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论文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治理方式,是进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估逐步成为公众和政府的共识。

但目前我国绩效评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为了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有效,应广泛宣传绩效评估理念,积极构建绩效评估配套制度,大力发展绩效评估学科教育,扩大绩效评估参与维度。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评估配套制度;评估人才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类型(1)绩效和绩效评估的概念。

绩效最早用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主要是指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

用于公共部门的绩效,主要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业绩、效果和效率。

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概念。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类型。

根据不同角度和不同标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分成多种类型: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不同,可分成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根据评估对象不同,可分成组织评估和个人评估;根据评估目标不同,可分成管理与改进型评估、责任与控制型评估和节约开支型评估。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必要性(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能有效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绩效评估将成本—效益观念与政府的运行管理相结合,使得政府内部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最小的成本换来政府管理效能的最大化,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降低了政府管理的成本。

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作者樊悦安学籍批次200803学习中心天津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赵建国内容摘要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直接影响到部门管理活动的效果以及管理的整体状况。

我国现行的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考核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己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迫切要求。

本文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出发,介绍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存在的瓶颈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途径目录一、绩效管理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二、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实践及瓶颈因素 (1)(一)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实践 (1)(二)瓶颈约束表现 (2)三、优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途径探索 (4)(一)健全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 (4)(二)进行有效的精神激励 (4)(三)正确处理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关系,明确公共责任,保证绩效管理的公正 (5)参考文献 (6)浅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整个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很不完善。

其中,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我国现行的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管理的整体水平。

因此,对现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造科学而可行的绩效管理系统以激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潜能,是有效推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绩效管理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对于绩效管理,目前理论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将绩效理解为组织绩效,强调通过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技术、目标等方面的调整实施组织战略;第二种观点将绩效理解为组织成员绩效,强调以人员为核心,持此观点的人并不否认对人员的绩效进行管理必须在组织框架内进行,只是在阐述其以人员为核心的绩效管理观点时假设组织目标已确定,并得到了组织成员的被动认同;第三种观点指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挖掘人员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绩效,并通过将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来提高组织的绩效。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应用困境路径选择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应用困境路径选择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应用困境及路径选择[摘要]:绩效管理是各行业各部门普遍采用和实施的管理方式,在企业中得到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公共部门应用绩效管理作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方式的起步相对较晚,就我国而言,在公共部门推行绩效管理不仅能解决管理体制僵化、人浮于事等症结,同时能提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但由于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人治色彩过于浓厚,绩效管理及其评估存在的问题等导致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中应用并不成熟。

推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既需要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更需要在公共部门体制内部进行改革,内外力共同作用,推动公共部门服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应用困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tb89文献标识码:tb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56-01绩效管理是考评公共部门信誉和工作能力重要标尺,通过绩效管理手段的实施,对政府或者事业单位工作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考评,让社会对公共部门工作具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公众获取公共部门内部信息的渠道逐步扩展,公众通过外部途径获取政府内部信息并且在一定的媒介宣传会对公共部门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公共部门内部不符合自身行为规范的行为通过外部评价的形式会导致极其严重的负面后果。

公共部门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在部门内部预先进行考评,利用考评结果对不同的行为给予激励或者惩戒,从而到达约束内部行为的目的,以促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积极行使个人职责,履行义务,服务社会和公众。

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势在必行,但是又存在诸多的困境。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应用困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的权利意识也越发明晰,对政府等公共部门监督诉求越来越强烈,并且社会公众通过自身的力量对公共部门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

