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一、临床表现。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程
度和活动受限的程度可以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和评估来确定,这些临床表现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X线片、CT和
MRI等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的位置、程度和骨折面的移位情况,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功能障碍。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会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包括步态异常、关节活动受限等
情况。
这些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情况。
患者接受的治疗情况也是确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重要参考依据。
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情况,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五、医学评估。
医学专家的评估意见对于确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程度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医学评估报告是鉴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功能
障碍、治疗情况和医学评估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确定伤残程度和赔偿金额。
在进行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情况,
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胫骨平台是与股骨下端相邻的胫骨的上端,有两个凹面,分别为内、外侧平台,与股骨内、外髁相对应。
胫骨平台关节面为内、外侧关月板覆盖,可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吸收震荡。
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
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
(一)病因胫骨平台骨折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
受伤过程中,股骨髁对下面的股骨平台施加了剪切和压缩应力,可导致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两者并存。
而单纯骨折只发生于骨松质致密的年轻人,只有此关节面才能够只承受压缩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近端致密的骨松质变得稀疏,不再只承受压缩应力,当存在轴向压缩载荷时发生塌陷或劈裂塌陷骨折。
暴力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粉碎程度,亦决定骨折移位的程度。
另外,常常合并韧带、软组织的损伤。
(二)骨折分型1.根据骨折的病理改变(1)劈裂骨折得折线呈纵向,自平台向外或内下,到干骺端皮质骨。
骨折块含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外、向下或旋转移位。
(2)塌陷骨折骨折块含有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下或旋转移位,并与远折端嵌插,部分塌陷骨折发生于平台关节面中部,呈向下移位与骨折远端嵌插,骨折块与平台周转部分完全分离。
(3)粉碎骨折(4)混合性骨折2.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1)外侧平台骨折较多见。
(2)内侧平台骨折较少见。
(3)内外两侧平台骨折。
(4)胫骨平台前缘骨折。
(5)胫骨平台后缘骨折。
(6)胫骨平台外缘骨折。
(7)胫骨平台内缘骨折。
(三)临床表现伤后病人膝关节肿胀疼痛,皮肤紧张发亮或出现水泡,伤肢不能负重可有异常活动和畸形。
开放骨折可见骨折片外露,小儿青枝骨折表现为不敢负重和局部疼痛。
如伤后小腿疼痛严重,肌肉有压力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发凉苍白或发绀,足趾不能活动,感觉障碍,可能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四)诊断通常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地显示平台骨折。
若怀疑有骨折,但上述X线片未能显示,可以拍摄内旋40°和(或)外旋40°X线片。
胫骨平台骨折

经腓骨截骨入路缺点
(1)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明显优势。 (2)后期内固定取出比较困难。 (3)随访时间短,该入路优越性须长时间,大样本研究 证实。
5.经(改良后)前外侧入路
在前外侧入路基础上将切口向后侧延伸,保护腓总 神经,分离股二头肌腱及腓骨头。 优点:软组织剥离少,不伤及腓总神经,不需利用腓骨 头截骨术暴露关节面。 局限性:骨折累及干骺端时重建钢板无法固定,需采用 防滑重建钢板辅助固定。
膝周围韧带
膝周围韧带
常见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胫骨平台后方深层结构 L:外侧;M:内侧;F:腓骨; articular line: 关节线; pes anserinus: 鹅足; 腘肌(popliteaus): 位于腘窝底部表层,从内下斜向 外上走行的三角形束状扁肌;胫前 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 ATA) :
后外侧入路缺点
(1)平台后侧剪切应力较大,拉力螺钉难以维持骨块稳定。 (2)术中应避免暴力及长时间牵拉腘窝处血管神经,防止其损伤 及血栓形成。 (3)术中切开膝关节后外侧腘肌,腘肌腱及腘斜韧带等维持膝关 节稳定性重要结构,关闭切口前应仔细缝合。
7.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
