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有苯海索,1-2mg 3/日口 服。主要用于有震颤突出的年轻患者,老年慎 用,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金刚烷胺,100mg 每日2次,适用轻症或与其 他药物联用。癫痫慎用,哺乳禁用。 复方左旋多巴:62.5-125mg 2-3次/天。(美 多芭 息宁控释片)
治疗药物
鉴别诊断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药物性:吩噻嗪类、丁酰苯类、利血平、锂剂 、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等。 中毒性:CO和锰中毒多见。 感染后:甲型脑炎,其他病毒性脑炎 外伤性。 血管性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变性病 多系统萎缩(MSA)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皮质基底节变性
其他: 原发性震颤 抑郁症
治疗药物
定义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 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 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 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属于 运动障碍疾病(锥体外系疾病)
病因
年龄因素: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40以前 很少发病。 环境因素:吸毒(海洛因),除草剂、杀虫剂 、鱼藤酮、异喹啉类化合物。 遗传因素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缺陷 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
运动系统 椎体外系
广义的椎体外系是指椎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运动 神经核及运动传导束。 狭义的锥体外系仅指纹状体系统,包括尾状核 、壳核、苍白球、红核、黑质和丘脑底核,总 称基底节。 纹状体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肌肉的紧张度,协调 骨骼肌运动。
锥体外系
广义:锥体系统以外所有的躯体运动 的神经系统结构,包括纹状体、前庭 小脑系统。 狭义:纹状体系统(基底节) 纹状体:尾状核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红核 黑质 丘脑底核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组织结构 相同, 发生学较新。 旧纹状体:苍白球,发生学上较古老 。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百度百科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病友网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分析症,是发生于中年以上帕金森病症状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老的帕金森病患者。
原发性震颤麻木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局部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内伤、甲状旁腺功效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愁剂(甲胺氧化酶强迫剂等)作用等都可惹起类似帕金森病的浮现帕金森分析征。
该病起病缓慢,呈举行性减轻,浮现有:(1)姿势与步态面容死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焦虑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昭彰,手指浮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
震颤早期常在运动时出现,作恣意运动和睡眠中消灭,心思激动时减轻,早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生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主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生硬相关,如发音肌生硬惹起发音穷困,手指肌生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穷困)。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鼓动感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消沉。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淘汰,乙酰胆碱功效绝对亢进相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消沉胆碱能功效,用法如下:(1)多巴胺替代休养选用左旋多巴,开始500毫克/天,分2次饭后口服,以还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获得最大疗效且反作用尚轻为度。
一般最适宜剂量为2-4.5克/天,最大剂量不应跨越5克/天;金刚烷胺适用于较轻病例,可服100毫克,1日3次。
(2)抗胆碱能药物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东莨菪碱0.2-0.4毫克,1日3次;开马君5-10毫克,1日3次。
帕金森ppt课件

管理压力
03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
措施,如放松技巧、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帕金森病的遗传咨询
了解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应 了解其病情和遗传情况,以评估 个人风险。
遗传咨询
与专业医生进行咨询,了解家族 遗传信息、风险评估、遗传测试 和后续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控制运动的区域。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逐渐加重的 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减少等症
状。
PD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 也可能在年轻人中发病。
帕金森病的病因
01
02
03
04
PD通常是由大脑中黑质细胞 死亡引起的。
黑质细胞产生一种叫做多巴胺 的神经递质,它有助于控制肌
肉运动。
当黑质细胞死亡时,大脑中多 巴胺的水平下降,导致肌肉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黑质细胞 会死亡,但可能与遗传、环境
因素和氧化应激有关。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PD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僵硬、震颤 和运动减少的症状。
PD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睡眠 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问题(如便秘和 尿频)。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如行走、坐下、起床和说话等。
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能量和 营养素摄入。
日常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如穿衣、 洗澡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 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帕金森病的社会支持
建立患者支持群体
通过患者支持群体,患者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帮助。
提供社会资源
为患者提供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服务、康复设备等。
帕金森病

28 May 2019 Braak H et al.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PrLelaEteAd SpaEthoIloNgyS. CEeRll TTissPuereResse2n00t4a;t3i1o8n: 1t2i1tl-e134.
