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第二节搭起创新的桥梁[1]2.pptx
合集下载
八年级政治下册鲁教版课件:《 15.2 搭起创新的桥梁1》

1、一只蚂蚁居然从四川爬到了 东京,可能吗? 2、什么人靠别人的脑袋生活? 3、一名警察见了小偷拔腿就跑, 为什么?
第15课 走创新之路
二、搭起创新的桥梁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方法
。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
自学指导: 用5分钟时间,阅读P.73-78并完成下列问题:
好奇心 善于观察 善于想像 勇于质疑 积累知识 勇于实践
1.小张等三位同学,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 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 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 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 )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②青少年要注意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 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 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 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 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我们, 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 ) A学会独立思考 C敢于对权威 “结论”质疑 B摆脱思维定势 D 遇到问题多 问几个为什么
拔根毫毛 吹出猴万个----------翻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他大胆想像,提 出了改变人类宇 宙观的相对论。
想 象 力 ( 三 想 )
嫦娥奔月
探月工程
想一想:想像与创新的 关系是什么?
创新和想像的关系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展开想象 的翅膀
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 ③要“善于想”
( 知 识 )
他在田间地头 反复实践、积 累了丰富的知 识,创造出了 不平凡的农业 科技成果
知识和创新的关系?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越丰富,基 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怎么做?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 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15课 走创新之路
二、搭起创新的桥梁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方法
。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
自学指导: 用5分钟时间,阅读P.73-78并完成下列问题:
好奇心 善于观察 善于想像 勇于质疑 积累知识 勇于实践
1.小张等三位同学,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 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 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 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 ) 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②青少年要注意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 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 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 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 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我们, 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 ) A学会独立思考 C敢于对权威 “结论”质疑 B摆脱思维定势 D 遇到问题多 问几个为什么
拔根毫毛 吹出猴万个----------翻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他大胆想像,提 出了改变人类宇 宙观的相对论。
想 象 力 ( 三 想 )
嫦娥奔月
探月工程
想一想:想像与创新的 关系是什么?
创新和想像的关系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展开想象 的翅膀
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 ③要“善于想”
( 知 识 )
他在田间地头 反复实践、积 累了丰富的知 识,创造出了 不平凡的农业 科技成果
知识和创新的关系?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越丰富,基 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怎么做?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 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八年级政治搭起创新的桥梁PPT优秀课件

※学习重难点:
为学生搭起创新的桥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 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剖析知识
(结合目标预习、自学,解决基础层面的问题,用铅笔在课 文中勾画答案,标注出疑难点。每位同学都完成。)
1. 想像与创新的关系?怎样开发自己的想像力?P74
2. 求异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_____”,不疑就不会有 _________,没有异就没有_______。由生疑到________, 到_________,到新发现,__________,这往往是各种创 新活动的共同历程。P75
3. 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变化?明确二者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P76
4. 请列举青少年可以开展哪些创新活动?P77
5.怎样培养创新思维?/我们怎样搭起创新的桥梁P71-77
创新=?+?+?+?+?+?……
答案
创新= 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积累知识+勇与实践 动力 前提 先导 源头 前提 过程
答案
(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厚积 才能薄发。
(2)创新需要灵感,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 的时候,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 激下迸发。
(3)要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所创新发明,必须 从现在做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 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请你选择(温馨提示: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A、要保护好自己的好奇心
B、要敢于对权威的结论提出质疑
C、要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D、要养成自己动手、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4.“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着世
界上的一切推动科学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 句话告诉我们( C )
为学生搭起创新的桥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 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剖析知识
(结合目标预习、自学,解决基础层面的问题,用铅笔在课 文中勾画答案,标注出疑难点。每位同学都完成。)
1. 想像与创新的关系?怎样开发自己的想像力?P74
2. 求异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_____”,不疑就不会有 _________,没有异就没有_______。由生疑到________, 到_________,到新发现,__________,这往往是各种创 新活动的共同历程。P75
3. 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变化?明确二者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P76
4. 请列举青少年可以开展哪些创新活动?P77
5.怎样培养创新思维?/我们怎样搭起创新的桥梁P71-77
创新=?+?+?+?+?+?……
答案
创新= 好奇心+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积累知识+勇与实践 动力 前提 先导 源头 前提 过程
答案
(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厚积 才能薄发。