膝关节线上方1cm切口,弧形向下绕过腓 骨小头,沿腓骨中部向下切开至关节线下7 ~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 沿股二头 肌内缘和腓骨小头后方显露腓总神经, 自 腓肠肌外侧头外缘向内侧牵开, 结扎切断 膝下外侧血管束, 自腘肌和比目鱼肌之间 , 显露后关节囊和胫骨平台外后髁。切开 后关节囊, 向上牵开外侧半月板后角, 可 显露后外侧平台的关节面。如切口需要向远 端延伸, 可部分切开比目鱼肌的起点, 骨 膜下剥离, 可获得足够的显露。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一、解剖:解剖:1、骨: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是凹陷的;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是凸起的。
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的倾斜。
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的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的髁间隆起分开。
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的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的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的入路。
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
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的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1、胫骨平台的损伤常由于: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的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的侧方暴力——剪切力;②轴向暴力——压缩力;③轴向和侧方暴力混合。
临床上产生最常见的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的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的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
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的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的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的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的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三、损伤结果: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意义: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的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
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的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的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压缩和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的偏斜,而关节面的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
胫骨平台骨折概述

胫骨平台骨折概述应用解剖胫骨平台内侧髁较大,关节面凹陷,简称为大、低、凹;比外侧平台坚固;外侧髁相对较小,关节面稍凸,简称为小\高\凸;胫骨关节面有10-15°的后倾;膝关节解剖轴线有7°外翻角,故外侧平台容易骨折;胫骨结节在关节面下约3cm处;胫骨近端外侧为Gerdy结节,有髂胫束附着;诊断1.病史:胫骨平台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40-60%为道路交通事故伤。
以前命名为保险杠骨折(bumper fractures)。
老年骨质疏松者,微小暴力即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
损伤机制有内外翻应力\轴向应力,低能量损伤劈裂+压缩,高能量损伤劈裂+粉碎;2.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触痛、活动疼痛;膝关节肿胀、瘀斑、浮髌征阳性;有否伤口;膝关节不稳定、反常活动;小腿肿胀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合并伤情况;3.影像评估:前后位、侧位、斜位、胫骨平台位(10-15°后倾)X 线,牵引下的正位,CT及三维重建能更准确的描述骨折的性质,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必要时MRI检查明确关节内情况;血管造影用于血管损伤;4. 合并伤评估:需要仔细的体检及MRI检查,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约7-43%,前交叉韧带损伤约占胫骨平台高能量损伤的23%,半月板损伤约50%,骨折/脱位(胫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胫骨平台骨折不到10%。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需要排除;沙茨克尔分类沙茨克尔胫骨平台分类Schatzker Ⅰ型:外侧劈裂 Lateral split (年轻人屈曲和轴向应力,属于AO分类的B1.1型)Schatzker Ⅱ型:外侧劈裂并压缩 lateral Split with depression (40岁以上屈曲和轴向应力,属于AO分类的B3.1型)Schatzker Ⅲ型:外侧压缩Pure lateral depression (40-50岁,属于AO分类的B2.2或者B2.2)Schatzker Ⅳ型:内侧压缩Pure medial depression(内翻和轴向应力损伤,外力大合并髁间棘骨折,外侧韧带复合损伤,易产生脱位和内翻畸形,属于AO分类的B1\B2\B3骨折)Schatzker Ⅴ型:双髁骨折 Bicondylar (高能量损伤,伸直位轴向应力,属于AO分类的C1型骨折)Schatzker Ⅵ型:平台劈裂延及干骺端Split extends to metadiaphysis (骨干干骺端分离\高能量损伤\关节面塌陷粉碎,软组织损伤重,属于AO分类的C2\C3型骨折)Ⅳ、Ⅴ和Ⅵ型骨折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尤须注意。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技巧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技巧胫骨平台骨折,又称为胫骨髁骨折,为膝关节创伤常见骨折,主要为膝关节受外界严重撞击或经受高处坠落等外伤引起,青壮年群体较为多见。
