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李小玲;李颖;王瑞涛【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6【总页数】2页(P737-738)【作者】李小玲;李颖;王瑞涛【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尽管在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冠心病的患病率已经下降,但在中国,冠心病依然是我国首要死亡原因,同时脑血管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三。
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主要体现在血流动力学和反射波对动脉弹性及脉搏波形的影响。
现已证实动脉弹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及血管损伤的标志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就近几年baPWV及其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概述1.1 测定原理和方法 PWV的测定原理是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着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它取决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黏弹性)、血管几何特征(腔径与管壁厚度)以及血液密度,由于血管几何特征和血液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故PWV可反映测量两点间的动脉节段弹性功能。
PWV的测定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s)=L/t。
t是传导时间,即两个波形的时间差;L是传导距离,为两个压力感受器之间的距离。
通常取颈总动脉和股动脉作为测量点,两点之间的动脉认为是大弹性动脉,两点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反映大动脉弹性功能,正常范围<9m/s。
近年来,应用自动容量体积描记仪器(VP-1000,日本科林公司)采用袖带内震荡技术测定肱动脉与胫后动脉之间的baPWV。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应用与糖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包 括 中心 大 动 脉 及 外 周 动 脉 , 外 周 动 脉 本 身 的 弹性 较 中 心 大 动脉差 , 僵 硬 度较 高 , 因此, 臂 踝动脉 P wV 比 颈 股 动 脉 P wV 的 阈值 高 [ 7 ] 。I i m 等[ g ] 通过 对 1 0 0 0例 年 龄 > 6 5岁 的
P WV; ( 6 ) 心脏 一 股动脉 P wV; ( 7 ) 心 脏一 颈动脉 P W V。 目前 ,
6 . 3 年后 , 得出 1 7 5 0 c m/ s为 臂 一 踝动脉 P wV 预 测 休 克 、 心
脑 血 管 疾病 的切 点 _ l 。 1 . 3 P WV 的 影 响 因 素 对 于 个 体 而 言 , P w V 在 测 量 过 程 中受 多 种 因 素影 响 , 不同时间、 不同环境 、 不 同检 测 方 法 均 会
导速 度 ( p u l s e — wa v e v e l o c i t y , P w V) 作为非侵入性 检查手段 ,
P w V、 心 脏一 股动脉 P wV、 颈一 足背 动 脉 P wV、 心 脏 颈 动 脉 P wV进 行 了 比 较, 发现臂 踝动 脉 P w V 与 心 脏 股 动 脉 P w V 呈 正 相关 , 但 与 心脏 一 颈 动脉 P wV 相 关 性 最 差 。 P w V 虽被 作 为评 估 动 脉 僵 硬 度 的 有 效 手 段 , 由 丁 受 影 响 因素 较 多 , P w V 的 阈值 目前 尚无 统 一 的 意 见 。一 般 将 颈 一
之, 动 脉 的 弹性 越 低 , 其 僵硬 度越 高 。 1 . 2 测 量方 法及 阈值 根 据 选 取 动 脉 部 位 的不 同 , 其 测 量
方法可分为 : ( 1 ) 臂一 踝动脉 P wV; ( 2 ) 颈一 股动 脉 P wV; ( 3 )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心脏搏动产生的脉搏波在血管中传播的速度,通常用来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弹性和动脉硬化程度。
近年来,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主要通过多普勒超声、无创血压仪、脉搏波仪等设备完成。
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超声波测定心脏搏动产生的脉搏波在血管中传播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
无创血压仪和脉搏波仪也可以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脉搏波在动脉中传播的速度,是实验室和临床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 动脉硬化: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严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动脉硬化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增加,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血压控制: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通常较快。
