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治,地质,措施]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表变形、地质构造破坏等原因造成的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提高社会安全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监测和防治工作。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展开详细阐述。
1. 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前兆和预警信号,及时的预警系统能够使人们做好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包括监测设备的更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2. 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地质灾害的监测是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基础。
通过建立全面、准确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对潜在的灾害隐患进行精准预测,可以迅速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风险。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规划管理、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在规划管理方面,应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划定灾害敏感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防灾减灾方面,要加强工程防治与综合防灾,包括加固危险点,减少灾害发生可能;在灾后恢复方面,要及时派出抗灾队伍,组织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4. 加强地质灾害知识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和预防措施,能够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5. 加强地质环境监管和生态修复一些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如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采等,因此,加强地质环境监管,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的审查,推行可持续开发,以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预警系统建设、监测与预测、防治体系完善、知识普及与宣传、环境监管与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的努力。
地质灾害风险区三年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区三年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质体力学性质等原因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多种形式。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地质灾害风险区三年防治措施。
一、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前兆,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是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地质灾害风险区,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包括地震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地质灾害隐患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对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隐患治理是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评估工作,全面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和程度。
其次,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例如加固边坡、挡土墙、排水系统建设等,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的出现。
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自救能力。
三、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是突然的,对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级救援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还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更新工作,确保应急救援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
地质灾害风险区三年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提高地质灾害风险区的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保护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保护措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预防、监测和减灾措施,以及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地质灾害防治保护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1. 地质调查与评估地质调查与评估是预防地质灾害的第一步。
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估,能够了解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相关机构还应加强对地质灾害敏感区域的定期调查和评估工作,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 灾害隐患点治理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固、拆除、修复等,以确保隐患点不会进一步演变成地质灾害。
3. 防护林网建设防护林网建设是防治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固土保持,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地质灾害的监测措施1. 实时监测系统建立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预警可能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高精度遥感技术利用高精度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敏感区域进行遥感监测,能够快速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灾害的减灾措施1. 人员疏散与应急避难在地质灾害即将来临或已经发生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与应急避难工作。
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疏散与避难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建立防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的防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能够在地质灾害发生后更好地开展救灾工作。
这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等基本物资,以及应急通讯设备、救援器械等应急装备。
四、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等都应当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有哪些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有哪些(一)洪灾治理措施:1、每周对地面的供电线路、输配电设备、避雷设施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各项性能满足要求,各项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各项检测数据达到规定。
2、定期对主扇机房、配电室、压风机房、绞车房、库房、办公楼、锅炉房、宿舍等场所进行巡视,要求排水水沟畅通无阻,供电、通讯正常。
3、井下所有供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短路、漏电、过流、接地保护装置齐全可靠,接地装置有效。
4、地面防洪措施:(1)、清理疏水渠道,由杨永才组织人员将矿区范围的水渠疏通,确保水渠内无杂物杂草,无煤矸块堵塞疏排水渠道。
(2)、由王明昌、张清玉、杨永才组成联合地面检查组,每周进行一次对矿区范围及邻近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查看露头线有无采空区、裂隙、垮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如有要立即汇报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能充填、封闭严实的,要修筑拦水墙(坝),开掘疏水渠道,将水引开。