公共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理应成为解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良好途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公共部门推行绩效管理依旧举步维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公共部门产出难以量化公共部门的工作一般均为事先预定,通过提前的计划和安排进行例行的事物,并且公共部门不同于私人部门,它不以投入和产出作为考量部门成绩的关键指标,甚至公共部门仅仅作为一个只“投入”不“产出”的机构存在。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回顾与反思文献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回顾与反思文献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回顾与反思文献##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flection.### Introduction.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It allows organizations to track their progress towards goals,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hold employees accountable for their performanc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a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see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operations.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review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the best practices for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a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enefit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There are a number of benefits to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se benefits include:Improved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help to improve performance by providing employees with clear goals and expectations, and by providing them with feedback on their progress.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help to increase accountability by holding employees responsible for their performance.Improved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help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by providingmanagers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employees and their programs.Increased transparenc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help to increase transparency by making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Challenge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challenges to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Complexit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be complex to design and implement.Cos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an be expensive to implement and maintain.Resistance to change: Employees may be resistant to change, especially if they feel tha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are being used to punish them.Lack of data: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often lack the data necessary to measure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Types of Performance Measures.There ar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se measures include:Outcome measures: Outcome measures measure the results of a program or activity.Output measures: Output measures measure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produced by a program or activity.Efficiency measures: Efficiency measures measure the cost of producing a product or service.Effectiveness measures: Effectiveness measures measure 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gram or activity achieves its goals.###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There are a number of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se best practices include:Involve employees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Use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capture different aspects of performance.Provide employees with clear goals and expectations.Provide employees with feedback on their progress.U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to reward and recognize good performance.### Current Stat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Public Sector.The current stat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is mixed. Some organization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while others are still struggling to get started.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uneven progress, including the complexit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the cost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to change from employe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There are a number of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se areas include: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best ways to measure performance in the public sector.The best practices for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e public sector.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总结。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篇一浅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摘要: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本文分析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论述了绩效管理在效率公共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当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借鉴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总结我国公共部门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效率型公共部门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新模式随着我国MPA正式启动,公共管理日益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通过以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为理论基础,摒弃公共服务供给中传统的官僚制独占模式,引进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与激励手段;强调公共服务中的顾客导向等一系列改革,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及其在效率建设中的地位1.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1.1.1公共部门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部门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等,它指公共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是公共部门在行使其功能、实施其意志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1.1.2高绩效组织及其特点。

高绩效组织被认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资源生产或提供较高质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组雇员,他们的生产率和质量逐日逐年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

这意味着公共部门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政府绩效管理论文PDCA视角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其消解摘要: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公共部门也开始引入绩效管理。

和私人部门不同,公共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兼顾效率和公平。

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变性、行政事务的复杂性和行政人员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所以难以对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文章试图利用戴明循环——PDCA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分析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壁垒;路径思考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PDCA的结合绩效管理一般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统一框架,然后通过相互能力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个人取得理想结果的一个过程。

PDCA模型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模型,最早是由休哈特(WalterA.Shewart)提出的,1950年在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tsDeming)进一步研究下,质量环被广泛应用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

PDCA循环不是原地周而复始的运转,而是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目标,每一次循环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绩效的提高。

实现戴明循环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行政效率和效益。

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看,两者结合有利于保证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行为的正当性,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

二、PDCA视角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问题的背景绩效管理在我国各部门、各行业试行也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理论体系不健全,导致绩效管理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矿难”、“自焚”等事件将公共部门推向了风口浪尖,违规开采、强制性拆迁以及种种环境污染使公共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应单以GDP这个指标来进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价值梳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为公共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导,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手段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工具。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论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论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论文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的论文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相应对策1.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考核理念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如企业领导不重视对员工的考核;企业对员工考核的目的不明确;考核方式不人性化;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没有切实考虑到员工的感受;没有认识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和谐统一。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观念,建立合理、高效、公正的公共部门,加强考核的公平合理性,切实为员工提供更加有效的考核方式,并将这一考核理念合理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中,推进绩效考核的发展。

2.制定量化的、可操作性的合理的考核标准公共部门应当制定量化的、可操作性的合理的考核标准,更好的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首先企业需要聘请一些专业人士为企业量身制定出一些适合企业的考核标准,有效提升考核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当明确制定考核标准的重要理论依据,基本依据就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具体工作中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主要依据则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考核的基本内容,如德、能、勤、绩等;而直接依据则是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制以及工作目标责任制。

只有把公共部门中所有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任务进行细分、量化,并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体系。

3.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公共部门在实际的员工考核中应当把定性和定量有效结合,并适当增添考核的等级。

还应该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考核工作的效率。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进行考核,每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才得以更加客观、公正、准确的体现出来。

