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第一课《伯牙绝弦》。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全文共七十七字,五句话。一句为起,二、三、四句顺承而下,五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这篇课文的教学:一是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三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能够有感情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交流、探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中华经典诗文。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的兴趣。

(3)感受朋友之间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境”法:使用自然景物、人物图片、《伯牙绝弦》等音乐创设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文章,对文言文进行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从而突出本文重点。

2.教法:交流、讨论的“谈话法”:采用问答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产生答案,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点拨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伯牙子期的真挚友情。此外还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3、学法: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本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学生是主体,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交流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4. 学法: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合作”学习新方法,指导学生按照“自主、合作、探究、质疑、补偿”五环节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与教法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学生坚持自学为主;采用“自读自悟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过程渗透“读,思,议,悟”的学法。

教学准备:自然景物、人物图片,《伯牙绝弦》、《高山流水》等乐曲及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展示图片)。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伯牙绝弦》,看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伯牙绝弦”讲述的故事产生兴趣,为学生探究心理的产生埋下伏笔。

二、了解课文人物

俞伯牙: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俞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展示图片)钟子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展示图片)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朗读: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四、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文句子找答案。)

生:课文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倾听。(比喻知己难求。)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3.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导朗读:(善哉)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啊!真美妙啊!在古代就说成——善哉!)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