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芳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局部麻醉PPT课件

• 仅痛觉消失,患者清醒,相对安全
• 术前无特殊准备,术后无特殊护理 特 • 方法简便,价格低廉 点 • 与血管收缩剂伴用可减少手术区出血
• 有利于颌面部疼痛疾病的诊断
• 不适合不合作的病员,及局部有炎症的部
位
7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
局麻药物的药理性质
1、局麻药应具完全的局部麻醉效果,对注射部位的神经或其他组织 无损害。 2、麻醉作用快,维持时间较长。 3、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渗透性。 4、安全剂量范围大,机体吸收后无明显的毒性反应。无药物耐受性 5、易溶于适当的溶剂,特别易溶于水。并且其在溶液中可长时间保 持理化性质稳定。 6、性质稳定,可用高温、高压消毒,与其他成分如血管收缩药配伍 而不分解。 7、与组织液等渗,其溶液的pH值与正常组织液的一致,对机体组织 无或少有刺激性。 8、副作用少,不成瘾。
2%
10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
利多卡因(赛洛卡因)
• 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1.5~2倍,维持时间长 1.5~2h,毒性大2~3倍
• 通透性和弥散性较强,可用作表麻(浓度要高) • 最大剂量:成人0.3~0.4g,小儿7~10mg/kg • 使用浓度:软组织0.5~1%,
牙槽部:浸润:0.25%-0.5% 阻滞:1%-2%,表麻2%-4%。
• 一般不作过敏试验 • 抗室性心律失常 —— 首选
11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
布比卡因(长效药物) • 麻醉作用强度为Lidocaine的3~4倍 • 维持时间长Lidocaine的2倍,可达6h以上 • 毒性大 • 最大剂量:0.1~0.15g(0.25%~40ml) • 使用浓度:0.25~0.5% • 适用于手术时间长、镇痛时间长
阿替卡因 • 新型酰胺类口腔局麻药 • 起效快,组织浸润性强,持续时间长 • 效能高,极少量可达最佳效果 • 安全可靠,毒性低 • 粘膜下浸润可完成所有牙拔除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课件

其他并发症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产生过敏反 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处理方法 包括立即停止使用过敏药物、给予抗 过敏药物等。
苏醒延迟
手术后可能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表 现为意识恢复缓慢或呼吸功能不全。 处理方法包括加强监测、调整麻醉深 度等。
05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的未来 发展
新技术应用
超声引导技术
静脉全身麻醉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中枢神经系 统受到抑制,患者失去意识、感觉和 自主呼吸。
03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的适应 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01
需要进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
口腔颌面部手术包括牙齿拔除、口腔癌切除、颌骨骨折复位等,这些手
术都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02
患者年龄较小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其身体耐受性较差,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射到下颌骨 的骨膜下,使下颌区域的 神经传导被阻断。
舌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舌神经 周围,使舌头的神经传导 被阻断。
Hale Waihona Puke 全身麻醉吸入式全身麻醉
复合全身麻醉
通过吸入麻醉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受 到抑制,患者失去意识、感觉和自主 呼吸。
同时使用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和技术, 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利用超声技术对麻醉药物进行精 准注射,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
机器人辅助麻醉
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精准的麻醉操 作,减少人为误差和并发症。
神经监测技术
利用神经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神经功 能,指导麻醉药物的用量和注射部 位。
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
针对现有麻醉药物的不足,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药物。
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药PPT课件

第6页,共60页。
一、局部麻醉药简史
