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资源

合集下载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专题ppt课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专题ppt课件

气使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干尖、黄叶、灌
浆不足、秕谷严重甚至枯萎死亡。对干热风的防御可采
取以下措施:①适时浇水(干热风到来前2-3天)②选
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③营造防护林④喷洒化学药剂,
改善小麦生理机能等。
精选ppt
12
[例7]气象专家称2011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天气
的出现与全球变暖有关。欧洲、中国、日本、韩国都出
16
材料三 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
(2) 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
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口的马
蹄形地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
局的原因.(12分)
西坡受寒潮影响小,(2分)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山腰部位
降水丰富,(2分)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土壤条件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水源条件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注意: 作物各发育阶段农业气候(气象)条
件分析?
精选ppt
7
[例3]读某种作物在一定光 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 作用量(总光合作用总量减 去呼吸作用量)和呼吸作用 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充足)
(水源)
温带、亚热带、热
旱、涝灾害频繁(温带季风:
带季风气候和热带 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 春旱、夏涝 亚热带季风:
草原气候
梅雨、伏旱)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适合多宜于 地处高纬,雨天多,光热不
多汁牧草生长
足(低温冷害)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不利影响: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作物生产,粮食生产 不稳定

江山市农业气候资源情况

江山市农业气候资源情况

江山市农业气候资源情况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

全市土地总面积2019.48平方公里(302.9万亩),耕地面积36.62万亩。

江山地处中亚热带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兼有盆地气候的某些特点,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气候差异较大。

江山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5.5℃,多年平均气压1004.9hPa,多年平均水汽压17.4hPa;多年平均蒸发量1466.1mm,月平均蒸发量以7、8月份最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月平均相对湿度以3~8月份最大(均在82%左右);多年平均风速为3.0m/s,最大风速达16.0m/s(1977年8月9日),相应风向为N,多年平均月最大风速为14.0m/s,最盛行风向为ENE,其相应的风速也在15.0m/s以上。

江山光照充足,但日照时空分布不均,河谷平坂地区,全年日照可达2063.3h。

日照时数呈周期性变化,7-8月日照最长,在270h以上,平均每天9h,2月份日照最少,仅108.7h。

常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11.8千卡/cm2,太阳辐射量随太阳高度变化而变化,并受地形与气候影响。

5-9月,太阳辐射量在10.1千卡/cm2以上,10月至次年4月,太阳辐射量在9.3千卡/cm2以下。

常年大于0℃以上活动积温6264℃,持续361天;大于10℃活动积温5418℃,持续243天;10℃-20℃活动积温4296℃,持续181天。

除东部边界一带和南部高于400m的中低山区外,其余地方大于10℃积温均在5000℃以上。

江山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813.7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2.3mm,多年平均径流深1174mm,属易洪易旱地区。

降水与径流年际间变化极大、年内分配相对集中。

降水量随高程的增高而递增,自河谷平原向两侧、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增加,总体趋势东南多于西北,上游山区多于丘陵、河谷平原区,最大为岭头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34.3mm,最小为双塔底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60.5mm。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

4,农业气候资源的可调节性-农业气候资源具有可调节性,人类可以改善-局地或小范围的环境条件。如设施农业等等 5
大®-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低层大气-阳光-红夕处线福身时不省能-家上温室的室页-温室效应-6
第二节-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1,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农 业生产对象和农业过程的关系。-2,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品质形。-4,气候条件与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关系。
绿色植物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在0.3~0.75um之间,这部分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太阳辐射,即具有光合效应的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辐射最强〔0.47049 0.15-0.76-4.0um-紫外福射-可见光-红外辐射-7%-50%-43%-福射最强0.51-地表能 -0.29-2.8-受的福射-L-生理福射-0.75m-0.38-0.71m-光合有效福射》
。单位面积植物产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植物利用光能的多少-光能生产潜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光能资源的优劣-同时 物利用光能的效率-从叶绿体光化学的角度,光能转化率(光能利用率)最高-为20~25%;但由于植株的反射、株 漏光、自身呼吸消-耗等原因,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理论计算值一般可达6.0-8.0%,而实际生产中仅为0.5一 .0%。-10
http/ cn-主要为南-本-疆陇西-、-青藏高原-大部和内-蒙古高原部、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丰富区>1700-较丰富区1500~1700-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可利用区12 01500-大部分地区其中四川-贫乏区<1200-盆地为低值中心-单位:kW·h/m2-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 布
为什么东南少西北多?-东南地区靠近海洋,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较短,太阳辐射少-为什么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 最乏?-青藏高原:①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②纬度较低-四川盆地: 围高山环绕,-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弱-1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报告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报告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报告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一、农业资源的现状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同时,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2、水资源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大,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此外,农业灌溉方式较为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3、气候资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高温、低温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气候变化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4、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这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1、保障粮食安全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只有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2、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维护生态平衡。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耕地被非法占用。