(2)创新需要灵感,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 的时候,灵感才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 激下迸发。
(3)要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所创新发明,必须 从现在做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 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请你选择(温馨提示: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A、要保护好自己的好奇心
B、要敢于对权威的结论提出质疑
C、要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D、要养成自己动手、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4.“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着世
界上的一切推动科学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 句话告诉我们( C )
搭起创新的桥梁-课件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12021/3/1Marc h 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12021/3/12021/3/12021/3/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创新号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 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秘密,处处是发 现天地,天天是发现之时。
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寻找他们的原因
创新号
1、看小说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某人? 2、每次出去玩的时候,你是否更喜欢选择不同的地方? 3、当你向别人讲起自己的某个经历时,会不会故意夸大 其词,以便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4、当老师沉着脸走进课堂时,你会想像老师为什么会这 样吗? 5、爸爸很晚9分还以没上回,家想,像你力是非否常想出爸色爸。可能在做什么? 6、你喜欢玩5~拼8图分吗,?有一定的想像力,但需提高; 7、你喜欢想0~像4自分己,有想一像天力成不为太心好目,中需的加人强物。吗? 8、你会自己把歌词改成自己喜欢的词吗? 9、你是不是经常会想别人与你聊过的事情? 10、你是否经常做出一些新颖的举动吸引同学们的眼光?
不受束缚地自由飞翔
话
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描绘未来50年, 家庭、学校生活中的场景。
伽利略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 疑
新发现 新发明
生
疑
质
存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 切创新的源头。
不疑就不会有异, 没有异就没有新。
男生:求异思维,我能行!
1、一个池塘里面的荷花每天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30天全部长满,请问28天长到什么程度?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五课 第二框 搭起创新的桥梁课件 鲁教版

小学生聂利从书上得知,蜜蜂是哑巴,它没有发音 器官,它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春天,小聂利去一 个养蜂厂去玩,发现许多蜜蜂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振 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是不是书上说错了呢?于是小 聂利剪去蜜蜂的双翅,将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多次试验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 也能发声。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她用放大镜仔细 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 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 用大针头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 蜜蜂,只刺破小黑点,结果蜜蜂飞来飞去,再没有声音。 经过反复实验,她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 点。最后年仅12岁的聂利把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荣获第 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 奖。
1.怎样让创新思维闪光? (1)善于观察、见微知著, 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 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 (3)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 创新的源头
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 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 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 用,勇于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 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 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读故事、谈启迪
有家电力公司冬天遇到电线被积雪压断的问 题,要想办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工程师开 了很多会,无计可施。有个孩子异想天开的 提出用直升飞机吊扫帚扫雪,最后经多方论 证这是最可行的方法。
读故事、谈启迪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 “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 “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 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 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 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 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八年级——思想品德——搭起创新的桥梁课件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
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不疑
求
就不会有异,没有异就不会有新。
培
异 思
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到新发现, 新发明,这往往是各种创新活动历 程。
养 求
维 的
异 思 维
重
无数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学会
的
要 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
做
性
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 出质疑,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新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动机的伟大 想象。
人类文明在想象的神奇力量推动下不断向 前发展。那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的想象
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逐一变为现实。
我
们
又
首先,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
应
该
如
何
其次,要“能够想”
开
发
想
象
力
最后,要“善于想”
?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
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 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 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 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 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 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 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 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 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 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 流传。
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思维?
