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MDCN

中国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MDCN

中国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MDCN中国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MDCN)维护规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二○○二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维护组织 (4)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4)第二节移动数据通信网内业务领导关系 (6)第三节移动数据通信网内各运行维护段落职责划分 (6) 第三章维护工作基本制度 (8)第一节各级岗位责任制 (8)第二节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9)第三节维护作业计划 (12)第四节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 (13)第五节仪表和工具管理 (14)第六节备品备件和材料管理 (15)第七节请示报告制度 (16)第八节业务测试制度 (16)第九节割接与验收 (17)第四章系统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19)第一节通则 (19)第二节设备的日常维护 (20)第三节网管系统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0)第四节业务接入管理 (21)第五节设备的管理 (21)第六节维护设备的配置 (22)第五章故障处理 (23)第一节故障分类 (23)第二节故障管理 (23)第三节故障处理流程 (25)第六章系统软件版本与补丁管理 (34)第一节总则 (34)第二节软件版本与补丁管理职责 (34)第三节软件版本与补丁管理制度 (34)第七章电路管理 (36)第八章质量管理 (37)第一节通则 (37)第二节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37)第三节网络运行质量检查 (37)第四节网络维护质量考评 (38)第九章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 (40)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规范中国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的维护管理,合理、可靠、安全、高效地组织、管理中国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提高中国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的通信服务质量,提高维护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特制定本管理规程,作为组织、管理中国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的依据。

第2条中国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建设的联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所属各省公司的广域骨干网。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各节点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

中国移动TD LT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TD LT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T D -LT E无线接入设备规范T D -L T E R A N S u b -s y s t e m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发布╳╳╳╳-╳╳-╳╳实施QB-╳╳-╳╳╳-╳╳╳╳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无线网基本功能要求 (3)4.1带宽配置 (3)4.2信道类型与配置 (3)4.3参考信号 (4)4.4物理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4)4.5MA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5)4.6RL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4.7PDCP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4.8RRC层功能与关键技术 (6)4.9DRX (7)4.10移动性管理 (7)4.11无线资源管理 (7)4.12QoS机制 (8)4.13测量功能 (8)4.12多天线技术 (8)4.13无线承载 (9)5.基站产品类型要求 (9)6.BBU硬件要求 (9)6.1BBU硬件通用要求 (9)6.1.1容量 (9)6.1.2系统带宽 (9)6.1.3子帧配比 (9)6.1.4多天线 (9)6.1.5下行调制方式 (9)6.1.6上行调制方式 (9)6.1.7用户数 (9)6.1.8峰值吞吐量 (9)6.1.9同步源 (10)6.1.10传输接口 (10)6.1.11尺寸 (10)6.1.12功耗 (10)6.1.13板卡备份 (10)6.2BBU供电要求 (10)6.2.1供电方式 (10)6.2.2直流备电 (10)6.3BBU操作维护要求 (10)6.3.1操作维护接口 (10)6.3.2状态指示灯 (10)6.3.3告警接口 (10)6.3.4故障定位 (10)6.4BBU可靠性要求 (10)6.5BBU环境要求 (11)6.5.1温度湿度 (11)6.5.2防尘防水等级 (11)6.6BBU电磁兼容性要求 (11)6.6.1电磁兼容 (11)6.6.2接地 (11)6.7BBU安全要求 (11)6.7.1安全能力 (11)6.7.2抗震能力 (11)6.8Ir接口要求 (11)6.8.1拓扑结构 (11)6.8.2星型连接 (11)6.8.3链型连接 (11)6.8.4级联技术 (11)6.8.5接口数据 (12)6.8.6接口带宽 (12)6.8.7单模光纤 (12)6.8.8光纤长度 (12)7.RRU硬件要求 (12)7.1RRU射频指标 (12)7.1.1发射关断功率 (12)7.1.2EVM (12)7.1.3接收动态范围 (12)7.1.4总体说明 (12)7.2RRU频段和带宽 (12)7.2.1工作频段 (12)7.2.2系统带宽 (12)7.3RRU硬件通用要求 (12)7.3.1射频通道 (12)7.3.2多天线 (13)7.3.3下行调制方式 (13)7.3.4上行调制方式 (13)7.3.5输出功率 (13)7.3.6功率效率 (13)7.3.7射频功率分配 (13)7.3.8重量 (13)7.3.9体积 (13)7.3.10远程电调 (13)7.3.11共天线 (13)7.4RRU供电要求 (13)7.4.1直流供电 (13)7.4.2交流供电 (13)7.5.1操作维护接口 (14)7.5.2故障定位 (14)7.5.3状态指示灯 (14)7.5.4驻波比告警 (14)7.5.5防盗防水告警 (14)7.6RRU可靠性要求 (14)7.6.1正常工作环境 (14)7.6.2高温环境 (14)7.7RRU环境要求 (14)7.7.1温度湿度 (14)7.7.2防尘防水等级 (14)7.7.3散热方式 (14)7.7.4承受风阻 (14)7.7.5安装方式 (14)7.8RRU电磁兼容性要求 (14)7.8.1电磁兼容 (14)7.8.2防雷 (15)7.8.3接地 (15)7.9RRU安全要求 (15)7.9.1安全能力 (15)7.9.2抗震能力 (15)8.S1/X2接口功能要求 (15)8.1S1接口功能要求 (15)8.1.1S1接口管理 (15)8.1.2E-RAB管理 (15)8.1.3UE上下文管理 (15)8.1.4UE能力传递 (16)8.1.5移动性管理 (16)8.1.6NAS消息传递 (16)8.1.7寻呼 (16)8.1.8位置管理 (16)8.1.9负载管理 (17)8.1.10接口数量 (17)8.2X2接口功能要求 (17)8.2.1X2接口管理 (17)8.2.2移动性管理 (17)8.2.3干扰协调 (17)8.2.4位置管理 (17)8.2.5接口数目 (18)9.传输功能要求 (18)9.1物理层接口要求 (18)9.2L2功能要求 (18)9.3L3功能要求 (18)9.5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 (19)9.6同步要求 (19)10.升级要求 (19)11.编制历史 (20)前言本规范将在TD-LTE设备选型、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CMNET地区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示范

