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1)

合集下载

2020届邵阳中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讲 自然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2020届邵阳中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讲   自然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5)云贵高原 ①石灰岩分布广泛。 ②多石林、孤峰、溶洞、地下暗河等,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③喀斯特地貌雨水易渗漏,表土易流失,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水田农业的优越条件 ①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 ②地势低平,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流和缓坡(梯 田)。 ③河湖密布, 灌溉 条件好。 (2)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甘蔗、柑橘、香蕉、菠 萝、茶、竹、橡胶等。
8.(2019·绥化)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回 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城 市群,它的核心城市是① 上海 市。 (2)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② 长江 。 (3)由北京出发经南京,抵达城市①的铁路干 线③是 京沪 线。
走进考场
本土考题试做
(2017·邵阳)2016年9月4日,20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G20 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城市中,是G20峰会举办地。(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有关杭州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A ) A.杭州是该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 作用进一步增强 B.依托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 同一座城市一样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著名“鱼米之乡” D.水乡风貌别具特色,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7.(2019·广元)读我国南方地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主战场”示意 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 部有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东南丘陵 交错分布,西部以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 地为主。南方地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 主战场的主要地形是丘陵。
(2)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 地区被称为“ 红土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 物产富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 (3)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我国最大城市群,核心城市 是 上海 。 (4)香港是世界著名 自由贸易港 。澳门博彩业 发 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台湾岛上森林面积 广阔,有“ 森林宝库 ”的美誉。

长江三角洲_百度百科

长江三角洲_百度百科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长江三角洲含义
长江三角洲交通
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
(the Yangtze Delta)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目录
长江三角洲
【形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
编辑本段【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2、经济发展条件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

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①发达的交通运输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销国内外。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

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

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1

新密市实验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编号:)
课题: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八年级地理备课组时间:年月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

重点:
1.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
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导学设计】
复习旧知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新课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
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
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

地势,
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成都平原被称为“”
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
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
是,。

【质疑解惑】
【合作探究】
P51活动1
P52活动2
【当堂检测】同步练习【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知识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的东部,涵盖了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具有经济和人口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基础。

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识点。

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北界长江,南界钱塘江,东临东海,西与苏州相接。

其经度范围为119°50'-123°30',纬度范围为30°45'-33°20'。

长江三角洲的总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市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它被广泛称为“江南水乡”,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美丽的水景而闻名于世。

“三角洲”这个术语是指宽阔的三分之一角状平原,由三条江河流经并进入东海而得名。

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分布着富有代表性的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

这里具有明显的四季,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潮湿,雨量充沛。

众所周知,在这里,雨水和湖泊组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经济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富有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棉花、油菜、生丝、蚕茧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纺织品、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制品、汽车等。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中心,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

人口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于此。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总数为1.13亿,这里是中国最大的人口中心之一。

其中,上海市人口约为2400万,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常住人口分别为8,089.43万人和5,827.54万人。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市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具有经济和人口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基础。

长江三角洲 (初中地理知识点)

长江三角洲 (初中地理知识点)

1、江(长江)海(黄海、东联系内陆地区;b是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地区c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港口)
2.范围:(沪、苏南、浙北)
3.美称(鱼米之乡),原因(a、地形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 主,地形平坦b.河湖众多,河网密布;c气候以亚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4.沿河分布的好处(水源丰富、水运方便、上游水能丰富); 弊端(易发生洪涝灾害、污染等)
5(长江三角洲):城市最密集、经济最高、最大的 城市群
6、上海:核心、最大城市、最重要综合性工业城市、 经济中心
7、上海作用:辐射、带动(具体作用:为周围地区 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
8、旅游景点:江苏苏州园林(京沪线)、浙江杭州西 湖;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西塘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精品课件(第1课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精品课件(第1课时)

一,自然特征
3.地形: 平原
4.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重点)
地形: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粮食产区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淡水鱼产区。
地理位置优越 长江三角洲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江”和“海”指什么?
长江 黄海和东海
二,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哪里?
(1)对内联系 长江下游,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长江水运,联系内陆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陡峻,河流可以提供水能和灌溉水源; 下流地区地势平坦,河流可以提供水源、灌溉和航运。
课堂练习
1.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
北部 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
苏省东部 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
省东北部
课堂练习
2.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
B.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C.濒临东海和南海
D.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3.被称为“水乡”和“鱼米之乡”的是( A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课堂练习
4.能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的有(D ) ①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②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上航
国内水运交通
二,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哪里? (2)对外联系
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港口。
北方海运交通

