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案选修4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2020版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件:21 “地质之光”李四光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曾是清朝进士、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副
院长;辞了北洋政府的官、拒绝了蒋介石的官、当了中国共产党的
官,这位传奇人物是( )
A.詹天佑
B.李四光 C.袁隆平 D.华罗庚
解析:结合李四光的一生可以判断,这位传奇人物是李四光,故选B
项。
答案:B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 司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 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 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 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 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我已经学了一年采矿, 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 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矿工。”为此李 四光的学习将有什么变化 ( ) A.学习造船 B.学习采矿 C.学习地质构造 D.学习数学 解析:材料揭示了李四光不满足于会采矿,而是要学会自己找矿,即 由学习采矿业到学习找矿,通过学习地质构造学会找矿,故选C项。 答案:C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对李四光的评价 (1)学术地位: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 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2)人格特征:李四光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 民。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宝藏为己任,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总体评价:李四光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 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2、确立的地位及意义:
1)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 程碑;
2)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寻找地下水资源,对发 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兴修水利、发 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二)地质力学
1、含义: “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 李四光
——李四光
二、科学成就,光照未来
(一)第四纪冰川
1、含义: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
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 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 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即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 其起因的科学
(二)地质力学
1、含义:
2、创立过程
1)萌芽时期: 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2)正式提出: 1945年,《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正式提出“地质力学”名词)
3)载入史册:
1948年,在伦敦国际地质科学大会上 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二、蜓(科t学ing成亭就),,有光孔照虫未化石来的一类,壳为打“破洋石了神灰一话个” 这表现质,了多一呈个研纺究科锤领型学域。家通的过实什对际蜓么运的精用种神属?鉴定,可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参考课件2 岳麓版选修4

在李四光的一生中,面临 无数次的选择,你能从本课的 学习过程中领会到这种选择的 艰难吗?
一、 早年 经历 颇具 传奇 色彩 的李 四光
晚清时期:1889-1911年 1、出身贫寒家庭,幼年就读私塾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与工科进士 民国时期:1911年之后 6、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7、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8、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9、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 10、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二、李四光的科学贡献
(二)地质力学 5、地质力学的成功运用之甩掉贫油的帽子 5)发现石油的意义 A.政治上: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能源封锁;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 B.经济上: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 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面临选择三:轻信权威还是挑战权威?
面临选择三:轻信权威还是挑战权Hale Waihona Puke ?大 庆 华 大北 港 胜 利
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李四光
对李四光的评价
从小立志,为科学献身 重视实践,不迷信权威 “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
对李四光的评价 1、人格特征: 周恩来高度评价李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 四光“是一面旗帜,是 他早年立下报国之志,以国家强大、开发祖国地下 辛亥革命的老同志,为 宝藏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面临选择一:出国学什么?
留学日本:选择学习造船
留学英国:选择学习采矿、地质 1905年,年仅16岁的李四光在 日本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 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 四光的志向,勉励他: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Word版含解析

第 21 课“地质之光”李四光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李四光留学回来,报效祖国的事迹。
掌握李四光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认识李四光为中认识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国地质学奠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理解李四光以优异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建立光芒楷模,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一、修业生涯1.少年时代:1889 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后入武昌高等小学堂学习。
2.留学生涯(1)留学日本: 1904 年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
(2)留学英国:袁世凯登台后,辞去高官,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后学习采矿、地质。
3.归国效劳:1920 年归国,先任教于北京大学,后担当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
[ 特别提示 ]辞掉高官,“再读十年书”,彰显了李四光对科学的执着,集中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精神。
二、第四纪冰川1.发现第四纪冰川(1)发现: 1921 年,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邻近发现第四纪冰川古迹。
(2)意义: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随和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创办地质力学: 20 世纪 20 年月起,先后发布《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等著作,创办地质力学。
三、丢掉贫油的帽子1.指导石油开采(1)背景:解放早期,石油严重欠缺。
(2)依照:地质力学。
(3)成就:从 20 世纪 50 年月后期至 60 年月,接踵找到大庆、成功、大港、华北等大油田。
(4)意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地质力学理论获得有力的证明。
2.地位与评论(1)我国优异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首创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定者。
(2)周恩来高度评论李四光“是一面旌旗,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特别提示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优异贡献。
在李四光的身上,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激烈的爱国心和自尊心、激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博览群书的人品特点。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说课稿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巩固记忆。
2.布置一道关于李四光科学成就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3.安排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检验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定期回顾教学设计,根据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给出评价和建议,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现场解答,确保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主要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5至18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认知水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历史人物的成就和故事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纯粹的学术知识感到枯燥。
-鼓励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围绕李四光的科学成就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探究法。
-讲授法:通过系统地讲解李四光的生平事迹和地质学成就,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和科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教学内容。
最新岳麓版选修4《“地质之光”李四光》教案.doc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教学目标课标: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本课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他在地质科学研究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2)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李四光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理解。
重点、难点:了解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第四纪冰川及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汽车上放的黑色大包是什么?提示:是煤气包。
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要靠煤气提供燃料。
然后继续提问导入新课:“那么,新中国的油田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打开新中国石油资源之门的传奇人物,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称为“地质之光”的李四光。
一、求学生涯1.求学的李四光:①出身: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家庭。
②求学经历A、14岁告别父母只身来到武昌就读张之洞创办的武昌高等小学堂学习。
B、1904年到日本留学。
留日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C、武昌起义后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地质。
2.学成后的李四光A、1920年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
B、1928年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C、此后一直从事地质教学与研究,其间多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二、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在地质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目主要介绍了李四光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论证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和创立了地质力学。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第四纪冰川在世界地质权威公认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情况下,李四光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用有利的证据证明了中国存在有第四纪冰川。
岳麓版历史选修4课件:第5单元-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