1855-1860 古柯属植物可卡------可卡因 1880年 俄国:可卡因----麻醉粘膜
1884年 可卡因----眼疾----麻醉药理机理 1884年 可卡因---牙科麻醉—下颌神经眶下神
经的阻滞 1904年德国:合成普鲁卡因
第7页,共60页。
注射器的发展
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局麻药:普卡,可卡因, 丁卡因
普卡:6%。利多少见
第33页,酯类药物如普鲁卡因
对其的过敏反应与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及药
物中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有关
是否常规进行,有争议 过敏体质者需进行过敏试验
第34页,共60页。
过敏实验方法
准备:肾上腺素,氧气,急救用品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射 于腰椎蛛网膜下腔中,麻醉该区脊髓的背、 腹根
第25页,共60页。
五、局麻药的并发症
第26页,共60页。
局部并发症
镇痛失败,注射时疼痛,血肿,血管内注 射;牙关紧闭,面瘫,感觉恢复延迟和复 视
第27页,共60页。
局部并发症
注射针折断
药液注射入动、静脉内---暂时性粘膜、皮 肤发白;中毒;麻醉失败
1827-1841年 注射器 切开皮肤注射 1853年 金属皮下注射器 一次性注射器 非一次性注射器----发展趋势
节省分抽麻醉的时间,防止感染
第8页,共60页。
二、局部麻醉的作用
消除牙或口腔治疗的疼痛 诊断作用:三叉神经痛 减少出血:血管收缩剂
第9页,共60页。
口腔外科局部麻醉的优点
第41页,共60页。
重度中毒者可发展到惊厥而影响呼吸,导 致缺氧。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或血压升高。 但随缺氧加重,因心肌受累,很快表现血 压下降、心律失常,最后可引起心脏停搏。
一、局部麻醉药简史
1855-1860 古柯属植物可卡------可卡因 1880年 俄国:可卡因----麻醉粘膜
1884年 可卡因----眼疾----麻醉药理机理 1884年 可卡因---牙科麻醉—下颌神经眶下神
经的阻滞 1904年德国:合成普鲁卡因
第7页,共60页。
注射器的发展
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局麻药:普卡,可卡因, 丁卡因
普卡:6%。利多少见
第33页,酯类药物如普鲁卡因
对其的过敏反应与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及药
物中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有关
是否常规进行,有争议 过敏体质者需进行过敏试验
第34页,共60页。
过敏实验方法
准备:肾上腺素,氧气,急救用品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射 于腰椎蛛网膜下腔中,麻醉该区脊髓的背、 腹根
第25页,共60页。
五、局麻药的并发症
第26页,共60页。
局部并发症
镇痛失败,注射时疼痛,血肿,血管内注 射;牙关紧闭,面瘫,感觉恢复延迟和复 视
第27页,共60页。
局部并发症
注射针折断
药液注射入动、静脉内---暂时性粘膜、皮 肤发白;中毒;麻醉失败
1827-1841年 注射器 切开皮肤注射 1853年 金属皮下注射器 一次性注射器 非一次性注射器----发展趋势
节省分抽麻醉的时间,防止感染
第8页,共60页。
二、局部麻醉的作用
消除牙或口腔治疗的疼痛 诊断作用:三叉神经痛 减少出血:血管收缩剂
第9页,共60页。
口腔外科局部麻醉的优点
第41页,共60页。
重度中毒者可发展到惊厥而影响呼吸,导 致缺氧。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或血压升高。 但随缺氧加重,因心肌受累,很快表现血 压下降、心律失常,最后可引起心脏停搏。
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PPT讲稿

• 牙周膜注射法(periodontal membrane
injection), 又叫牙周韧带内注射法,是用短 而较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 入牙周膜,深约0.5cm, 注入少许麻药, 即可 麻醉牙及牙周组织
阻滞麻醉
• 定义: 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是将局麻药
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 以阻断神经 末梢传入的刺激, 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 生麻醉效果
丁卡因
脂类 10 10 最迟 120-150
弱
弱
最强
弱
/
/
2--4
2
0.5--1
0.25—0.5 0.25—0.5
0.1
2
0.25-0.75
1--2
0.1—0.2
800--1000 100--150 300--400 60--100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应用
• 麻药中加入血管收缩剂的作用:延缓吸收,降低毒
布区,包括同侧整个上颌骨及鼻,下睑,上 唇和软硬腭
• 注意事项(进针方向:颧弓与下颌切记的中点,
向上10°、向前15°深度小于5cm)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定义及适应证: 注射局麻药于上颌结节, 以麻
醉上牙槽后神经, 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tuberosity injection)本法适用于上颌磨牙的 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 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 手术.