求 异 思 维
求异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 思维或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 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 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 “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 散思维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 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 主要标志之一。
八年级政治搭起创新的桥梁PPT优秀课件

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培 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 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 法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四)总结新知 拓展延伸(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采访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 方案;活动后的体会、经验以及取胜的关键或失败的原 因等。
创设问题:为了让我国取得更大成就,对青少年提 出怎样的要求?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意识到创新不 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 创新意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畅谈收获 归航点贝
创设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同 时板书学生的回答。
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三)创意活动 体验成功 (四)总结新知 拓展延伸 (五)开阔视野 学以致用 (六)畅谈收获 归航点贝
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像 导入新课 (3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几张白纸。 创设问题:1、这张白纸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 2、纸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各抒己见。
目的:通过对纸用途的思考和想像,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简洁、新颖的图形式板书,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新思维的途径。
知识与技能:知道观察、想像、求异思维等对创新的 重要性,掌握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教学过程
(四)总结新知 拓展延伸(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采访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 方案;活动后的体会、经验以及取胜的关键或失败的原 因等。
创设问题:为了让我国取得更大成就,对青少年提 出怎样的要求?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意识到创新不 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 创新意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畅谈收获 归航点贝
创设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同 时板书学生的回答。
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三)创意活动 体验成功 (四)总结新知 拓展延伸 (五)开阔视野 学以致用 (六)畅谈收获 归航点贝
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像 导入新课 (3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几张白纸。 创设问题:1、这张白纸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 2、纸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各抒己见。
目的:通过对纸用途的思考和想像,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简洁、新颖的图形式板书,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新思维的途径。
知识与技能:知道观察、想像、求异思维等对创新的 重要性,掌握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
搭起创新的桥梁课件

他,在田地间 反复实践、积 累了丰富的知 识,创造出了 不平凡的农业 科技成果。
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8月6日晚间揭晓了20项专项奖来自山东 实验中学的韩孟德凭借“用菱星法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性质”项目获得 学知识,
发明了酒后禁
好奇成癖,爱提问题。”先生笑着回忆道
,“我常问大人: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头上 有多少根头发?大人不回答我,说我提傻问 题。” 许多人的好奇心就像流星一样,但童年的徐 光宪没有放弃。“我不死心,仍然记着这些 ‘傻问题’,总希望有一天把它搞清楚。” “为了找到答案,除了查书,我还在哥哥帮 助下,用两块透镜和纸筒做了一个望远镜。 ”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天上有多少星 星?银河系有1000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整个可见宇宙,大约有100亿个像银河系那 样的星系;头发有多少根?大概黄种人12万 根,白种人10万根,黑种人14万根……”
交流合作
•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 交流,做到生生互动,探讨解决个人自学 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 2、小组展示预习内容,其它小组补充 • 3、收集学生未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
故事一:锯的发明
故事二:巧除积 雪
美国北部有家电力公司冬天遇到电线被 积雪压断的问题,要想办法清除电线上的积 雪,工程师开了很多会,无计可施。有个孩 子异想天开的提出用直升飞机吊扫帚扫雪, 最后经多方论证这是最可行的方法。
读一读、想一想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 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 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 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 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 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 剃了个光头。
让 创 新 思 维 闪 光
八年级思想品德 搭起创新的桥梁课件

八年级思想品德搭起创新的桥梁课件
搭起创新的桥梁
山东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第15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走好创新之路为教育主题.本课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九年级科教兴国战略的学习做了铺垫,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科学家谢皮罗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 时,水的漩涡总是向逆时针的! 谢皮罗紧紧 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 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 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 而时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由 于地球时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 澡水总时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推导出,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 相反.洗澡水将会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走创新之路
最佳答案:
1、朝下. 2、把木塞推进去. 3、将2、4个杯子的水到7、9. 4、牛没有被栓在树上.
走创新之路
让创新思维闪光
大胆想象
能够想
走创新之路
二、积累知识 勇于实践
走创新之路
故事六: 190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皮尔里率领一支探险
队,经过许多艰难险阻,终于首次到达北极点,完成 了探险史上的一大壮举。 一天,皮尔里带领大伙儿出去考察。走着走着,面前 出现了一条冰间水道,足有十多米宽,像一条大河一 样,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是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因 为他们自从来到北极后,从未看见过冰间水道。冰间 水道,水温极低,要想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深不可测 的河道随时可能吞噬生命。怎么办?
