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

合集下载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工作,保证监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认定行政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保函〔2014〕611号)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进行水平评价。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对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申请单位颁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证书》(以下简称“水平评价证书”)。

持证单位应在水平评价证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三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从业单位自愿申请的原则。

第四条水平评价证书分为甲级、乙级两个等级。

取得甲级水平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担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乙级水平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第五条从事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接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培训,且每4年内至少参加1次知识更新培训。

第六条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负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工作,包括水平评价证书的申请、延续、变更、颁发等管理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委托,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平评价证书申请、延续材料的接收、转报及相关工作。

尚未成立省级水土保持学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水平评价证书管理的相关工作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承担。

第七条水平评价证书的颁发、延续、取消等文件经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平评价证书管理部门审查,学会理事长签发。

第八条水平评价证书实行总量控制、集中受理、动态管理。

集中受理时间提前1个月公告。

第九条水平评价证书的颁发、延续和取消等应当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为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生产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提高生产建设的可持续性,制定本技术规程。

二、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规定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2. 生产建设项目周边水土流失、侵蚀、沉积等情况及监测数据。

3. 生产建设项目周边植被覆盖情况及监测数据。

4. 生产建设项目有关水文水态方面的监测数据。

5. 生产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土壤侵蚀状况监测。

三、监测方法1. 监测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规定的监测方法进行。

2. 定期采集、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及时反馈汇总到生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

3. 监测数据要求准确、全面、可比、可靠,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4. 监测团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证书认证。

四、监测频次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规定的监测频次应得到严格遵守。

2. 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频次应根据监测内容、生产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和环境背景情况,制定监测计划。

五、监测报告1.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内容、方法、频次、数据、结论、建议等要素。

2. 报告要求准确、全面、可读、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3.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并随时提供数据支持。

六、应急响应1. 如发现生产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必须及时报告环保主管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防止事态扩大。

七、总则所有涉及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根据本技术规程进行。

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让生产建设和环保协调互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号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的通知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号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生产建设单位:为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我部制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水利部办公厅2018年7月10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规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务实、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制定。

2 基本要求2.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以下简称自主验收)包括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2.2 自主验收应以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及其批复,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批(审查、审定)意见为主要依据。

2.3 自主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b)水土保持设施质量。

c)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d)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情况。

2.4 自主验收合格应具备下列条件:a)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编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手续完备。

b)水土保持监测资料齐全,成果可靠。

c)水土保持监理资料齐全,成果可靠。

d)水土保持设施按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含变更)、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成,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障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资源,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水土保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开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3. 监测内容(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监测: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雨水径流、土壤侵蚀、植被覆盖、水资源利用等因素进行监测。

(2)监测指标: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土壤侵蚀程度、植被覆盖率、土壤水分含量、降雨量、径流量等。

4. 监测方法(1)采用现场调查法进行监测,包括对项目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和样点设置,填写监测表格等。

(2)采用监测设备进行定点监测,包括安装雨量计、流量计等设备,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采样。

5. 监测频率(1)根据施工进度和自然环境变化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频率,一般为每月、季度或年度一次。

(2)在特殊情况下,如暴雨或自然灾害发生时,需要立即进行监测。

6. 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监测报告。

(2)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水土保持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7.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详细的监测报告,对项目水土保持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向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提交监测报告。

8. 技术质量控制严格遵循监测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监测责任由专业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负责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10. 技术规程的修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修订技术规程,不断完善监测方法和流程,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效率和效果。

11. 监测记录与档案所有监测数据和报告都应当在项目档案中得到充分记录和妥善保管,以备将来审查和查证之用。

12. 培训与考核项目相关人员需要接受水土保持监测的相关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监测任务。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保[2009]187号)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监测目的1、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2、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 50 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 50 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 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 5~50 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 5 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 5 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3、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面积或挖填土石方量为依据,依照上条执行。

三、监测内容和重点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及安全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 行)二〇一五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1)3 监测阶段及主要工作 (2)4 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 (2)5 监测项目部组建 (3)5.1 一般规定 (3)5.2 监测项目部主要职责 (3)5.3 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 (3)6 监测人员进场 (3)6.1 技术交底 (3)6.2 监测设施建设 (3)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4)7.1 监测内容 (4)7.2 监测要求 (4)7.3 监测程序 (4)8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4)8.1 监测内容 (4)8.2 监测要求 (4)8.3 监测程序 (5)9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 (5)9.1 监测内容 (5)9.2 监测要求 (5)9.3 监测程序 (6)10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6)10.1 监测内容 (6)10.2 监测要求 (6)10.3 监测程序 (6)11 监测总结与成果要求 (6)11.1 一般规定 (6)11.2 总结报告要求 (7)11.3 成果要求 (7)附 录A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8)附 录B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10)附 录C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12)附 录D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提纲 (14)附 录E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16)附 录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意见书 (25)附 录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汇报材料提纲 (27)附 录H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清单 (28)1 总则1.0.1 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写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规定了监测工作的任务、内容、程序及要求等。

1.0.3 本规程引用标准如下:a)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b)GB 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c)GB 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d)GB/T 22490-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e)S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f)SL 342-2006《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g)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范》h)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i)SL 592-201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2 基本规定2.0.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

