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体小说

合集下载

谈《帕米拉》中的书信体小说艺术

谈《帕米拉》中的书信体小说艺术

谈《帕米拉》中的书信体小说艺术塞缪尔?理查逊(1689―1761)是英国小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处女作《帕米拉》属于英国早期的心理小说。

《帕米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理查逊独特的展现人物心理现实的手法,即书信体手法。

书信体小说可能起源于书信体诗文。

修辞学家将书信分为私信、情书与公开信三类。

在中世纪,有大量的修辞学论文其实是写信指南。

早在十六世纪,书信体小说已在欧洲萌芽。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写信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人刻意追求书信的风格、技巧与文采,并从与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实际上,写信不仅是人们交往和通讯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一门艺术,写信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人身份和文化修养的标准。

因此,当时一些教人写信的手册很畅销。

理查逊正是应出版商要求。

准备写一本既有娱乐性、又能指导年轻姑娘写信的书。

即《帕米拉》。

这部小说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欢迎,第一年内连续出版五次,同时译成多种文字,风靡一些欧洲国家。

《帕米拉》讲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仆的不同寻常的故事。

帕米拉出身卑微,但天资聪颖。

由于太太的偏爱,她于是有机会接受了那些名门闺秀所受的教育,弹琴、唱歌、舞蹈、写作,无一不精。

太太去世后,她服侍少东家。

她历尽艰辛,饱受折磨,抗拒少东家的勾引与诱惑,最后以自己的贞节自爱打动了少东家,并得到了回报,从女仆一跃成为贵妇。

理查逊塑造帕米拉这个人物形象。

其目的是为了给年轻妇女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理查逊认为,女性身上的原罪比男性更根深蒂固,妇女总是面临着堕落的危险,所以他希望通过富有说教性的故事来指导妇女的思想和行为。

他的这种艺术观点正好继承了贺拉斯对诗歌的目的所作的论述,“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杨周翰译《诗艺》,1991年)在理查逊生活的十八世纪,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使得广大妇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婚姻,妇女人口的过剩和婚姻的商业色彩导致了未婚妇女人数的增加,女仆的命运尤为不幸。

父与子故事简介

父与子故事简介

父与子故事简介
《父与子》是一本书信体小说,作者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于1934年至1937年之间。

故事以父与子为标题,通过一系列的漫画和短文,展现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父亲与儿子在生活中的种种趣事和对话,包括家庭生活、外出旅行、游戏玩耍、教育学习等方面。

父亲是一个善良、幽默、有责任心的人,对儿子非常疼爱,并且时刻关注他的成长和进步。

儿子则是一个聪明、调皮、好奇心强的孩子,对父亲充满了敬爱和信任。

故事中的漫画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父与子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卜劳恩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将父子之间的真实情感和趣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父与子》在当时成为了德国最受欢迎的漫画作品之一,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球。

它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论书信体小说《紫颜色》的奴隶叙事策略

论书信体小说《紫颜色》的奴隶叙事策略

论书信体小说《紫颜色》的奴隶叙事策略摘要: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紫颜色》通过描述美国南方农村一个普通黑人妇女西莉从麻木不仁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细腻刻画了西莉成长变化的心路里程,深刻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遭受多重压迫下的悲惨生存现状。

本文以奴隶叙事为切入点,揭示该小说对传统奴隶叙事的创新,以展示其写作特色。

关键词:书信体;紫颜色;奴隶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11-02艾丽斯·沃克是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坦率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以小说创作著称,同时还写诗、短篇小说、散文和自传。

她的作品大多集中表现非裔美国,尤其是南方乡村的黑人妇女的视角与生活。

她因对白人种族主义和黑人族长制进行革命性的批评而饱受争议。

事实上,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揭露非洲美国社会群体的生活,而并非简单直接地把他们的经历与白人社会联系在一起。

她被视作为黑人妇女的代言人和挑战禁忌的勇士。

沃克的作品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同时交织着精神和超自然的元素。

她有意回避直线型叙事和她认为是西方白人文学传统一部分的其他习俗。

相反地,她的作品展现的是十九世纪奴隶叙事和黑人民间传说的影响以及口述故事的文化。

沃克的叙事技巧与特点在她的代表作品《紫颜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一、西莉的梦想美国在民权运动之前,物质生活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黑人把宗教视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教堂对他们而言与家庭是同等重要的,有时甚至超过家庭的重要性。

“教堂是人们日常聚会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心中所追随的天堂和净土。

”①女主人公西莉成长在一个没有温情和温暖的家庭里,没有可以依靠的亲人和朋友。

每个星期都去教堂听神父做礼拜,听神父宣读和讲解《圣经》成了她最高兴的事情,因为那是她接受教育和了解外面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径。

