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合集下载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一、临床表现。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程
度和活动受限的程度可以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和评估来确定,这些临床表现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X线片、CT和
MRI等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的位置、程度和骨折面的移位情况,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功能障碍。

胫骨平台骨折伤残会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包括步态异常、关节活动受限等
情况。

这些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情况。

患者接受的治疗情况也是确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重要参考依据。

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情况,对于确定伤残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五、医学评估。

医学专家的评估意见对于确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程度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医学评估报告是鉴定胫骨平台骨折伤残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功能
障碍、治疗情况和医学评估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确定伤残程度和赔偿金额。

在进行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情况,
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胫骨平台骨折伤残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胫骨平台是与股骨下端相邻的胫骨的上端,有两个凹面,分别为内、外侧平台,与股骨内、外髁相对应。

胫骨平台关节面为内、外侧关月板覆盖,可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吸收震荡。

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

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

(一)病因胫骨平台骨折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

受伤过程中,股骨髁对下面的股骨平台施加了剪切和压缩应力,可导致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两者并存。

而单纯骨折只发生于骨松质致密的年轻人,只有此关节面才能够只承受压缩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近端致密的骨松质变得稀疏,不再只承受压缩应力,当存在轴向压缩载荷时发生塌陷或劈裂塌陷骨折。

暴力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粉碎程度,亦决定骨折移位的程度。

另外,常常合并韧带、软组织的损伤。

(二)骨折分型1.根据骨折的病理改变(1)劈裂骨折得折线呈纵向,自平台向外或内下,到干骺端皮质骨。

骨折块含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外、向下或旋转移位。

(2)塌陷骨折骨折块含有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下或旋转移位,并与远折端嵌插,部分塌陷骨折发生于平台关节面中部,呈向下移位与骨折远端嵌插,骨折块与平台周转部分完全分离。

(3)粉碎骨折(4)混合性骨折2.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1)外侧平台骨折较多见。

(2)内侧平台骨折较少见。

(3)内外两侧平台骨折。

(4)胫骨平台前缘骨折。

(5)胫骨平台后缘骨折。

(6)胫骨平台外缘骨折。

(7)胫骨平台内缘骨折。

(三)临床表现伤后病人膝关节肿胀疼痛,皮肤紧张发亮或出现水泡,伤肢不能负重可有异常活动和畸形。

开放骨折可见骨折片外露,小儿青枝骨折表现为不敢负重和局部疼痛。

如伤后小腿疼痛严重,肌肉有压力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发凉苍白或发绀,足趾不能活动,感觉障碍,可能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四)诊断通常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地显示平台骨折。

若怀疑有骨折,但上述X线片未能显示,可以拍摄内旋40°和(或)外旋40°X线片。

观察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并总结经验

观察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并总结经验

观察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并总结经验发布时间:2021-06-02T07:48:31.04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作者:郭宁[导读] 目的研究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应用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患者需要使用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没有出现感染和总神经损伤情况。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没有发现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2±2.36)周。

郭宁中国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01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应用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患者需要使用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没有出现感染和总神经损伤情况。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没有发现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2±2.36)周。

结论使用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能够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erolateral low curvature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Methods 23 cases of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needed to use the anterolateral low curvatur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and 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re was no infection and total nerve injury during the follow-up.All fractures healed,and no reduction loss and internal fixation loosening were found.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12.2 ± 2.36)weeks.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erolateral approach low curvature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an get ideal treatment effect,high safety,good fracture healing,can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anterolateral low curvatur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reatment effect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下肢关节内骨折,发生率比较高,会对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以及活动能力等产生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诊疗技术要点

胫骨平台骨折诊疗技术要点

胫骨平台骨折诊疗技术要点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

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

因此,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

(一)分类及处理原则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

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将平台骨折分为无移位骨折、压缩骨折及劈裂-压缩骨折,即Roberts分类。

更详细的分类方法被大多学者接受的是Hohl 分类法。

其将胫骨髁部骨折按照骨折部位和程度分为以下6种类型。

1.第1型——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典型的楔形非粉碎性骨片被劈裂,向外向下移位。

这种骨折常见于无骨质疏松的较年轻患者。

如果有移位,可用两枚横向的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2.第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平台外侧楔形劈裂骨折并伴有关节面塌陷,塌陷骨片进入关节线平面以下。