• 麻醉方法: 口外注射法, 口内注射法 • 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注入眶下管后可麻醉上牙槽
前和中神经,麻醉同侧下睑,鼻,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 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唇颊侧的牙槽骨,骨膜,牙龈和 粘膜等组织.
(4).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injection), 又叫牙周韧带内注射法,是用短 而较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 入牙周膜,深约0.5cm, 注入少许麻药, 即可 麻醉牙及牙周组织
阻滞麻醉
• 定义: 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是将局麻药
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 以阻断神经 末梢传入的刺激, 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 生麻醉效果
丁卡因
脂类 10 10 最迟 120-150
弱
弱
最强
弱
/
/
2--4
2
0.5--1
0.25—0.5 0.25—0.5
0.1
2
0.25-0.75
1--2
0.1—0.2
800--1000 100--150 300--400 60--100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应用
• 麻药中加入血管收缩剂的作用:延缓吸收,降低毒
布区,包括同侧整个上颌骨及鼻,下睑,上 唇和软硬腭
• 注意事项(进针方向:颧弓与下颌切记的中点,
向上10°、向前15°深度小于5cm)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定义及适应证: 注射局麻药于上颌结节, 以麻
醉上牙槽后神经, 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tuberosity injection)本法适用于上颌磨牙的 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 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 手术.
• 麻醉方法: 口外注射法, 口内注射法 • 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注入眶下管后可麻醉上牙槽
前和中神经,麻醉同侧下睑,鼻,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 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唇颊侧的牙槽骨,骨膜,牙龈和 粘膜等组织.
(4).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精品PPT课件

静脉复合麻醉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有地西泮、咪达唑仑、 异丙酚、依托咪酯及芬太尼等。
麻醉期间病人管理与麻醉后处理
麻醉期间病人管理 确保呼吸道通畅。 维持满意通气量。 循环管理 ➢ 确保静脉径路通畅:麻醉期间确保静
脉路通畅对及时进行输血、输液及给药 皆很重要。 ➢ 行维持、补充及载体输液 ➢ 维持良好血压水平及脉率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特点机远离手术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确保气道通畅,使气管 导管妥为固定,而不致影响手术操作,手术 后保持气道通畅,在苏醒过程中避免伤口不 被呕吐物污染等,都必须逐一妥善解决,否 则不仅手术无法施行,病人生命安全也难以
治疗术后并发症 ➢ 鼻咽腔粘膜损伤出血:
此种情况较常见,主要是因采用经鼻腔 插管时,选择的导管太粗、质地坚硬, 病人鼻腔太窄小,凝血功能异常及插管 时用力过猛等原因致成。
➢ 鼻咽腔粘膜大片坏死脱落:
主要因经鼻插管使用过粗导管,尤其 是当手术时间长、术中长时间低血压, 一旦遇此情况,应请耳鼻喉科医师会诊 治疗。
为防止伤口污染,应积极防治术后恶心和 呕吐。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及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选择 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可根据病人 情况、手术要求以及术者的经验选用。
常用麻醉方法 局部浸润、区域阻滞及神经阻滞麻醉。
基础麻醉
通过给麻醉药或辅助麻醉药使病人意识丧失, 即为基础麻醉。基础麻醉常用于小儿短小手 术及某些精神极度紧张的成年人作为麻醉前 给药。常用的基础麻醉药有氯胺酮、氟哌合 剂(氟哌利多5 mg+哌替啶100 mg)、咪达唑 仑等。
确保病人处于镇静、镇痛状态 ➢ 术后病人躁动往往是由于疼痛或膀胱胀满
所引起,而氯胺酮类药本身术后也易出现躁 动。
口腔颌面局部麻醉2全身麻醉及镇痛重症监护PPT课件

4)进针点靠前,进针很浅就触及骨面(升支前部),达 不到下颌孔。
21
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影响下颌孔位置的解剖因素:
1)下颌支宽度愈大,下颌孔到下颌支前缘的距离就愈大, 进针深度要增加。
2)下颌骨弓愈宽,针筒应尽量往对侧的磨牙后区靠,即加 大与中线所成夹角的角度,以使针头避开下颌骨内斜嵴 阻挡,容易达到下颌孔区。
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 龈缘至腭中线弓凹面 连线的中点即为进针标 志。
4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2)口外注射法:喙突后注 射法 以颧弓与下颌支乙状切 迹之间的中点为进针点。 垂直进针达翼外板,距 皮肤1 cm处作标记,退 至皮下,再次针尖向上 向前偏15度,达翼腭凹 圆孔位置。
5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标志 2)翼腭凹血运丰富,易造成深部血肿,注射前必须回吸
无血 3)严格消毒以免引起深部感染 4)翼腭管阻滞易损伤管内血管神经,有时断针 5)有明显的注射疼痛
6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上颌磨牙以及相应颊侧龈、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方法:
1)口外注射法: 颧弓下缘与上颌骨颧突形 成交角进针刺入皮肤直达 骨面,向上向内方向推进 2 cm。
8 7 6 6 7 8 牙周膜、牙槽骨、上颌窦 粘膜、颊侧牙龈粘骨膜
眶内段 眶下N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6 5 4 4 5 6 牙周膜、牙槽骨 3 3 牙周膜、牙槽骨、
唇颊侧牙龈
面段 眶下N 下睑皮肤结膜、鼻侧粘膜、上唇皮肤粘膜
颊长N 颊侧磨牙的牙龈、粘骨膜、颊部粘膜
舌N
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舌前2/3
2)进针方向不正确或内转不够,使注射药远离上颌结节, 麻醉失败;
21
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影响下颌孔位置的解剖因素:
1)下颌支宽度愈大,下颌孔到下颌支前缘的距离就愈大, 进针深度要增加。
2)下颌骨弓愈宽,针筒应尽量往对侧的磨牙后区靠,即加 大与中线所成夹角的角度,以使针头避开下颌骨内斜嵴 阻挡,容易达到下颌孔区。
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 龈缘至腭中线弓凹面 连线的中点即为进针标 志。
4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2)口外注射法:喙突后注 射法 以颧弓与下颌支乙状切 迹之间的中点为进针点。 垂直进针达翼外板,距 皮肤1 cm处作标记,退 至皮下,再次针尖向上 向前偏15度,达翼腭凹 圆孔位置。
5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标志 2)翼腭凹血运丰富,易造成深部血肿,注射前必须回吸
无血 3)严格消毒以免引起深部感染 4)翼腭管阻滞易损伤管内血管神经,有时断针 5)有明显的注射疼痛
6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上颌磨牙以及相应颊侧龈、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方法:
1)口外注射法: 颧弓下缘与上颌骨颧突形 成交角进针刺入皮肤直达 骨面,向上向内方向推进 2 cm。
8 7 6 6 7 8 牙周膜、牙槽骨、上颌窦 粘膜、颊侧牙龈粘骨膜
眶内段 眶下N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6 5 4 4 5 6 牙周膜、牙槽骨 3 3 牙周膜、牙槽骨、
唇颊侧牙龈
面段 眶下N 下睑皮肤结膜、鼻侧粘膜、上唇皮肤粘膜
颊长N 颊侧磨牙的牙龈、粘骨膜、颊部粘膜
舌N
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舌前2/3
2)进针方向不正确或内转不够,使注射药远离上颌结节, 麻醉失败;
赵怡芳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PPT课件

酯类 1 1
6~10 60~90
酰胺类 8 4
6~10 90~180
180~480 240~540
2~4 6.0
-
0. 5 1.3
利多卡因 阿替卡因
酰胺类 2 2
2~3 60
酰胺类 1.9
1~1.5 2 45
180~300 120~300
2
4
4.4
7
10
局麻药中血管收缩剂
• 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 • 延长局麻时间 • 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及颊神经的麻醉
-
39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张口,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相当于上颌第三磨牙面下 0.5cm处为针刺点,进针深约2.5cm左右,针尖触及骨面,回 抽无血时,注入麻药1.5~2ml;后将注射针退回约1cm, 注入麻药约1ml;再退至黏下注射麻药约1ml;
-
40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颊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阻滞麻醉 颏神经阻滞麻醉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
图源自Dr.Kathy B. Bassett,et al.Local Anesthesia for Dental Professions25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注射局麻药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 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 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
6
(二)布比卡因
• 麻醉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之2倍 • 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4倍
-
7
(三)阿替卡因
• 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 给药后2~3min出现麻醉效果。
• 牙髓的麻醉时间约60~70min, 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以上。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PPT课件

上呼吸道梗阻
原因:血块,痰或分泌物堵塞,咽喉 部及上颈部严重水肿,血肿,舌后坠 喉痉挛 症状:呼吸困难,紫绀,三凹现象,意 识丧失
上呼吸道梗阻 喉痉挛
突然呼吸困难,出现紫绀,三凹现象 缺氧严重时意识消失
轻度:喉鸣音,有部分气流通过
中度:吸气时喉鸣音更明显,呼吸困 难,紫绀加重
重度:无气流通过,严重紫绀三凹
舌颊腭咽部及颌骨切除手术都可 发生脱管.鼻腔插管较易固定,口腔 插管应固定在一侧
应当重视失血和失血量:口腔颌 面部血管畸形、上颌骨切除术、 上颌Lefort 2~3型截骨,都可能出 血很凶猛。整形手术时间冗长, 累计出血较多。
输血的指征: Hgb<100g/L,Hct<30%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影响:
下呼吸道梗阻
