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运动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专项突破+真题重组集训)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专项突破+真题重组集训)

• 【对点直测】 • 2.(2012·天津文综,6)第30届奥运会将于 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 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 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 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 ( )。
•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时区时间在2012年7 月27日19时12分时,全球两个日期(7月27日与 7月28日)的分界线是180°与0时所在经线,即 72°E向东至180°之间为7月28日,其余范围 为7月27日。由此可判断B项错误;而此时太 阳直射的经度是西经108°(地方时12时),北 极点周围有极昼,而C项图中地方时为12时的 经线为150°E,故C项错误,D项图中北极点 周围出现极夜,不合乎要求,故D项错误。只 有A项中的图符合上述要求。 • 答案 A
• (2)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M、N为赤道,图示 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昼半球,且北京正午人 影将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 • A.3月21日3:20 • B.3月21日15:20 • C.9月23日3:20 • D.9月23日15:20
• 解析 第(1)题,如果该图为俯视图且M、N两 侧的日期不同,说明此时全球两个日期所占 的范围以0°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平分,0°经 线为0时;我国大陆最东端位于东九区,为9 时。第(2)题,太阳直射在110°W经线和赤道 的交点上,北京时间为3时20分;又知北京正 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即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 故该日为秋分日——9月23日。 • 答案 (1)C (2)C
• 【例】(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 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 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 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下题。
• 借题发挥——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 •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 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 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 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2.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
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 )。
:00~9::00~12:00 【:0解0~析15】::0根0~据18图:0示0 可知M国大部分领土位于西一区,总部位于中国,为东 八区,两地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将时
D.东二区
【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工作时间为当地时 间的9时至17时,读图可知,甲城市工作时间大致为3时到11时(北京时间), 比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早6小时,所以甲城市所处时区为西十区。
答案 解析
(2017年江苏卷,3)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 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第4题。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 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上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1.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B)。
于晨线上。根据该日晨线的倾斜状况,结合两地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推断出甲地
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第2题,据材料可判断该段时间为北半球夏季。欧洲北部的暴
风雪多出现于冬季;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此时段为南半
球冬季,地处地中海气候区的好望角温和多雨;墨西哥湾热带气旋夏秋季节活动频繁。
单元 2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运动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101中学期中)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故A正确。

答案A2.(徐州模拟)的第一场流星雨出现在1月4日,下图为某观测者在我国某地通过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拍摄的一张照片;右下图为示意图,图中能显示流星和照片曝光的时间分别为()A.①、30分钟B.③、6小时C.④、2小时D.④、一整夜解析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图中呈圆形运动的轨迹表示的是恒星,而运动轨迹不与上述圆形一致的一般为短暂存在的流星,故④表示流星;流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不可能是一整夜。

故C正确。

答案C读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4.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解析第3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示信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结合经纬网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第4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答案 3.D 4.C(湖北省百校联考)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甲>丁>丙>乙B.乙>丙>甲>丁C.甲>丙>丁>乙D.丁>甲>丙>乙6.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5题,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自转线速度越小。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自转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自转

3.(2014大纲全国,8,4分)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
答案 D 中山站出现极夜,说明南半球为冬半年,此时北半球为夏半 年。墨西哥湾热带气旋在夏半年活动频繁,故D项正确。
考点三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时差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 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① 早 。
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概念 : 因② 经度不 , 2.地方时 特点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地方时③ 相同 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④ 1小 时
3.时区与区时 (1)时区:全球划分为⑤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⑥ 15° 。 (2)区时:每个时区⑦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纬度 影响 关系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负相关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命题视角一 地球自转周期与角速度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 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
(1)图中甲为① 夜 半球,乙为② 昼 半球, AOB为③ 晨线 。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④ 不透明 、⑤ 不发光 的球 体。 (3)周期:24小时。

误区警示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 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 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 的。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2013高考汇编地理解析版--地球自转运动

2013高考汇编地理解析版--地球自转运动

第二节地球自转运动(2013·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选B。

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

第9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星转过50°,说明地球自转了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故正确答案为B。

2.(2013·高考浙江卷)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A.同时出现日落B.经过太阳直射点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解析:选A。

首先要明确两点:(1)晨昏圈上任意两点存在3种情况,即同时日出,同时日落,或者一个点日出,一个点日落;(2)晨昏线上的点都是在同一个大圆上,相邻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就是这两点间的晨昏线上的劣弧。