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

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

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马慧谦201一.自然环境特征1.位置1)绝对位置介于北纬30°20′~32°30′,东经119°24′~122°30′2)相对位置顶点在南京市、扬州市一线,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

包括江苏省中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2.气候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2)气温——年均温15~16℃3)降水——年降水量1000~1400mm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4)作物——生长期225~250天。

每年二熟至三熟。

3.地形1)里下河平原南缘主要由一系列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亚三角洲并联而成。

河口沙坝组成物质较粗、地势较高,一般4~5米,长轴略呈东西走向。

2)河口沙洲区由一系列正在发展的河口沙坝组成。

成陆晚,地势低。

3)太湖平原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原。

地面高程一般2.5~3.5米,是长江三角洲湖泊集中分布区。

4.土壤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主要属沼泽土和草甸土,滨海地区为盐渍土。

淋溶型的地带性黄棕壤或黄褐土仅见于基岩孤丘。

平原地区大部分已培育为肥沃的水稻土和旱地耕作土。

5.水文1)太湖水系全流域的径流,分别由太湖北部和东部的沙墩等经由黄浦江等泄入长江,其中洪水期的80%以上的径流通过黄浦江下泄。

2)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经由吴淞注入长江,全长114千米。

黄浦江年均流量仅321立方米/秒。

6.生物1)植物——常绿阔叶林;常绿果木(柑橘、琵琶、杨梅)2)动物——湿地、迁徙鸟类;多种淡水鱼类7.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非金属(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大理石)2)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二.人类活动特征1.农业活动1)概况——物产丰饶,农业发达,盛产稻米、蚕桑和棉花,是中国著名稻米产区。

水产资源更为丰富。

仅太湖拥有鱼类即达百种左右。

2)稻米——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3)桑蚕——苏州和杭嘉湖地区4)棉花——海滨地区5)水产——阳澄湖、淀山湖以螃蟹著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③广泛的内外联系 广泛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历史悠久,客商、华侨遍布 世界各地,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 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同时还承担着国内市场大 部分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的供应任务,是中国最 大的商业贸易区和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改革开 放以来,尤其是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以来,市 场经济日趋活跃,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 出口及对外经济联系和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港口众多,海陆空交通运输方便,全方位对外开 放,长三角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 •

江、浙、沪三省市经济发展潜力
• 在资本投入方面,相同经济规模下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全社会固定 资产总额占GDP比重)浙江最高,上 海次之,江苏最低。但从投入的增幅 来看,则上海最低。 上海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 绝对数量超过浙江,占总人口比重更 要高于江、浙近3倍。 江、浙、沪在全国均居较为领先地位, 其中上海最高,排全国第二。除在科 研物质条件方面落后于江苏一个名次 外,均领先于江、浙。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⑥制度创新的领先优势 制度创新的领先优势 制度决定着一种经济的激励结构、决策结 构、信息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有效的制度安排, 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资源开发、资本积累和技 术创新的功效。沪、苏、浙在体制创新方面各 具特色和优势,三者的互补式互动推动着长江 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体制创新的进 程。无论是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 制、投融资体制,还是财政税收制度、住房制 度、医疗制度等改革,长三角一直走在中国前 列,通过追求先发效应使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大大增强。
江、浙、沪三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及活力
• • 2001和2002年间,江、浙、沪三省市国内生产总 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和8%),保持两 位数增长率。 从产业结构来看,江、浙比较近似,其中第二产 业比重最大,上海则第三产业比重最高,2002年 已领先于第二产业3.6个百分点(上海作为直辖市, 在这方面与江、浙两省不具可比性);就三次产 业增长速度而言,上海第二产业增幅最大,但除 2001年第二产业外,近两年来三次产业各自的增 长速度大多不及江、浙。 2002年,三省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比上年有所 提高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上海作为直辖市, 总量不能与江、浙两省相比。从其占GDP比重来 衡量,上海与浙江不相伯仲,二者比江苏高出许 多。但增长速度上海不及江、浙两省。 从经济开放度来看,上海出口总额虽与江苏存在 着差距,但业已超过浙江;从三者出口依存度 (即出口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比较,上海又远 高于江、浙。但从动态来看,近两年上海出口增 长速度则低于江、浙
长 三 角 的 地 理 位 置 与 范 围
长江三角洲世界位置
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区域
长三角地理位置
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的 地方,是由于河水所含的泥 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 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它是 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 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 合部,北起通扬运河,南抵 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 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 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 约5万平方千米。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④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 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水路、铁 路、公路、航空、管道现代化运 输方式,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枢 纽,南京、杭州为次级枢纽,以 铁路运输和江河运输为主干道的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建成 的宁汉光纤电缆、宁沪杭微波干 线,为地区之间开展横向联合、 实施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发达的交通网络,使长三角成为 国内外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 信息流、技术流的交汇之地,成 为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企业理想 的投资场所,成为推进长三角都 市圈崛起的巨大动力。
再见!! 再见!!
• •