通过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及时评估血压水平的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3. 心脏功能:脉搏波传导速度也反映了心脏功能的变化。
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增加,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 早期诊断: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及时发现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迹象,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3. 疾病预后: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检 者 发 生 急性 冠 状 动 脉 综 合 征 或 者 是 脑 卒 中等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2 l 1 统 计 学 处 理 . 4
应 用 S S 1. P S 40统计 软件 进行 统 计分 析 , 量资料 均 采用 计 均数 ±标准差 ( - 的形 式表 示 , 4 ) 采用 t 验 , 检 计数 资料组 间
【 sr c 】 j c ieT us aevlct wt adoac lr vns n ot i n lss fh lt nhpbt en Ab ta t Ob e tv op l w v eoi i cr i sua e t a dm r lya ayi o e eai si ew e e y h v e at t r o
及 电 话 随访 等 方 式 对 体 检 者 的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发 生率 以 及 死 亡 情 况 进 行 调查 统 计 。全 凶死 亡 : 随 访 期 间 因任 何 一 在 种 原 因 而导 致 的死 亡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 随 访 的 过程 中体 在
要 内容为心脑血管 事件的发生率 以及 死亡率 。 1 动脉硬化危险 因素诊 断标准 . 2 ( ) 1 高血压 : 同 日进行 3次血压 测量结果表 现出收缩 压 非 均不小于 10m g或舒张压不小于 9 mH 。( ) 尿病 : 4 mH , 0m g 2 糖 任 意时间血糖测量结果> 1.m o L 或是空腹血糖> 7 mmo L 11 m l , / . 0 l, / 餐后 2小 时血糖 > 1 . mm l 。( ) 烟 : 日至少吸 1支烟 11 o/ L 3吸 每 且持续时 间最少为 1年 … 。
t s r s l o h r u . o e i d o e r ff lo - p t e e d o n rs ai t a n l s s Re ul s T e C— P V e t e u t f rt e g o p F r a p ro f5 y a s o o l w u . h n p i t t t i la a y i . s o f sc s t h F W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研究摘要: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理生理基础。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作为评价亚临床靶器官侵害的工具,已经成为检测大动脉僵硬程度的金标准。
目前普遍使用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已成为心血管危险性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视网膜血管作为惟一能够无创、直接观察到的人体血管,它的病变直接反映了全身各个脏器微血管的病变情况,因此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评估心脑血管意外非常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视网膜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一、脉搏波传导速度1.PWV定义及测定原理脉搏波是血液泵入动脉后使动脉壁扩张而产生的一种波动,并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围血管传导,这种波动在一定距离动脉节段上的传导速度被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2.PWV的测量方法及检测部位不同部位血管弹性不同造成了各部位PWV存在差异,主要包括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颈一肱动脉脉搏波速度以及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等。
目前多采用cfPWV和baPWV来评估动脉弹性。
3.PWV的影响因素PWV取决于动脉管壁生物力学特性、血管形态的几何特征以及血流密度,同时如血压、年龄、性别等各因素的也会对PWV产生影响。
测量部位的不同也会对PWV造成影响,距离心脏越远,血管的弹性储器作用越弱,PWV越快。
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都已经证实,高龄以及高血压都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0,11],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等对动脉僵硬度的作用并非肯定[12,13]。
同时研究发现,虽然PWV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血压、年龄以及性别。
仅仅这三个影响因素就导致了超过50%的大动脉脉搏波传导的变异性[14]。
