《传奇》(短篇集)、《倾城之恋》、《金锁记》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陈白尘《升官图》袁水拍:诗歌集《马凡陀的山歌》阿垅:诗歌《纤夫》鲁藜:诗歌《泥土》陈敬容:诗歌《力的前奏》穆旦:诗歌集《探险队》李季:诗歌《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等:话剧《白毛女》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孙犁:小说《荷花淀》梁斌:小说《红旗谱》吴强:小说《红日》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柳青:小说《创业史》杨沫:小说《青春之歌》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活动变人形》茹志鹃:小说《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郭小川:诗歌《致青年公民》、《团泊洼的秋天》、《望星空》贺敬之:诗歌《回延安》闻捷:诗歌《天山牧歌》老舍:戏剧《茶馆》田汉:戏剧《关汉卿》杨朔:散文《荔枝蜜》、《茶花赋》秦牧:散文《古战场春晓》、《土地》浩然:小说《金光大道》刘心武:小说《班主任》、《钟鼓楼》陆文夫:小说《小巷深处》、《美食家》高晓声:小说《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蒋子龙: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谌容:小说《人到中年》汪曾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邓友梅:小说《那五》、《烟壶》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张贤亮: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贾平凹:小说《腊月·正月》、《浮躁》、《废都》、《高老庄》王安忆:小说《小鲍庄》、《小城之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阿城:小说《棋王》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韩少功:小说《西望茅草地》、《爸爸爸》、《马桥词典》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马原: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小说《瀚海》苏童:小说《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河岸》余华:小说《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舒婷:诗歌《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北岛:诗歌《回答》顾城:诗歌《一代人》杨炼:诗歌《大雁塔》、《诺日朗》沙叶新:戏剧《陈毅市长》、《假如我是真的》高行健:戏剧《绝对信号》、《车站》巴金:散文《随想录》池莉:小说《烦恼人生》方方:小说《桃花灿烂》刘震云:小说《一地鸡毛》谈歌:小说《大厂》陈染:小说《私人生活》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张炜:小说《古船》毕飞宇:小说《青衣》、《玉米》、《推拿》二、史料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鲁迅:《摩罗诗力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美文》、《<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郭沫若:《革命与文学》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革命文学》、《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文艺的大众化》、《<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郑伯奇:《关于文学大众化的问题》鲁迅:《论“第三种人”》胡秋原:《阿狗文艺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丁玲:《三八节有感》王实味:《野百合花》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下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三、文学史参考书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俞元桂等著:《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朱光灿等著:《中国现代诗歌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上、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孟繁华、程光炜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李运抟著:《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张振金著:《中国当代散文史》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董健等主编:《中国当代戏剧史稿:1949-2000》,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第一部分:选择题题目一:以下哪个选项是鲁迅的作品?A. 《红楼梦》B. 《繁星·春水》C. 《呐喊》D. 《儿女英雄传》答案:C. 《呐喊》题目二:以下哪个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郭敬明C. 金庸D. 老舍答案:D. 老舍题目三:以下哪个是王小波的代表作?A. 《活着》B. 《黄金时代》C. 《黄土地》D. 《黄金犊》答案:B. 《黄金时代》第二部分:论述题1. 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写实主义风格、关注社会问题、注重表达个体经验等。
其代表作品多以小说形式呈现,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有许多作家的作品广泛被读者喜爱和认可。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民众命运的关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痛苦。
他的作品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和犀利的语言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老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如《骆驼祥子》和《茶馆》等。
他用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人性的弱点,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后起之秀,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和自嘲的风格著称,如《黄金时代》等。
他的作品常常以个体经验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人在社会背景下的困境和迷茫,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知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2. 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文学手法。
其次,注重细节和形象的理解。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考。
因此,要仔细品味作品中的细节和形象,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解析。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作品中,属于中国当代作家的是:A.《红楼梦》B.《平凡的世界》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平凡的世界》解析:《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中国社会从文革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
2.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A. 余华B. 鲁迅C. 莫言D. 都江堰答案:C. 莫言解析: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3. 下列作品中,属于余华的作品是:A. 《活着》B. 《围城》C. 《天龙八部》D. 《平凡的世界》答案:A. 《活着》解析:《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遭遇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沉浮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 鲁迅是中国当代作家。
选项: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解析:鲁迅是中国的现代作家,但不属于当代作家。
2.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选项: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解析:余华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具有怎样的主题和意义?答案:《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一家农民家族历经战争和社会变迁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与艰苦,让读者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社会的面貌。
同时,小说也通过对家族成员的命运和追求的描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现实问题,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
2. 余华的作品《活着》中,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哪些主题?答案:《活着》通过对主人公福贵从富裕到贫困再到失去一切的经历的描写,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通过福贵一家在各种悲剧中的坚持和努力,作者呼唤了人性的尊严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年级上册必读书目《中国当代小说》阅读题目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必读书目《中国当代小说》阅
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题目1
在故事《我们的教室》中,李老师教学生们学习的方式是什么?