这类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如塌陷大于8mm 或有不稳定时,大多数需要做切开复位,抬高塌陷的平台,在下方进行骨移植,骨折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外侧皮质用支持接骨板固定。

3.第Ⅲ型——单纯中央塌陷骨折此型为单纯中央塌陷骨折,其关节面被冲击进入平台,外侧皮质骨仍保持完整,常见于遭受垂直暴力者。

如果塌陷严重或在应力下显示不稳,关节骨片应抬高,并做骨移植术,然后用外侧皮质支持接骨板做支撑。

4.第IV型——内侧平台骨折这类骨折可以是单纯楔形劈裂,也可为粉碎性或塌陷骨折。

胫骨棘通常也能受到影响,骨折有成角内翻倾向,须做切开复位并用内侧支持接骨板和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5.第V型双髁骨折两侧胫骨平台劈裂,其特征是胫骨骺端和骨干仍保持连续性。

两髁部可用支持接骨板和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6.第VI型——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胫骨髁部的第VI型骨折是指胫骨近端楔形或斜形骨折并伴有一侧或两侧胫骨髁部和关节面骨折,干骺部和骨干分离标志着这是一种不稳定型骨折,可采用牵引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3.显露充分,可达满意复位及固定。
经腓骨截骨入路缺点
(1)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明显优势。 (2)后期内固定取出比较困难。 (3)随访时间短,该入路优越性须长时间,大样本研究 证实。
5.经(改良后)前外侧入路
在前外侧入路基础上将切口向后侧延伸,保护腓总 神经,分离股二头肌腱及腓骨头。 优点:软组织剥离少,不伤及腓总神经,不需利用腓骨 头截骨术暴露关节面。 局限性:骨折累及干骺端时重建钢板无法固定,需采用 防滑重建钢板辅助固定。
膝周围韧带
膝周围韧带
常见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胫骨平台后方深层结构 L:外侧;M:内侧;F:腓骨; articular line: 关节线; pes anserinus: 鹅足; 腘肌(popliteaus): 位于腘窝底部表层,从内下斜向 外上走行的三角形束状扁肌;胫前 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 ATA) :
后外侧入路缺点

(1)平台后侧剪切应力较大,拉力螺钉难以维持骨块稳定。 (2)术中应避免暴力及长时间牵拉腘窝处血管神经,防止其损伤 及血栓形成。 (3)术中切开膝关节后外侧腘肌,腘肌腱及腘斜韧带等维持膝关 节稳定性重要结构,关闭切口前应仔细缝合。
7.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
膝关节线上方1cm切口,弧形向下绕过腓 骨小头,沿腓骨中部向下切开至关节线下7 ~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 沿股二头 肌内缘和腓骨小头后方显露腓总神经, 自 腓肠肌外侧头外缘向内侧牵开, 结扎切断 膝下外侧血管束, 自腘肌和比目鱼肌之间 , 显露后关节囊和胫骨平台外后髁。切开 后关节囊, 向上牵开外侧半月板后角, 可 显露后外侧平台的关节面。如切口需要向远 端延伸, 可部分切开比目鱼肌的起点, 骨 膜下剥离, 可获得足够的显露。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当前第24页\共有33页\编于星期五\12点
手术切口
除外有其他特殊情况,一般应把整个患肢和 同侧髂嵴都进行消毒、铺单,并使用消毒的 止血带。术中应用C臂影像增强器进行监测。 根据骨折累及内髁或外髁的情况,可采用内 侧或外侧的纵切口。应避免使用S形或L形以 及三向辐射状切口。对于双髁骨折,建议采 用膝前正中纵切口。其优点是暴露充分,对 皮瓣的血供损伤小,而且若需晚期重建,亦 可重复使用此切口。
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3)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 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 (4)加固关节的韧带: ①、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髁与胫骨髁间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
②、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 膝关节 起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小头。 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③、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
当前第18页\共有33页\编于星期五\12点
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可使用可控制活动的膝关节支具。 对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骨折可采用骨牵引治 疗。保守治疗的目的不是使骨折获得解剖复 位,而是恢复轴线和关节活动。采用骨牵引 治疗粉碎骨折时,在牵引下早期进行膝关节 屈曲活动是有益的。根据临床体征、症状和 骨折愈合的放射学表现,伤后可用膝关节铰 链支具治疗3~6周,但8~12周内仍勿负重,直
当前第15页\共有33页\编于星期五\12点
临床表现及诊断
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应注意询问受 伤史,是外翻或内翻损伤、是高能量还是低能量 损伤。体检可发现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膝 部疼痛,胫骨近端和膝部有压痛。应注意检查软 组织情况、筋膜室张力、末梢脉搏和下肢神经功 能状态。若有开放伤口,应查清其与骨折端和膝 关节的关系。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一、解剖:解剖:1、骨: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是凹陷的;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是凸起的。