临床上单髁骨折较为常见,特别为外髁,根据研究调查表明,外侧平台骨折占比为45%-70%,内侧仅为10%-20%。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双髁骨折发生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骨折后,通常使多个组织受累,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因此,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包含哪些?如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
1.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1.1表现及体征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膝关节存在肿胀、疼痛感,针对未发生位移患者而言,其局部表现较轻,需通过拍摄X线才能最终确诊。
骨折发生位移患者,通常会产生严重的血肿,并存在大面积淤斑。
患者骨折损伤之后,受局部肿胀影响,其周围张力大幅度增加,对骨折复位和固定存在较大影响。
1.2并发症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不同程度引发各类并发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韧带损伤。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占比5%-20%,针对此类患者及骨质疏松老年人,发生并发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较少,但内侧副韧带损伤占比较大,需对其韧带破损状况进行实时观察,主要因外侧平台骨折后,患者骨正常支撑能力丧失。
因此,需对其患者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误诊。
其二,半月板损伤。
此类并发症较为常见,半月板受损之后,其主要在关节囊附着部位发生严重撕裂。
其三,血管神经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发生严重位移时,增加腓总神经受损,造成严重后果,需对其加以重视。
1.3影像学检查1.3.1X线检查患者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需及时进行X线条检查,主要将骨折具体部位及类型予以明确,为后期患者诊疗做以支撑,但其X线条上仅呈现骨实际结构,主要以互相重叠为表现,关节面骨折实际状况难以判定,具体塌陷实际距离存在不确定,无法准确显示韧带、半月板损伤。
1.3.2CT扫描患者胫骨平台骨折之后,患者进行CT扫描,对其诊断十分关键,按照其检查结果,将其骨折分为6型,不仅涉及外侧单纯劈裂骨折、塌陷型骨折;而且包含平台粉碎型骨折、内测平台骨折等。
右胫骨平台骨折

右胫骨平台骨折
右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伤害,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以及严重的疼痛。
此类骨折发生于右胫骨头最上端处,由断裂或断裂的骨组成,浅表性骨折可以使关节受到严重伤害,并可能导致慢性滞后或不可逆的受伤。
因此,右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主要集中在减少伤口感染,减轻局部疼痛和恢复功能上。
右胫骨平台骨折的症状包括疼痛和出血。
尽管疼痛可能没有明显的体征,但当患者转动脚腕或踝关节时,其可能会有强烈的疼痛感。
此外,患者可能会遇到胫骨肿胀和变形,尤其是在活动时会表现得更明显。
另外,患者可能会有紫红色的皮肤或渗出液,这些都是右胫骨平台骨折的标志。
右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类。
在手术治疗方面,包括重建右胫骨平台,重建或修复断裂的软骨,以及降低关节内窝的压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止痛药、抗炎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来降低疼痛和发炎症状。
此外,为了预防感染,还可以使用抗生素。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应在家中采取正确的自我管理护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疼痛和有助于早期康复。
对于轻度骨折,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松紧带绑定好胫骨,避免运动,以及使用冰敷来减轻疼痛。
患者还应根据治疗医生的指示使用特殊的膝关节支具,以限制膝关节的运动,并利用关节活动疗法,使关节扩张和伸展。
总之,右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伤害,发生后可导致功
能受损,疼痛难以忍受,因此,治疗及时以及正确地进行自我管理护理非常重要。
在治疗方面,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减少受伤,协助患者康复。
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及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及早治愈,减少受伤的影响。
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

3 卢世璧. 主译 . 贝尔 骨 科 手 术 学 [ . 9 坎 M]第
版 .山 东 :山 东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2 0 , 0 7. 04 24
牵 向 外侧 , 动 静 脉 牵 向 内侧 , 露 膝 关 路 或 联 合 内外 侧 入 路 。 从 风 等 认 为 , 胭 显 罗 对
缝 合 切 口 . 置 引流 管 。 力 绷 带 加 压 包 大 .在 后 方 使 用 接 骨板 固定 可 获 得 充 分 留 弹 力学 稳 定 性 更 佳 。 扎 。术 后 2 ~ 8 时 视 引 流 量 拔 除 引 流 的支 撑 作 用 , 44 小
. 对 管 。 后 不 予 石 膏 外 固定 , 励 患 者 及 早 21 后 外 侧 人 路 的适 应 征 : 于 胫 骨 平 术 鼓
节 后 外 侧部 。 开 关 节 囊 并 暴 露 骨折 端 。 于平 台后 侧 劈 裂 骨 折 .前 侧 人 路 无 法 直 切
直 视 下 复位 骨折 , 块 缺 损 处 植 骨 , 意 视 下 获 得 解 剖 复位 ,且 从 固 定 稳 定 性 角 4 罗 从 风 , 承 方 , 洪 , 基 于 C 骨 满 胡 高 等. T的胫 骨 后 克 氏针 临 时 固定 。 C臂 机 透 视 位好 后 , 度 来 看 ,前 侧 人 路 是 通 过 自前 向 后 置 人 平 台 骨 折 的三 柱 分 型 [] J.中华 刨 伤 骨 科 以 T形 或 L形 锁 定 接 骨 板 固定 。伴 有 半 的拉 力 螺 钉 进 行 骨 折 固 定 ,其 稳 定 性 主