中国移动CMNET地区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示范

中国移动C M N E T省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版本号0.9.0X X X X-X X-X X发布X X X X-X X-X X实施目录1.概述 (2)2.互联网接入业务 (3)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 (3)2.2.IPOE上网业务 (4)2.3.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 (4)3.虚拟专线/专网业务 (6)3.1.三层MPLS VPN业务 (6)3.2.二层VPN业务(VPLS) (7)4.WLAN接入业务 (9)4.1.AC集中化部署 (9)4.2.AC分布式部署 (11)5.基于CM-IMS的语音业务 (13)6.自有业务系统的互联网接入 (14)7.IPTV业务 (16)8.IDC业务 (19)1. 概述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定位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及CMNet骨干网/省网的接入。

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承载的业务可分为互联网接入类、虚拟专线/专网、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和多媒体类三大类,其典型业务如下所述。

主要涉及阿郎SR7750、华为ME60、爱立信SE800共3款SR/BRAS设备,以下为这三款设备的配置举例。

2. 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分为PPPOE接入业务、IPOE接入业务和专线接入业务三种种类型。

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PPPOE上网业务为城域网承载的默认业务。

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的扩展。

二层宽带汇聚交换机透传外层标签。

SR/BRAS做为宽带接入网关,在下行GE端口终结SVLAN,并通过和后台的交互实现宽带用户的精确绑定。

PPPOE上网业务实现示意图如下所示:修改图中文字图2-1 家庭宽带接入业务示意图2.2.IPOE上网业务IPOE接入业务采用DHCP动态IP 地址分配方式,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的扩展,二层宽带汇聚网透传外层标签。