由题可知,晨昏圈上5个等分点中的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说明与该点不相邻的两点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即晨昏线的劣弧)不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排除B项;晨昏线不可能与纬线重合,排除C项;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应是经线,其中一条是0时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此时0时经线正好与12时经线相对,因而“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不可能与0时经线重合,也不可能与180°经线重合,排除D项;由于晨昏圈上任意两点存在3种情况,即同时日出,同时日落,或者一个点日出,一个点日落。

因此,存在A项“同时出现日落”的可能,故正确答案选A项。

(2013·高考江苏卷)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下题。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地理考试必备的内容。

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本文将从地球自转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现象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球自转的原因是地球形成时的初动力以及万有引力的作用。

地球形成时,由于岩浆运动和引力的作用,地球开始旋转。

此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现在的自转状态。

地球自转的速度较快,每天绕自身轴旋转一圈,即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一侧面对太阳时,即为白天;当地球的另一侧转到太阳背后时,即为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地球自转还引起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标准时间的存在。

地球被划分为360个经度,每个经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小时。

因此,在跨越经度时,时间会发生变化。

为了统一时间,在不同经度上引入了标准时间,通过调整时间来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一系列自然现象。

例如,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为稍微扁平的椭球体形状,称为地球的赤道膨胀现象。

另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风和洋流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和海洋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形成了气候带和洋流系统。

地球自转对生物圈也有一定影响。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由于自转速度的不同,其日照时间和时间长度也不同。

这对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习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速度较慢,造成了极夜和极昼的存在,生物适应了这种特殊环境。

总之,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形成、昼夜交替、经度和标准时间、地球形状、气候带、洋流系统以及生物适应等方面。

通过了解地球自转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和地理环境。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地球自转运动
编辑课件
教材研读
题组一 地球自转运动特征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地球自转运动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 极 上 空 俯 视 :呈 ① 逆 时 针 方 向 旋 转 (如 图 B ) (如图A) ② 南 极 上 空 俯 视 :呈 顺 时 针 方 向 旋 转 (如 图 C )
编辑课件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⑦ 北半球 向右偏转,南半球向⑧ 左 偏转。 题组二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1.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a.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分界 线是⑨ 晨昏线 ,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b.昼夜交替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⑩ 自转 ,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 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周期: 昼夜交替 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编辑课件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秋分日时与经 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 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上图所示。(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切点的地方时为0:00(24:00)或1
编辑课件
2:00。 (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应用
答案 B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线与经线圈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只 有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下列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因为地球的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 看到日出,所以地方时来得早 ②由于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1884年起国际采取分区 计时方法 ③如果30°E的地方时为5:00,则80°E的地方时和区时都是8:20 ④各国一般会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 计时方法,如美国、中国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编辑课件
(2)周期
编辑课件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旋转角度
③ 23时56分4秒 360°
24小时
360°59'
意义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
④ 昼夜 更替周 期
编辑课件
(3)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⑤ 极点 外,任何地 点的自转角速度均约为15 °/h
由⑥ 赤道 向两极逐渐 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6 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为 赤 道的一半
编辑课件
. 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编辑课件
答案 C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 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
编辑课件
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 示是 ( )
编辑课件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 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 是夏至日。
编辑课件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 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 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注意太阳直射点一定与 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处于同一半球)。 (5)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 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同时,也可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来解决
编辑课件
2.晨昏线
A B︵为C 球。
晨线 , 为A昏D︵ C线,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
题组三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地方时
编辑课件
(1)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2)特点: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 相同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 时。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分为东、西各 11个时区 和零时区、东西十二区,每个时区 跨经度 15° 。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界线 (1)自然界线:地方时为 0时或24时 的经线。 (2)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 180°经线 )。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图中 A B为昏线, B 为C 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
编辑课件
A ︵ B为晨线, B ︵为C 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 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 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 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答案 B 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A、C、D都 没有显示南北半球偏转的差异。B表示的偏转方向正确。
编辑课件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
答案 B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昼现象。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运动。
编辑课件
4.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A.每天都重合 B.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两者重合 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 D.只有冬至日和夏至日这两天两者重合
答案 B 地方时的计算是经度每相差15°差一小时,东侧较早;为了使用 方便,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 时,东侧区时较早;各个国家根据实际确定法定时间;80°E不是所在时区的 中央经线,则80°E的地方时和区时编辑不课一件致。
重难突破
重难一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 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 点地方时为1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