(3)、准备足够的防洪沙袋,放置在仓库待用,在地面水较大,流经工业广场时修筑临时拦水坝(墙)。
防止洪水威胁井下安全。
(4)、在通往井下的四个入口处(主斜井、副斜井、风井防爆门、行人通道。
)挖掘排水沟或砌筑挡水墙,放置备用防洪砂袋等,防止洪水威胁井下安全。
5、井下水的防治措施:(1)、由安如俊负责对井下所有密闭进行检查,如发现密闭内有水,水温增大,有害气体渗出时,必须及时向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2)、由彭杰负责对井下的排水设备及排水管路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水泵、备用水泵,能正常运转。
其排水能力满足24小时正常涌水量20小时之内能排完的要求。
(3)、由陶汝军负责安排人员对水仓、沉淀池、排水沟进行清理,确保水仓内无浮物、矸煤块,保证水仓容积,确保排水线路畅通。
(4)、由机电工汤泽荣、皮顶祥、范孟云负责检查备用电源及供电线路开关等,确保发生停电时备用电源能正常供电开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工作。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一种由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引发或加剧的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一、搜集地质信息搜集地质信息是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类型、发生时间等基本信息,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卫星遥感、遥感图像解译、地质调查等手段搜集地质信息,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是及时处理、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监测地质灾害,如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地形测量技术、地震仪器、水文测量仪等,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以便灾害的早期预警和准确预报。
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报群众,做到人员、财产的及时疏散和转移。
三、加强工程防治加强工程防治也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包括抢险、治安加固、预警监测等。
在灾后抢险中,应采取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采取控制灾害、清理垃圾、恢复秩序等综合措施。
治安加固则是指对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进行抢险、整治、加固,以便减少灾害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预警监测则是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常年易发灾害点进行监测,对情况不明的地方要及时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四、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全方位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倡导科学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资源,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积极作用,达到预防、减轻、化解灾害的目的。
总之,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公众和企业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通过搜集地质信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工程防治和社会宣传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伤害的灾害事件。
为了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种重要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供对该领域感兴趣人士的参考。
一、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地质灾害形式,对临近地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轻山体滑坡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固山体基础、改善地表排水系统、减轻山体压力、及时监测山体变形等。
二、地震的防治措施地震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其破坏力极大,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建造抗震建筑、改善土质条件、加强地震监测、加强对公众的地震教育和培训等。
三、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石溶解、开采活动或地下水过度开采等原因引起的地表下陷现象。
为了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地表水排放管理、监测地下水位和地面变形等。
四、火山喷发的防治措施火山喷发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形式,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减轻火山喷发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火山监测系统、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宣传和教育等。
五、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无论我们采取了多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事故总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紧急救援措施,以迅速响应和处置地质灾害事故。
紧急救援措施包括: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设施等。
结论:地质灾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严重威胁,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其发生和影响,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理。
希望本文所提及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能为相关研究人员和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勘察报告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岩土体以及地表地质形态的不稳定而产生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勘察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和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勘察方法以及常见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质灾害类型和成因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滑坡是指由于山坡岩石受力异常或者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导致山坡土石体失稳并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由于雨水侵蚀、山体崩塌等原因导致大量土石体混合流动,并具有流动性和破坏性的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空洞的形成或者地下水抽采引起地表沉降的现象。
地裂缝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表岩石断裂而产生的缝隙。
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与自然条件、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高降雨量和地形陡峭的地区,滑坡和泥石流容易发生;在地下煤矿开采区域,地面塌陷常常是由于煤层崩塌引起;而地裂缝则与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二、勘察方法和数据分析勘察报告中需要准确描述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范围、历史活动情况以及可能的危险性。
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勘察人员通常采用多种勘察方法,如现场调查、采样分析、遥感技术和地质雷达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勘察人员获取有关地层结构、地下水位、土壤性质和地表形态的数据。
在勘察报告中,需要结合勘察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勘察人员可以确定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同时,他们也需要评估地质灾害对基础设施和人类生活的潜在危害程度,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类型。