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的倾斜。

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的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的髁间隆起分开。

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的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的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的入路。

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

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的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1、胫骨平台的损伤常由于: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的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的侧方暴力——剪切力;②轴向暴力——压缩力;③轴向和侧方暴力混合。

临床上产生最常见的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的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的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

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的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的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的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的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三、损伤结果: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意义: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的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

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的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的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压缩和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的偏斜,而关节面的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

胫骨平台骨折概述

胫骨平台骨折概述

胫骨平台骨折概述应用解剖胫骨平台内侧髁较大,关节面凹陷,简称为大、低、凹;比外侧平台坚固;外侧髁相对较小,关节面稍凸,简称为小\高\凸;胫骨关节面有10-15°的后倾;膝关节解剖轴线有7°外翻角,故外侧平台容易骨折;胫骨结节在关节面下约3cm处;胫骨近端外侧为Gerdy结节,有髂胫束附着;诊断1.病史:胫骨平台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40-60%为道路交通事故伤。

以前命名为保险杠骨折(bumper fractures)。

老年骨质疏松者,微小暴力即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

损伤机制有内外翻应力\轴向应力,低能量损伤劈裂+压缩,高能量损伤劈裂+粉碎;2.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触痛、活动疼痛;膝关节肿胀、瘀斑、浮髌征阳性;有否伤口;膝关节不稳定、反常活动;小腿肿胀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合并伤情况;3.影像评估:前后位、侧位、斜位、胫骨平台位(10-15°后倾)X 线,牵引下的正位,CT及三维重建能更准确的描述骨折的性质,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必要时MRI检查明确关节内情况;血管造影用于血管损伤;4. 合并伤评估:需要仔细的体检及MRI检查,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约7-43%,前交叉韧带损伤约占胫骨平台高能量损伤的23%,半月板损伤约50%,骨折/脱位(胫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胫骨平台骨折不到10%。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需要排除;沙茨克尔分类沙茨克尔胫骨平台分类Schatzker Ⅰ型:外侧劈裂 Lateral split (年轻人屈曲和轴向应力,属于AO分类的B1.1型)Schatzker Ⅱ型:外侧劈裂并压缩 lateral Split with depression (40岁以上屈曲和轴向应力,属于AO分类的B3.1型)Schatzker Ⅲ型:外侧压缩Pure lateral depression (40-50岁,属于AO分类的B2.2或者B2.2)Schatzker Ⅳ型:内侧压缩Pure medial depression(内翻和轴向应力损伤,外力大合并髁间棘骨折,外侧韧带复合损伤,易产生脱位和内翻畸形,属于AO分类的B1\B2\B3骨折)Schatzker Ⅴ型:双髁骨折 Bicondylar (高能量损伤,伸直位轴向应力,属于AO分类的C1型骨折)Schatzker Ⅵ型:平台劈裂延及干骺端Split extends to metadiaphysis (骨干干骺端分离\高能量损伤\关节面塌陷粉碎,软组织损伤重,属于AO分类的C2\C3型骨折)Ⅳ、Ⅴ和Ⅵ型骨折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尤须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外侧骨折-----前外侧扩大切口入路
后外侧骨折-----后正中切口入路
后外侧骨折-----腓骨头截骨入路
Yu B, Han K, Zhan C, Zhang C, Ma H, Su J. Fibular head osteotomy: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or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Knee. 2010 Oct;17(5):313-8.
病例分享
患者,男,49岁,“摔伤致右 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5小时” 入院。 查体:右膝肿胀,无皮肤破溃, 可见瘀斑,皮肤张力可,右膝 外侧压痛明显,右下肢触痛觉 正常,右膝屈伸活动因痛受限, 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内侧切口
外侧切口
AO/OTA分型
关节外骨折(Type A) 单髁骨折(Type B) 双髁骨折(TyPe C)
三柱分型
Luo CF, Sun H, Zhang B, Zeng BF. Three-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0 Nov;24(11):683-92.
后外侧骨折-----后外侧切口入路
Chang SM, Zheng HP, Li HF, Jia YW, Huang YG, Wang X, Yu GR. Treatment of isolated posterior coronal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through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direct exposure and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9 Jul;129(7):955-62
