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万国建筑资料共53页
《上海建筑》PPT课件

建筑精选课件
9
建筑精选课件
10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 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 开设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 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楼 是一幢假四层的歌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 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 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 一、二层是典型歌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这 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 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 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外滩建筑群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 的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 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 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 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 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 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 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 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
的气势。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 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
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建筑精选课件
“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 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 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 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 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 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 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 贵典雅。
建筑精选课件
7
建筑精选课件
8
东西合璧的日清大楼
•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 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 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 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 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 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 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日清大楼 现由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外滩

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 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 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
海滩人历民史英 纪雄 念纪 馆念 是塔一屹部然中黄挺华立民浦,族公塔百园底年免的费 奋开 斗放 史的 。外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坐落 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 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 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 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 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由于其独特 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 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外面的江滩,长提,以及绿化带乃至美轮美奂的 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司岗世地行61为,石纪,所号0有2上子—22老楼和原贴末原在,4中321海保6号原号2沙,洋为面为地现72号2国分 险0,号为9,逊 原 行中,香,属,世民号行公现,东现洋属,国英港建香现纪族,所司属现方属行英通国上于1港为初特现在大8中为汇中行商商哥海1侨中外7色属地楼9国外浦2理国址怡银特汇福国滩2的年光,。工贸东3银银。和行式丰国农的建年创大原商总发行行洋。建银际业典筑。办银为银公展大,行外 筑企银型。此于行扬行司银楼具。墙风上业行建楼广,,大行。怡采格海有筑耗所用,分限。资在花1公9
陈毅广场
同志们要有做失败
做十市胜里长利南陈京 毅的路 的英尽 塑雄头 像容的昂然陈矗毅立广。场陈,毅新的塑中英像国雄第坐的一北勇任朝气南上,海。用市 易青,铜做浇失注败,的高英5.6雄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 不,易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
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
上海外滩的历史性建筑群.ppt

14/56
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5月5日奠基, 1923年6月13日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大楼被上海市人民 政府收买并作为市政府办公楼。 1995年市政府迁往新址。现大楼 使用单位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5/56
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
上海海关大楼自建成以来,一直是代表象 征上海的主标志性建筑之一。早期的外滩 海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官衙式建筑, 建于1857年,三进楼房,中间有天井厅堂, 两边是厢房,牌楼式的大门。1891年,上 海道台对旧海关建筑进行重建,由英国人 设计,国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施工。1893年 底,一幢中间五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 两边为对称的三层尖顶副楼的江海北关建 筑落成。到1923年,原江海北关已不敷使 用,相邻的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完工,外滩 的其它大楼也多次重建。于是决定再次拆 除重建新楼。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于 1927年12月19日建成。大楼的主建筑面 对黄浦江,高8层,上面还有三层楼高的钟 楼,共11层。外观设计采用希腊新古典风 格,框架式钢筋结构,东面底部二层基座 使用大量花岗石砌成。
20/56
精 美 的 大 门
1994年4月4日, 这幢大楼成为中 国外汇交易中心。
21/56
台湾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 16号)
外滩16号原来是日商开设的 台湾银行大楼。早期的台湾 银行大楼是一幢建于上世纪 的东印度式建筑,高三层, 1924年被拆除重建。重建的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采用 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其 特征是广泛吸收各国建筑的 长处,集多种建筑风格为一 体。与日本大阪和横滨的近 代建筑比较相似。解放后, 改名为工艺大楼。
16/56
正门入口有4根希腊多 立克式柱,形成门廊, 进入大门是海关大厅, 巨大的天然大理石柱 上布有贴金花纹,近 大门中央有一个正八 角形穹顶,顶部八个 侧面各有一幅不同的 帆影海事彩图,精美 无比。
外滩1~33号,那些老建筑的故事~