长三角15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 • 15个城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上海市,其人口和土地面积 仅占长三角地区17.6%和6.3%,但各项 主要指标都居首位。2002年,上海市完 成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15个城市合计的 28% 、54%和44%,实现的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在15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层次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 南京5市,整体实力处于上游。2002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000元以上。 第三层次包括绍兴、南通、常州、嘉兴 4市,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各项主要指 标均处于中游水平。2002年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11000~22000元之间。 第四层次有镇江、扬州、泰州、湖州、 舟山5市,城市规模小、农业比重高、 经济实力弱,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000~21000元之间。
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
组员:刘志伟 贾斌培 徐子龙 组员 彭文文 李政 孙慧敏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 长三角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长三角地理位置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工业分布
• 长三角的形成与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长三角区域规划“一核六带” 上海定位中心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
• 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长三角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 誉;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著名的舟山渔场、吕泗渔场、 长江口渔场均在其附近海域。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得天独 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大陆海岸线近 1000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由上海、宁波、舟山、 南京、镇江等组成的港口群,与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 通航。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化 综合运输网。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可以沟通面积180万 平方公里、人口3.5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半数 的整个长江流域,市场极为广阔。


总结: 总结:
长三角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长三角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经 济互补关系, 济互补关系,是这些区域分布城市成为了 一个有机整体。 一个有机整体。 目前长三角以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目前长三角以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经济总量规模最大、 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 济板块。 济板块。
长三角城市群
简称16+7
“长三角城市群”是指上海、
江苏、浙江三省中,沿长江 下游冲击扇形成的区域,主 要由苏州、无锡、常州、扬 州、南京、南通、镇江、泰 州、杭州、嘉兴、宁波、绍 兴、舟山、湖州、台州等15 15个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 的都市圈范围之内的区域, 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约8000万。在2008年《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 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长 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 全境。2010年三月底温州、 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 山、合肥、铜陵七个城市正 式加盟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区域城市化率的变动趋势
长 三 角 工 业 分 布
长 江 三 角 洲 公 路 图
交 通 空 间 格 局
一 翼 两 翅 的 发 展 格 局
江浙沪的内部生产力规模比较
次级区域工业化率的比较
长三角的形成与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 ①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扼长江人东海的 海口,临江靠海,并处于世界环球航线的附近.长三角大 陆海岸线长近千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由上海港、 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江 阴港、南通港等组成了中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口群,港口 吞吐量占中国的70%,其中上海港就占35%,同世界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00多个港口有着经济贸易的联系, 是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同时,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 可以流通面积180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3.5亿,粮、棉、 工业产量占中国1/2的长江流域,具有极为广阔发达的腹 地和市场。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的区位 优势,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沿海其他地区相比,具有面向 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有利区位,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江、浙、沪三省市社会经济 发展态势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涉及面 较广,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衡量, 包括它的规模、效益、结构水平以 及发展潜力等。在实际评价中,则 可从两个侧面运用多个指标来进行 全面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及活力; 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其中,经济发 展水平及活力可借用经济总量、产 业结构、社会消费水平、经济开放 程度等指标来加以描述和评价;社 会经济发展潜力则可用资本投入、 科技水平、人口素质等指标来反映。

长三角的发展
•一Biblioteka 六带“一核六带” 以上海是核心,充分发挥上海作为 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 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 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 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 • 重点发展区域 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有以下五类: 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 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 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 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 州的萧山等
长江入海口 上海港
芦潮港 东海
嘉兴湾 杭州湾 北仑港
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②雄厚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 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素有“金三角”之称。长三角区域规划“一核 六带”,上海定位中心城市,各城市依托上海己形成了经 济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群体,区内城市工业技 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配套齐全,资源加工能力强,人口 密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均处于中国领 先地位,且大多数城市具有一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 其中汽车、钢铁、石化、信息等一系列产品以及提供的金 融、保险、商贸、航运、电信等服务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