非运动症状:
精神症状:抑郁、焦虑、 睡眠行为异常 感觉障碍:嗅觉减退, 不安腿综合征 自主神经症状:便秘、 血压偏低、多汗、性功能 障碍、排尿障碍
四、诊断
早期:其临床诊断标准为 1997 年发表的英国脑 库标准。 近期,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的诊断标 准后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增加了非运动症状在 诊断中的作用,并且对诊断的确定性进行了分类 (确诊 PD 和很可能 PD)。
I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核心症状(即同时 符合1和2)
1、运动迟缓(必须) 2、肌强直或(且)静止性震颤
注意: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中3.15 和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II 支持标准
1、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2、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3、明确的非对称的静止性震颤 4、嗅觉丧失
药物性帕金森病综合征
抗精神病药: D2 受体拮抗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
降压药: 多巴胺耗竭剂如利血平、降压灵
止吐剂:胃复安、氯波必利 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桂利嗪 抗抑郁药: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等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约占帕金森综合征13%
药物性帕金森病综合征
◙运动迟缓特点:
困难(2)随动意作运动执减行少困&缓难慢 。 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好。 面具脸:表情肌活动少, 双 眼凝视, 瞬目减少
临床帕金森病疾病分期及治疗措施

临床帕金森病疾病分期及治疗措施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分期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1)早期:Hoehn-Yahr1-2.5级;2)中晚期:Hoehn-Yahr3-5 级。
治疗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用药的原则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可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01、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运动康复、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
一般开始多以单药治疗,但也可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针对多靶点)的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力求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急性不良反应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① 复方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卡比双多巴)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
②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两种类型:麦角类DAs 和非麦角类DAs,其中麦角类由于可能引起瓣膜病变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已不主张使用,而主要推崇采用非麦角类,并作为早发型患者病程初期的首选药物,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高汀和阿扑吗啡。
③ MAO-BI包括第一代MAO-BI 司来吉兰常释片和口崩片(国内未上市)及第二代MAO-BI 雷沙吉兰,以及国内尚未上市的双通道阻滞剂沙芬酰胺、唑尼沙胺。
帕金森病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1817
临床表现
其它:
• Myerson征:反复扣击眉弓上缘诱发 眨 眼不止。 • 口咽肌肉运动障碍:讲话缓慢、语音低沉、 吞咽困难… • 自主神经症状:oily face、多汗、便秘、 直立性低血压; • 精神症状:认知障碍、抑郁、幻觉。
生化病理
黑质纹状体通路
TH 左旋酪氨酸
摄 取
DDC 左旋多巴
MAO、COMT 多巴胺
作 用 于
高香草酸
黑质神经元
壳核、尾状核
临床表现
• 多50岁后起病; • 隐袭起病,逐渐进展; • 主要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 高、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 • 初发症状:震颤占60%-70%,步行 障碍占12%;肌强直占10%;运动 迟缓占10%; • N字形进展。
病 因
• 年龄老化:促发因素 • 环境因素:环境中类似MPTP的毒素 • 遗传因素:10%为家族性,家庭集聚家族 史,易感基因
a-synuclein Parkin gene
LRRK2 HTRA2
DJ-1 gene
遗传因素
UCH-L1 gene
PINK1 gene
ATP13A2
发病机制
正 常 人
DA DA Ach Ach
• 左旋多巴:
疗
• 用药时机:有争议,年龄、工作性质、疾病类型等, 一般老年人可考虑早期选用。 • 用药方法: 标准片:62.5mg bid-tid,最大250mg tid 空腹. 控释片:浓度稳定,作用时间长,控制症状波动. 水溶片:便于口服,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吞咽困 难,清晨运动不能,开期延迟,下午关期延长,剂末现象.
DAR激动剂
帕金森病名词解释定义

帕金森病名词解释定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它被认为是由于脑部神经细胞死亡或受损而导致的,尤其是黑质这一脑区域中的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死亡。
这种死亡或受损导致了多巴胺水平的下降,而多巴胺是一种在调节运动和动作协调中起重要作用的化学物质。
帕金森病通常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包括震颤(手部震颤是最常见的表现)、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和不稳定平衡。
除了运动障碍,帕金森病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如抑郁、认知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目前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手段可以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治疗》课件

手术治疗后需继续进行药物治疗,并根据手术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等,可辅助药物治疗 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 疗法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 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04
帕金森病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耐药性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副作用和耐药性 问题。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通过补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副作用, 如运动障碍、异动症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需要不断增加 药物剂量才能维持效果。
手术治疗的利与弊
总结词
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时的选择,但存在一定 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详细描述
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电刺激和神经切除术等,可以缓解症状 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治疗也存在风险,如手术并发 症、电池耗竭等,且治疗费用较高。
长期治疗的成本与可及性
总结词
长期治疗需要考虑到治疗成本和可及性问题,这对患者和社会都是一项挑战。