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印度河流经巴 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左图)和巴基斯坦年降水量线图 (右图) 。
材料二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处亚热带,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巴基斯 坦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 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1)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 好的优越自然条件。( 8分)
---橄榄、葡萄、无花果、柑橘、柠檬、小麦 (5)地中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发展花卉、蔬菜、水果种植业 ) 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对作物生长不利。 (解决措施:发展灌溉农业或节水农业)
5、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Hale Waihona Puke (1)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500mm--600mm (2)分布: 34°N--55°N的大陆东岸 (中国东北、华北平原、朝鲜半岛北部、日本北部、俄罗斯) 6、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或低温)少雨 (年降水量>800mm) (2)分布:22°N--34°N的大陆东岸(中国) 朝鲜半岛在38°N以南;日本在40°N以南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季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作物生长有利。 不利:易发生旱涝、寒潮等灾害 (解决措施:需建设农田灌溉系统或修水库 )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示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 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国甜菜、葡萄酒、牛奶、 肉类、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与挑战农业资源利用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将农业领域所拥有的土地、水、气候等资源有效地运用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要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农业领域最基础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农田改造与整理。

农田改造是指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的方式,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量和质量。

其中包括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完善、土地肥沃度的提升等。

2. 种植结构的调整。

农民根据土地的特点和自然条件,合理选择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以达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3. 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农田水系,提高农田的水利条件,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水资源的利用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合理安排水的使用时机和用量,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浪费灌溉水。

可以通过精确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来减少水的浪费。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进灌溉方式、优化灌溉设备、改良耕地等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消耗。

3. 保护水资源的环境。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水资源污染,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气候资源的利用气候资源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业的收益。

气候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

根据气候的特点,选择耐旱、抗寒、抗病虫害等特性的作物品种,适应各种气候条件,提高作物的适应性与产量。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素有“阳光之国”和“花之国”的美誉。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独特性,云南发展了丰富多样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云南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资源丰富1.土地资源:云南土地资源丰富,平均海拔较高,适宜农业发展。

全省土地面积达到39.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800多万亩。

2.水资源:云南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水资源。

包括长江、澜沧江、红河等重要江河,以及滇池、洱海等著名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云南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3.气候条件:云南地处亚热带到热带交界地带,拥有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

年均气温在15℃以上,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二、主要农业产业1.农作物:云南以种植业为主,在农作物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等。

玉米是云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云南玉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特色农产品:云南还以种植特色农产品著称。

茶叶产业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云南是中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

此外,咖啡、核桃、橡胶、葡萄、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也在云南得到较好的发展。

3.林业:云南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以上。

云南的林业发展以木材和竹材为主,同时也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如木薯、蕨菜等。

4.畜牧业:云南的畜牧业发展也不容忽视。

当地山区适宜养牛、养羊,平原地区主要以养猪、养鸡、养鱼为主。

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农业发展状况1.种植结构调整:云南在农业发展中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作物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种植技术创新:云南农业部门积极推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的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云南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摘要:近10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人们已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动植物行为发生变异等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多方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并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及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利用和发展前景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与发展气候资源一、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方便的影响现状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

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

但气候资源又有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资源数量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特点,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

只要使用开发得当,它将永无止境。

而对其开发利用对象来说,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程度又是有限的,是有风险的。

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

充分认识气候资源的这些特殊性,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十分重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过去的50年,我国气候经历了暖冬、高温、干旱等一系列变化。

