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资源分析21页PPT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第五节 气候资源

第二章 第五节 气候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光能资源的价值: 光能资源的价值:
• 一是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供暖等; 一是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供暖等; • 一是太阳能中的光合有效辐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转换为有机物,如森林、草场、粮食作物等, 转换为有机物,如森林、草场、粮食作物等,从而 为人们所利用。 为人们所利用。光合有效辐射一般约占太阳总辐射 能量的50%左右。 左右。 能量的 左右
少水带:年降水量 少水带: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包括东北平原、 ;主要包括东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黄淮海平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缺水带:年降水量 缺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m;包括内蒙古高原和 ; 青藏高原东部草原带以及西部内陆的天山、 青藏高原东部草原带以及西部内陆的天山、阿尔 泰山的迎风坡低山地带。 泰山的迎风坡低山地带。 严重缺水带:年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下;主要分布 以下; 严重缺水带:年降水量均在 以下 于贺兰山以西的内陆盆地地区,藏北高原、 于贺兰山以西的内陆盆地地区,藏北高原、塔里 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尚不足50mm。 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尚不足 。 2、季节分布不平衡——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季节分布不平衡 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3、降水变率大 、 4、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降水强度大,
• 气候资源的周期变化往往受组成的气候因 素的影响, 素的影响,常在大的周期性节奏中又发生 小的波动,而且波动具有随机性。因此, 小的波动,而且波动具有随机性。因此, 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因时制宜。 气候资源的利用,必须因时制宜。 • 气候有地区差异性。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气候有地区差异性。 都有其独特的气候, 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其他地方的气候不 能完全相同。 能完全相同。但是不同地方也可能会有相 似的气候。 似的气候。

自然地理——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PPT课件

自然地理——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PPT课件
第36页/共53页
③温带大陆内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中纬大陆内部由于受海洋影响小,气候成因主要按大陆本身性质决定其 气候特点,总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地,全年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统 称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向内陆,因降水逐渐减少,依次出现: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同时往北的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也归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两种是典型代表。 成因与特点简述如下:
④裸地和植被覆盖地(景观)
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面获得 的热量有多有少。例如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就与 南极冰雪的强反射率有关。
⑤暖流与寒流 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
量平衡有重要意义。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 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第31页/共53页
(4)人类活动: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改变大气成分(例如CO2浓 度的升高)和水汽含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例如平整土地) 和生物学特性(退耕还林、滥伐森林),都可对气候产生影响。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的气候,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并驾 齐驱的,而是以某一因素为主。但一般说来,大气环流和纬度 位置是一个地方气候的决定因素,具体的地方要具体分析。
第17页/共53页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第18页/共53页
第19页/共53页
• (3)锋面气旋
• 例- 读右图,图中P1、P2、
• P3表示等压线,甲处的箭头表
• 示风向,分析回答:
•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
• 球的

球,反映的是高空还是近地面
• 情况 。
• (2)从气压该系统属属于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课件——植物生产与气候气象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课件——植物生产与气候气象

深谷 DeepGu
(一)农田小气候
深谷 DeepGu
2 温度
作物生育初期,因茎叶幼小稀疏,不论昼夜,农田 的温度分布和变化,白天的最高温度和夜间的最低温 度在地表附近。作物封顶以后,进入生长盛期,茎高 叶茂,外活动面形成,午间活动层附近热量容易保持, 温度可达最高。夜间农用放热量大,降温快,外活动 面的温度达到最低。
深谷 DeepGu
(一)我国的气候特点
1 季风显著
深谷 DeepGu
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④ 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北大兴安岭西坡,经太行山一直走向西南到西藏拉 萨一线,是年降水量为400毫米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为 湿润的森林或草原地带,以西是干早的荒漠地带,我 国西北地区位于欧亚大腹地,距东面海洋极远,东南 季风鞭长莫及,南面有高耸的青藏高原阻隔,西南季 风也难以到达.这里不受季风影响,终年干早,有的地 区年降水量仅10多毫米,没有灌混便没有农业。
(一)我国的气候特点
深谷 DeepGu
4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我国农业气候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领絮、长时间持续的特大旱、涝灾也常有发 生,往社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的重要。
(二)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深谷 DeepGu
我国冬半年寒冷少雨,使农作物生长期缩短,越冬困难,使某些作物的北界位置偏 南,如长城以北冬小麦生长困难,柑橘、油桐、茶树,竹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 季寒潮冷空气频频南侵,热带经济作物的寒害或霜冻害时有发生但冬季寒冷也使喜凉的 冬小麦南界向南扩展。
小气候
小气候
小气候:指在具有相同气候特点的地区,由于下垫面性 质和构造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 地面大气中局部地区特殊的气候。植物生产中沙及最 广的小气候主要有农田小气候及森林小气候,

