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从单元页可以读出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训练要素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本单元创意表达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如何通过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并在具体的描写中表达对童年的向往。
于是我们从最后要达成的教的效果(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表达与交流要求):“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目的是先整理自己记录、了解到的与父母交流他们的童年生活中的印象最深的事情的重点部分,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点,初步感知时代的变迁,体会口语交际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
“习作”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写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感受,也就是说通过翻阅、回忆某一时刻或某一件事,且把这个时刻或这件事中印象最深的重点部分的经过写清楚,并且写清楚自己当时的感受。
于是本单元的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就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方面的应用拓展性学习作为总体要求,来进行整个单元的主题化、项目式教学活动设计。
围绕口语交际和习作两个方面最后要达成的总体要求,可以把“回忆、访谈、交流、记录整理、倾听、有条理地表达、了解到、感受”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这些学习实践任务概括为“走进”,通过“回忆、访谈、交流、记录整理、倾听、有条理地表达、了解到”这些学习方式走进课本里人物的童年、走进我们身边人的童年、走进我们自己的童年,进行学科实践任务。
把“表达感受、分享交流、制作我的成长手册”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素养实践任务,并概括为“感悟”,通过“交流感受、表达看法、分享、制作我的成长手册”,去感受不同年代人们的童年及我们自己的童年,学会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每一天,热爱自己的童年生活。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白杨》教案设计------龙岗希望小学张海军一、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重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难点)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是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
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
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写书信》教学设计

《学写书信》教学设计习作要求:在祖国的东西南北,有许许多多我们的同龄人。
大家彼此建立联系,交上朋友有好多!让我们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手拉手”的活动。
先商量一下,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与远方的小学生建立联系?取得联系后,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然后以个人或小组的名义,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信。
在信里,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信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最好能把信寄出去。
要注意信封的写法: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个性化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表达真情实感,传递友谊。
4.能正确书写信封,体验寄信的过程。
课前准备:1. 学生:准备信封;了解并搜集手拉手小伙伴的家乡情况的资料2. 老师:与学习书信有关的课件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手拉手小伙伴家乡的图片,说说自己的了解。
2.与远方的小伙伴交流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通过朋友介绍认识;通过爸爸妈妈联系认识;通过网络来认识;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二、多感齐动,感受拟说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三、和谐互动自由表达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四、合作交流拓展创新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单元主要讲解古诗鉴赏。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的特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爱好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诗文,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和情感。
2.能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能够接触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展审美视野。
4.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象的概念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中深层意思的培养。
2.学生对于古诗抽象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制作主题墙报,准备古诗课文,诗词解析的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古诗课文,学生课前背诵古诗。
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图片或视频引入诗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生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通过PPT解析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4.创作活动:让学生仿照古诗创作自己的村晚诗词或散文。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展开讨论。
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选取了三首古诗《村居》,《夏夜》,《江村》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这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绿杨穿新篁。
芳菲酒醒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
《夏夜》梦回夏夜边草阁,半遮东户晓风透。
泉接樭头交竹径,露浓村路栉河洲。
月沈枕上樱桃熟,青鸟吹箫亂叶愁。
时见鱼龙困不得,呼云曳雨三更秋。
《江村》青青麦浪绿葱葱,飒飒风声飘柳丛。
儿童把钓穿花去,野田骑牛翠烟空。
吾庐当年曾泊舟,南畔恩波泪欲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古诗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的优美和深邃,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和热爱。
同时,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人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教材分析: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
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第一单元所学课文内容,能够流畅朗读。
2.能够运用所学课文知识,完成习作。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2.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难点:1.如何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习作创作。
2.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习作指导书籍等学习资料。
2.学生准备:准备好笔、纸,可以自带课本和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诵读本单元课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流畅朗读。
2.提问学生,确保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步:习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讲解写作的结构和逻辑,指导学生如何布局习作。
第三步:习作实践1.让学生开始动笔写作,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内容展开写作。
2.教师适时巡视,给予学生写作建议和指导。
第四步:讲评与指导1.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相点评和修改。
2.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写作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找寻写作主题和布局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写作思维和结构的能力。
六、扩展阅读推荐1.《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指导》2.《写作技巧大全》3.《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以上是针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提升写作水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说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兴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立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语言训练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络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进一步进步理解语言的才能。
1. 草原课文解读这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开展顺序表达,先描写草原秀美的风光;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完毕。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严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擅长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讨论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妙。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朗读这三首古诗:“小池”、“春晓”、“小学士”。
2.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启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准备1.课文《小池》、《春晓》、《小学士》2.多媒体设备3.课堂展示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诗歌吗?诗歌有哪些分类?”•让学生回答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句解释《小池》、《春晓》、《小学士》三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朗读训练•给学生展示示范朗读,并让学生跟读练习,注意语调和停顿。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体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朗读、朗诵、理解和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1.朗读三首古诗,做好朗读记录。