A. 传统课堂讲授
B. 实践参与式教学
C. 纯理论教学
D. 远程视频教学
题目2
在小说《雪山飞狐》中,主人公胡斐为什么决定离开家乡?
A. 为了学习更高深的武艺
B. 为了寻找父母失散多年的兄弟
C. 为了完成师父的遗愿
D. 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
题目3
在《草房子》中,主人公秦大奶奶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A. 善良、乐于助人、坚韧不拔
B. 自私、势力、斤斤计较
C. 懒惰、散漫、不负责任
D. 孤僻、敏感、多愁善感
阅读理解答案
答案1
B. 实践参与式教学
在《我们的教室》中,李老师采取了一种实践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答案2
B. 为了寻找父母失散多年的兄弟
在《雪山飞狐》中,主人公胡斐离开家乡是为了寻找父母失散
多年的兄弟,这也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
答案3
A. 善良、乐于助人、坚韧不拔
在《草房子》中,主人公秦大奶奶的性格特点是善良、乐于助人、坚韧不拔。
她虽然生活艰辛,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乐于帮助他人,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及思考题
一、十七年小说(一):(精读《青春之歌》和《百合花》,扩展阅读《红岩》)《青春之歌》:
1、《青春之歌》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是怎样的?
2、你如何看待小说中林道静的个人选择?
3、试说说林道静的“变化”(成长)及其意义。
4、结合小说中女主人公与三位男性的关系,分析这篇小说中体现出的革命与爱情的关系。
5、你怎样理解这篇小说对革命历史的讲述?
《红岩》:
1、《红岩》中所讲述的革命历史是怎样的?
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红色革命的特点。
3、结合《红岩》以及该时期的同类小说及电影,分析这类文本中的女特务形象及其含义。
4、结合精神分析学说,试分析小说中的刑讯的意义。
《百合花》
1、这篇小说的叙述视角是怎样的?它在小说中有什么功能?
2、这篇小说和当时其他战争小说在叙述的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3、试说说小通讯员的形象。
二、十七年小说(二):(精读《创业史》和《锻炼锻炼》)
《创业史》:
1、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试说说这篇小说中人物谱系划分背后的意识形态。
2、分析梁生宝的形象及其意义。
3、分析梁三老汉的形象及其意义。
4、试概括这篇小说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描述。
《锻炼锻炼》
1、结合小说,试分析赵树理小说中所揭示的50年代农村的现实。
2、试分析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干群关系。
3、说说你对“吃不饱”和“小腿疼”这两位“落后农民”的看法。
4、结合小说细节,谈谈1950年代语境中的“劳动”。
三、十七年小说(三)(精读《洼地上的战役》、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我们夫妇之间》、《红豆》)
1、试分析《洼地上的战役》中的英雄形象和《青春之歌》中的英雄形象之间的区别。
2、《洼地上的战役》对战争的看法和“十七年”主流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什么不同?
3、小说中的“组织部”与“年轻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4、你怎样理解“组织部”这个特定环境?
5、这里的“年轻人”是“新人”吗?试说说他的特征。
6、结合小说以及当下现实,试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所体现出的人的“异化”现象。
7、你从《我们夫妇之间》看到了建国初期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8、试分析《我们夫妇之间》的叙事视角及其作用。
9、《我们夫妇之间》后来被批判,你如何看待这种批判?
10、分析《红豆》人物塑造的特点。
11、试分析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人生道路选择与《青春之歌》的区别。
四、十七年诗歌和散文:
1、结合李季和闻捷的诗作,分析十七年诗歌中的叙事。
2、结合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诗作,分析这一时期政治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
3、分析这一时期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
4、结合公刘等人的诗作,分析这一时期青年诗人创作的特点。
5、结合具体散文,分析十七年散文中的“杨朔模式”。
6、结合具体散文,分析十七年散文中的“秦牧模式”。
7、结合具体散文,分析十七年散文中的“刘白羽模式”。
五、文革文学
1、分析样板戏中的人物塑造特点。
2、分析样板戏的主题表达。
3、分析样板戏中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4、分析样板戏的艺术表达。
六、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一)(精读《班主任》、《爱是不能忘记的》、《蝴蝶》、《陈奂生上城》)
1、分析《班主任》在当时出现的特殊意义。
2、《班主任》中怎样呼应了鲁迅“救救孩子”的主题?你认为小说中哪类孩子最需要拯救?
3、分析《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特殊意义。
4、分析《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爱情的特点并说说你的看法。
5、《爱是不能忘记的》采用了孩子视角,试说说这一视角的作用。
6、分析王蒙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及其特点。
7、结合文本,分析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的特点。
8、分析《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的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七、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二)(《黑骏马》、《命若琴弦》)
1、分析《黑骏马》中所展现的草原文化的特点。
2、分析《黑骏马》中所展现的汉族文化的特点。
3、分析《黑骏马》的主旨
4、《命若琴弦》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有何启发?