企业还应该特别注重通过量化进行考核,可以通过量化方式进行考核要进行量化考核,同时要强化考核指标的可比性和可度量性,最大程度的降低考核中的主观因素。

绩效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绩效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绩效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部门的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绩效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其组织目标,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估、反馈和改进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绩效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一)科学设定绩效指标公共部门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需要设定科学的绩效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全面、客观、可衡量,能够反映公共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公众满意度。

在设定指标时,应注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考核。

此外,还要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反馈。

公共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反馈机制应该包括定期的考核评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效的沟通协商等环节,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并及时进行改进。

(三)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绩效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

公共部门应该鼓励员工参与绩效管理,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此外,公共部门还应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

三、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意义和价值(一)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公共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公共部门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论文浅析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摘要: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本文分析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论述了绩效管理在效率公共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当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借鉴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总结我国公共部门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新模式,建设效率型公共部门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新模式随着我国MPA正式启动,公共管理日益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通过以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为理论基础,摒弃公共服务供给中传统的官僚制独占模式,引进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与激励手段;强调公共服务中的顾客导向等一系列改革,加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建立绩效型公共组织已成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一大必然趋势。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及其在效率建设中的地位1.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特点1.1.1公共部门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部门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等,它指公共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是公共部门在行使其功能、实施其意志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1.1.2高绩效组织及其特点。

高绩效组织被认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资源生产或提供较高质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组雇员,他们的生产率和质量逐日逐年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

这意味着公共部门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

高绩效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任务清楚;明确规定目标和强调效果;授予雇员权力;促进和鼓动人们成功;灵活�极易调节以适应新环境;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改造工作程序,调整工作方法以适应顾客需要;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

建设效率公共部门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取相应措施以使公共部门具备这些特征。

1.2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绩效中的地位与作用1.2.1绩效管理有利于公共部门形成竞争机制。

在公共管理新模式中,市场机制是其核心特征。

绩效评估对公共部门形成竞争机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提供各个公共服务机构绩效方面的信息,引导公众“货比三家”,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公共机构形成压力,迫使它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在公共部门内部,绩效评估在此基础上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同样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1.2.2绩效管理为公共管理新模式提供支撑。

任何新模式的推行都必须有相应的载体作支撑,而组织绩效评估则是行政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和助推器。

传统行政模式以公共部门垄断为基础,权力高度集中、严格的规章制度、过程趋向的控制、官吏的非人格化等,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公共部门效率。

公共管理新思维则主张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强调权力非集中化、“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破除传统行政模式权力过于集中、权力链条过长以及压抑人们的积极性和首创性的痼疾,以结果和顾客为核心,以此提高行政效率。

1.2.3绩效评估在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的功能与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实践中具有几个重要的作用和功能:1参照系功能。

管理计划和具体目标的确定要参照多方面的信息,其中之一是参照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绩效状况。

2监控功能。

行政管理各项目标进入实施阶段后,必须时时对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的检测,如发现背离计划的情况,就要预测它的可能后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激励功能。

自己的工作绩效被测量、被评估、被比较,会促使公共组织中各部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改进工作。

4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绩效评估有助于公共部门科学设定目标并根据效果来配置资源。

1.2.4绩效评估是提升和改善公共部门形象的有效选择。

绩效评估有助于形成公共部门与公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首先,绩效评估是向公众展示工作效果的机会,展示成果能赢得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支持与理解。

其次,展示绩效状况能推动公众对公共部门的监督。

第三,绩效评估能帮助提高公共部门的信誉。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模式创新2.1当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当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2.1.1绩效评估的法制化与制度化。

首先,绩效评估成为对公共部门的法定要求。

美国的《以绩效为基础的组织典范法》、《政府绩效和结果法》,荷兰的《市政管理法》等,都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公共部门进行绩效评估。

其次,制度化还表现为绩效评估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除各级公共部门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自我评估外,多数国家还确定了独立机构,一方面对各部门的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整合汇总,以便公众比较评价,另一方面有选择地独立对一些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避免部门自我评估可能产生的“报喜不报忧”和评价失准现象。

