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简答论述必考30题
幼儿教师招聘常考简答论述案例题

幼儿教师招聘常考简答论述案例题一、简答题1.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育萃专家解析】幼儿教师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也要热爱幼儿,把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
(2)健康的身心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洞察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因人施教的技能和能力等。
从知识结构上说,需要涉及一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
观察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应有的能力。
2.儿童动作规律有哪些?2.【育萃专家解析】略。
3.简要说明幼儿坚持性及其发展的关键年龄。
3.【育萃专家解析】3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目的制约,坚持时间极短。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困难枯燥会使他们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许多情况根本不能接受坚持性任务。
坚持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在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也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
实验表明: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关键年龄。
正是在这个年龄,外界环境对坚持性的影响最大。
4.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育萃专家解析】(××区幼儿教师招聘2013年真题)(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5.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5.【育萃专家解析】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3)平衡儿童的情绪,积极情绪得到巩固、深化,消极情绪得到疏导;(4)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发展其社会性行为。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 教育学历年真题 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浙江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历年真题之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简述家庭中如何创设属于儿童的天地。
(1)放置基本设备(2)放置儿童玩具(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2.简述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纯真美好(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4)幼儿教师具备多重角色4.幼儿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儿童的谈话。
如教师关注地用目光注视儿童,用点头、抚摩孩子表示鼓励和对孩子谈话的兴趣,使儿童感觉到“老师很喜欢听我说”。
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因为有的时候幼儿会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结构出现错误等。
教师在倾听的时候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儿童语言中所蕴涵的意义。
(2)教师在与儿童交谈的时候注意身体的姿势。
一个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她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当她看到一个孩子害怕时,她会弯下身体和孩子平视,用双手扶住他,注视着他,以平静的、自然的声音,以稳定的情绪与孩子谈话。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组织语言,不说儿童可能听不懂的词语,保证儿童明白自己的意思。
(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儿童了解教师的想法。
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了小朋友们听故事。
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都很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
”教师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使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其效果要比单纯的压制和责备好得多。
5.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6.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幼儿教师考试必备简答题

幼儿教师考试必备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讲解讲述法谈话、讨论法参观发游戏操作法观察法实验法电教法2.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3.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的适应性;(3)帮组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
4.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教育目的;(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简述游戏的作用。
(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幼儿亲子交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
(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简述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
(1)家庭教育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2)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3)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目标的分解要正确,目标的涵盖面要广泛,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简述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幼师考试简答论述题汇总【2020年最新】

简答题1、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答案](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首先是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
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观点。
一方面要注意那些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注意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发展过程;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研究过程(3)教育性原则。
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时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2、简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案](1)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
(2)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智力。
(4)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3、简述《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答案](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答案]夏季天气过于炎热,或曝光长时间照射幼儿头部,可致幼儿中暑,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等症状。
处理办法如下:第一,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第二,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幼师考试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题1、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答案](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首先是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
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观点。
一方面要注意那些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注意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发展过程;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研究过程(3)教育性原则。
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时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2、简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案](1)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
(2)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智力。
(4)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3、简述《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答案](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答案]夏季天气过于炎热,或曝光长时间照射幼儿头部,可致幼儿中暑,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等症状。
处理办法如下:第一,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第二,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幼儿园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102道

2、幼儿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
常生活中去。 (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3、当幼儿发生惊厥(俗名抽风)时,保教人员第一时间应采取什么 措施?
9、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目的逐渐明确; 2、时间逐渐延长; 3、方法逐渐得当; 4、 细节逐渐全面; 5、概括逐渐深入;
10、幼儿教育的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17、 现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 (2) 幼儿智力教育强调利用感官。 (3) 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情感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
习惯培养。 (4) 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美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
儿的年龄特点。
19.根据学前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 包括几个方面?
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者和社会对于教育对象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以幼 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为基础的,这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依 据。
16、如何理解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 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 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 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2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按教育内容分是什么? (1)学科式教育内容。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简答论述必备29道题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简答论述必备29道题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旳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也称替代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学习过程①注意过程:学习者注意和观察榜样行为的各个方面。
影响注薏的因索包括榜样行为的特征、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等。
②保持过程:学习者将注意到的榜样行为以言语和表象两种表征系统保存于记忆系统。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
③复制过程:学习者复制观察到的榜样行为,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榜样行为而受到奖励。
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受动机因素影晌。
(3)强化班杜拉捂出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①直接强化:是学习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
②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不直接受到强化而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动机。
③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动机。
2、影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弗洛伊德的性欲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婴儿和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与性的关系,强调其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它是构成个体人格的主要因素。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1)口唇期(出生-1.5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2)肛门期(1.5-3岁左右),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快感;(3)性器期(3-6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4)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肯春期前),儿亘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人潜伏期,对性不感兴趣,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5)生殖期(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由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幼师考试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题
1、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答案](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首先是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
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观点。
一方面要注意那些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注意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发展过程;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研究过程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时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2、简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案](1)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
(2)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智力。
(4)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3、简述《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答案](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资格简答论述必备30题
1、影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旳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乜称替代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学习过程
①注意过程:学习者注意和观察榜样行为的各个方面。
影响注薏的因索包括榜样行为的特征、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等。
②保持讨程:学习者将注意到的榜样行为以言语和表象两种表征系统保存于记忆系统。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
③复制过程:学习者复制观察到的榜样行为,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④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榜样行为而受到奖励。
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去现受动机因素影晌响。
(3)强化
班杜拉捂出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①直接强化:是学习者直接受到外部强化的景响。
②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不直接受到强化而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动机。
③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动机。
3、弗洛伊德的性欲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婴儿和儿奎早期的生活经验与性的关系,强调其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它是构成个体人格的主要因素。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
(1)口唇期(出生-1.5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
(2)肛门期(1.5-3岁左右),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快感;
(3)性器期(3-6岁左右),儿童进入生殖器期,喜欢抚弄自己的性器官而获得快乐和满足
(4)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肯春期前),儿亘性与攻击的冲动开始进人潜伏期,对性不感兴趣,也不再通过躯体部位而获得快感;
(5)生殖期(从青春期到整个成年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个体由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在心理上逐渐有了与性别相关的职业计划、婚姻理想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并分析了这一危机解决成功和解決失败分别带来的影响,给出了引导每阶段走出危机、成功发展的方法。
具体如下:
(1)信任对怀疑(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