处理:立即吸氧,异物时不要加压给 氧,长吸痰管吸痰(血块和分泌物), 气管镜取异物,氨茶碱125~250mg 或5~10mg解痉,iv小壶,
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对有慢性气 管炎,哮喘,老年人肺炎半年以内的 病人要重视
下呼吸道梗阻
急诊外伤病人要警惕呕吐,误吸及 外伤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 梗阻 纵隔气肿,血肿,血气胸 取肋骨,颈清扫术造成的气胸
上呼吸道梗阻
处理:立即托下颌,吸痰(血块和分 泌物),给氧,紧急气管插管,口咽或 鼻咽通气道 紧急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气管 切开
下呼吸道梗阻
原因:血块,呕吐物的误吸,痰或分 泌物堵塞小气道,气管异物(脱落牙 骨渣),支气管痉挛
症状:呼吸困难,缺氧,紫绀,血氧饱 和度下降,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呼吸 音低,呼气阻力大,哮鸣音,氧气吸 入困难,二氧化碳蓄积
张口受限或完全不能张口:肿瘤,骨 折,瘢痕和关节强直 术前已有部分呼吸道梗阻:舌根,口 底,咽旁和腭部的较大肿瘤,小颌畸 形,严重颏后缩,OSAS,间隙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麻醉区域:除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外的同侧 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的颊侧软组织可被麻醉。
注射方法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口腔前庭沟作进针点, 向上后内方刺入约15mm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入眶下管或眶下孔周围 • 麻醉区域:下睑、鼻旁及上唇组织,
麻药注入眶下管则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
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
• 亦称颏孔注射法
• 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唇黏膜、皮肤, 第一前磨牙、尖牙和切牙的颊、 唇侧牙龈及黏骨膜。
注射方法
在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 相应的口腔前庭沟进针, 向前、下内方剌入颏孔。
2~4 6.0
0. 5 1.3
利多卡因 阿替卡因
酰胺类 2 2
2~3 60
酰胺类 1.9
1~1.5 2 45
180~300 120~300
2
4
4.4
7
局麻药中血管收缩剂
• 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 • 延长局麻时间 • 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二、 局 麻 方 法
常用的局麻方法
• 冷冻麻醉(frozen anesthesia) •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or topical anesthesia) •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esthesia) • 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
(二)布比卡因
• 麻醉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之2倍 • 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4倍
(三)阿替卡因
• 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 给药后2~3min出现麻醉效果。
• 牙髓的麻醉时间约60~70min, 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以上。
(四)丁卡因
• 易溶于水,穿透力强, 临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 由于毒性大,一般不作浸润麻醉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颊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阻滞麻醉 颏神经阻滞麻醉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图源自Dr.Kathy B. Bassett,et al.Local Anesthesia for Dental Professions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注射局麻药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 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浸润麻醉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 上颌牙槽突或下颌前牙区的牙槽突骨质 较薄,且疏松多孔,多应用浸润麻醉
• 常用骨膜上浸润法 及牙周膜注射法
注射器及麻药
STA单颗牙麻醉系统
骨膜上浸润法
牙周膜注射法
• 注射时较痛 • 损伤小 • 避免血肿形成 • 辅助黏膜下浸润
麻醉或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 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 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 舌神经阻滞麻醉 ★ 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 咬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 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注射方法
• 病人大张口,上颌平面与地平面成60° • 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
