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人均GDP前十省份)-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现状详解

产业结构现状详解

产业结构现状详解
今天,中国正处于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元年之中,市场
经济环境已经形成,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继续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从2024年到2024年,中国经
济较大规模发展,扩大了全国生产总值规模,这也导致了中国产业结构的
变化。

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呈现出务实、创新、协调、绿色的特点,以贸易
贸易为主导,以农业、经济交通为支撑,以建筑业、冶金、机械制造业、
电子信息业和新兴产业为拉动力。

按产业划分,工业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
的49.3%,农业占24.9%、服务业占25.8%。

中国产业结构呈现第四次产业转型的样子,产业和经济体系由传统产
业向技术密集型可再生能源制造体系的转变。

对于传统产业,过去几年来,中国加强了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改善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而且提高了产
品的技术含量。

比如,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大力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和信息化也是中国的发展重点之一,未来的中国产业结构将
有大的变化。

中国31省市及300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数据对比分析

中国31省市及300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数据对比分析

中国31省市及300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数据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市和30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一个庞大的话题,超过1200字的篇幅无法详尽覆盖,但可以从一些主要数据对比分析来展开。

首先,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在31个省市中,广东、江苏和山东是经济总量最大的三个省市,占据了中国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份额。

其中,广东省的经济总量最大,其GDP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经济总量也位列中国前几名。

但是,从城市的角度来看,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是上海,远超过其他城市。

这也符合上海的特殊经济地位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身份。

其次,从人均GDP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也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

沿海省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均GDP普遍较高,而西部地区、内陆省市和中小城市的人均GDP相对较低。

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人均GDP高居前列,这与这些城市的高收入人口和高耗费水平相关。

还有一些城市,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宁夏的银川,人均GDP也相对较高,这与原材料资源丰富以及地理位置优势有关。

另外,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省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服务业占据相对较高比重。

西部省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相对缺乏高附加值和创新性的产业。

城市层面来看,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普遍较为多元化,包括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而部分二线、三线城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

此外,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中小城市。

一方面,一线城市受到国际化程度高、产业发展多元化的影响,有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中小城市面临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聚不足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产业迁移、扶持新兴产业等方式来推动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31个省市和30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产业结构分析可以为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提供重要依据,让他们了解当前的产业发展情况,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第一产业(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只占到约9%;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相对稳定,在国内GDP 中占据重要地位,约占到41%;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渐崛起,目前已成为国内GD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到约50%。

三、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第一产业的比重过低。

尽管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但农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2.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

虽然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但过度依赖工业发展,可能会导致资源消耗的加剧和环境破坏。

3.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在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差距,且高端服务业比重较低。

四、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1.提升农业的发展效益。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加强工业结构调整。

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工业竞争力。

3.促进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乡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提高高端服务业的比重。

4.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协同机制的建设,以推动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五、结论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16 11:05:00 ]阅读:63作者:冯筱编辑:studa110711 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和起点。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沿海11个沿海省市的产业数据处理,比较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省市;辽宁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一、前言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微观经济的组合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的协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建国初期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的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总体竞争力上却逐渐落后与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进展不大。

如今,辽宁省面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研究省内产业结构的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与其他迅速发展的沿海省的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辽宁省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全省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1个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19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

SSM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或全国为参考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并据此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产业结构多样化且相对成熟,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首先,农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产业之一、江苏省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适宜种植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

江苏的农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种植和渔业为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农业水资源紧张、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其次,制造业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以汽车、机械、电子等为主要代表。

江苏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

此外,江苏省还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服务业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江苏省的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达,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是中国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为江苏省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江苏省也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例如,江苏省成立了苏州、南京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此外,江苏省还加大了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尽管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相对成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资源约束。

江苏省的土地、水资源有限,加上近年来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是市场竞争激烈。

江苏省处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周边省份及上海市形成了高度竞争。

因此,江苏省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总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且相对成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其重要的产业领域。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推进,江苏省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GDP及人均GDP排名

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GDP及人均GDP排名

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2011年GDP及人均GDP排名中国各省市面积、人口、2011年GDP及人均GDP排名(一)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面积/人口排名<1>各省份面积、人口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2/地区7/自治州5/市辖区11/县级市20/县62/自治县6/人口1925万02:西藏自治区 (面积12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地区6/市辖区1/县级市1/县71/人口262万0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7 盟5 市辖区19 县级市13 县17 旗49 自治旗3/人口2376万注:前三名的面积加起来大约40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半个中国陆地面积。