走创新之路
故事五 :
❖ 五、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在比萨斜塔上公开做铁球实验, 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在下落实速度是相同的。从而证明了 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著名论断是错误的。(教材p75 材料)
走创新之路
议一议
上述两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走创新之路
故事启迪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走创新之路
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首先,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 其次,要“能够想”。创造想象尤其需要丰富的 知
识和经验。 最后,要“善于想”。要打破常规的想象。
故事四: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 “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 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 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 苦,我将付你5 000美元。” “没问题。”发 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 ……
怎样搭建创新的桥梁?
走创新之路
团结富有朝气,严谨更尚创新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能力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 制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 知识方面:了解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 式。
一、让创新思维闪光
走创新之路
故事一:
故事三:
美国北部有家电力公司冬天遇到电线被积 雪压断的问题,要想办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
工程师开了很多会,无计可施。有个孩子异想 天开的提出用直升飞机吊扫帚扫雪,最后经多
方论证这是最可行的方法。
走创新之路
议一议
这两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故事启迪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
故事二:
圣诞节,莱特兄弟的爸爸送给了他们俩个一 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发现, 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 上天。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 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象鸟一样在蓝天飞行的东 西。弟兄俩一直研究着空中飞行。
有志者,事竟成。1903年,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想像着像鸟一样 飞行的梦想终于实现啦!
走创新之路
活动2:打破思维的定势(考考你)
(1)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 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 (2)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 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 里的橘子水? (3)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 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被子变成实 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 (4)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 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 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 在各地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
走创新之路
说一说
从谢皮罗的科学发现中自己感悟到了什么?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故事感悟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
走创新之路
活动1:借我一双慧眼
❖ 考考同学们的观察力 。 ❖ 观察1分钟,说出图中有几张脸。
同学们你有办法吗?
走创新之路
故事六:
大家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突然,有一个队 员高兴地叫喊起来:“有了!队长,咱们不是 有斧头和凿子吗?这下可派大用场了。”皮尔 里不解地问道:“什么办法,快讲给大伙听 听。”
同学们你有办法吗?
走创新之路
故事六: 这个队员回答说:“冰的比重小于水,因而能浮
在水面上。只要用斧头和凿子按一定的要求,凿成冰 块,推入水中,做成“冰筏”,人和装备都在冰块上, 像划船一样,渡过河去,不就成了?”“对呀,我怎 么就没有想到呢?”皮尔里拍着后脑勺恍然大悟。大 伙儿欣喜若狂,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功夫,全体队员 和各种装备,都安全到达对岸,向着北极继续前进。
同学们你有办法吗?
走创新之路
故事启迪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走创新之路
故事感悟
积累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 机会就素质,为创新奠 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走创新之路
读一读
中学生发明沙漠植树机器人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中,机器人将树苗移出养护室,挖土、栽苗、 填土、浇水……一系列困难的工作由机器人一手操办。由4名深圳学生 设计的“沙漠植树系统”荣获第四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创意 赛一等奖。获奖的王铭钰、庄凯旋、张祚和郑嘉同学,均来自深圳实验 中学高一年级。
“沙漠植树系统”分为两部分,不需要人在沙漠中操作。第一部分是 树苗养护系统。首先将养护室的门打开,由自动传输带将树苗传送到机 器人前,然后机器手将若干树苗夹到植树车的装树箱内。第二部分由植 树机器人完成。首先进行定位及挖土,机器人控制机器手从位于机身后 部的装树箱中夹取一棵树苗,机器手臂旋转180度,将树苗放入坑中, 然后填土、浇水。整个过程,综合运用了光电、温度传感等技术,并利 用了气动力装置及太阳能电池。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由 于地球时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 澡水总时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推导出,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 相反.洗澡水将会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走创新之路
最佳答案:
1、朝下. 2、把木塞推进去. 3、将2、4个杯子的水到7、9. 4、牛没有被栓在树上.
走创新之路
让创新思维闪光
大胆想象
能够想
走创新之路
二、积累知识 勇于实践
走创新之路
故事六: 190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皮尔里率领一支探险
队,经过许多艰难险阻,终于首次到达北极点,完成 了探险史上的一大壮举。 一天,皮尔里带领大伙儿出去考察。走着走着,面前 出现了一条冰间水道,足有十多米宽,像一条大河一 样,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是事前没有预料到的,因 为他们自从来到北极后,从未看见过冰间水道。冰间 水道,水温极低,要想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深不可测 的河道随时可能吞噬生命。怎么办?