腭黏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 神经,又称为腭前孔注射法。
• 麻醉区域: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 腭侧黏骨膜和牙槽突。
表面麻醉
将麻药涂布或喷射与手术区表面,药物 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醉以达到痛觉消失。
表面麻醉适应证
• 表浅的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 • 拔除松动乳牙或恒牙 • 作气管内插管的黏膜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 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 醉效果。
软组织浸润法
• 软组织内的手术行皮下或黏膜下浸润 • 先设计皮肤切口,以免注药后组织变形 • 针头从切口线的一端斜行刺入皮肤或黏膜 • 沿切口线分层注射或在切口线周围作环状注射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
• 局部麻醉方法
一、局 麻 药
局麻药的发展史
• 1860年 可卡因 • 1904年 普鲁卡因,1948年 利多卡因 • 1960甲哌卡因,1965丙胺卡因 • 1983布比卡因,2000阿替卡因
局部麻醉药物分类
酯类 局麻药
酰胺类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阿替卡因 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
常用局麻药
• 利多卡因(lidocaine) •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 阿替卡因(articaine) • 丁卡因(dicaine)
(一)利多卡因
• 阻滞穿透性及扩散性强,可用作表面麻醉 • 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
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 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注射方法
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 与皮肤呈45°,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腭部阻滞麻醉
•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 经,故又称腭大孔注射法。
• 麻醉区域: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 牙龈及牙槽突等组织被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张口,注射针自腭乳头侧缘刺入黏膜, 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 向后上方推进0.5cm进入腭前孔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
• 亦称下颌支内侧隆突注射法 • 可一次注射完成下牙槽、舌
及颊神经的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张口,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相当于上颌第三磨牙面下 0.5cm处为针刺点,进针深约2.5cm左右,针尖触及骨面,回 抽无血时,注入麻药1.5~2ml;后将注射针退回约1cm, 注入麻药约1ml;再退至黏下注射麻药约1ml;
常用局麻药比较
药 名表3-1
类型 效能强度* 毒性强度* 显效时间(min)
牙髓麻醉时间 (min)#
软组织麻醉时间 (min)#
阻滞麻醉浓度(%)
一次最大剂量 (mg/kg)
普常鲁用卡局因部麻醉布药比比卡较因
酯类 1 1
6~10 60~90
酰胺类 8 4
6~10 90~180
180~480 240~540
注射方法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口腔前庭沟作进针点, 向上后内方刺入约15mm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入眶下管或眶下孔周围 • 麻醉区域:下睑、鼻旁及上唇组织,
麻药注入眶下管则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
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
• 亦称颏孔注射法
• 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唇黏膜、皮肤, 第一前磨牙、尖牙和切牙的颊、 唇侧牙龈及黏骨膜。
注射方法
在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 相应的口腔前庭沟进针, 向前、下内方剌入颏孔。
2~4 6.0
0. 5 1.3
利多卡因 阿替卡因
酰胺类 2 2
2~3 60
酰胺类 1.9
1~1.5 2 45
180~300 120~300
2
4
4.4
7
局麻药中血管收缩剂
• 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 • 延长局麻时间 • 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二、 局 麻 方 法
常用的局麻方法
• 冷冻麻醉(frozen anesthesia) • 表面麻醉(superficial or topical anesthesia) •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esthesia) • 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
(二)布比卡因
• 麻醉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之2倍 • 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4倍
(三)阿替卡因
• 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 给药后2~3min出现麻醉效果。
• 牙髓的麻醉时间约60~70min, 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以上。