水土保持陕西省编制依据

水土保持陕西省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和地方有关规章以及有关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等。

具体如下: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 年12 月修订,2011 年3 月1 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 年7 月2 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 年 4 月24 日第二次修订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 年4 月修订通过;自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 年修订,2016年9 月1 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 年8 月26 日第三次修订);(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017]第682 号令,2017 年7月16 日修订);(8)《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陕西省人大常委会,2013 年7 月26 日审定通过,2013 年10 月 1 日施行)。

1.2.2 部委规章(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 年1 月31 日)水利部2000 年第12 号令;(2)《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25 号令,2005 年7 月8 日颁布并实施);(3)《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水利部第49 号令,2017年12 月22 日颁布并实施);(4)《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的通知(办水保〔2016〕65 号,2016 年 3 月24 日颁布并实施);(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123 号)。

1.2.3 规范性文件(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49 号令,2017 年12 月22 日第二次修订);(2)《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水利部第47 号令,2015年12 月16 日颁布并实施);(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44 号令,2017 年9月1 日起实施);(4)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14]58 号);(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5]139 号);(6)水利部《关于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21 号;(7)水利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的函》水保〔2017〕37 号;(8)水利部办公厅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 号;(9)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123 号;(10)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211 号;(11)水利部《关于下放部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审批权限的通知》办水保〔2016〕310 号;(12)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的通知(陕水发[2016]35 号);(13)《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财政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陕价费发〔2017〕75 号);(14)《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 号;(1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5 号);(1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规程(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3 号);(17)《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2019]39 号);(18)《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办财务函[2019]448 号)。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二〇一五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1)3 监测阶段及主要工作 (2)4 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 (2)5 监测项目部组建 (3)5.1 一般规定 (3)5.2 监测项目部主要职责 (3)5.3 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 (3)6 监测人员进场 (3)6.1 技术交底 (3)6.2 监测设施建设 (3)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4)7.1 监测内容 (4)7.2 监测要求 (4)7.3 监测程序 (4)8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4)8.1 监测内容 (4)8.2 监测要求 (4)8.3 监测程序 (5)9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 (5)9.1 监测内容 (5)9.2 监测要求 (5)9.3 监测程序 (6)10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6)10.1 监测内容 (6)10.2 监测要求 (6)10.3 监测程序 (6)11 监测总结与成果要求 (6)11.1 一般规定 (6)11.2 总结报告要求 (7)11.3 成果要求 (7)附录A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8)附录B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10)附录C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12)附录D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提纲 (14)附录E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16)附录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意见书 (25)附录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汇报材料提纲 (27)附录H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清单 (28)1 总则1.0.1 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写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规定了监测工作的任务、内容、程序及要求等。

1.0.3 本规程引用标准如下:a)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b) GB 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c) GB 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d) GB/T 22490-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e) S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f) SL 342-2006《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g) 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范》h) 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i) SL 592-201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2 基本规定2.0.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二〇一五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1)3 监测阶段及主要工作 (2)4 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 (2)5 监测项目部组建 (3)5.1 一般规定 (3)5.2 监测项目部主要职责 (3)5.3 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 (3)6 监测人员进场 (3)6.1 技术交底 (3)6.2 监测设施建设 (3)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4)7.1 监测内容 (4)7.2 监测要求 (4)7.3 监测程序 (4)8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 (4)8.1 监测内容 (4)8.2 监测要求 (4)8.3 监测程序 (5)9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 (5)9.1 监测内容 (5)9.2 监测要求 (5)9.3 监测程序 (6)10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6)10.1 监测内容 (6)10.2 监测要求 (6)10.3 监测程序 (6)11 监测总结与成果要求 (6)11.1 一般规定 (6)11.2 总结报告要求 (7)11.3 成果要求 (7)附录A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8)附录B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10)附录C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12)附录D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提纲 (14)附录E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16)附录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意见书 (25)附录G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汇报材料提纲 (27)附录H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资料清单 (28)1 总则1.0.1 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写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规定了监测工作的任务、内容、程序及要求等。

1.0.3 本规程引用标准如下:a)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b) GB 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c) GB 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d) GB/T 22490-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e) S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f) SL 342-2006《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g) 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范》h) 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i) SL 592-2012《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2 基本规定2.0.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

2.0.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任务是:a) 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

b) 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

c) 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d) 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

2.0.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土地情况、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措施等。

2.0.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工程相关设计文件。

2.0.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征占、使用和其他扰动区域。

2.0.6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应以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基础,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划定监测分区。

一般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石、料)场区、弃土(石、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和其他附属工程区。

2.0.7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应遵循以下规定:a) 点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小于 100hm2 的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分析等方法,不小于100hm2 的应增加遥感监测方法。

b) 线型项目山区(丘陵区)长度小于5km、平原区长度小于20km 的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山区(丘陵区)长度不小于5km、平原区长度不小于20km 的应增加遥感监测方法。

