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农安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安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安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刘德双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6期摘要:农安县玉米单产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和增长潜力。

为提升全县粮食生产能力和玉米生产水平,必须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加大投入力度。

作为农业基层工作者,深感肩上的责任,作者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现把比较成型的丰产经验总结如下,以备农民朋友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安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1-37-1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年平均气温4.7℃,降水量507毫米,无霜期145天,有效积温2800℃,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玉米生长季节,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热同季,与玉米生长发育同步,栽培玉米条件优越,得天独厚。

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总产量达到50亿斤的阶段水平,2010年达到66亿斤,为国家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目前看,粮食单产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缺水,水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据统计每10公顷土地,一眼机井,加上配套设施,就可以解决水的问题了。

水的问题是关键,是重中之重。

2品种的选择玉米单产=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重,二者乘积,达到最大值时产量最高,单穗粒重和保苗株数要兼顾,所选品种必须考虑耐密植。

所选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抗倒伏能力强,根系发达,气生根轮数多,防止倒伏,同时增加了对表层养分的吸收,茎秆要坚韧,抗风能力强;抗病能力强,能抵御多种病害。

玉米病害有30多种,常见的病害有丝黑穗病、圆斑病、茎腐病等,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还应该增施粪肥,适当早播等措施;选择紧凑型玉米,穗上部叶片茎叶夹角小于22℃,穗上叶间距较大,互相不遮光,光合速率高等特点;较小的雄穗,消耗较少的养分,不遮光,出蓼与抽丝间隔时间越短越好,防止花期不遇而产生秃尖现象;活秆成熟,不死秧,生长后期穗位上部仍有5~6片绿叶。

最新 农安县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现状-精品

最新 农安县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现状-精品

农安县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现状1自然地理概况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

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全县幅员面积5 429.2km2.农安县地处长白山高地向西北平原过渡的台地平原区,整个地形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特征为山前洪积台地及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地貌为冲积湖积平原区,主要地貌类型有台地、盆地、河谷平原、坨地。

农安县属于温带半湿润地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一般少雨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较短,凉爽宜人,多晴好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冬季较长,寒冷多雪。

全县年平均气温为 4.7℃,极端高气温为35.8℃,极端低气温为-36.1℃。

有效积温 2 800℃,平均降水 503.5mm,全年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 4.40m/s, 无霜期为145d,年平均日照数为 2 590h.农安县境内由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两大水系的部分河流组成。

第二松花江在农安县境内流域面积 216km2;饮马河在农安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521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96.0% ; 流域面积较大的主要河流有伊通河、新凯河、翁克河、闭流区等。

2水资源调查评价2.1降水量分析与评价2.1.1资料代表性分析对农安水文站的年降水量长系列资料进行五年滑动均值计算,并绘制过程线,进行对比分析周期。

其平滑滤波器周期分析法公式为:式中:L 为为步长(采用 5);i 为序号;P(t)为各年降水量特征值;p 为滑动平均值。

本次评价所选取得年份为1956―2000 年,降水量系列基本处于 1 个大周期平、枯、丰段;评价时段的资料系列相对长系列资料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1.2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分布规律经过分析评价得出,农安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03.5mm.从地域上分布上看,东南部合隆镇、烧锅镇为 550mm,中部的巴吉垒镇、农安镇、万金塔镇、青山口镇乡一带为 500mm,西部的三盛玉镇、万顺乡、哈拉海镇、小城子乡为450mm. 从时间分布上看,汛期 6-9 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70%以上。

农安县天气

农安县天气

农安县天气农安县位于中国吉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农业县。

天气对于这个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农安县的天气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

农安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

下面我们将逐个季节进行介绍。

春季(3月至5月)春季是农安县气温回升的时候,但仍然相对较冷。

3月初的气温通常在零下几度至零上几度之间,而5月的气温则在10度至20度之间。

春季降水较多,经常有雨雪天气,特别是在3月份。

这是农民们春耕种地的季节,他们必须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什么时候种植作物。

夏季(6月至8月)夏季是农安县最炎热的季节,气温经常超过30度,甚至可以达到40度。

此外,夏季也是农安县雨季的开始。

夏季的降水量高达300毫米以上,大部分集中在6月和7月。

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十分重要。

秋季(9月至11月)秋季是农安县的收获季节,也是气温逐渐下降的季节。

9月的气温在20度至25度之间,11月则在0度至10度之间。

秋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天空晴朗的日子比较多。

这是农民们收获庄稼的季节,他们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希望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冬季(12月至2月)冬季是农安县最寒冷的季节,气温常常低于零下20度。