为了预防和控制滑坡的发生,勘察报告中可以提出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加固坡面:通过改变坡面的结构或者增加支护措施来提高坡面的稳定性;(2)排水措施:合理排水,减少降雨对土石体的侵蚀和饱和作用;(3)生物防护:通过植被恢复和植被覆盖来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4)监测系统: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及其他方面均带来了不可复原的影响。
鉴于此类事情,当下我们很有必要谈一谈关于这种事关我们人民群众乃至国家重大利益的事情,我们将在下文做出应对于此的一些措施―关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如进行科技上的防患于未然和先进的生物防护,这同时也响应了国家的大方针。
肯定不尽完美,有待各位读者谏言完善。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产生因素
0.前言
地质灾害作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使很多人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对此,我们要详细的了解其基本特征与易发条件,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和减损对策,所以对于地质灾害的防范措地相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悲剧的酿成,后悔莫及。
对于这种无法估计的自然灾害,只有防范于未然才是最有效的对策,如何将损失减到最少正是我们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
1.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风险
1.1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诱发因素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
灾害类型按致灾作用的性质划分为12 大类48 种。
其中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其形成原因是由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产生,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也是重点研究防治的对象。
它的形成受到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尽管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却是随机的,并且所发生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造成的损失大小更是无法估量的。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地质灾害种类纷繁复杂,遍布没有章法可循,活动还特别频繁,我国大部分面积为山地、丘陵地貌,是斜坡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地质灾害队公路、铁路和矿山等工程行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成年平均经济损失应在80 亿以上。
50 多个村县不得不搬迁或待迁。
斜坡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和突发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危险性要素是指通过对以往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以及对地质灾害综合条件的各种综合分析,用来评价地质灾害活动的危害性,确定地质灾害活动的密度、强度发展速率以及可能造成危害区的具体位置、一个相对精确的范围。
当然有时也包括易损性要素。
易损性又是指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每一项经济活动对于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可恢复能力。
易损性必将受限于人口(种群)密度、居住环境、财产分布、环境脆性等几方面。
总而言之,当灾害频发地区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越高、环境脆性很大不可轻易复原时、人居和资源环境对于灾害的抵御能力相对就没有那么强,这样就会造成风险系数较高的自然灾害。
2.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尽量杜绝灾害源,确保消除或减弱灾害体活动所具有的破坏力量,缓解灾害活动造成的威胁。
第二,对可能受灾的地区采取防避护措施,使免受灾害破坏,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受灾体对灾害的抵御能力。
同时,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可以为预警系打好基础。
还有一些人为生物防治,如保护和治理区域地质自然环境。
使其要跟人类活动和谐发展,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中国自从道家就开始推崇的境界;必要时还要根据其士龄或条件,科学地有节制的进行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有可能会造成危害的活动,合适放牧的地方就放牧,适合种田的就种田,在酥口沿海这种地区,尤其注意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珍贵的水资源,达到水动态平衡。
要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预测地质灾害以及评估灾害等提供良好的信息和技术层面支持,我们绝对不可以输在硬件这个起跑线上,因为早在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发明家张衡就制造除了地震仪。
必要的话扩大覆盖率,提高其性能。
这样,才能保证灾难来临的时候,人民可以提前逃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一部分可以避免的损失伤亡。
除此之外,这也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高度重视。
我们务必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及其相关的防治法律法规,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伙仁匀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建议。
其中对于滑坡的预防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支挡措施和扫冰措施来尽量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害,避免由于河水冲刷、以及地下水的活动过于频繁造成的滑坡灾害,不在滑坡体的前缘部分澎于深挖方作业,如果挖掘太深,也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活动,后果不堪设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和信息技术
做好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定。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信息技术同样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计算机模块用于浏览平台的所有应用空间展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减轻负担。
其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必须要进行必不可少的专业化培训。
网站运行户、角色信息,平台的环境配置以人员提供快速有效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各种保障应及及平台的安全日志信息等。
凭借着该模块管理通道,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地点时间都非常到位。
地质应急平台的建立可以需要用户登录后浏览。
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防治信息,有利于全方位地推进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和保护。
该功能支持浏览后于全面提高全省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的进展,加强地质灾害应平台用户信息,支持管理员进行添处置能力。
对于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4.结语
地质灾害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要采取全方位白勺应急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总之在不远的将来,尽管我们不能绝对的控制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
可以进行最有效的防治和最及时的营救。
因为将损失减到最少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科] 【参考文献】
[2]梁波.浅析我国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应对方法[J].(国家地质灾害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