02 运动锻炼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肌肉力量和 灵活性。
03 睡眠管理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 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症状和 提高生活质量。
0 日常生活的适应 4根据病情调整日常生活,合理
安排工作和家务,避免过度劳 累。
心理调适与应对策略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疏导等,有助于减轻患者 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 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部门: 教师姓名: 教研室:神经病学 授课时间: 专业 临床医学 大课 学时 1 学时 第一节 帕金森病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年级 2012 级 授课教师 职称 主治医师 课 型(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二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 神经病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贾建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社、出版时间、版本) 2013.3, 第 7 版. 教学目,并总结运动 障碍性疾病的各自特点 和临床诊断要点。
四、帕金森病的概念:
概念:常见于老年人群的,进行性的, 形象描述:引出维持人体 正常运动的两大神经递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解释:进行性 progressive; 变性 neurodegenerative:黑质多 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DA 分泌 减少。 新旧知识连接 复习总论中学习过的有关运动的两大 神经递质系统: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 平衡: 乙酰胆碱分泌不足, 产生肌张力↓, 运动↑症候群; 而多巴胺产出不足, 产生肌张力↑, 运动↓症候群。 质 —— 多 巴 胺 与 乙 酰 胆 碱的“动态平衡”,便于 学生理解和记忆。
设问: “那么肌张力增高、 动画 1:展示肌张力增高 运 动 减 少 有 些 什 么 样 的 的模式动画,充分利用动 表现呢?”通过设问,引 出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 讲解。 互动环节:和学生一起互 动进行肌张力检查,培养 动手能力。 互动环节:和学生一起互 动进行快速轮替实验,培 养动手能力。 设问: “随意运动减少累 及面部的肌肉会出现什 么样的表现?”通过设
2分 动画 1: 展示何谓进行性, 钟 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的发 病及发展特点。 图片:展示何谓变性,引 导学生认识疾病的本质, 为后续病理及生化病理 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画 2:展示多巴胺和乙 酰胆碱两大神经递质的 动态平衡与失衡及其结 果,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 理解难点内容。
四、现 场 授 课 部 分
3/7
15 分 钟
三、非 现 场 授 课 部分
2.纹状体、丘脑底核病变:基底节输 病的诊断思路(尤其是定 出减少,皮质运动功能受到过度易化 位诊断思路) 导致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 婴儿期或童年早期起病的运动障碍提 示产伤\核黄疸\脑缺氧或遗传性疾病。 成人早期出现震颤可能为良性特发性 震颤。中老年期震颤可能为帕金森病。 3.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异常、运动 迟缓、异常不自主运动。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 语词准确、有启发性:帕金森病中的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使用恰当。2. 层
次分明、有条理性:条理分明、枝蔓有序、主次清晰。3. 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既能展示全课内容,又重点 突出,结合内容恰当运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4. 布局合理、有计划性:合理的布局, 注意整体效果。
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图片:展示小写征及面具 培养临床思维。 脸,通过直观正常与异常 表现的对比,加深学生的 印象。 3. 姿势步态异常(postrual instability) 互动环节: “长期卧床带 特殊站姿、特殊步态、冻结现象 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引 教学内容补充: 出并发症的联系。 冻结现象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联系临床,教书育人:晚 期冻结现象使患者长期 卧床,可能并发肺部感 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 疾病而致死。理论联系临 4.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鉴别诊断:与姿势性震颤相鉴别 静止性震颤是最常见的症状,但不是 诊断的必备条件,为帕金森病诊断的 讲解进行铺垫。 床实际,方便学生理解记 忆,增加临床经验。 设问 : “静止性震颤和 姿势性震颤的区别是什 么呢?”引出两者的鉴 别要点。 表格:列举两种震颤的鉴 别要点,帮助学生梳理要 点,加深记忆。 视频 5/6:展示两种震颤 的典型视频,配合图表加 深记忆。注重教学实用性 及有效性。 2分 钟 六、现 场 授 课 部 分 图片:展示异常站姿 视频 4: 展示 “慌张步态” 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 察,掌握帕金森病异常步 态的表现。
1/7
学情分析:本门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下学期的医学本科生,已具备一定的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
科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在授课中通过对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的直观展现、归纳与总结、连环设问的方法启发、 诱导学生。通过引入启发式和分析式教学,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学习。通过对已有的基础医学理论与神经 病学内容相整合,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通过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的密切结合,培养 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临床见习、实习做好准备,并以此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实现从医学生 到临床医生的迈进。
教学、互动内容设计
设问:“而这一位老年人 是正常的衰老吗? ”带动 学生主动思考,在探索答 案的同时,使学生们快速
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视频 1:从生机勃勃的青 年奔跑步态到步履蹒跚 的正常老年步态,在视觉 刺激下引导学生关注人 体不同年龄阶段正常运 视频 2:展示帕金森病的 异常姿势步态的视频,给 学生留下帕金森病的第 一印象,激发学生进一步 学习帕金森病临床表现 的兴趣。
教学方法:1.整合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将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与板书
有机结合,强调重点、讲清难点,并将基础与临床密切联系,充分运用教师的讲授技巧:表情、肢体语言等,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强化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学好基础知 识的重要性。2.启发式教学: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临床表现①(运 动症状) ,挖掘本质①(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透过本质②(黑质与其他部位的解剖联系与功能) ,推导临床表 现②(非运动症状) ,层层递进,通过提问来加强师生互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 养科学思维方法。3.分析比较式教学:在讲授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时,充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 使重难点知识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利用、对临床知识进行理解学习的过程。