虽然对全球气候变化究竟发生在怎样的时间尺度上,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理解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很多学科还众说纷纭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4],但是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在变暖的幅度、原因或区域分布,特别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5]。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明显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 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从大兴
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 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对农业生产产 生有利的影响。比如新疆南部绿洲农业发展棉花生产,充分利用的就 是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太阳能,再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 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业生产对象和农业过程的关系。 2,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 3,气候条件与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之间的关系。 4,气候条件与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关系。
7
二、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
(一)光资源
1,光资源与农业
λ>3.00μm(无线电波) 不明 1.0~3.0μm(远红外线) 可被植物吸收转为热能,影响体温和蒸腾 1.0~0.72μm(近红外线) 只对植物伸长和光周期起作用 0.72~0.61μm(红橙光) 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 0.61~0.51μm(黄绿光) 低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 0.51~0.40μm(蓝紫光) 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0.51~0.40μm(蓝紫光) 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0.40~0.32μm(紫外辐射)起成形和着色作用,使植物变矮、颜色变深、 叶片变厚等 0.32~0.28μm(紫外线) 对大多数植物有害 λ<0.28μm(远紫外辐射) 可立即杀死植物
第九章 农业气候资源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 第三节 农业气候区划
1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产生 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是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 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1,整体性和不可替代性
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 大部分地区其中四川
盆地为低值中心
12
为什么东南少西北多?
东南地区靠近海洋,阴雨天气多日照时 间较短,太阳辐射少。 为什么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乏?
青藏高原:①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②纬度较低, 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 气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弱
微观角度:由于地形、海拔等下垫面微地貌的作用,造成气候资源小范 围的非地带性差异。
4
4,农业气候资源的可调节性 农业气候资源具有可调节性,人类可以改善 局地或小范围的环境条件。如设施农业等等
5




辐面ຫໍສະໝຸດ 气射辐辐


地面
低层大气
温 室 效 应
6
第二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
一 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 1,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农
从叶绿体光化学的角度,光能转化率(光能利用率)最高 为20~25%;但由于植株的反射、株间漏光、自身呼吸消 耗等原因,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理论计算值一般可达6.0~ 8.0%,而实际生产中仅为0.5~1.0%。
10
2,年太阳总辐射量
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 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们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
8
绿色植物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在0.3~0.75µm之间,这部分对植 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太阳辐射,即具有光合效应的辐射, 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
单位面积植物产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植物利用光能的多少 (光能生产潜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光能资源的优劣 ,同时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
14
4、年日照时数
我国年日照时数变幅在1200~3400h。西部多于东部,北部高于南 部,从东南向西北增加。
秦岭淮河以北和青藏、云南高原东坡以西的高原地区年平均日照 时数都在2200小时以上;青岛、兰州一线,即北纬36°以北地区,除 了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以外,日照时数都在2 600小时以上;锡林浩特、 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一线以西北的内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 数在3 0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最多的地区,
3
3, 农业气候资源的不稳定性 时间上的节律性与波动性
由于太阳辐射季节、昼夜的周期性更替,造成了气候资源的节 律性变化,形成了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节律性变化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有所波动,甚至出现异常变化,这种 波动往往具有随机性。
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性
宏观尺度:地球运转特点、地表的海陆分布的差异,造成气候资源地带 性的纬度差异和海陆差异。
但是光照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是意味着热量充足,可以种植热带 或者亚热带作物,比如新疆天山地区,虽然太阳辐射较为丰富,但是 这里种植的糖类作物仍然是甜菜。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 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又成为农业发展的不足条件。
11
主要为南 疆陇西、 青藏高原 大部和内 蒙古高原 西部、青 藏高原为 高值中心
光、温、水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产生综合效应,通常 一个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光合作用中,光、温、水缺一不可,不可替代。
2
2,时段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性 在一定时段内,一个地区获得的光、热、水等资源数量 是有限的,形成了气候因素对生产生活的限制性。 从长时间利用的角度看,气候资源是再生性最强、最稳 定的可更新资源。
淮河、秦岭以南,青藏和云南高原东坡以东的地区,年平均日照 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下,是我国少日照地区。其中四川盆地、贵州大 部分地区是少日照的中心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不到1400小时。该中 心地区中四川盆地西坡、川东南、黔西北、鄂西南交界地区年平均日 照时数更在1200小时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不足1000小时。中国日照最 少的台站就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和滇东北地区。例如云南盐津952.1小 时,四川荥经95O.9小时,芦山949.0小时等。而四川宝兴为791.3小时 ,即平均每天仅有2小时10分钟的日照时间。
13
3、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
农业气候学将日平均气温≥0℃的时期作 为 作物的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的时期作为 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0℃的时期的年总辐射量西部和北部多。 ≥10℃的时期的年总辐射量西部少,东部多,南 部多,北部少。
从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来看,西部和北部 多,但因温度低,降水少,生长季短而影响了 光能资源利用率,因此,西部光能生产潜力巨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