-------------------------------------------------------------------------------04:青海省(面积72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地区1/自治州6/市辖区4/县级市2/县30/自治县7/人口518万05:四川省(面积48万平方千米)人口8437万(居全国第3位)地级市18/自治州3/市辖区42/县级市14/县121/自治县3/人口8329万06:黑龙江省(面积46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2/地区1/市辖区64/县级市19/县46/自治县1/人口3689万07:甘肃省(面积39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0/地区2/自治州2/市辖区15/县级市4/县60/自治县7/人口2562万08:云南省(面积38万平方千米)地级市5/地区3/自治州8/市辖区9/县级10/80/自治县29/人口4288万0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3/地区1/市辖区31/县级市7/县58/自治县12 /人口4489万10:湖南省(面积21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3/自治州1/市辖区34/县级市16/县65/ 自治县7/人口6440万11:河北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1 /市辖区36 /县级市22/ 县108/自治县6/人口6744万12:陕西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0/市辖区23/县级市3/县83/人口3605万13:吉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地级市8/自治州1/市辖区19/县级市20/县18/自治县3/人口2728万14:湖北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2 /自治州1 /市辖区38 /县级市24 /县37/ 自治县2/ 林区1/人口6028万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地级市21 /市辖区49 /县级市30 /县42 /自治县3/人口8642万16:贵州省(面积17万平方千米) 地级市4/地区2/自治州3/市辖区9/县级市9/县56/自治县11/特区2 /人口3525万17:江西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 地级市11/ 市辖区19 /县级市10 /县70/人口4140万18:河南省(面积16万平方千米) /人口9603万(居全国第1位)地级市17/ 市辖区48 /县级市21 /县89/人口9256万19:山东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人口9024万(居全国第2位)地级市17 /市辖区48/ 县级市31/ 县60/人口9079万20:山西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区 1 /地级市 10 /市辖区22 /县级市 12 /县 85/人口3297万21:辽宁省(面积15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4 /市辖区56/ 县级市17/ 县19/ 自治县8/人口4238万22: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7/市辖区44/县级市5/县56/人口5986万23:福建省(面积12万平方千米)地级市 9 /市辖区 27 /县级市14 /县 45/人口3471万24:江苏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3 /市辖区52 /县级市27/ 县27/人口7438万25:浙江省(面积10万平方千米)地级市11/市辖区30/县级市22/县35/自治县1/人口4677万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市辖区15/县级市4/县17/自治县4/人口3090万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万平方千米)地级市4/市辖区8/县级市2/县14/人口562万28:海南省(面积3.4万平方千米)地级市2/市辖区4/县级市6/县4 /自治县6 /人口787万29:北京市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6/县2/人口1128万30:天津市 (面积1.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5/县3/人口924万31:上海市 (面积6340.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8/县1/人口1674万32: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区号00852/人口673万33: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8平方千米)区号00853/人口44万34:台湾(中国外海领地)(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 人口2277万<2>海上领土面积1>渤海 (内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中国各省各产业GDP

中国各省各产业GDP

年度标识省份编码省份名称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没有单位没有单位没有单位亿元亿元亿元2008142中国314045.400033702.0000149003.40002009142中国340902.800035226.0000157638.80002010142中国401512.800040533.6000187383.20002011142中国473104.000047486.2000220412.80002012142中国519470.100052373.6300235161.99002013142中国568845.210056957.0000249684.4200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亿元亿元亿元亿元130260.200018743.2000131340.000016362.5000135239.900022398.8000148038.000016727.1000160722.200026661.0000173596.000019132.2000188470.200031942.7000205205.000022432.8000199670.660035491.3400231934.480024660.0000210689.420038995.0000262203.790027282.9300地区生产总值-住宿和餐饮业地区生产总值-金融业地区生产总值-房地产业亿元亿元亿元6616.100014863.300014738.70007118.200017767.500018654.90008068.500020980.600022782.00009172.800024958.300026783.900010464.210028722.680029359.730011494.050633534.755733294.7665地区生产总值-其他服务业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亿元没有单位没有单位没有单位52577.100010.700047.400041.800058785.900010.300046.200043.400066886.600010.100046.700043.200078412.000010.000046.600043.400089333.450010.080045.270044.6500100925.426710.012743.893246.0940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元没有单位没有单位没有单位没有单位23708.0000109.6347105.3785109.8775110.402925608.0000109.2142104.1835109.9404109.563830015.0000110.4470104.2713112.2502109.752035198.0000109.2999104.2504110.2848109.415838459.4700107.6526104.5488107.9163108.056141907.5900107.6712104.0000107.8462108.2712总值指数-第三产业(上年=100)。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之一、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面将对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第一产业:农业仍然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拥有较大的农业基础和农产品种植面积。

山东省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中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要作物。