农安县的农民们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努力抵御寒冷。

冬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但会有一些雪或冰冻的天气。

农民们在这个季节会停止耕种,转而从事室内工作或享受温暖的家庭时光。

总结起来,农安县的天气变化多样,季节特点鲜明。

不同的季节给农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了解农安县的天气情况,对于农民们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以及对于当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农安县的特殊气候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吸引游客来欣赏不同季节的风景。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安县的天气情况。

农安玉米田间管控措施的深入探索

农安玉米田间管控措施的深入探索

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适宜农业耕种面积辽阔,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区分明确,春季易出现干旱并多风,夏季相对降雨量较多,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时间长且比较寒冷,全年日照率约在60%左右。

年平均气温约为4.6℃,全年无霜期约在144天左右,一年平均降水量大概为507.4毫米,且全年的降水量的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四月至九月之间。

玉米作为农安县主要农业种植作物之一,全县的玉米产量占粮食产量的90%以上。

本文将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为研究背景,对当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探析。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玉米种子选择是保障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想要切实实现玉米增质增产,相关农业人员首先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土壤环境,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玉米品质。

在农安县的玉米种植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应当选择发芽率较高、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且其成熟时期相对较短的玉米品种,在保障其玉米生产质量与产量的同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玉米品种,能够有效降低玉米种植成本,提升玉米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

2、选种与晒种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之后,首先应当进行选种,去除玉米种子中的杂质与次品,确保筛选过的玉米品种能够饱满充实、没受到病虫害的破坏,进而保障其播种后的出芽率和玉米幼苗的整齐健壮,为玉米的增质增产奠定基础。

当前农业种植人员所采用的选种方法主要有风选、筛选、粒选等多种方式,其具体根据农业种植人员的习惯以及条件灵活选择。

完成选种之后,在进行播种之前,首先应当进行晒种,选择晴朗天气将玉米种子摊晒3天左右,并勤加翻动。

晒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种子自身的含水量,提高种皮的透性,增强种子的活力,同时晒种能够有效起到对种子的消毒杀菌,提升种子的抗病害能力。

3、拌种处理拌种处理是为了提升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选择将硫酸二钾以1:5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浸种。

同时在种子进行播种之前,种植人员应当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玉米种子受到病虫害的侵蚀,也可以直接选择包衣处理好的玉米种子。

农安县伏龙泉镇简介

农安县伏龙泉镇简介

龙源期刊网 农安县伏龙泉镇简介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1年第03期伏龙泉镇位于农安、长岭、前郭三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十几个乡镇的商贸集散地和文化、医疗中心。

伏龙泉镇位于农安县西北部,是农安县建国初期两大建制镇之一。

伏龙泉镇资源丰富,当地七大资源环境得天独厚。

1.石油天然气资源现已探明,伏龙泉镇含石油、天然气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气储量33.5亿立方米,日产天然气6~11万立方米,除用于当地生产、生活用气外,已向省会长春供气。

2.薯类资源伏龙泉镇是薯类生产大镇,素有土豆之乡的美誉。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销路,该镇建起粉房350个。

伏龙泉镇不仅注重种植数量的增加,更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

日前,该镇与长春强龙实业集团合作,共同建立了脱毒马铃薯试验基地,用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镇政府还将对马铃薯、粉条进行商标注册,扩大知名度,走绿色品牌发展之路。

3.油母页岩资源伏龙泉镇东北部油母页岩储量极为丰富。

这里曾以油母页岩作为原料开办过炼油厂。

油母页岩已成为制作磷肥的理想原料之一,开发前景广阔。

4.砂石资源伏龙泉镇砂石资源共可分为两大类。

其中房身沟流域的水洗砂、镇政府所在地的红粘土砂,都成为建筑施工的理想选料。

5.地下水资源伏龙泉镇地下水储量比较丰富,单井出水一般都在10~25吨/小时以上,水质优良,含钾、磷、锌、铁等多种元素,是饮食类加工和工业用水的理想水源。

6.小杂粮种植优势伏龙泉镇的小杂粮种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东北杂粮有限公司的拉动下,杂粮的种植与加工已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7.旅游资源占地面积百公顷的龙泉山庄,以其特有的山水树木等自然美景和独具匠心的园林美化,己成为伏龙泉旅游业的一个亮丽景区。