农业区位因素-ppt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ppt课件
对辣椒等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食品加工等相 关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休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扩大 产品知名度,增加第三产业收入。
(7)上湖辣椒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经济效益:促进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增加就要岗位,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上湖新貌
“种好一株椒、振兴一个乡、富裕一方人”,2022年,上湖乡全年辣椒产 量达6万吨,产值约2.32亿元,种植户每亩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上湖辣 椒种植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上湖乡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乡村 振兴之路。获评2022年“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省 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示中
材料7:为进一步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 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推进高安市富硒产业高质量 跨越式发展,高安市实行政府引导、市村投公司 投资、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等模式。通过“公 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了当地蔬菜产 业的长足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2)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上湖乡从原来种植水稻到现在种植辣 椒,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1)区位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气候 干燥少雨,病虫害少(1分)
(2)本地市场狭小,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远(1分);;西北地区气 候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晒,制作成本低(1分);干辣椒附加 值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1分))
材料8:小辣椒,大产业。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从生产销售到物 流并带动就业,上湖辣椒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高安村投 公司采取“政府引导、村投投资、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推 动上湖辣椒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材料9:高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带三片六园区”战略,启动建设富硒辣 椒产业园。通过集聚资源要素,推进“三产”融合。目前产业园已建设辣椒 分拣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园水肥一体 化和数字辣椒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农户 提供科学指导。通过邮乐购、抖音小店等平台,大力拓宽线上销售渠道,通 过直播带货,把辣椒销往全国各地。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

水资源特征
• 河流 • 湖泊 • 地下水
五、总结
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了解自然特征可以更好地规划农业生产, 并应对可能带来的挑战。
农业应适应自然特征,实行科学 种植
在面对不同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特征时, 科学的农业种植方法将提高产量和效益。
《自然特征与农业》PPT 课件
# 自然特征与农业
农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课件将介绍自然特 征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应如何适应自然特征进行科学种植。
一、引言
1 农业的重要性
2 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 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其他生产资料。
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 对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气候与农业
气候的种类及其影响
• 热带气候 • 温带气候 • 寒带气候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 降雨量 • 气温 • 湿度
三、土地与农业
土地的种类及其特征
• 红壤 • 黄土 • 沙土
土地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 土壤肥力 • 水分含量 • 土壤质地
四、水资源与农业
1
水资源对农业的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灌溉 • 水土保持 • 农田排水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

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一、气候概况年太阳辐射量110—119千卡/cm2,年平均气温14.1—14.8℃,年降水量906—1007mm,年日照时数2136—2411小时。

二、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利用状况1、光照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较大。

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10—110千卡/cm2之间,高值区在涟水,为119.5千卡/cm2,低值区在金湖,为110.6千卡/cm2。

我市年日照时数在2136—2411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在48%—55%之间。

日照时数以涟水最多,金湖最少;年内日照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在8月,次峰在6月。