2.0.8 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送监测情况:a) 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报送上一季度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

b) 工期3 年以上的项目,应每年1 月底前报送上一年度监测报告,监测年度报告宜与第四季度报告结合上报。

c) 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发生后7 日内报送水土流失危害事件报告。

d) 监测工作完成后3 个月内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3 监测阶段及主要工作3.0.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一般划分为监测准备、监测实施、监测总结三个阶段。

3.0.2 监测准备阶段主要工作:a) 编制监测实施方案。

b)组建监测项目部。

c) 监测人员进场。

3.0.3 监测实施阶段主要工作:a) 全面开展监测,重点对扰动土地、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监测。

b) 监测单位每次现场监测后,应向建设单位及时提出水土保持监测意见。

c) 编制与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3.0.4 监测总结阶段主要工作:a) 汇总、分析各阶段监测数据成果。

b) 分析评价防治效果。

c) 编制与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4 监测实施方案编制与报送4.0.1 监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水土保持监测的布局、内容、指标和方法、预期成果及形式、工作组织等。

实施方案提纲见附件A。

4.0.2 编制监测实施方案前应收集以下资料:a) 项目区自然情况及有关规划、区划、水土保持治理情况等。

b) 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绿化设计等。

c)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专项设计等。

4.0.3 监测实施方案应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

4.0.4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施工现场的交通情况、占地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数量等。

b) 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的位置、数量和监测时段。

4.0.5 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应明确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点的种类、数量与位置,满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需要。

大型建设项目监测实施方案应开展专家咨询论证。

4.0.6 建设单位应在主体工程开工 1 个月内向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a) 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涉及各流域机构报送,同时报送项目所涉及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b) 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

5 监测项目部组建5.1 一般规定5.1.1 监测单位应在现场设立监测项目部。

5.1.2 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设立监测项目分部。

5.1.3 监测单位应于监测合同签订后20 个工作日内将项目部组成报送建设单位。

5.2 监测项目部主要职责a) 负责监测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b) 负责监测进度、质量、设备配置和项目管理。

c) 负责与施工单位日常联络,收集主体工程进度、施工报表等资料。

d) 负责日常监测数据采集,做好原始记录。

e) 负责监测资料汇总、复核、成果编制与报送。

f) 开展施工现场突发性水土流失事件应急监测。

5.3 监测项目部组成与岗位职责5.3.1 监测项目部人员应不少于3 名。

5.3.2 监测项目部应设总监测工程师、监测工程师、监测员等岗位,各岗位职责为:a) 总监测工程师为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测成果质量。

b) 监测工程师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校核,编制监测实施方案、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

c) 监测员协助监测工程师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并负责监测原始记录、文档、图件、成果的管理。

6 监测人员进场6.1 技术交底6.1.1 建设单位应在监测人员进场后20 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监测技术交底会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6.1.2 会议包括以下内容:a) 介绍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的相关规定。

b) 介绍监测实施方案,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等。

c) 建立项目水土保持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监测单位在机构中的职责。

6.2 监测设施建设6.2.1 根据监测实施方案和主体工程进度落实监测点位置和监测设施设备。

6.2.2 监测设施建设应满足SL 342 要求。

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7.1 监测内容7.1.1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的内容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

土地利用类型参照GB/T 21010 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

7.1.2 扰动类型包括点型扰动和线型扰动。

a) 点型扰动是指相对集中,成点状分布的取土场、弃渣场、生产和生活区等扰动。

b) 线型扰动是指跨度较大,成线状分布的公路、铁路、管道及输电线路等扰动。

7.2 监测要求7.2.1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应采用实地量测、遥感监测、资料分析的方法。

7.2.2 实地量测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 点型扰动应全面量测。

b) 线型扰动可采用抽样量测,山区、丘陵区抽样间距不大于3km,平原、高原、盆地抽样间距不大于5km。

7.2.3 监测频次应达到以下要求:a) 实地量测监测频次应不少于每季度1 次。

b) 遥感监测应在施工前开展1 次,施工期每年不少于1 次。

7.2.4 监测精度应达到以下要求:a)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应不低于2.5m。

b) 遥感监测流程、质量要求、成果汇总等满足SL 592 要求。

c) 点型扰动面积监测精度不小于95%,线型扰动面积监测精度不小于90%。

7.3 监测程序7.3.1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平面布局图,实地界定生产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

7.3.2 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监测方法和频次监测各分区的扰动情况,填写记录表。

并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

记录表见附录B-1。

7.3.3 分析汇总扰动情况监测结果,提出监测意见,编写监测季度和年度报告。

监测季度报告见附录C,监测年度报告见附录D。

8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8.1 监测内容8.1.1 应对生产建设活动中所有的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和临时堆放场进行监测。

8.1.2 监测内容包括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及临时堆放场的数量、位置、方量、表土剥离、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

8.2 监测要求8.2.1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监测应采取实地量测、遥感监测、资料分析的方法。

8.2.2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情况监测应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核实其位置、数量及分布。

8.2.3 监测频次应达到以下要求:a) 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面积、水土保持措施不少于每月监测记录1次;b) 正在实施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方量、表土剥离情况不少于每 10天监测记录1 次;c) 临时堆放场监测频次不少于每月监测记录1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