CMNET组网业务介绍及故障分析

CMNET组网业务介绍及故障分析
汇聚交换机汇聚后接 入AC,使用私网地 址,根据用户类型不 同配置不同的认证指 向。
部分中高 端客户
中低端客 户
公众宽带 业务
公众固定 宽带客户
WLAN业 务
WLAN业 务
DHCP+WEB方式认 证,带宽和业务质量 保证需求不高
一、集团客户类型
集团客户业务是面向企业、政府、学校及各类团 体、单位客户提供的互联网、传输、语音或者GPRS 等业务的专线服务。
二、常见网络问题处理
2、网页能打开但不完全
如果更换DNS就能显示,可能与缓存系统WebCache有关,目前我省 建成华为的缓存系统WebCache和P2PCache,缓存系统会将热点资源存到 省内的缓存空间,从而提高省内客户的访问速度,如果缓存系统异常也 可能导致上述情况。可通过下述方法确实是否缓存问题: 查看不能显示图片的URL,确定图片所在的域名。查看方法如下: 鼠标停在不能显示的图片上,点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的界面中 地址:/news/pics/29727/29727366.jpg是该图片的 URL,则该图片所在的域名为。
得到域名后使用nslookup进行域名解析,如果得到的地址是在 183.224.1.0-183.224.1.223之间,此为缓存系统的地址,可以确定为缓存 系统问题,上报省公司处理。
二、常见网络问题处理
3、应用程序不能连接服务器
例如QQ不能登陆、iTunes不能登陆、网游不能登陆等。 从程序里面看不到需要通信的对端服务器的地址,需要通抓包等 手段确定通信双方。 使用IP雷达可查看当前电脑上所有进行网络通信的程序,找到通 信对端,再按照网络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
互联网
IP城域网
客户边界
客户PC

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1. 简介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是指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为城市提供高速数据通信和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为了满足城市内优质通信需求,采用了IPRAN(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接入设备技术。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的技术规范,包括硬件规范、软件规范、安全规范等方面。

2. 硬件规范2.1 设备类型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路由器(Router):用于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负责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互联。

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

•交换机(Switch):用于实现局域网内各设备之间的通信,主要负责数据包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免受非法访问和攻击,主要负责网络安全策略的实施和控制。

防火墙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

2.2 设备性能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的性能要求如下:•路由器性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具有大缓存和高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任务。

•交换机性能:具有快速的数据包交换能力,支持高速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通信。

•防火墙性能:具有高效的安全策略实施和控制能力,能够及时识别和阻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2.3 设备接口中国移动城域网IPRAN接入设备的主要接口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以太网接口(Ethernet Interface):用于与局域网中其他设备进行连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广域网接口(Wide Area Network Interface):用于与广域网中其他网络节点进行连接,支持远程访问和互联互通。

•管理接口(Management Interface):用于设备的远程管理和配置,支持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

CMNET城域数据网技术方案v1[1].3

CMNET城域数据网技术方案v1[1].3

CMNET城域数据网技术方案--业务接入、VLAN规划、路由方案(v1.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六月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 城域数据网概述 (4)1.1网络定位 (4)1.2业务定位 (4)1.3分流与实现 (4)1.4QoS部署方案 (5)1.5城域网组网示意图 (5)2 省网、城域网路由协议部署 (6)2.1IGP协议规划 (7)2.2OSPF协议规划: (8)2.3Metric规划: (10)2.4BGP协议规划: (11)3 城域数据网组织层次以及设备命名规范 (13)4 IP地址规划与分配原则 (15)5 CMNET与GPRS、IMS、PON、PTN、业务系统互联组网 (17)5.1CMNET与GRPS互联 (17)5.2CMNET与IMS(核心网、SBC)互联组网 (17)5.3CMNET与PON互联组网 (17)5.4CMNET与PTN/IP RAN互联 (18)5.5CMNET与业务系统组网 (19)6 VPN (20)7 VLAN规划 (20)8 QoS (22)9 WLAN核心网与城域数据网融合方案 (22)10 城域网VRRP规划 (23)11 城域网防火墙NAT部署方案 (23)12 个人有线宽带业务到铁通组网 (25)附1:全网视图 (28)附2:软交换关口局信令CMNET备份通道 (29)附3 省网路由器ISIS NET与is-name编号 (29)附4 路由缺省优先级 (29)附5 CMNET专线私网地址接入原则与要求 (30)附6:用户接入侧组网分析 (31)1 城域数据网概述1.1网络定位CMNet城域网界于CMNet骨干网/省网与城域接入网之间,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及CMNet骨干网/省网的接入,并且保证各种业务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CMNet城域网是CMNet省网在城域内的延伸,通过核心路由器上连至CMNet省网。