该景点山清水秀,亭阁典雅,美不胜收,目前已被列入农安县旅游西线的主要景观之一。

2020年农安县农业气象条件及影响分析

2020年农安县农业气象条件及影响分析

2020年农安县农业气象条件及影响分析摘要本文对2020年农安县作物生长季的气象条件进行概括分析,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积温偏高,日照充足,冷暖变化明显,降水偏多但时间分布不均,台风引发的风灾对全年粮食生产造成明显影响。

气象条件总体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根据农业气象条件分析2020农安大田作物属平产年景。

关键词:农安县;农业气象条件;影响1.农业气象条件2020年农安县大田作物生育期总的气候特点是:雨量略多,气温偏高,日照略少。

1.1、温度条件5~9月,全县平均气温为20.0℃,比历年平均值19.4℃高0.6℃,比去年同期19.9℃高0.1℃。

日最低气温为0.7℃,日最高气温为36.2℃。

全县(5-9月)≥10℃积温为3054.9℃,比历年平均值2938.9℃多116℃,比去年同期3048.8多6.1℃。

9月17日连续三天温度不高于15℃,农安县出现秋季低温天气。

表1:农安县(5-9月)≥10℃积温全县平均终霜日为3月27日,比历年同期4月25日早29天,比去年同期4月6日早9天。

全县平均初霜日为10月7日,比历年9月25同期晚12天,比去年同期9月19日晚18天。

全县平均无霜期为194天,比历年同期146天多48天,比去年同期165天多29天。

1.2降水条件5~9月雨量略多,全县平均降水总量为499.2毫米,比历年平均值425.9毫米偏多73.3毫米,比去年同期583.8毫米偏少84.6毫米。

但雨量时间分布不均,其中6月雨量特少,只有44.2毫米,9月雨量特多,达到223.5毫米,9月降水量居同期多雨首位。

5~9月全县暴雨日数较少,仅有9月3日:87.6毫米,9月8日:57.6毫米;全县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4天,全县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6月25日-7月4日10天,全县平均透雨日为5月3日15.5毫米,比去年同期早16天。

1.3、日照条件2020年农安县农作物生长季(5-9月)全县平均日照时数为1020小时,比历年同期1234.2小时偏少214.2小时,比去年同期1684.3小时偏少664.3小时,总体光照充足。

吉林省农业资源环境因素

吉林省农业资源环境因素

吉林省农业资源环境因素一、农业自然资源就土地资源而言,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底全省辖区面积为18.74 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为595万公顷,耕地数量占土地总面积的30%以上,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3%,人均占有耕地3.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

土壤肥沃,其表层有机质含量为 3%—6%,高者达15%以上。

土地资源呈现“三多一少”和地带性分布的特点。

一是农用地多。

农用地,具体包括耕地、林地、农田水利用地、草地、养殖水面等,约为1639.3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二是耕地多。

耕地面积为595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0%,位居全国排名第9位;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多。

全省未利用地共有104.6万公顷,其中宜农地30.59万公顷,可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四是建设用地少,其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06.53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

中国八大牧区之一的吉林省,牧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丘陵和西部草原,面积为104.35万公顷,其中东部草地零散、产草量高;西部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草质好,草场辽阔,集中连片,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就水资源来讲,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全省河流、湖泊水面约为26.55万公顷。

省内流域中有1648条河流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分属五大水系(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

全省湖泊共1397处水面在百亩以上,主要有火口湖、河成湖和内陆湖三种。

西部平原区地下水丰富,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

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是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源地之一,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

就湿地资源来讲,吉林省自然形成的湿地面积约为74.15万公顷,如果加上水田等人造湿地,全省湿地总面积为175.23万公顷,湿地分布广、类型多、面积大,约占土地面积的9.35%。

主要有莫莫格湿地、向海湿地、查干湖湿地、哈尼湿地、珲春敬信湿地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等。

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和对策分析

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和对策分析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8.005吉林省农安县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玉米是当地的重要农作物。

当前,在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落后、品种选择单一、施肥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种植规模零散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六条改进措施,旨在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农安县多年来在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方面一直做得都很好,但仍然有许多农民仍面临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导致选种、施肥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相对落后。