2.思考并记录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3.简短的创作一首古体诗。
4.阅读与古诗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一些书法艺术家或古诗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和互动,展示古诗的美学魅力和书法艺术。
以上为本次“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文档,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计【教材分析】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1,《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2,《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3,《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主题丛书教材选取了《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张骞出使西域》《胡杨仰止》《青藏列车:在渴望中出发》……每篇课文都是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可爱动物、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的认识及珍爱大自然。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下册1《走进西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张骞出使西域》《胡杨仰止》《青藏列车:在渴望中出发》【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及有关西部的诗歌,养成积累的习惯。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分享丛书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
【教学板块设计】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文预习任务:认读第一单元的生字、生词;会写会用生字表二的生字;能够准确的朗读四篇课文;通过查字典弄懂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能够就自己预习质疑问难。
预习方法:制定预习导航卡(见导航卡)、利用五字预习法完成预习。
第二课时:单元识字读文过关课一、词串教学本单元的20个生字,教师注音且每字组两个词,学生挑战读、记,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字、组词。
二、词语过关1、出示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中词语,学生分组闯关。
小组内两两读词,错读三个以上者不过关。
2、全班开火车读,读错者不过关。
三、主题背诵1、利用本单元的四字成语,集中出示成语,快火车读——小组读——一分钟速背——展示背。
2、出示语文园地的两首诗,三分钟背诵。
每人一句全班开火车背。
四、学写生字1、认读生字,读生字并组词。
2、写生字,每字两遍。
五、正确朗读课文小组内两两互查,任选一篇课文的某一段,凡错三处以上者为不过关。
朗读课文中优美的段落(见课件)六、知内容1、按提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三课时:精度引领课一内容:《草原》《丝绸之路》品味西部的美——景美人美训练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
2、品读优美语言感悟表达方法(草原的第一段)3、积累背诵优美语言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时训练目标(以上训练点)二、基础知识巩固1、听写词语,即时纠错。
2、多音字复习三、回顾课文、整体把握1、理清课文脉络,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草原美景、远方迎客、热情款待、联欢话别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4、总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即:想想课文写了几件事,概括出来;再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加上自己的读书感受,就获得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升华情感,重点品读㈠师: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写出了他的所感。
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出作者的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浏览课文,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浏览课文,寻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段,体会“人美”,感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表达方法。
1、远方迎客2、热情款待3、联欢话别㈡师:初到草原,它不仅仅感受到了“草原人美”,同时也感受到了草原景美。
请同学们速读第一段,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把那草原的美写出来呢?请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
1、空气清、天空明、颜色美、线条柔。
2、语言训练:仿写和造句仿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造句:“既……又……既……又……”㈢美美的背诵第一段,限时2分钟。
五、总结学法、略读提高。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学会这篇课文的?1、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2、联系上下文,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3、细读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六、依据方法、自主阅读。
用上述方法自主阅读《丝绸之路》,完成下面的提示:1、(1)《丝绸之路》这篇略读课文描绘了公元115年,中国与()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
中国使者的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_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看法。
3、这两段话分别在课文那一部分,在全篇又怎样的作用?•“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4、学生汇报。
第四课时:精读引领课二内容:《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训练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
2、品读重点语段,感悟表达方法3、积累背诵优美语言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时训练目标(以上训练点)二、基础知识巩固1、听写词语,即时纠错。
2、句子练习缩句: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改写句子,愿意不变: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
三、学习《白杨》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1、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2、联系上下文,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3、细读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㈡回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那他是怎样把“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写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品读课文。
㈢问题引领,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通过父亲和两个孩子的讨论,你知道白杨树有怎样的特点?那么从中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怎样的心”?1、体会‘讨论’抓特点,品读‘语言’悟表达。
白杨树:外形特点直高大内在品质: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2、重点体会父亲介绍白杨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读语段:通过“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体会白杨树的精神——感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通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体会爸爸表白怎样的心?——感悟“托物言志”表达方法。
4、背诵父亲介绍白杨树的语句。
(限时2分钟)5、仿写: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6、速读艾青《帐篷》,升华情感。
四、总结学法、略读提高。
1、理清课文层次,把握主要内容2、问题引领抓重点,品读“词语”悟情感3、研读语段悟精神,细细品味悟表达。
五、依据方法、自主阅读。
用上述方法自主阅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完成下面的提示:1、文章记叙了在遇到、、等困难时,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赞美了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2、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感动,读句子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体会八个感叹句、体会直抒胸臆、比喻等表达方法)3、请你说一说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第五课时:略读提高课追寻西部的美语文主题丛书:课文链接《西部风景》《苏武牧羊》《小站》《在渴望中出发》《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训练点:一、能够用讲读课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这五篇文章。
二、能够简单的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画出优美的语句、词语。
三、积累背诵:主题背诵第六首、五篇文章中优美语句。
四、快速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时目标二、基础复习,夯实基础。
1、积累背诵方面2、主题背诵内容开火车三、读文追寻美师:西部,祖国版图上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课文学习中我们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了西部建设者扎根西部、不怕困难,建设西部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魅力西部,去追寻西部旖旎的风光吧。
1、学生自主阅读丛书2——20页(30分钟)出示自读导航卡:⑴快速读丛书,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言,让你感动的句子,批注上你心灵深处的丝丝感动。
写出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学生汇报:让你感动的西部人物故事:苏武牧羊;最美的西部风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最震撼的工程:青藏列车在渴望中出发;在铁路沿线上,给人温暖的小站,还有韵味悠长的诗歌:西部风景。
⑶主题背诵诗歌:西部风景⑷有感情朗读《小站》2、做读书笔记,记录优美语言。
第六——八课时:拓展阅读课美在西部1、阅读21页——89页,即:西部风光、西部风情阅读方法:列提纲用列提纲的方法,分别记录西部有怎样的风光;有怎样的风情?并用一句话简单介绍或者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