现阶段,CMNet城域网与IP专网不直接进行三层连接。

中国移动CMNET网络结构演进探讨

中国移动CMNET网络结构演进探讨

、一


2 背景分析
21 . 业务增长趋势
一 一
通过对表 1 话务模型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到如 图
1 所示的 G R P S相关业务的增长趋势。
时平均单用户业务量均呈现较快增长趋势。G R P S业务量 的急剧 增长,为 G R P S网络 的规划、建设、维护、优化
提 出了更高的挑 战。本文着 重分析 了随着话务模型变化
GR P S核心网网络的规划、建设应对措施 ,对 G R 核心 PS 网的规划、建设方案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的作用 。
互联网络从发展初期到如今,大致经过了 3 次较大的
变化 。
P P及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导致互联网业务模型的变化, 2
如图 2 示意 。
( )简单网络。网络发展初期,一个或若干路由器 + 1
交换机组成的网络,无层次,随意连接 ,满足接入需求为
目的 。
( )分层汇聚。随着网络的发展,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2 I P设备越来越多,随意直连,带来管理困难以及互联接口
互联网高速带宽的发展,使得云无需局限在某一个地 点,通过网络可以把海量的计算资源整合在一起。同时云
按照中国移动技术体制,C E MN T网络主要定位于互联网 业务和中低要求的电信业务,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互联网
业务的发展 , 探讨 C E MN T网络结构的发展 。
计算的分散和分布式特点 ,对互联网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
3 ME C N T网络未来建设思路
为应对全业务运营和互联网竞争,更快 更好地发展 C E MN T网络, 中国移动需要优化现有 C E MN T网络架构,
明确城域网的定位和规模,为新业务承载做准备。 31C NT 络扁平化建设思 . ME 网 路 中国移动城域网目前主要是 C E MN T省网在城域内的 延伸。按照 I P网络的发展架构,随着城域网规模的逐渐增 大,城域网需要逐步从 C E MN T中独立出来,发展为综合 业务接入 网,成为 I P专网和 C E MN T共用的 I P城域网。

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V1.1.0)

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V1.1.0)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文档编号: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规范文档版本:Version 1.1.0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04年8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档说明:本技术规范为中国移动数据网资源命名的指导性原则。

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文档修改历史目录1.范围 (5)2.参考文献 (5)3.缩写词 (5)4.参照字符集 (6)5.网元设备 (6)5.1 网元设备命名原则 (6)5.2 网元设备命名规范 (7)5.3 典型网元设备命名示例 (12)6.设备端口 (13)6.1 设备端口命名原则 (13)6.2 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3)6.2.1 单机框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3)6.2.2 多机框设备端口命名规范 (14)6.3 典型设备端口命名示例 (15)7.电路 (15)7.1 电路命名原则 (15)7.2 电路命名规范 (15)7.3 典型物理电路命名示例 (17)附录一:中国移动本地网名称和英文缩写对照表 (18)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数据网络资源的命名。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省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定义集团和省级数据网综合网管系统涉及的设备、端口和电路的命名原则,用于指导工程及维护的设备命名、网管系统资源命名及资源统计等。

网管系统侧应遵守本规范对被管资源进行命名,网络设备侧也建议遵守本规范对设备进行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C M N E T省网及城域网业务接入规范版本号0.9.0X X X X-X X-X X发布X X X X-X X-X 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概述 (2)2.互联网接入业务 (3)2.1.家庭宽带接入业务 (3)2.2.IPOE上网业务 (3)2.3.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 (4)3.虚拟专线/专网业务 (6)3.1.三层MPLS VPN业务 (6)3.2.二层VPN业务(VPLS) (7)4.WLAN接入业务 (9)4.1.AC集中化部署 (9)4.2.AC分布式部署 (10)5.基于CM-IMS的语音业务 (12)6.自有业务系统的互联网接入 (13)7.IPTV业务 (15)8.IDC业务 (17)1. 概述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定位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及CMNet骨干网/省网的接入。

中国移动CMNET省网及城域网承载的业务可分为互联网接入类、虚拟专线/专网、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和多媒体类三大类,其典型业务如下所述。

主要涉及阿郎SR7750、华为ME60、爱立信SE800共3款SR/BRAS设备,以下为这三款设备的配置举例。

2. 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分为PPPOE接入业务、IPOE接入业务和专线接入业务三种种类型。

2.1. 家庭宽带接入业务PPPOE上网业务为城域网承载的默认业务。

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的扩展。

二层宽带汇聚交换机透传外层标签。

SR/BRAS做为宽带接入网关,在下行GE端口终结SVLAN,并通过和后台的交互实现宽带用户的精确绑定。

PPPOE上网业务实现示意图如下所示:修改图中文字图2-1 家庭宽带接入业务示意图2.2. IPOE上网业务IPOE接入业务采用DHCP动态IP 地址分配方式,在GPON的ONU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在OLT或者汇聚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 的扩展,二层宽带汇聚网透传外层标签。