走创新之路
故事五 :
❖ 五、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在比萨斜塔上公开做铁球实验, 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在下落实速度是相同的。从而证明了 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著名论断是错误的。(教材p75 材料)
走创新之路
议一议
上述两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走创新之路
故事启迪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走创新之路
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首先,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 其次,要“能够想”。创造想象尤其需要丰富的 知
识和经验。 最后,要“善于想”。要打破常规的想象。
故事四: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 “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 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 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 苦,我将付你5 000美元。” “没问题。”发 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 ……
怎样搭建创新的桥梁?
走创新之路
团结富有朝气,严谨更尚创新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能力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 制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 知识方面:了解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 式。
一、让创新思维闪光
走创新之路
故事一:
故事三:
美国北部有家电力公司冬天遇到电线被积 雪压断的问题,要想办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
工程师开了很多会,无计可施。有个孩子异想 天开的提出用直升飞机吊扫帚扫雪,最后经多
方论证这是最可行的方法。
走创新之路
议一议
这两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故事启迪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
故事二:
圣诞节,莱特兄弟的爸爸送给了他们俩个一 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发现, 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 上天。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 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象鸟一样在蓝天飞行的东 西。弟兄俩一直研究着空中飞行。
有志者,事竟成。1903年,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想像着像鸟一样 飞行的梦想终于实现啦!
走创新之路
活动2:打破思维的定势(考考你)
(1)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了 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 (2)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 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 里的橘子水? (3)有10只玻璃杯排成一行,左边5只内装有汽水,右边5 只是空杯.现规定只能挪动两只杯子,使这排被子变成实 杯与空杯相交替排列.如何移动两只杯子? (4)有一棵树,树下面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 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 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 在各地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
走创新之路
说一说
从谢皮罗的科学发现中自己感悟到了什么?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故事感悟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
走创新之路
活动1:借我一双慧眼
❖ 考考同学们的观察力 。 ❖ 观察1分钟,说出图中有几张脸。
同学们你有办法吗?
走创新之路
故事六:
大家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突然,有一个队 员高兴地叫喊起来:“有了!队长,咱们不是 有斧头和凿子吗?这下可派大用场了。”皮尔 里不解地问道:“什么办法,快讲给大伙听 听。”
同学们你有办法吗?
走创新之路
故事六: 这个队员回答说:“冰的比重小于水,因而能浮
在水面上。只要用斧头和凿子按一定的要求,凿成冰 块,推入水中,做成“冰筏”,人和装备都在冰块上, 像划船一样,渡过河去,不就成了?”“对呀,我怎 么就没有想到呢?”皮尔里拍着后脑勺恍然大悟。大 伙儿欣喜若狂,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功夫,全体队员 和各种装备,都安全到达对岸,向着北极继续前进。
同学们你有办法吗?
走创新之路
故事启迪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走创新之路
故事感悟
积累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 机会就素质,为创新奠 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走创新之路
读一读
中学生发明沙漠植树机器人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中,机器人将树苗移出养护室,挖土、栽苗、 填土、浇水……一系列困难的工作由机器人一手操办。由4名深圳学生 设计的“沙漠植树系统”荣获第四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创意 赛一等奖。获奖的王铭钰、庄凯旋、张祚和郑嘉同学,均来自深圳实验 中学高一年级。
“沙漠植树系统”分为两部分,不需要人在沙漠中操作。第一部分是 树苗养护系统。首先将养护室的门打开,由自动传输带将树苗传送到机 器人前,然后机器手将若干树苗夹到植树车的装树箱内。第二部分由植 树机器人完成。首先进行定位及挖土,机器人控制机器手从位于机身后 部的装树箱中夹取一棵树苗,机器手臂旋转180度,将树苗放入坑中, 然后填土、浇水。整个过程,综合运用了光电、温度传感等技术,并利 用了气动力装置及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