外滩1~33号,那些老建筑的故事~
“万国建筑群”——外滩的精华所在,也是上海人心中最能代表上海的标志建筑。
它们经历百年沧桑,鉴证了上海的屈辱和荣光。
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今天,小编就为您一一展示上海外滩那些老建筑,你认识几个呢?
外滩1号
亚细亚大楼
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
外滩3号
有利银行大楼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外滩7号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外滩9号
招商局大楼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
外滩13号海关大楼
外滩14号上海市总工会
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外滩17号
友邦大厦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外滩19号和平饭店南楼
外滩20号和平饭店北楼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大楼
外滩26号扬子大楼
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
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外滩32号
上海半岛酒店
外滩33号
原英国领事馆及领事官邸
百老汇大厦
外白渡桥
内容/编辑丨几小凡/。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1)上海外滩,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
这里,一幢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各具个性的建筑,组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
一百七十多年前,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
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
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这里的历史建筑有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折衷主义式、中西合壁式等,风格各异的大楼,在浦江两岸,构成一条轮廓协调、错落有致、璀璨灿烂的独特的建筑景观。
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1】亚细亚大楼(麦克倍恩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即外滩1号,原有西文名称:McBain Building,Asia Petroleum Compan。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外滩1号和2号原是丰裕洋行的两幢高三层的姐妹楼,先后归属美商旗昌洋行、轮船招商局所有。
几经易主后于1896年被英商麦克倍恩洋行买下。
1913年在拆去旧楼后改建了新楼,工程历时近3年于1916年正式竣工,大楼以外滩1号登记注册。
建成后,这幢7层楼高的商务办公楼一举成为当时外滩最高大雄伟的建筑,被人们称为“外滩第一楼”。
1917年,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斥巨资购下大楼,遂名亚西亚大楼。
大楼吸引了众多租户,义品放贷银行、雷士德遗产管理委员会、汤森会计师等均曾在此大楼内办公(以下黑白照片来自网络)。
19世纪80年代,油灯、油炉开始被民间百姓广泛使用。
当时的我国并不生产石油,全依靠进口。
亚细亚火油公司是一家英荷贸易公司,总部在伦敦,1907年在上海九江路7号成立办事处。
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得此大楼不久后,亚细亚公司便把火油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其销售的石油占中国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除了石油,亚细亚公司还销售润滑油、蜡烛和其他技术类产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领外滩1号,强行接管亚细亚火油公司。
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外滩[编辑]历史及现况外滩(面向对岸陆家嘴)外滩夜景(十六铺方向)汇丰银行大楼(左)及江海关大楼(中)绿顶的和平饭店及其他外滩建筑1928年的上海外滩1933年上海外滩地图∙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
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
∙由于外滩建筑名称和使用者更迭频繁,而门牌号码却长期相对稳定,因此上海市民通常用门牌号码来称呼这些大楼,如“中山东一路3号”或“外滩3号”。
中山东一路1号1916年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英资马海洋行中山东一路3号1922年有利大楼外滩3号(原为外滩4号)英资公和洋行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外滩6号英资玛礼逊洋行+F .M . Gratton中山东一路9号1901年旗昌洋行大楼夏姿英资通和洋行中山东一路13号1927年12月19日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英资公和洋行中山东一路15号1903年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德资倍高洋行中山东一路17号1923年字林大楼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英资德和洋行中山东一路19号1908年汇中饭店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司各特(英资玛礼逊洋行)中山东一路23号1937年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英资公和洋行+陆谦受中山东一路26号1918年扬子大楼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英资公和洋行北京东路2号1921年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英资公和洋行中山东一路33号1873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半岛大酒店(改建中)Grossman & Boyce中山东一路1号甲1907年外滩天文台[编辑]全景图。
描写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历史

描写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历史嘿,朋友们,今天咱得唠唠上海外滩那万国建筑群。
这建筑群啊,就像是一本建筑风格的大杂烩食谱,啥风格都往里搁。
想当年啊,列强们就像一群争地盘的小怪兽,来到上海外滩这块风水宝地。
然后呢,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小窝,这就有了万国建筑群。
这些建筑就像是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选美比赛的佳丽,一个比一个花枝招展。
你看那哥特式建筑,尖顶就像一把刺破天空的宝剑,仿佛在说:“看我,我要和云朵比比高呢!”而那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呢,就像是一个穿金戴银的暴发户,各种华丽的装饰,什么雕刻啦、花纹啦,满满当当的,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有钱似的。
这万国建筑群里的建筑岁数可都不小了,它们就像一群老爷爷老奶奶,见证了上海的风风雨雨。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现在繁华的大都市,它们就像沉默的史官,只是用自己的身躯记录着一切。
要是把外滩比作一个舞台,那这些建筑就是舞台上永不落幕的明星。
白天的时候,它们就像一个个穿着正装的绅士淑女,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接受人们的瞻仰。
到了晚上,灯光一亮,就像换上了一身闪亮的晚礼服,开始在黄浦江畔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魅力,那光彩,简直能把人的眼睛闪瞎。
这里面的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的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冒险家,带着满身的故事和伤痕;有的像是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雅和高贵。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建筑就像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在上海外滩这个大院子里开起了建筑风格的派对。
大家互相挨着,也不吵架,就这么和谐地共处了这么多年。
从远处看,万国建筑群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颜色。
只不过这个拼图可不像咱们小时候玩的那种简单的,它是一部凝聚了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超级拼图。
而且这些建筑啊,还像是一个个时光胶囊。
你走进它们,就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听到旧上海的车水马龙和纸醉金迷。
总之呢,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是上海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精编范文】外滩万国建筑群介绍-实用word文档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滩万国建筑群介绍篇一:外滩中英文简介The Bund (Wai Tan)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Shanghai.Located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the Bund shows off Shanghai’s outstanding foreign buildings, most of which were erected before 1937. To the Europeans, the Bund was Shanghai’s answer to Wall Street. 外滩介绍:大概意思就是指外滩是上海的标志之一。
位于黄浦江的外滩展现了很多杰出的欧洲建筑。
对于欧洲人来说,外滩就类似于华尔街。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
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
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
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
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
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
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