SR/BRAS设备作为DHCP服务器,给用户动态分配IP地址。

图2-2 IPOE上网业务示意图2.3.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大客户专线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接入:1)重要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SR设备2)普通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汇聚交换机;3)通过接入层交换机接入;4)通过GPON接入。

SR/BRAS做为大客户接入网关,相对集中布放,具备大量终结专线业务的能力。

汇聚交换机通过相对轻载的上行链路连接到SR/BRAS,用于承载VPN和大客户专线业务。

SR/BRAS 对大客户专线业务数据流进行分类、标记、队列调度、流量限速、整形等,保障其QOS服务质量。

另外,业务路由器的精细带宽控制(双向限速),对于推动用户购买更高接入带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客户专线接入业务实现示意如下图所示:图2-3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示意图3. 虚拟专线/专网业务3.1. 三层MPLS VPN业务MPLS VPN用户做为大客户专线的一种业务方式,其接入和终结需求等同于大客户接入业务。

MPLS VPN业务也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接入:1)重要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SR设备;2)普通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汇聚交换机;3)通过接入层交换机接入;4)通过GPON接入(灵活的接入方式对于在中小企业中推广MPLS VPN业务有重要意义)。

SR/BRAS作为MPLS VPN PE,相对集中布放,SR/BRAS负责提供有用户接入控制的二、三层MPLS VPN业务。

汇聚交换机采用相对轻载的专用上行链路连接到SR/BRAS,用于承载VPN和大客户专线业务,SR/BRAS设备对VPN业务数据流进行分类、标记、队列调度、流量限速、整形等,保障VPN业务服务质量。

MPLS VPN业务实现示意如下图所示:图3-1 三层MPLS VPN业务示意图3.2. 二层VPN业务(VPLS)基于VLAN方式的企业同城互连业务,可逐步迁移到二层VPN(VPLS)业务网络(或逐步改造为MPLS VPN用户)上,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和可管控性。

VPLS支持使用BGP或LDP实现其控制平面的功能,分别称为Kompella方式的VPLS和Martini方式的VPLS。

Kompella方式的VPLS:采用BGP作为信令,可以通过配置VPN Targets实现VPLS成员的自动发现,增加PE或删除PE时,所需的额外操作很少,因而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Martini方式的VPLS:采用LDP作为信令,需要手工指定PE的各对等体,由于同一VPLS 中各PE之间需要建立全连接,每当有新的PE加入时,所有相关PE上都修改配置,导致可扩展性较差。

由于PW实际是点到点链路,使用LDP进行PW的建立、维护和拆除更为有效。

VPLS用户做为大客户专线的一种业务方式,其接入和终结需求等同于大客户接入业务,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接入:1)光纤直接接入SR设备;2)光纤直接接入汇聚交换机;3)通过接入层交换机接入;4)GPON接入。

VPLS PE路由器的选取仍然与三层VPN网络相同,这些设备间仍然采用LDP协议分配公网标签,二层PE设备之间采用target ldp传递VPLS服务私网标签。

SR/BRAS需要为VPLS 用户配置VPLS VRF实例,并分配二层虚电路编号和VLAN ID。

VPLS VPN业务实现示意如下图所示:图3-2 二层VPN业务(VPLS)业务示意图4. WLAN接入业务4.1. AC集中化部署AC集中化部署业务模型:ACAP SR/BRAS设备隧道隧道图4-1 AC集中化部署业务示意图下面分别从AP获得管理地址建立CAPWAP隧道,及用户获得IP认证通过两个步骤说明整个业务流:AP和AC互联1、AP发出DHCP请求,请求获得管理地址;2、AP上行至接入交换机不带tag上行,由接入交换机打Tag标签,将WLAN的流量及私网IP与其他二层流量隔离开;3、经过交换机的二层透传,DHCP请求的广播报文在县市SR/BRAS设备上的管理网关进行终结;4、县市SR/BRAS设备上通过DHCP relay为AP分配IP,DHCP relay将请求报文发送至地市AC,由AC上的DHCP server实际为AP分配管理IP(私网IP);5、AP获得IP后,并通过DHCP option43选型获得了AC的管理IP(私网IP),AP要求与AC连接建立CAPWAP隧道,获得配置信息;6、AP发起与AC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

