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训练题

合集下载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⒃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⒄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⒅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病句练习题(歧义)一,改错: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研究钱钟书的著作.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6、他谁都瞧不起。

7、这苹果不大好吃。

8、我们五人一组。

9、他的故事讲不完。

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15、发现敌人的哨兵。

16、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17、我去上课。

18、我要炒肉丝。

19、这封信我读不好。

20、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1、那些国家看不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

2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2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小雨。

24、近日法院判违约经营的小张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元。

25、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捐赠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26、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几个工厂的工人。

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他要粉蒸肉。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 l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n时,表示“看守”;读k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ng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修改歧义病句练习题及答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w.5y k j.co m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

例如: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表达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阻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展〔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装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装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装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装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构造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 *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歧义句专项练习

歧义句专项练习

歧义句专项练习1.歧义句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①多义词、多音词、同音词引起歧义②词义、词性不明,导致歧义③因结构划、句式理解分不同而形成歧义④并列连词连接的前后部分划界不清,形成歧义⑤语意不明形成歧义⑥标点位置不当形成歧义⑦代词指代不明形成歧义⑧不正当缩写词语产生歧义⑨主、谓、宾、定、状语不明产生歧义⑩重音不同,产生歧义等。

歧义句专题练习:(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这真是好球。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你借他的笔,这么多天了。

(22)这个人好说话。

(23)她太娇气了。

(24)山上有许多杜鹃。

(25)咬死了猎人的狗。

(26)许多李老师的事迹。

(27)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8)鸡吃了。

(29)中国队战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30.一部分老师和学生。

31.工人们很喜欢老李师傅,一来到这里就十分高兴。

32.小张,谁会想到他是小偷?33.李大姐到这儿才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34.这次去泰国考察,我们三人一组。

35.我在火车上写标语。

36.这个厂一季度就生产五百台。

37.这苹果不大好吃。

38.小王租小周二间房。

39.思维科学。

40.他爬过山没有?41.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

歧义句专题复习

歧义句专题复习

歧义句专题复习一、多音字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二、兼类词引起歧义(5)这辆车没有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三、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四、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五、标点不当引起歧义(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六、限定模糊引起歧义(12)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由于“前”字在此处限定模糊,以致造成疑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七、承接关系不明引起歧义(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1、更换词语。

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4、改动标点。

例(11),把“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中的两个逗号改成顿号,即消除了歧义。

5、重新造句。

病句练习题 歧义含答案

病句练习题 歧义含答案

病句练习题(歧义)一,改错: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歧义:"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句中一个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6、他谁都瞧不起。

(可以是“他”瞧不起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都瞧不起“他”。

7、这苹果不大好吃。

(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8、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9、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改:人民的军队要爱护;B.爱护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改:可加“一支”)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改:加“医生”;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加“病人”)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改:校门的两边各站着一位同学;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改:校门的一边站着一位同学。

)14、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充分的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对敌人的袭击,游击队已作好充分的准备“)15、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训练题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房门没有锁。

(22)孩子脾气不好。

(23)战士们在楼上发现了敌人。

(2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5)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26)这种东西不大好吃。

(27)他在岸边钓鱼,一边坐着一个小孩儿。

(28)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29)获劳模称号的李厂长的爱人来了。

(30)这次考试,他平均每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

(3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2)徐经理一走进老李的办公室,马上给他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

(33)指导该作业区第二期工程安装的是上海两个研究所的工程师。

(34)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35)小刚和小明的爸爸一起来了。

(36)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37)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38)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39)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40)我和他讲过这些话。

(4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42)这些天图书馆收到了许多出版社赠送的书,可把张老师高兴坏了。

(43)离休干部李大伯看到孩子们很高兴。

(44)对老师的意见,我们要认真分析。

(45)观察员们认为可以提前结束这一地区战争状态的《报告》是有根据的。

(46)在这件事情上,别人没有干涉我们的权利,我们要把握好自己。

(47)期中(终)考试(广播或对话中)
(48)全部(不)准许(广播或对话中)
《歧义句训练题》部分参考答案
(1)“走”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2)“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3)“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4)“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告”。

(5)“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给我”。

(6)“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为“负责修车的人”。

(7)“长”可多作chá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8)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9)可理解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山西、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

(10)可理解为“头长加一半的尾长”也可理解为“头长加尾长的和的一半”。

(11)“三个”可修饰“报社”,即“三个报社”;也可修饰“记者”,即“三个记者”。

(12)“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王大伯”。

(13)“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
(14)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15)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16)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管教不当的批评”。

(17)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导参加。

(18)“他”不认识其他人,“许多人”还不认得他。

(19)“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
(20)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