此外,当地政府对玉米种植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实现优质高产。

本文首先对农安县玉米种植状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存在6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吉林省农安县玉米种植状况1、自然条件和规模产量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邻德惠市,南接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4.7℃,无霜期为145天,年降水量为507.7毫米,有效积温为2800℃。

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

这里拥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水资源,这些都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农安县近几年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落实了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62万亩,其中有20万亩应用到了绿色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农安县每年收获的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70%左右,而吉林省农安县每年对玉米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各级单位推广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户增产增收,得到实惠。

2、农安县现阶段玉米种植技术现状近年来,吉林省农安县的玉米种植技术有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选种、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

在选种方面,农安县倾向于选用耐密型玉米品种,如先玉335、良玉11、先玉508等,这些品种的玉米在生育期适中、抗性好、保绿性好等方面表现优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张丽达宋丹丹姚宏伟
【内容摘要】明确农业气候资源的适宜性以及资源特征,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安县位处吉林省长春市,其农业种植主要是以北方农作物为主,本文以玉米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为主进行当地气候资源分析,针对光照资源、热量资
源以及水分资源等入手,针对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时数适宜度以及气候适宜度模型等进行整体分布规
划。

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农业生产机异常和极端气候事件入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春市农安县气
候条件变化特征,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玉米农作物的适宜度为主,针对时空分布特征,促进当地农业
发展以及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以期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针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科学、系
统规划。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发展;气候适宜度
【作者简介】张丽达(1988.2 ),女,吉林松原人;农安县气象局,中级;研究方向:气象、预报、为农服务
宋丹丹,德惠市气象局;姚宏伟,农安县气象局
一、以模型为基准,分析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获取的环境物质资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玉米作为农安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作物,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玉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造成复杂的影响。

农安县为松辽平原腹地,具有优渥的土壤以及环境资源,与公主岭和长岭县为邻,接壤松原市,温度、光照、降水等是影响春玉米产量与生长的关键因素,近50年来我国吉林省的气候变化明显,构建农安县农业气候模型是分析当地气候资源以及进行适宜性评价的重要途径。

气候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资源,玉米为农安县的主要农作物,其生长发育受到当地温度、降水以及光照等影响,伴随着农业气象研究的不断深入,气候适宜度分析是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农作物气候生长、粮食作物产量预报定量分析及评价的重要方法。

魏瑞江的河北气候适宜度模型、王连喜的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以及俞芬的淮河流域气候适宜度模型的研究经验以及评价方法,其对气候适宜性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农安县气候资源特征模型奠定基础。

以任玉玉与千怀遂的河南省气候适宜度模型构建而言,农安县农业气候适宜度分析模型,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气候变化因素以及产量动态预报等将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研究应用于气候适宜度方法研究中,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针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适宜度进行数量转变,将温度、光照以及降水等作为气候因子,以气候因子变化为农安县气候资源适宜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掌握农作物生育期气候资源适宜度变化规律,构建适合农安县适宜度模型,实现对当地玉米精细化动态预报,制定相应的气候应对措施,构建气候防控中心,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安县气候资源整体规律
农安县气候模型的构建主要是以长春市的气候变化数据以及当地农业气候数据为基准,针对吉林省长春市整体的气候变化,以长春包含农安、榆树、德惠、双阳、九台的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为主,掌握气候以及气候资源,针对农业生态资源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因地制宜、顺应天时、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总体而言,农安县主要有以下气候特征。

(一)光照资源。

植物光和作用中同化的太阳光谱内的可见光才是农安县当地太阳光照的有用光照辐射,称为生物辐射,占据总太阳辐射的49.21%,根据站点观测数据显示,长春市与农安县的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78Kcal/cm2,以逐月变化水平来看,1月是总辐射的起点,3、4、5月份增长速率最快,5、6月达到最高值,6月下降至12月,农安县作为长春市总辐射量较多的地区,其生理辐射变化满足长春市的总辐射能变化曲线,玉米生长季可以保持较高的辐射总量,达到27Kcal/cm2,就日超时数而言,太阳光线的实际照射百分率而言,长春市可以年均日照时数为271h,百分比率达到61%,5月为最多,12月最少,5 8月份的日照百分比不足59%,7月为最少仅为41%。

由此可见农安县5 8月份雨季对农作物的日照时数影响较大,越往东日超时数越少,云和雨与对日照百分比影响较大,其日照时数年均量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但在农作物的生长季(5 9月),其日照时间下降明显,但由于附近山岭的存在可以达到45%。