在这种单纯封闭的成长环境下,她相信了《圣经》上说上帝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

从理查森的《帕梅拉》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书信体小说的流变与发展

从理查森的《帕梅拉》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书信体小说的流变与发展

从理查森的《帕梅拉》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书信体小说的流变与发展李音音【摘要】书信体小说从一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理查森的《帕梅拉》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信体小说,促进了小说的发展,理查森也被誉为“英国小说的奠基人”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文称陀氏)的《穷人》也运用书信体来塑造俄国经典的“小人物”形象,使其一举成名.《帕梅拉》和《穷人》的书信体写作,揭示书信体小说不断产生流变与发展.【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3)001【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书信体小说;《帕梅拉》;《穷人》;流变与发展【作者】李音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12书信体小说是18世纪小说的一个亮点形式,在推动小说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理查森作为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不仅追随了当时社会书信写作的风尚,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书信体小说的发展,《帕梅拉》一经发表,在英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理查森赢得极大的声誉,影响了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陀氏的《穷人》在俄国发表之后,获得许多评论家的支持,他成功运用书信体这一小说创作方法,通过下等文官杰符什金和所救孤女瓦尔瓦拉的通信,深化了俄国“小人物”写作。

本文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书信体这一小说新手法在流变过程中的传播与发展。

一、比较的基础《帕梅拉》与《穷人》同样作为书信体小说,有很强的可比性。

两本著作都有一定程度的首创意义并给作者带来巨大的声誉。

作为文学的自觉者,理查森曾说,他希望能够引进一种新的写作形式。

《帕梅拉》采用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少女帕梅拉给女贵族当仆人,善良的贵妇人教她语言、书写。

女主人去世后,她跟随女主人的儿子B先生,可是B先生对她心存邪念,面对邪恶的男主人的侵犯,帕梅拉为了保护忠贞,毅然拒绝。

最终帕梅拉的忠贞美德打动了他,帕梅拉接受了他的求婚。

谈《紫色》中的书信体小说艺术

谈《紫色》中的书信体小说艺术
3 获得 独 立— — 茜莉 写 给 新上 帝 的信 .
主人公茜莉是一个在种族歧视 、 别歧视和落后 文化多重压迫 下的 性
黑人 女 子 , 四岁 被 继 父 当 作 泄 欲 工 具 , 了两 个 被 继 父 抛 弃 的 孩 子 , 十 生 又 被继父嫁给有 四个孩子 , 需要奴仆 的 x先生。她是一个纯真 、 良、 善 勤快 的女孩 , 在不懂世事的年龄被继父奸污怀孕 , 多年后才知道继父原来不是


上帝的权威。
2 形 成 对 比— — 聂蒂 写 给 茜 莉 的信 .
茜莉的进步发生在她人生的第 二阶段 , 一时期是其心 灵和女性 主 这 义 意 识 的 苏 醒 阶段 。她 的 个 性 日益 显 现 , 有 了 最 初 的女 性 主 义 思 想 痕 并
迹 。 那 么 茜莉 所 写 的书 信 格 式 也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在 非 洲 的 妹 妹 聂 远 蒂取 代 了初 始 的上 帝 , 为 茜 莉 写 信 的最 可 靠 的 倾 诉 对 象 。 她 在 这 一 时 成
者 的本 意 了
艾丽丝 ・ 沃克在创作小说《 紫色》 继 承了西方传统的书信体小 说 时, 的写作风格 , 全书 由9 2封信组成 , 中 7 其 O封为女 主人公 茜莉所写 , 余 其 2 2封是她的妹妹聂 蒂写给她 的。作为处于社会边缘的黑人女作 家, 艾利 斯 ・ 沃克在表现阶级压迫、 种族压迫 、 别压迫甚至 同性 恋等主题 时, 性 能 巧妙地借用书信体这一写作方式 , 利用 自己是黑人及女作家的双重地位 , 使黑人女性发 出了自己的声音 , 向社会发出了有力 的抗议。 二 、 件 扮演 的 角 色 信 小说前半部分是茜莉写给上帝的 5 封信 , 5 然后是写给妹妹耐蒂的 1 4 封 信 , 妹 耐 蒂又 给 茜 莉 写 了 2 妹 2封 信 , 小说 最 后 是 茜 莉再 次 给 上帝 写信 。 上帝在茜莉心 目中的最初形象是有几分像 “ 在银行工作 的身体强壮 的白 人 ” 而后来上帝是并非万能 的“ 白人 ” 进而在莎格和妹妹耐 蒂的影响 , 老 , 下, 一个全新的上帝形象在茜莉心 目中形成 , 尽管还 有些模糊 , 但这 个上 帝让她感到慰藉 。茜莉的最后一封信就是写给这个上帝的—— 宇宙万物

浅谈十八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特征-李骠

浅谈十八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特征-李骠

浅谈十八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特征摘要: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向英国文学领域推出了书信体小说,他的书信体小说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书信体小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文学特征,具有对话性、私密性以及即时性等鲜明的特征。

十八世纪是英国书信体小说的繁荣发展阶段,自此以后英国的书信体小说逐步走向沉寂,在现代社会书信体小说以某种崭新的形式发生了转化。

关键词:书信体小说;塞缪尔·理查逊;帕梅拉;私密性一、引言书信体小说最早起源于西班牙,时间是在十五世纪。

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向英国文学领域推出了书信体小说,他的书信体小说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力,《帕梅拉》、《克拉丽莎》《格兰狄森》都是塞缪尔·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代表作,对当时英国社会反响很大。