7、8月日照本市多于徐州而少于苏南,其它月份则高于苏南少于徐州。

2、热量资源年平均气温14.0—14.8℃,基本呈南高北低状,无霜期在210—225天左右,无霜期一般北短南长。

稳定通过0℃的初日平均2月1—9日,终日平均在12月18—28日,持续天数312—331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平均4月1—5日,终日平均在11月9—13日,持续天数平均219—224天。

我市各地>0℃的积温平均5168—5428℃,>10℃的活动积温平均4595—4794℃,市区最少,洪泽最多。

3、水分资源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1007mm之间,涟水最多,洪泽最少。

降水年变化很明显,夏半年降水集中,冬半年较少,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20%、54%、20%、7%。

七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25%。

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达1700mm以上,最少只有500mm,受降水年分布的影响,我市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的降水量水稻、大豆较为适宜,玉米、棉花偏多,三麦、油菜偏少。

三、主要农业气候灾害主要的农业气候灾害有旱、涝、风、冻等。

1、干旱春旱发生频率最高,约为3年二遇,初夏旱和秋旱约2—3年一遇,伏旱发生频率较低,只有10年一遇,但其危害程度重。

干旱的地域分布以盱眙的丘岗地区和黄河故道两侧沿线较重,金湖、淮安的渠南较轻。

28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1)(精品PPT)

28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1)(精品PPT)
——旱涝、盐碱和风沙,是中低产田分布 多原因。三大障碍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7-8月)等特点。气候是主要自然原 因。
地形——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 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a.山坡地:易旱灾。
b.洼地:干旱季节(jìjié)盐分向地表积聚易形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第八页,共三十八页。
3、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综合开发(kāifā)与生态建设 〔1〕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 然资源。两种做法:
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
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好处:利于发 挥土地潜力;减少耕地压力;促进林、牧、多种经 营的开展,增加农民收入;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 性生态循环。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⑤问题及措施:
A单产较其他区低: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 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是东 北国土整治(ɡuó tǔ zhěnɡ zhì)的一个方向。
B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继续开展种植业, 大力开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多层次升 值。如饲料产业;大豆、甜菜是东北最具特色农产 品,应继续开展,同时开展相应的食品加工等。
的主要途径。
②商品粮基地分布: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
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
我国的玉米带。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③农作物分布:春小麦: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黑龙江最多。 玉米:松辽平原最集中,吉林输出最多。 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平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 的大型灌区。

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三篇 农业气候
第九章 中国农业气候 二、中国气候的一般特征: (二)、大陆性很强: 1、大陆度及其分布:大陆度是表征海陆因素在气 候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程度。用气温的年较差和 纬度的正弦的比值来表示。 (1)、气温年较差:冬酷冷而夏炎热,气温年较 差特别大。而且由南向北年较差增大。 (2)、春秋温对比:大陆性气候,春温高于秋温; 海洋性气候,春温小于秋温。 3、大陆性在降水上的反应:大陆性气候在降水上 的特点:雨量集中在夏季;多对流性热雷雨:降水 变率大(变率小,对农业生产和安排有利)。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三篇 农业气候
第九章 中国农业气候 三、中国的季节与物候: (一)、四季: 历法:月球绕地球为太阴历;地球绕太阳为太阳历。 农历:太阴历,月绕地球一圈为朔,29天10小时。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之始。如春季: 早春二月,阳春三月,暮春。夏季:初夏,盛夏 (仲夏),夏末。秋季:初秋,中秋,深秋。冬季: 初冬,寒冬,隆冬。适用于农业,但不太方便。 阳历: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始日。 一般以3、4、5月为春;6、7、8月为下;9、10、 11为秋;12、1、2月为冬。日期固定,世界通用, 但难以反映地域性的差异和年际变化。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三篇 农业气候
第九章 中国农业气候 一、中国气候的形成: (一)、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复杂。 3、洋面情况: (二)、辐射条件: 1、年辐射差额: 2、季辐射差额: (三)、大气环流:包括天气系统和三圈环流的作 用。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三篇 农业气候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三篇 农业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