2.1.2绩效评估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要围绕经济、效率、效益展开。

同时辅之以公正指标,这些辅助指标侧重公共部门的工作过程而非结果,评价的是工作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虽然公共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千差万别,但其经济、效率、效益和公正性都具体化为系统的适合部门工作特点的绩效指标,为绩效评估确立科学、规范的内容和标准体系,使之具备可操作性。

另外,在评估程序、评估结果利用方面都体现了规范化的特点。

2.1.3绩效评估的导向化与外向化。

首先要求绩效评估以公民为中心,以公民满意度为公共部门绩效的终极标准。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目标从经济、效率到质量和顾客满意为侧重点的转移,绩效评估以公民为中心的导向日渐突出。

此外,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导向还体现在评估过程广泛的公民参与,公民成为绩效评价的主体。

发达国家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既表现在绩效指针设计的外向特征和多样化的公民满意度调查,又表现为民间组织对公共部门绩效的独立评价和审视。

2.2公共绩效管理的经验借鉴与模式创新2.2.1西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与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借鉴市场经济中的投入和产出的概念,以公共部门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或劳动付出行为作为“投入”,然后按照这种劳动投入是否可测量,再加上公共部门产出的是否可测量,将公共部门机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观察得到的机构;可以观察到付出但观察不到成果的机构;可以观察到成果但观察不到付出的机构;以及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观察不到的机构。

以上四种类型分别称为生产型组织、程序型组织、工艺型组织和应付型组织。

2.2.2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简单总结与模式创新。

我国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是普适性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二种是具体行业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三种类型是专项绩效评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绩效指标难确定,绩效评估难推进,绩效评估的多纬度体系不够健全,实践中往往侧重于内部的考核评估,而外部的中介组织评估、公众评估、专家评估等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不到位。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必须符合公共部门的发展战略和使命目标。

因此,我国应该构建公共部门管理新模式:1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内部、外部评估的双向推动模式。

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不仅包括公共部门,而且企业、公众、社会中介、专家都要成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把公共部门行政过程置于全社会的“阳光监督”之下,既有利于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有利于极大地促进公共部门各项工作的改进。

2建立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最终要用量化的综合指标来反映公共部门的绩效情况,�且绩效评估结果与人员薪酬、升迁相结合。

3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公共部门行政效率。

4地方公共管理部门的立法支持。

立法支持是绩效管理推进的制度基础,也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将绩效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防止机构改革走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3.建设效率型公共部门的对策与措施3.1精简机构,整合流程公共部门行政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导致人浮于事、相互推诿。

因此,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首要举措就是不断深化机构改革,精简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级。

为提高行政效率,公共部门还应改革日常工作流程,改革会议制度、公文审核签批制度、重要决策的督查办理制度,切实精简文件,注重行文实效,把领导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

要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积极探索把各部门、各环节的“串联”审批改为“�联”审批;大力推行“时限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公民眼里,公共部门是一个整体。

然而,现实中的行政权力,分隔在各个部门,有分工,缺合作,公共部门体系内部因职能分工导致的互不协调和割裂,严重影响公共部门效率。

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是公开政务信息,以使公民和有关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了解�监督公共部门的具体运作。

二是通过建立制度化的横向协调和纵向协调机制来协调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是让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对公共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制度化的评估,尤其是通过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对选任的公共部门领导班子进行民主监督,以启动横向协调机制和纵向协调机制。

3.2更新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公共部门,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这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公共部门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市场观念,因而,迫切需要一整套与市场机制相一致、相适应的公共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构筑起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在管理运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将公共部门行政环境向市场模式靠拢,采取成本核算、顾客导向、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与奖金、内部市场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3.3科学决策,公开监督建立科学民主的目标化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是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重要保证。

通过设立市民议事厅,请市民代表就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公共部门决策市民代表听政会制度;成立市民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外部评估等制度,使各项决策的形成进入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那么,公共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将是必然的结果。

3.4电子政务,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推动电子政务,是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现代化手段。

目前,许多地方公共部门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发展理念,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公共部门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通过互联网站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公共部门信息服务,接受社会各界对机关和部门作风和办事效率的投诉,�实行网络受理请示报告制;全面实施电子公文传播交换,需社会周知的事项,公共部门通过互联网、公共部门站点和新闻媒体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