书信体小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文学特征,具有对话性、私密性以及即时性等鲜明的特征。

十八世纪的英国书信体小说立足于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十八世纪英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八世纪是英国书信体小说的繁荣发展阶段,自此以后英国的书信体小说逐步走向沉寂,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找寻到书信体小说的影子。

二、十八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英国小说的发展与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国小说的繁荣发展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这一点伊恩·P·瓦特在他的著作《小说的兴起》中表示了肯定。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家庭私窒的产生都成为推动小说获得繁荣发展的影响因素。

英国小说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都紧密地与英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众多方面相连。

英国小说在十八世纪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英国小说在这一时期进入全面崛起阶段。

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在休闲娱乐、消遣方式方面十分贫乏,人们之间的通讯方式也十分落伍,这种现状促进了民间书信往来的繁荣,这些都成为推动英国书信体小说繁荣发展的有利要素。

论书信体小说的主要特征

论书信体小说的主要特征

论书信体小说的主要特征作者:黄亚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0期摘; 要:书信体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一封封书信组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影响了很多学者,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

如今,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空间的交流变得必不可少,为书信体小说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本文主要从文体学的详细分析了书信体小说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小说《长腿叔叔》中的应用体现。

关键词:书信体小说;文体特征;长腿叔叔;简·韦伯斯特[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21、引言欧洲文学史上,书信文体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18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19世纪,由于叙事方式的限制,书信体小说开始衰落甚至灭绝。

在20世纪,书信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直接表达自己的平台。

因此,书信体小说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书信体小说再次吸引了学者和读者的注意。

《长腿叔叔》(Daddy-Long-Legs)是由美国作家让·韦伯斯特撰写的著名书信体小说,该小说自出版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因此,本文试图从文体角度研究书信体小说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在小说《长腿叔叔》中的应用体现。

2、书信体小说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写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写作形式,信件是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交流渠道之一(Rebecca Earle,1998)。

随着信件交流的发展,书信逐渐融入文学中,许多作家倾向于通过书信叙述小说。

但到目前为止,书信体小说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但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Jorn Norwich认为,书信体小说是指一种由一系列书信组成的小说。

McKee表示,书信体小说通常指的是由一个或多个书信书写的小说,它们代替作者引导整个小说的话语。

作者记录同一事件并通过书信表达了各种观点,但自身没有参与文本叙述(McKee,1985)。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信体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人物与读者之间内外的对话。

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查令十字街84号是英国作家海伦·汉芙的短篇书信体小说,于1970年出版。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后的伦敦,讲述了一位爱书如命的美国女作家和一位对书店充满热情的英国男子之间通过书信建立的深厚友谊。

这部小说以书信形式记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以及书籍在两位主人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作者、故事情节和影响等角度,为大家探究这本特别的小说的魅力所在。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作者海伦·汉芙。

她是一位出生在1915年的美国作家,曾在美国库切斯特学院学习剧本写作。

《查令十字街84号》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的唯一的短篇小说。

汉芙以其流畅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描写而广受赞誉。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哈莉特·查曼和弗兰克·多恩像是她的化身,也代表了她对于书籍与文化的热爱。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富有深意。

哈莉特·查曼是一位爱书如命的作家,她渴望拥有古旧书店的图书馆。

她通过一本二战期间收到的关于书的广告小册子,联系了位于伦敦的查曼与何尔海勒书店的弗兰克·多恩。

他们通过书信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交流,执着而真诚地分享彼此的阅读和生活经历。

小说通过一系列书信展示了两位主人公之间渐渐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友谊渐渐扩展到其他人物身上,例如哈莉特的朋友萨西·刘易斯和弗兰克的妻子诺拉。

这本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背后所传递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书信的形式,汉芙讲述了关于阅读、书籍和友谊等主题的故事。

首先,她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二战的时期,书籍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是精神的寄托,更是重建文明的重要工具。

哈莉特和弗兰克通过书籍建立了独特的联系,书中知识的交流促使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入的了解和友谊。

小说中的书店象征着文化与知识的聚集地,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其次,小说中的友谊也是其魅力所在。

书信通过时空的间隔连接了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深情厚谊。

哈莉特和弗兰克在书信中坦诚相待,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体小说
用书信的形式写成的小说。

以第气人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增加真实感。

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新爱洛绮丝》。

Richardson是书信体小说的大师,他的第一本书信体小说“Pamela”反响很好,非常有戏剧性(dramatic).他要告诉读者不能都幻想跟Pamela一样,可以麻雀变凤凰。

Pamela的结局是偶然,并非必然。

书信体小说确实是有局限的,因为情节都是体现在人物的书信上,因此作者很容易对小说失去控制,不同的人物总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吧,而这些话产生的影响未必都是作者的本意了。

不过书信体小说有个好处,就是能够让小说很生动,以为它都是从现在的角度叙述过去(bring the past to present)。

Richardson后来一部比较出名的书信体小说《克拉莉莎》是英国第一部悲剧小说。

再后来的书信体小说比较出名的有《少年维特之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