此外,山东省还有一定规模的果蔬种植和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

2.第二产业:制造业在山东省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山东省的制造业主要包括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

其中,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在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

3.第三产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山东省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壮大。

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以金融、商贸、旅游等为主要支撑行业。

山东省作为沿海省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青岛和威海等沿海城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4.新兴产业:山东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例如,山东省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已经成为全国的研发和生产中心,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体来说,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农业仍然是基础产业,制造业是经济的支撑力量,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山东省通过协调三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优化升级。

未来,山东省还需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生产总值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参数,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背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生产效率。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中国的人均GDP的才在6000-700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有着5-8倍的关系。

人均GDP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参数来衡量富裕程度,但是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均产值前十省份
从人均产值前十名的省份分布我们可以看到,除内蒙外,其余省份都分布在靠近东部沿海地区,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往来是这些地区比整个内陆地区拥有更高的产业效率的基础。

人均产值前十的省份,其人均产值都超过了全国的水平。

在总产值排名前十的生分钟,只有广东、山东、
江苏、浙江、上海、辽宁进入了人均产值前十的省份。

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人均产值排在前三位,更加说明大型都市拥有更高的产业效率和富裕程度。

江苏、浙江的人均产值超过了广东,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这两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总体来说高于广东。

经济总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区经济的全貌
人口分布情况
对比全国人口的情况,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六个人口大省,并没有进人人均GDP前十。

人均人口前十
人均收入前十省份的城镇人口不仅都超过了50%,更是都超过了全国的城镇人口比例。

广东、江苏、浙江、福建都超过了60%,上海、北京、天津更是接近80%。

更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了
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推动了产业效率和人均产值得增长。

总产值增速
从各省生产总值增速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山东五省2005年-2014年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天津、内蒙古、辽宁、福建的复合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

从年增长率的角度看,09年,各省也都受到了世界经济的的影响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情况。

而天津、内蒙古、辽宁三省在14年的增速凑出现大幅度下滑,这种增速下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还是需要后面的实际情况进行
分析。

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北京的第一产业比例最小,而第三产业比例最高,都超过了70%,这连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正逐渐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靠拢;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大致相同,而内蒙、辽宁、山东、福建四省,第二产业的比重还是要高于第三
产业。

产业增长
从产业增速的角度来看,除内蒙古的第一产业符合增长率和全国水平持平外,其余省份第一产业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的水平。

而且,上海、北京、江苏、浙江、辽宁在2014年的产值出现了负增长,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的省份里,对农业资源的占用造成了农业产值的增速放缓。

在第二产业中,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六个省得第二产业增速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天津、内蒙古、辽宁、福建的第二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

内蒙古、天津、辽宁的第二产业增长,应该更多的是得益于国家加强对环渤海经济圈的投入。

不过考虑到渤海经济圈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以及区域内部行政干预等一系列的问题,靠投资拉动的增长能否持续,需要看后面
的经济发展数据。

山东也在环渤海的经济圈内,其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全国水平了。

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福建等省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的水平。

而天津、山东、内蒙古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的水平,江苏、辽宁的发展速度基本和全国的发展水平持平。

整体来看,各省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都要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城镇人口比例越高,人均GDP的水品就越高;同时,增长速度也相对较低。

人均GDP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相对比较高,同样发展速度也较慢。

从经济和产业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会带比较大的生产总值得提高。

而从工业化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增速会放缓,但是人均GDP会相应的提高。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完成的,没有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可以跨域第二产业进行发展
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各个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

比如,第二产业目前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在尚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省市,是否还要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化进程的减缓对第三产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第三产业结构
从第三产业结构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业在上海、北京所占的份额最高,这也反映出北京作为首都和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

在江苏和广东,金融业也占据相对比较高的地位。

房地产业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福建等地也占据比较多的份额。

天津、江苏、浙江、内蒙古、广东、辽宁、福建等省的交通运输也占据比较高的比重,而住宿和餐饮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在所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务占比是最高,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总结一下上面的分析,中国一部分省市如北京、上海已经跨域了工业化的门槛,在向现代化的服务业城市发展;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正在从工业化向现代化进发的过程中;从业化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总体的增速会放缓,低于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化时的增速;工业化过程出现的产能过剩
问题,既影响工业化进程,也影响经济结构的平衡。

从总体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来看,江苏最适合作为参考省市。

首先,江苏的产业增速和产业结构都与全国水平比较接近;其次江苏没有大的资源型项目;第三从地里分布来看,江苏既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城市,代表性比较强;第四江苏不是个汇聚点,所以其发展数据更能体现本省的数据,而不像北京、上海有些数据其实是汇总的全国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