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共两课,分别是《独具特色的文明》和《我爱你,中国》。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理解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明素养和爱国情感,但对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他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可能感到抽象和枯燥,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理解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3.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明的独特性2.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3.教学案例4.小组讨论指导书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时间为5分钟。
4.巩固(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教材内容。
时间为5分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时间为5分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尊重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认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理解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明确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文明与家园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文明发展的历程、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清晰,需要通过教学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可持续发展意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
2.教学难点: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及国家政策等。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覆盖一、课程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2. 了解家园的概念和意义;3. 掌握维护文明和家园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文明的内涵和特点;2. 家园的重要性和组成;3. 维护文明和家园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1. 理解文明的含义和内涵;2. 分析文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 讨论文明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家园的概念和意义1. 理解家园的概念和涵义;2. 探讨家园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3. 分析家园的组成和特点。
第三课:维护文明和家园的方法和技巧1. 研究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2. 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交技巧。
第四课: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3. 探讨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和互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和技巧;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和交流;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内容;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5. 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教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2. 作业评定:根据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定;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考试测评:通过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材;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3. 案例材料:包括实际案例和教材中的案例;4. 角色扮演道具:如服装、道具等。
七、教学参考1. 九年级上册道德法治教材;2. 相关道德法治教学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文章等。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课全记录第一课时课程目标- 了解文明与家园的关系- 掌握文明与家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授课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文明与家园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概念解释:解释文明与家园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文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自己身边的文明问题,并制定小组计划来改善。
5. 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计划,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二课时课程目标- 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授课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例子。
2. 概念解释:解释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二者的区别。
3.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个违法行为并讨论其道德与法律后果。
4. 法律知识学习: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刑法和民法等。
5. 小结和讨论: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三课时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提高学生对家园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授课步骤1.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解释:解释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和种类。
4. 环保行动计划: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一份环保行动计划,并在学校或社区进行实施。
5. 反思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反思他们的环保行动计划,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四课时课程目标- 加深学生对文明与家园的理解- 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和礼仪知识-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明素养授课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个关于交往方式和礼仪的真实故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文明与家园第三单元备课文件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文明与家园第三单元备课文件一、单元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文明与家园”,主要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1.2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认识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认识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特点。
2.2 第二课:法治建设-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 教学内容: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特点。
2.3 第三课:公民道德建设-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 教学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2课时- 第二课:2课时- 第三课:2课时七、教学总结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综合试题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长安三万里》点燃了一股“唐诗热”。
国产优秀动画电影不断推陈出新,国产动画电影的出圈()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步天下、领先世界的独特优越性①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①表明大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①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原汁原味、坚守传统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7月25日至28日,2024中国陶艺夏季进修学院暨“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陶艺创作营宜兴站活动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近20名陶艺爱好者齐聚宜兴。
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喜爱陶瓷的人们进行交流,向他们宜兴的风土人情和紫砂的文化,很好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展示了宜兴文化名片。
材料启示我们要()A.坚定理论自信B.坚定道路自信C.坚定文化自信D.坚定制度自信3.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
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仅用3年半,完成了国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设周期。
为此,他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材料体现了他()①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的奋进品格①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①团队合作、顾全大局的高尚情操①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2024年4月2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55位勇士光荣上榜。
这一活动有利于()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①保障每个人的绝对平等①营造良好社会风尚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①信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乐主义①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强意志①养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态度①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作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2024年2月17日,受大风降雪天气影响,超过2.5万人滞留我省酒泉市瓜州县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为滞留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瓜州群众积极提供免费住宿和帮助,为滞留人员带来温暖。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总结(重点)超详细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九批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警示名单”,包括昔日影视演员郑某、吴某凡在内共88人,这些人因从事违法违规网络表演活动,发布违背公序良俗视频信息,被列入警示名单,警示时间为长期。
警示期限内各网络音(视)频平台及经济机构会员企业不得为其提供各类网络直播服务。
上述举措()①是规范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立法行为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举措③是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的做法④是整顿违法违规网络表演,规范网络秩序的必要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利用网络。
②③④: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九批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警示名单”的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举措,是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的做法,是整顿违法违规网络表演,规范网络秩序的必要手段,所以②③④正确;①: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不是立法机关,不享有立法权,公布“警示名单”的举措不是立法行为,所以①错误;故本题选D。
2、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对此,下面认识正确的有()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之中也可以闪耀出伟大②平凡人能用认真、勤劳、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我们可以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在平凡之中铸就不凡,只有不平凡的人生才能出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本题考查平凡与伟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②③: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说明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平凡之中也可以闪耀出伟大,平凡人能用认真、勤劳、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可以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法①②③正确;④:“只有……才能……”的说法太绝对,说法④错误;故本题选A。
24秋道法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详解归纳(可下载word版)

24秋道法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详解归纳(可下载word版)05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说明】选择题经常出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此观点错误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补充:保护文化或者文化遗产的原因和意义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繁荣发展。
⑤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6-
9.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教材 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9-
10.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内容的名言哲语
(1)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小信诚则大信立;③诚信乃为人之本;
④言必信,行必果;⑤以信立身,以诚处世。
——诚信
(2)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仁者爱人;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1-
4.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要求(教材 P69)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 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 创优。 (2)要求:从自己做起、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8-
2.中华文化薪火传、历史弥新的原因(教材 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材 P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 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备考提升精练
-24-
(2)青少年: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弘扬和传播中华 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 敢于实践,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积极参加社 会实践,培养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④学习和宣传 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做新时代的青少年。(青少年如 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9-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教材 P61)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 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含义)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1-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行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社会热点,以图
片简答题、地方材料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3-
考情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常结合重大会议和地方
总结 热点材料,在地方材料题、活动探究题中考查。
本单元通过讲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9-
2.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教材 P67)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0-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材 P67~69) (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 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 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0-
5.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教 材 P58~61)
(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 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 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7-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教材 P7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 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 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中考道德与法治
第一篇 知识梳理篇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
中华文化常结合国家、地方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以选择题、
地方材料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传统美德常结合学生情境或模范人物事迹等,以选择题、材料
考情 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查。
总结
民族精神常结合国家重大会议及社会热点,在活动探究题中进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2-
6.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材 P62)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 文化新辉煌。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3-
如何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国家:①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必须充分 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7-
请你列举几例中华特色文化。 (1)物质文化: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皇陵、颐和园、武当 山古建筑群、梵净山、九寨沟、武陵源、徽派建筑等。 (2)非物质文化:京剧、武术、篆刻、汉字、书法、皮影戏、黄梅戏、 凤阳花鼓、宣纸等。 (3)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韩非子、李白、杜甫等。 (4)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的处世准则;等等。[2019.13 漫画;2015.14(2)] 10.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材 P65)[2015.14(2)]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3-
1.传统文化进校园有何重要意义?[2018.10] 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提高学生的 文化认同感;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14-
2.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尊重、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加以创新,并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 力的内容。
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境和重大社会热点,侧重培养学生的政治 核心
认同素养。 素养
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参与到守护中华文明的进程中。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4-
第一篇
考点梳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5-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安徽十年中考
备考提升精练
-28-
9.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 P72)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 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
第一篇
考必点备知梳识理
易混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