3.4 其他影响因素PWV的检查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湿度、吸烟、心率及血压等,因而就要求检查环境在室温(23±2)℃、湿度(60±10)%,被检查者检查前静坐30分钟,同时检查前应避免吸烟、饮酒等。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5月 B 第 7 卷第 14 期May. B 2019 V ol. 7 No. 14·综 述·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朱金丽1,於晓平2*(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摘要】就动脉壁而言,其为动脉硬化疾病始发部位,在早期血管病变筛查中,其功能或结构的变化,是较为重要的靶点。
研究示,脉压虽可对动脉弹性进行反映,但脉压出现增大的情况,多为动脉弹性发生严重减退的一种标志。
将动脉僵硬度在病程早期检出,可为临床对血管病变的程度掌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便于完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为对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其测定原理和方法、实际运用展开探讨,旨在明确优势,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原理;机制【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11.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重要因素,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等管壁结构的改变,和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在动脉结构功能改变之前,功能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常[1]。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作为一种评价动脉血管弹性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1 PWV 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扩张的血管壁产生压力波,压力波推动血液流动并沿血管壁向前传导,这个沿着血管壁向前传导的波就是脉搏波。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3页(P154-156)【作者】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作者单位】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外周动脉疾病(PAD)包括一系列由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即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综合征。
P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1-2]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PAD的患病率高达40%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PAD大大增加了患者卒中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管和四肢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血管病、PAD。
因此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PAD的发病率有助于了解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并对治疗及预防起指导作用。
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监测PAD的可靠工具。
本综述主要探讨ABI、BAPWV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 ABI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1.1 ABI概述 ABI是踝部动脉(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
ABI的正常范围为1.0~1.4。
ABI通常作为PAD的诊断工具,可以很好的反映肢体远端的缺血情况。
Guo等[3]研究表明ABI≤0.9是诊断PAD的标准。
另外荟萃分析[4]表明ABI≤0.9诊断外周动脉≥50%的狭窄率敏感度达75%而特异度达86%。
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

ity,baPWV),其操作较为简便,结果与APWV相关性
良好,在科研及临床上正得到推广【l¨。Nichols等【12J 通过研究PWV与血压、年龄的相关性,建立了血压、 年龄与PWV的回归方程,并提出年龄是中央大动脉
PWV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血压是外周动脉冈W的重
要决定因素。除年龄和血压水平是PWV重要影响因 素外,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程度也是影响baPWV的重 要因素。黄黎莹等|1副研究发现,随心血管危险因素数 量增加,baPWV增快,当超过4个危险因素时,baPWV 增快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控制多重 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会减缓大动脉僵硬度。Song 等¨41通过连续测定177名无心血管疾病受试者的
