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分析

作者:夏斌

来源:《财经界》2008年第10期

就中国和世界的物价关系来讲,我个人认为,世界物价上涨中间有中国因素,中国物价上涨中间有世界因素。中国已经是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我们的石油进口占了半数,我们的铁矿石增长60%靠进口,我们的大豆70%靠进口,我们的钾肥60%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是全球性的需求。客观地说,中国与世界的物价关系应该是,中国物价上涨中间有世界因素,世界物价上涨中间有中国因素。……

最近一段时期,各种媒体都在说我们现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经过研究,我认为对不确定而言,当前经济形势的趋势是确定的,而对于全球经济调整的程度来说,可能是不确定的。至于调整的力度、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有些不确定。

近半年多来,全球的石油、粮食、矿产等大宗产品价格不断地飞速上涨。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的物价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在看国内的问题时,大都是说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是成本推动的,是输入型的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以至争论都有。

假使我们暂时不从本国的基本情况,而是用更长的眼光,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看出这些现象本身,是这一轮全球化的红利高回报和世界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这样一个周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什么是全球化的红利回报?我们知道,从上个世纪最后的25年,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加入WTO后的最近几年,全球化在加速。其具体的体现,是发生在中国、印度等一批新兴国家和转轨国家的近30多亿人口中的大量低廉的劳力和全球的资本、特别是西方的资本的高度重新配置。其结果是使得全球生产分工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如果,我们从外资流人占全球 GDP的比例来看,“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外资流入占全球外资流动的比例,在2000年时是5%,现在已经上升到了15%,扩大了三倍。

这样一种全球生产分工格局的变化,也就是大量资本和大量便宜的劳动力的结合,使商品价格便宜是必然的。而在生产过程中,又促成了大量的转轨国家和新兴国家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以出口为主导的新兴国家(包括转轨国家)在取得高增长的同时,为全球特别是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商品,这就是前一两年全球媒体在议论的美国物价太便宜的问题,它是由于新兴国家、转轨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便宜劳动力生产的商品所致。据有些报纸说,美国的有些家庭曾试想不用中国货,据报道称生活不下去了。

在这样一种经济周期内,使得我们在2003年到2007年这五年呈现了典型的全球高增长和低物价。数据显示,全球GDP在2003~2007年几年间增长了4.9%,物价上涨了3.6%。

1998~2002年,全球的GDP和物价上升的比例分别是3.4%和4.4%,这带来了5年全球的高增长、低通胀。

在短短几年内,随着30亿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持续增长,必然会对石油、粮食、矿产等大宗自然资源产生大量需求的压力,这也很自然。这么多国家、这么多贫困人口,原来生活水平不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要盖房、修路、买车,包括卡路里的需求量都提高了,这是一个必然结果。但是,我们知道如果30亿人口出现高增长的同时需求大量增长,这个时候如果货币收紧,物价不会涨。

就像我们国家一样,我们国内如果需求很旺,中央银根收得很紧,你要求再旺,得到了抑制,价格是不会涨的。全球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全球的需求很旺,全球的货币供应收得比较紧,物价不可能涨。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恰恰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的过程中间,主导上升的力量主要是新兴国家和亚洲国家。而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导,大家都清楚,不只是中国,印度与越南也都是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而这些实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转轨的国家,它们的增长模式中在汇率方面采取了盯住美元制度。

盯住美元制度,就意味着一方面出口快速增长,外汇不断增加。像我国的中央银行,尽管国家中央银行采取了对冲的操作手段,市场上应该说仍然容易产生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的

状态。货币松、利率低意味着有可能进一步放大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亚洲这些新兴国家和俄罗斯等一些产油国家,这些国家又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又积极地需要储备大量的外汇储备,从数据看,全球的外汇储备2002年是2.5万多亿美金,到了2007年,增长到了6.5万亿美金,增加了近一倍半。

在这轮经济周期的增长中间,由于对石油需求增长,使俄罗斯等中东一些产油国家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也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或者说也需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所以,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间,由于新兴国家、转轨国家的发展模式以及汇率制度这两个纽带又决定了需要外汇,能够产生外汇,与此同时需要大量的外汇去投资,大量的外汇寻找投资出路,这就为美国拼命地扩张美元供给和扩张信用供给提供了可能性。

我前面讲的新兴转轨国家的经济周期、全球化角度和它们发展的特点,是出口导向,是盯住美元汇率。所以,从另一方面讲,就变成美国制造扩张信用,扩张货币。从实践来看,美国恰恰在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后,为了国家利益要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就业率要扩大。为此,美国需要不断的以低利率,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从金融角度说,利率低为的是刺激增长;货币要多,也为的是刺激增长。

怎么能够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很多媒体都在讲的格林斯潘的思路,长期利率由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6%降到了2008年的4%。

另一方面从现实看,是美国监管不力。美国通过向全球发行大量的次贷产品来扩大信用,其金融衍生合约2002年是100万亿美元左右,到2007年涨了5倍多,到了516万亿美金,代表了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今天已经很清楚了,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是资产价格上升以后的效应扩大了消费,美国经济GDP的70%是靠消费刺激的,是财富效应促使美国居民扩大消费,使得美国充分地享受到在这个期间新兴国家生产的大量便宜商品,从而保持了经济的高增长。

在这一经济发展周期内,美国还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大量的军费开支需要发行国债,财政和贸易巨大的双赤字,在支撑美国经济这一轮高增长的同时,也给转轨国家、新兴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寻找到了出路。这就是专家有时会讲到的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美国这么大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增长、消费实际上是靠借钱来支撑的,这就是全世界今天的格局。

从金融角度说,是美国的长期低利率政策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国际货币体系本来的矛盾与难题,趁新兴国家、转轨国家快速增长的机会和这些国家结构没有调整到位的机会,向全球投放了大量的美元。当然,在投放大量美元中间,有因为要存外汇,要出口增长的需求,外汇进来,央行积累外汇,提供本币,使国家信用在扩张。这样进一步扩大了全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