(四)丁卡因
• 易溶于水,穿透力强, 临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 由于毒性大,一般不作浸润麻醉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颊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阻滞麻醉 颏神经阻滞麻醉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图源自Dr.Kathy B. Bassett,et al.Local Anesthesia for Dental Professions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注射局麻药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 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浸润麻醉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 上颌牙槽突或下颌前牙区的牙槽突骨质 较薄,且疏松多孔,多应用浸润麻醉
• 常用骨膜上浸润法 及牙周膜注射法
注射器及麻药
STA单颗牙麻醉系统
骨膜上浸润法
牙周膜注射法
• 注射时较痛 • 损伤小 • 避免血肿形成 • 辅助黏膜下浸润
麻醉或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 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 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 舌神经阻滞麻醉 ★ 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 咬肌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 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注射方法
• 病人大张口,上颌平面与地平面成60° • 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
腭黏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 神经,又称为腭前孔注射法。
• 麻醉区域: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 腭侧黏骨膜和牙槽突。
表面麻醉
将麻药涂布或喷射与手术区表面,药物 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醉以达到痛觉消失。
表面麻醉适应证
• 表浅的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 • 拔除松动乳牙或恒牙 • 作气管内插管的黏膜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 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 醉效果。
软组织浸润法
• 软组织内的手术行皮下或黏膜下浸润 • 先设计皮肤切口,以免注药后组织变形 • 针头从切口线的一端斜行刺入皮肤或黏膜 • 沿切口线分层注射或在切口线周围作环状注射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
• 局部麻醉方法
一、局 麻 药
局麻药的发展史
• 1860年 可卡因 • 1904年 普鲁卡因,1948年 利多卡因 • 1960甲哌卡因,1965丙胺卡因 • 1983布比卡因,2000阿替卡因
局部麻醉药物分类
酯类 局麻药
酰胺类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阿替卡因 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
常用局麻药
• 利多卡因(lidocaine) •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 阿替卡因(articaine) • 丁卡因(dicaine)
(一)利多卡因
• 阻滞穿透性及扩散性强,可用作表面麻醉 • 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
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 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注射方法
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 与皮肤呈45°,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腭部阻滞麻醉
•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 经,故又称腭大孔注射法。
• 麻醉区域: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 牙龈及牙槽突等组织被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张口,注射针自腭乳头侧缘刺入黏膜, 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 向后上方推进0.5cm进入腭前孔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的麻醉区域
下牙槽、舌、颊神经阻滞麻醉
• 亦称下颌支内侧隆突注射法 • 可一次注射完成下牙槽、舌
及颊神经的麻醉
注射方法
病人大张口,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相当于上颌第三磨牙面下 0.5cm处为针刺点,进针深约2.5cm左右,针尖触及骨面,回 抽无血时,注入麻药1.5~2ml;后将注射针退回约1cm, 注入麻药约1ml;再退至黏下注射麻药约1ml;
常用局麻药比较
药 名表3-1
类型 效能强度* 毒性强度* 显效时间(min)
牙髓麻醉时间 (min)#
软组织麻醉时间 (min)#
阻滞麻醉浓度(%)
一次最大剂量 (mg/kg)
普常鲁用卡局因部麻醉布药比比卡较因
酯类 1 1
6~10 60~90
酰胺类 8 4
6~10 90~180
180~480 24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