5、你如何理解老瞎子的师父以及老瞎子将一张无字的纸条封进徒弟琴盒的举动?
6、小说中的老少二人几乎一直处于行走状态,有人也认为“生命就在行走的过程”,说说你的看法。
八、朦胧诗:
1、舒婷《致橡树》、《神女峰》
2、北岛《回答》、《红帆船》
3、顾城《生命幻想曲》、《远和近》
九、寻根文学(精读《棋王》、《红高粱》)
1、《棋王》中的“棋”和“吃”分别代表什么?
2、小说既然是写“棋王”,为什么又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吃”?
3、你怎么理解小说中那个捡废纸的老者的作用?
4、作为寻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棋王》表现出的是对哪一种文化的迷恋和欣赏?
5、分析《棋王》的艺术特点。
6、《红高粱》对历史的讲述相比十七年小说有什么特点?
7、分析“我爷爷”和“我奶奶”的形象。
8、分析《红高粱》的叙事特点。
9、举例分析《红高粱》的语言描写。
10、你怎样看待《红高粱》的文化取向?
十、贾平凹的小说:
1、以小说《浮躁》为例,分析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中的文化取向。
2、分析《浮躁》中的民俗描写及其功能。
3、分析《浮躁》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症候。
4、你如何看待《废都》中的欲望描写。
5、以庄之蝶为例,分析《废都》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6、分析《废都》中的颓废,并谈谈你的看法。
7、分析《废都》的社会批判。
十一、王安忆的小说:
1、分析《小鲍庄》的文化意味。
2、分析《小鲍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3、结合时代特征,说说《长恨歌》中的都市怀旧及其功能。
4、分析《长恨歌》中欲望叙事与日常生活书写。
5、结合文本,分析《长恨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功能。
6、分析《长恨歌》中的上海形象。
十二、新生代诗歌:
1、分析于坚《尚义街六号》等诗中的反英雄的人生体验。
2、结合韩东、李亚伟等人的诗作,分析新生代诗歌反文化反崇高的冷抒情。
3、分析新生代诗歌的口语实验,并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诗作,试分析海子的诗歌理想。
5、结合诗作,分析海子诗歌的语言。
6、结合诗作,分析海子诗歌的意象。
十三、先锋小说(一):(精读马原《虚构》、残雪《山上的小屋》、格非《迷舟》)1、结合《虚构》等小说,试说说先锋小说在叙事方面对传统现实主义“似真幻觉”的打破。
2、试分析先锋小说对虚构的呈现和对意义的放弃。
3、分析残雪小说中所描写的生存状态。
4、试分析残雪小说中的“感觉”的意义。
5、结合小说,分析格非的叙事迷宫。
十四、先锋小说(二):(精读苏童《妻妾成群》)
1、小说中的颂莲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她和“五四”的新女性们有何不同?
2、在陈家这个中国常见的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男人和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如何理解从中折射出来的中国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中的人性。
3、小说为什么要写陈左迁的丧失性功能和飞浦对女人的惧怕?
4、试说说苏童小说在叙事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十五、余华的小说:(阅读《现实一种》、《许三观卖血记》)
1、《现实一种》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它反映了作者和我们身处其中的现实之间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你认为谁是《现实一种》真正的主人公?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小说安排为两代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其中透露出作者对人性怎样的思考?
4、《现实一种》的叙事者是一个怎样的叙事者?
5、《许三观卖血记》所描写的许三观们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它和你所了解的历史有何相同或不同?.
6、你怎样看待许三观这一人物?.
7、小说写了许三观的多次卖血经历,结尾又写许三观不能卖血时的无助和绝望。
比较“五四”时期鲁迅的小说《药》,说说这其中的巨大变化。
8、你怎样理解《许三观卖血记》中无处不在的“重复”?
十六、新写实小说:(阅读《不谈爱情》、《烦恼人生》、《风景》、《一地鸡毛》、《伏羲伏羲》)
1、试分析池莉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之流。
2、你如何看待池莉作品中人物内心的“俗”?
3、对比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池莉的《不谈爱情》,说说你的感想。
4、方方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风景?
5、在展示生活的残酷真相之外,你从《风景》中还看到了什么?
6、分析刘震云作品中所展现的新的异化主题。
7、说说刘恒作品中的欲望。
8、结合以上作品,分析新写实小说所展现出来的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十七、女性小说(精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无处告别》、徐坤《厨房》)1、分析林白小说所体现的女性的自我寻找。
2、分析林白小说对女性自我实现的展示。
3、分析陈染小说对知识女性存在困境的展示。
4、分析陈染小说中女性的文化自救及其艰难。
5、你怎样理解《厨房》的第一句:“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
?.
6、试分析《厨房》中所展示的都市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的两难境地。
.
7、西蒙·波伏瓦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你觉得她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