治疗
前外侧入路
后正中入路
Hughston JC. A surgical approach to the medial and posterior ligaments of the knee.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73;91(91):29–33
倒L入路
Luo CF, Sun H, Zhang B, Zeng BF. Three-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0 Nov;24(11):683-92.
后外侧骨折-----后外侧切口入路
Chang SM, Zheng HP, Li HF, Jia YW, Huang YG, Wang X, Yu GR. Treatment of isolated posterior coronal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through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direct exposure and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9 Jul;129(7):955-62
解剖
外翻角:87° (85-90°) 后倾角:0-10°
Cong-Feng Luo.Reference axes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knee. The Knee 2004, 11:253-257
损伤机制
低能量损伤 外翻 过伸 伸直 屈曲
内翻
影像学检查
• X线
• CT
后外侧骨折-----Carlson入路
Carlson DA. Posterior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2005 Feb;19(2):73-8
后外侧骨折-----Frosch入路
Frosch KH, Balcarek P, Walde T, Stürmer KM. A new posterolateral approachwithout fibula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2010 Aug;24(8):515-20.
经皮内固定技术
This new technique is recommended for fractures with cleavage and compression or only compression
球囊复位技术
Heiney JP, Kursa K, Schmidt AH, Stannard JP.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Depressed Articu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omparison of Inflatable and Conventional Bone Tamps: Study of a Cadaver Mode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4 Aug 6;96(15):1273-1279
内固定技术
Raft技术 (竹筏或排钉技术)
Cross WW 3rd, Levy BA, Morgan JA, Armitage BM, Cole PA. Periarticular raft constructs and fracture stability in split-depressio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Injury. 2013 Jun;44(6):796-801.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潘德悦
定义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
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
后外侧胫骨平台的定义?
后外侧
后外侧胫骨平台
解剖
解剖
解剖
后侧血管
A:46.3±9.0mm B:35.7±9.0mm
腘动脉
胫前动脉ATA
解剖
后外侧复合体!!! (PLC)
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 外侧副韧带 腘肌腱复合体 腘腓韧带 弓状韧带 后外侧关节囊
治疗
扩大 Tscherne-Johnson 入路
Johnson EE, Timon S, Osuji C. Surgical technique: Tscherne-Johnson extensile approach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3 Sep;471(9):2760-7.
经骨折线复位
后外侧骨折常见固定方式
Zhang W, Luo CF, Putnis S, Sun H, Zeng ZM, Zeng BF.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four different fixations for the posterolateral shearing tibial plateau fracture.Knee. 2012 Mar;19(2):94-8.
内固定技术
JAIL(网格)技术
Weimann A, Heinkele T, Herbort M, Schliemann B, Petersen W, Raschke MJ. Minimally invasive reconstruction of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using the jail technique: a biomechanical study.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3 Apr 4;14:120.
这是几型?
AO : 41-B3
Schatzker:Ⅱ型
三柱:外侧+后侧柱
治疗
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
• • • • • 关节塌陷和分离>3 mm 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5 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屈膝不稳————单纯后外侧平台骨折
1.Thomas C,Athanasiov A,Wullschleger M,et a1.Current concepts i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09,76(5):363.373. 2.Papagelopoulos PJ,Partsinevelos AA,Themistocleous GS,et plications after tibia plateau fracture surgery[J].Injury,2006,37(6):475—484.
经腓骨头上入路
后(外)侧入路问题
暴露困难,易损伤血管神经 复位困难,无法直视关节面 力Biblioteka 纠正不足后(外)侧入路优点
直接复位 可以有效固定
常见治疗方式
治疗
内固定材料
• • • • • • 拉力螺钉 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克氏针 空心加压螺钉 髓内钉
后外侧骨折复位
• 经骨折线复位 • 开窗 • 截骨 • 后(外)侧入路
• MRI • CTA或动脉血管造影
分型
Schatzker 分型 AO/OTA分型 三柱分型 Hohl-Moore分型
Schatzker 分型
Schatzker J, McBroom R, Bruce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79 Jan-Feb;(138):94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