五、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1 (运动 症状) :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症候群 四主征: 1. 肌强直(rigidity) 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 铅管样强直(lead pipe rigidity) 2. 运动迟缓(bradykinesia) 随意运动减少 教学内容补充: 小写征(micrographia) 面具脸(masked face)
2/7
授课内容 一、导课:
以观看从年轻到老年的步态改 变、从正常老年人的步履蹒跚到帕金 森病的异常姿势步态的视频,作为导 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 点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运动障碍性疾 病”。配合视频和学生一起观察异常姿 势步态的表现,归纳和总结其特点, 引出“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的概念。 最后,提出问题: “为什么帕金森病又 叫震颤麻痹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 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非 现 场 授 课 部分
2分 钟
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分类与临 床诊断路径:
1.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基底节输出 增多,皮质运动功能受到过度抑制导 致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对解 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 视频:展示代表性的病例 视频,解释各个通路受 固,及其与疾病相联系, 损、神经递质改变引起的 锻 炼 学 生 对 神 经 系 统 疾 特征性的运动障碍。启发
教材分析与教学内容重组:
【教材分析】第七版教材本章节与第六版教材比较,在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部分进行了补充,明确地将帕金 森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了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这将更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如何把握疾病整体;整个 章节的编排,其实用性、可读性、条理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学内容重组整合】本章的难点在于疾病的解剖基础和生化病理机制,而症状学的内容复杂、抽象,涉及 了大量的神经解剖学知识;因此对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重新组织编排,将 “临床表现”提前讲授, “病理及 生化病理”穿插其中,将《系统解剖学》及《病理学》中的相关内容与《神经病学》本章节内容有机结合, 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有助于学生按照“组织与器官”的线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多 本教材内容,从基础到临床,融会贯通。
授课思路及教学设计:
【授课思路】以“运动障碍”为主线,紧紧围绕“临床表现”与“锥体外系解剖及其功能”两个方面相互穿 插,将抽象、难点的内容直观、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次课的重难点内容。 【教学设计】1. 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基本功板书的设计与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直观、生 动、丰富的作用,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病例展示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表达。2. 教学模式:以课 堂讲授为主,通过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维,加强教学互动;在教学组织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条件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直接、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有效、印象深刻的教学效 果。3. 教学风格: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结合形象生动的导课,贯穿教学主线的设问和简洁直观的总结,对 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相结 合,在学生新旧知识、多学科知识之间搭建融会贯通的桥梁。
一、知识目标:1. 能够描述锥体外系的解剖结构,并能陈述帕金森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2. 能够解释帕金 森病的病理及生化病理改变。3. 能够分析锥体外系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并能解决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二、技能目标:1. 对锥体外系疾病的患者能够进行有效全面的病史询问。2. 对帕金森病患者能够进行肌张 力检查、快速轮替动作检查及姿势步态检查,并能判断上述检查结果及总结患者体征。 三、情感及价值取向目标:1. 通过围绕帕金森病临床表现所展开的深入浅出的授课思路,培养学生逐渐养 成科学的临床思路和缜密的临床观察能力, 用开阔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去探索疾病和发现未知的领域。 2. 将 临床和生活实例作为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体现于教学中,树立医学生的关爱意识、责任意识,培养谨慎、严谨 和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重点: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教学设计】① 时间保障:用课堂 1/3 的时间讲授。② 方法保障:用互动式、提问式、启发式的方 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 手段保障:用视频、动画、图片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肌张力改变机制的动画到 帕金森患者肌张力检查的视频,从正常人的姿势步态到患者的异常姿势步态,从正常人的表情到患者的异常 表情,应用对比带来的视觉冲击,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突出和强调重点,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便于掌握记忆。④ 语言艺术:重点内容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适当重复、停顿及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体现。 ⑤ 板书及多媒体设计:醒目、艺术,便于理解和记忆,有效配合课堂讲授。 二、难点:帕金森病的生化病理。 【难点分析】这是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旧知识(锥体外系结构、多巴胺及乙酰胆碱两大神经递质的生理 功能及意义) ,又要能与新知识(帕金森病的病理及生化病理)前后串联,新旧知识融合的一个过程,并且 理解生化病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出帕金森病治疗策略的学习与理解,对二年级本科学生来说较抽象和复杂。 【解决办法】①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使生化病理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环环相扣,促 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② 板书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动画,将抽象内容直观化,使之易于理解。 ③ 通过互动、提问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④ 启发学生归纳 并理解帕金森病的生化病理改变,以及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干预发病进程(引出下一节课的重点 内容——帕金森病治疗,为课后的主动预习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