(二)气候资源。

农安县的平均气温为6.0ħ,其中以东部地区为最高,达到6.4ħ,根据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数据研究显示,农安县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一致,该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6ħ。

尤其是季节变化更显明显,春季与冬季虽然20世纪60、70年代有所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逐月中七月为最热月达到23.8ħ的平均气温量,1月为最冷月,极端最低气温为-40.2ħ,平均1月气温-15.4ħ,极端最高气温是1997年的6月28日,高达36.9ħ。

由于5月及9月的极端最低气温接近玉米苗期与成熟期,所以在玉米生长其气候日差较大,平均达到11.4ħ,尤其是5月为日差最大约,七月至日常最下月,十分符合农作物物质的积累与子粒形成。

·
531
·
行业年鉴的现状及发展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为例
□李玉馨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行业年鉴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为例,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阐述《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力求提升年鉴水平,为年鉴使用者提供更优
质的服务。

【关键词】行业年鉴;年鉴编纂;编辑出版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课题项目“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编号:DD2016035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玉馨(1988 ),女,北京人;中国地质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地学文化及地质年鉴
行业年鉴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紧密相关,主要由政府部门主管并为该行业服务,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特殊刊物。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编撰,以翔实的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地质行业年度内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和统计资料,基本涵盖了地质调查领域的业务部门和主要学科,是推动地质调查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发展现状
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年鉴编撰工作历来非常重视,自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以来,就开始了年鉴编撰工作。

近20年来,年鉴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

参与年鉴编写的单位由最初的几个,发展成为几十个,直至今天的由局机关、局直属单位以及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有业务往来的114家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便于地质调查局相关单位更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本行业的发展,为地质工作者总结经验、借鉴历史、提供决策服务,为地质行业提高行业声誉、促进横向联系提供宣传服务,同时也为广大社会读者提供资料检索服务。

为保障年鉴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还成立了年鉴编委会和编辑部,共同推动、促进年鉴工作高质、高效、稳步运行。

二、《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存在的问题
(一)组稿工作不到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稿件无以成书,没有高质量的稿件,年鉴难以成为精品。

年鉴组稿是年鉴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的稿件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11个部室、29个局直属单位、32个地质调查院、28个环境监测站、8个中央管理地质勘查单位和6个地质院校,共114家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的组稿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先向各单位发出组稿函,各单位撰稿人可以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从而减少工作量和工作盲目性,提高年鉴工作的组稿效率。

但是,单纯依靠单位撰稿人提供稿件是不够的,有些单位的资料和数据就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稍加
(三)降水资源。

水分作为植物生长的必然因素,降水对农作物的产量以及气候预防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确保水分条件的适宜是农作物生长季产量与品质保障的关键影响因素。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季风与大陆性气候相关,农安县地区的降水分布与榆树、德惠对比还处于优良状态,虽然降水分布不均匀,但雨量降水量导致早涝灾害发生几率并不高。

农安县的年均降水量为359mm,多雨年少雨年的差异性及不稳定性较明显,最多是在20世纪末80年代中期737mm,最少在20世纪末80年代早期的379.5mm,差异高达345mm,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增多,20世纪90年以后进入少雨阶段,尤其是在2001 2010年减少将近100mm,近二十年来降水量逐年递减,导致不同程度的干旱爆发。

就以逐月变化而言,春秋二季降水分布比较均匀,为85.2mm,80.31mm,夏季为雨季达到高峰期,降水量为383.12mm,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生长,春秋两季比较干燥不利于农作物育苗,但总体而言,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需求,适合农作物生长。

作物产量的波动限制于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气候变暖利于产量增加,降水资源要素中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其资源利用效果处于中等水平,湿润状况处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雨热同季加之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强烈导致耗水量大,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三、结语
农安县气候资源处于较大的区间,对当地农业发展影响较大,当地并没有构建气候监测站,只能够采用邻近地区以及长春市整体资源变化为基准,进行统一分析,因此并没有将地势地貌影响纳入其中,主要是针对降水、气温以及日照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构建的设想,分析气候各项资源的变化,利于农安县整体气候资源特征规律掌握。

【参考文献】
[1]李时睿,王治海,杨再强,王学林.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4,32(6):1007 1014[2]秦天柱,陈长胜,李德恒.吉林省长春市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气象灾害防御,2017,24(2):43 48
·
63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