【解析】 B、C 两项分别为李时珍、詹天佑的成就,故排除。李四光学成 回国,报效祖国,最能体现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故选择 D 项。
【答案】 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 考察第四纪冰川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大庆油田
材料二
李四光对第四纪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
地质力学 理论得到有力的证明。 (2)使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地位评价
地质力学 的创始人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 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__________
奠基者。
辛亥革命 的老同志,为社会主义 2.周恩来评价李四光“是一面旗帜,是__________
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甩掉贫油的帽子,中国不是贫油国。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 研究,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根据他的建议, 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大油田,使中国 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使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 论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 1921 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 现了第四纪冰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李四光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通过材料二说明李四光发现 第四纪冰川的过程表现了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四光的主要科学成就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地质力学 等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 (2)在第四纪冰川、微体古生物、__________
2.第四纪冰川的确立 (1)发现:1921 年,李四光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
历史教案: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

第21课“地质之光”xx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过程本课教材是介绍人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总结人物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训练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人物的方法。
生平成就以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为主,人物体现的精神应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也应向正确方向引导,评价人物,老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引导和启发。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知识,应发动学生查资料,加深理解。
1.导人部分导入示例一:多媒体放出建国出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的图片。
老师提问,汽车上放的黑色大包是什么吗?老师指出是煤气包。
又问,为什么要背煤气包吗?回答: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要靠煤气提供燃料。
现在大家知道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上游的轮船,它们的燃料来源都是石油。
中国的石油早已达到自给。
那么,中国的油田是怎样发现的?这和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被称为“地质之光”的李四光。
李四光并不是现在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人物,所以,本课导入应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和有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导入示例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教学难点】第四纪冰川及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示例一:多媒体放出建国出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的图片。
老师提问,汽车上放的黑色大包是什么吗?老师指出是煤气包。
又问,为什么要背煤气包吗?回答: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要靠煤气提供燃料。
现在大家知道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上游的轮船,它们的燃料来源都是石油。
中国的石油早已达到自给。
那么,中国的油田是怎样发现的?这和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被称为“地质之光”的李四光。
李四光并不是现在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人物,所以,本课导入应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和有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导入示例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把对李四光的理解和现实联系起来,并且上升到“科教兴国”的高度去理解。
一.求学生涯(板书)
(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归纳、总结李四光的主要求学经历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可依据教材回答。
要求学生简练、准确、条理清楚地总结、归纳出李四光的求学主要经历,训练和提高学生提炼课本知识点的能力,这也是历史科必备的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
(提出问题):李四光的学业由什么转变?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提示:李四光在日本留学,学习造船,而后,又到英国学习采矿,后又转学地质,与甲戊战争联系,学生可以想到甲戊战争,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他要立志发展中国的造船业,有朝一日雪国耻。
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开采需要地质知识。
说明他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富强。
(提出问题):李四光的人生道路有什么转变?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提示:李四光由一个同盟会最小的会员到北洋政府的高官,再到英国留学,后回到国内从事地质研究,从政治转移到学术。
说明他的民主精神。
两个提问,概括了李四光的人生轨迹,是李四光前期生平的两条线索。
这样的设问既可以联系历史背景,把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认识;又可以把课本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线索,而不是孤立地记忆知识点。
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第四纪冰川
建议一:以多媒体展示反映第四纪冰川的知识及第四纪冰川发现的作用的资料。
建议二:让学生搜集第四纪冰川的知识,在课堂展示,然后,让学生总结在中国发现第四纪冰川的意义。
(提出问题):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发现对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李四光发现第四纪冰川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学生活动)提示: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
表现了他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建议一:以多媒体展示反映地质力学的知识。
建议二: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地质力学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了解地质力学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这目内容知识性强,比较专业,老师首先要了解这两个理论知识,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同时,了解李四光在学术上的杰出成就。
三.甩掉贫油的帽子
老师以这一时期李四光的大量工作图片,介绍李四光在回国后为新中国的建设不辞劳苦地工作的状况。
在次基础上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大庆油田的照片和周恩来宣布中国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的视频。
(提出问题):中国发现石油对新中国的建设油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活动)政治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能源上卡中国的脖子的状况。
经济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提出问题):怎样理解周恩来对李四光的评价?
(学生活动)参考答案:周恩来总理称他为一面旗帜,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位旧民主主义的革命者,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和榜样。
在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体现了他为社会主义建设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放弃个人享受,要把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作为自己的动力。
参考答案:李四光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寻找地下水资源,对工农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
李四光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大陆成功找到了石油,使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保证。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介绍人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总结人物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训练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人物的方法。
生平成就以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为主,人物体现的精神应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也应向正确方向引导,评价人物,老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引导和启发。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知识,应发动学生查资料,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