cm/s列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j但由于其操作较 为复杂且需要患者暴露腹股沟区域,故难以将其作为 临床常规检查。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PWV检测方 法,即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e—
究结果显示,冈W与Framingham评分密切相关,多元
同口_1分析显示PwV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独立 于其他传统的危险冈素;研究同时显示,体检中有脑卒 中及心血管病患者的PWV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 0.001)。该研究表明,PwV可成为一种反映传统危险 因素的综合指标,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4.2高血压脑损害 Laurent等对l 7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7.9 年的随访,期间有25例死于脑卒中,结果表明PWV每 升高4 m/s,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升高1.72。调整 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后,PWV的预测价值仍然显著 (P<0.02),表明PwV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致死性脑
First彬tiozea
Hospit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 固醇 、 尿 病 、 烟 、 缩 压 、 质 量 指 数 、 用 抗 高 血 压 和 他 糖 吸 收 体 服 汀 类 药 物后 ,a W V 与 C bP AC 明 显 相 关 ( P一0 0 1 。 因 C . 1) AC 是 冠 状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负荷 的无 创 替 代 标 记 , 与 冠 状 动 脉 造影 并 确 诊 的冠 心 病 存 在 强关 联 , 未 来 冠 心 病 事 件 的 预 测 因 子 , 是 故 bP V 与 C C的 关 系 反 映 了 b P V 与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aW A aW
n 4 患 者行 冠状 动 脉 造 影 检 查 , 时 进 行 P V检 测 , 例 同 w 冠状 动 脉病 变 严 重 程度 用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血 管 的 支 数 来 表 示 。结 果 表
重庆 医 学 2 0 年 9月 第 3 09 8卷 第 1 8期
相邻 纤 维 层 之 间 形 成 的 粘 连 越 来 越 多 , 管僵 硬 度 增 加 , 张 血 扩 性 逐渐 变 小 , 大动 脉 弹 性 贮 器 的 作 用 也 就 相 应 减 弱 , 搏 波 被 脉
院时 bP a wV 大 于 临 界 值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出 院 后 所 有 心 脑 血 管 事件和主要事件 的发生 率分别 增加 54 . 7倍 和 9 2 . 2倍 , 明 表 bP a WV 是 急 性 冠 脉 综 合征 患者 预 后 的独 立 预 测 因 子 之一 。
2 2 37
重 庆 医学 20 年 9月 第 3 09 8卷 第 1 8期
・
综
述 ・
脉 搏 波 传 导 速 度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吴 艳 综 述 , 昌 明 审 校 邓
( 重庆 医科 大 学附属 第二 医院心 内科
关 键词 : 心脑 血 管疾 病 ; 脉 硬 化 ; 搏 波传 导 速 度 动 脉
21 P . wV 与冠 心病
冠 心 病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导 致 器 官 病 变
最 常 见 的 类 型 。一 项 在 美 国社 区 人 群 中进 行 的 冠 状 动 脉 钙 化 (o o aya tr ac i t n C C 流行 病 学 研 究 来 评 价 b P c rn r reyc l f a i , A ) ic o a
性越 差 , 硬 度 越 大 。反 之 , 脉 僵 硬 度 低 , 张 性 好 。 目前 僵 动 扩
P wV 测 量 大体 包 括 颈 动 脉 一 动 脉 脉 搏 波 速 度 ( ao i fmo 股 crt - de — rl reyP a a tr wV,f WV) 颈 动 脉 桡 动 脉 脉 搏 波 速 度 ( a oi cP , cr t d
4 O 1) 0 0 O
中 图分 类 号 : 5 0 4 R 4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9 1 3 20 17—3 8 20 )82 7—3
近年 来 , 由于 生 活 方 式 的变 化 , 脑 血 管 疾 病 已 成 为 威 胁 心
明冠 状 动 脉造 影 异 常 者 5 例
的 冲击 作 为 波 动 向末 梢 传 出 , 种 波 动 叫 脉 搏 波 。脉搏 波 在 一 这
定距 离 动 脉 节 段 上 的 传 导 速 度 即 脉 搏 波 速 度 ( wV) P P 。 wV
决 定于 动 脉 壁 的 生物 力学 特 性 、 血管 几 何 特 征 ( 血管 腔 直 径 与 血 管 壁厚 度 ) 以及 血 液 的 黏 滞 性 , w V 与 动脉 扩 张性 及 僵 硬 度 P
的 共 同基 础 。因 此 , 期 发 现 动 脉 血 管 结 构 和 功 能 的变 化 , 早 并 及 时 、 效地 进 行 早 期 干 预 , 预 防 严 重 致 死 性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有 是