该私网IP报文由AP上行时不带VLAN标签,在接入层交换机上打上VLAN标签,将私网报文与其他业务报文隔离开;7、报文在二层交换系统内透传,至县市SR/BRAS设备终结二层。

报文被封装进MPLSVPN的隧道,以便将私网IP报文封装在隧道中,穿越城域网汇聚层的公网IP环境;8、报文在PE路由器上解除封装透传至AC;9、自此AP和AC之间建立起连接,AC和AP之间建立起CAPWAP,AP从AC获得相关配置,开始正常工作。

用户获得IP,认证通过1、用户接入AP,将DHCP报文进行广播;2、该请求在AP上即起封装,通过CAPWAP隧道传送至AC;3、AC根据传递过来的VLAN接口,给用户分配合适的IP地址(公网IP);4、借助于隧道技术,对于用户而言,隧道是透明的,用户仿佛二层直接接入到AC上;5、用户发起认证请求,该请求被发送至AC上,AC根据传递过来的VLAN接口,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省公司的认证平台,请求推送不同的页面;6、AC获得推送页面后,将页面推送至用户端;7、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后,AC将信息与省公司的3A服务器交互,进行认证。

认证通过后,用户接入到Internet中。

4.2. AC分布式部署AC分布式部署业务模型:ACAP SR/BRAS设备隧道图4-2 AC分布式部署业务示意图下面分别从AP获得管理地址建立CAPWAP隧道,及用户获得IP认证通过两个步骤说明整个业务流:◆AP和AC互联1、AP发出DHCP请求,请求获得管理地址;2、AP上行至接入交换机不带tag上行,由接入交换机打Tag标签,将WLAN的流量及私网IP与其他二层流量隔离开;3、经过交换机的二层透传,DHCP请求的广播报文直接从汇聚交换机透传至AC上的管理网关进行终结;4、AC上的DHCP server为AP分配管理IP(私网IP);5、AP获得IP后,并通过DHCP option43选型获得了AC的管理IP(私网IP),AP要求与AC连接建立CAPWAP隧道,获得配置信息;6、AP发起与AC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

该私网IP报文由AP上行时不带VLAN标签,在接入层交换机上打上VLAN标签,将私网报文与其他业务报文隔离开;7、AP直接通过二层透传经过汇聚交换机到AC上终结;8、自此AP和AC之间建立起连接,AC和AP之间建立起CAPWAP,AP从AC获得相关配置,开始正常工作。

◆用户获得IP,认证通过1、用户接入AP,将DHCP报文进行广播;2、该请求在AP上即起封装,通过CAPWAP隧道传送至AC;3、AC根据传递过来的VLAN接口,给用户分配合适的IP地址(公网IP);4、借助于隧道技术,对于用户而言,隧道是透明的,用户仿佛二层直接接入到AC上;5、用户发起认证请求,该请求被发送至AC上,AC根据传递过来的VLAN接口,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省公司的认证平台,请求推送不同的页面;6、AC获得推送页面后,将页面推送至用户端;7、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后,AC将信息与省公司的3A服务器交互,进行认证。

认证通过后,用户接入到Internet中。

5. 基于CM-IMS的语音业务图5-1 基于CM-IMS的语音业务示意图VOIP(内置AG/IAD)直接私网地址终结在SR/BRAS设备上。

用户设备访问SBC需要先经过DNS解析得到需要访问的IP地址以后才能访问SBC地址。

(客户端访问DNS解析是通过SR/BRAS设备地址转换来实现私网地址访问公网地址)DSN解析过程1、VOIP客户端私网地址需要访问DNS进行解析访问那台SBC设备;2、SR/BRAS设备把访问DNS的私网报文,通过NAT地址转换为公网报文访问DNS;3、解析到SBC地址以后返回给VOIP客户端。

访问SBC过程1、VOIP客户端获取到需要访问SBC的地址以后数据包发送到网关SR/BRAS设备上;2、SR/BRAS设备通过NAT地址转换访问SBC。

默认路由引导出网流量图6-2 静态路由方式示意图2、通过vrrp方式组网方式:自有业务平台路由器双上联到地市城域网核心路由器,在自有业务交换机上通过在核心路由器CR上启用vrrp方式实现自有业务双上行,提供主备冗余备份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