I ar n fk e on tblya ni— mp i to nejit a it sa n me s i dctrfrsria t a n [] J B n ia o ugcl r t t J. o e o e me Jit ugA 17 ,513 - 30 o r( n ,9 3 5 :3 1 1 5 . n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外侧骨折-----前外侧扩大切口入路
整理ppt
后外侧骨折-----后正中切口入路
整理ppt
后外侧骨折-----腓骨头截骨入路
Yu B, Han K, Zhan C, Zhang C, Ma H, Su J. Fibular head osteotomy: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or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Knee. 2010 Oct;17(5):313-8.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 折
整理ppt
定义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
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
后外侧胫骨平台的定义?
整理ppt
整理ppt
后外侧
后外侧胫骨平台
整理ppt
解剖
整理ppt
解剖
整理ppt
A:46.3±9.0mm B:35.7±9.0mm
解剖
后侧血管
腘动脉 胫前动脉ATA
整理ppt
解剖
后外侧复合体!!! (PLC)
整理ppt
损伤机制
外翻
内翻
过伸 伸直 屈曲
整理ppt
影像学检查
• X线 • CT • MRI • CTA或动脉血管造影
整理ppt
分型
Schatzker 分型 AO/OTA分型 三柱分型 Hohl-Moore分型
整理ppt
Schatzker 分型
Schatzker J, McBroom R, Bruce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79 Jan-Feb;(138):94-104.
后外侧骨折-----后外侧切口入路
Chang SM, Zheng HP, Li HF, Jia YW, Huang YG, Wang X, Yu GR. Treatment of isolated posterior coronal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through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direct exposure and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9 Jul;129(7):955-62整理ppt
Johnson EE, Timon S, Osuji C. Surgical technique: Tscherne-Johnson
extensile approach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3
Sep;471(9):2760-7.
整理ppt
后外侧骨折-----后外侧切口入路
Chang SM, Zheng HP, Li HF, Jia YW, Huang YG, Wang X, Yu GR. Treatment of isolated posterior coronal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through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direct exposure and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9 Jul;129(7):955-62整理ppt
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 外侧副韧带 腘肌腱复合体 腘腓韧带 弓状韧带 后外侧关节囊
整理ppt
解剖
外翻角:87° (85-90°)
后倾角:0-10°
Cong-Feng Luo.Reference axes for reconst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tion of the knee. The Knee 2004, 11:253-257
倒L入路
Luo CF, Sun H, Zhang B, Zeng BF. Three-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整0理Npopvt;24(11):683-92.
治疗
扩大 Tscherne-Johnson 入路
整理ppt
这是几型?
AO : 41-B3
Schatzker:Ⅱ型
整理ppt
三柱:外侧+后侧柱
治疗
整理ppt
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
• 关节塌陷和分离>3 mm • 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5 • 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 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 屈膝不稳————单纯后外侧平台骨折
1.Thomas C,Athanasiov A,Wullschleger M,et a1.Current concepts i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09,76(5):363.373. 2.Papagelopoulos PJ,Partsinevelos AA,Themistocleous GS,et plications after tibia plateau fracture surgery[J].Injury,2006,37(6):475—484.
整理ppt
AO/OTA分型
关节外骨折(Type A) 单髁骨折(Type B) 双髁骨折(TyPe C)
整理ppt
三柱分型
Luo CF, Sun H, Zhang B, Zeng BF. Three-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0 Nov;24(11):683-92.
整理ppt
治疗
前外侧入路
整理ppt
后正中入路
Hughston JC. A surgical approach to the medial and posterior ligaments of the knee.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73;91(91):29–33
整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