压、 脉压 等 冠 心 病 发 病 危 险 因 素 后 , o i i L gs c回归 分 析 示 , t P V 是 冠 心病 的一 项 独 立 预 测 指标 ( R—1 3 】P=0 0 8 。 w ( ) .6 , .0 ) 同时 本研 究表 明 , wV 随着 冠 状 动脉 病 变 严 重 程 度 增 加 而 增 P 加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S k rg 等 的 研 究 亦 发 现 , 差 a ua i 一 3支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较 1支 血 管 病 变 的 b P V 明 显 aw
件 临 界 值 为 1 7 0 m/ , 整 影 响 预 后 的 传 统 危 险 因 子 后 , 0c s调 出
密 切相 关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及 如 高 血 压 、 尿 病 、 血 脂 以 糖 高 症 、 胖 等诸 危 险 因素 存 在 时 , 体 血 管 壁纤 维 组 织 不 断 增 生 , 肥 人
增高 , 多元 回归 分 析 显 示 b P V 与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相 关 , 明 aw 表 bP a WV 不 仅 可 以 评 价 血 管 病 变 的严 重 程 度 , 可 反 映 冠 心 病 还 患 者 左 室 功 能 状 态 。T mi ma等 连 续 测 量 2 5例 急 性 冠 o y a 1
0 0 3 。在 另 一 组 3 6名 血 压 正 常 的 受 试 者 中 测 量 基 线 .0) 0 P V, 均 随访 4 3年 中 1 5例 ( 4 ) 高 血 压 , 过 逐 步 w 平 . 0 3 患 通 C x回 归模 型分 析 表 明 P V 是 新 发 高 血 压 的 独 立 预 测 因 子 , o w P WV 每 增 加 1 0 m/ , 发 高 血 压相 对 危 险 增 加 l l倍 ( 5 0c s新 _ 9 C = 1 0 1 3 P= 0 0 ) I .~ . , . 3 。该 研 究 显 示 , w V 能 帮 助 鉴 别 在 P
治 疗 的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进 行 随 访 研 究 , 量 患 者 的 基 线 测
P V, 均 随访 4 9年 , 正 年 龄 、 质 量 指 数 及 平 均 动 脉 压 w 平 . 校 体
后, 回归 分 析 显 示 P V 是 收 缩 压 升 高 的 独 立 决 定 因 素 ( w P一
rda atr w V,r WV) 颈 动 脉 肱 动 脉 脉 搏 波 速 度 (a ai r yP l e cP , c— rt —rci r r w V,b W V ) 肱 动 脉 一 动 脉 脉 搏 波 oi bah l t yP d aae cP 和 踝
速 度 ( rc ia a k l atr WV, a W V) b ahn l n l r y P — e e bP 。其 中 常 用 cP f—
w V 与 C C 之 间 的关 系 , 选 4 1 既往 无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者 , A 人 0例
经 多 变 量 回归 分 析 , 正 年 龄 、 性 、 胆 固 醇 、 密 度 脂 蛋 白 校 男 总 高
者 的 bP V 显 著 高 于 不 伴 危 险 因 素 的 单 纯 高 血 压 患 者 aW
有关 , 独立 于其 他 传 统 的 心 血管 危 险 因素 ] 王延 风 等 对 并 。
明存 在 1种 或 1种 以 上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 的高 血 压 患 者 P V w
明显 高 于 无 危 险 因 素 的 高血 压 患 者 。对 高 血 压患 者 的治 疗 , 不
仅 要 使 血 压达 标 , 合 理 的 治 疗 目标 是 要 在 降 压 的 同 时 , 更 选择 具 有 显 著 降低 大 动 脉 僵 硬 度 的药 物 , 以控 制 和 逆 转 血 管 病 变 ,
影 正 常 组 ( . 3 ±0 1 1与 0 8 1 . 0 , 098 .6 . 5 ±0 1 6 P=0 0 7 , 正 年 .0)校 龄、 吸烟 、 质指 数 、 糖 、 胆 固醇 、 酰 甘 油 、 缩 压 、 张 体 血 总 三 收 舒
人 类健 康 的主 要 疾 病 。 随着 对 心 脑 血 管 疾病 的深 入 研 究 , 医务 工 作者 现 已认 识 到 血 管病 变 尤 其 是 动 脉 硬 化 是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W V 和 b P V。 aW
血压 正 常 的人 群 中 哪 部 分 人需 要进 行 早 期 干 预 , 以阻 止 或 延 迟 动脉 硬 化 及 高血 压 的发 生 。 向 小 平 等 l 对 50例 原 发 性 高 血 _ 6 6 压患 者 测 量 b P a wV, 对 患者 进 行 危 险 因素 分 层 , 并 比较 不 同 血 压水 平 及 危 险 程 度 患 者 的 脉搏 波速 度 , 果表 明 1 与 2级 高 结 级
发 生 的根 本 措 施 之 一 。作 为 评 估 动 脉 硬 化 早 期 敏 感 指 标 之 一 的 脉搏 波 传 导 速 度 ( us aevl i , W V) 日益 受 到 重 p lew v e ct P o y 正
视 。本 文 就 脉 搏 波传 导速 度 主 要 应 用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1 脉 搏 波传 导 速 度 ( wVl 介 P 简 心 脏 每 跳 动 一 次 向大 动脉 射 血 约 7 mL 从 心 脏 射 出 血 液 0 ,
改 善 动 脉 血 管 弹 性 , 转 动 脉 硬 化 。 目前 的 研 究 已经 表 明 , 逆 他
汀 类 药 物 、 管 紧 张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酸 酯 类 和 钙 离 子 拮 抗 血 硝 剂 都 有 改 善 动 脉 血 管 弹性 的作 用 _ 。因 此 ,w V 作 为 反 映 动 8 _ P 脉弹性的指标 , 过 动态 、 量 的测量 P 通 定 wV, 察 干 预 前 后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