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目诊病”眼部颜色改变“
视瞻有色(视网膜病变)

瞳 神 疾 病
视瞻有色
中医院眼科
视瞻有色
一、概述
1、病名含义
视瞻有色是指外眼无异常,唯视物昏朦不清,
中心有暗灰或棕黄色阴Biblioteka 遮挡,或视物变形的内障眼病。
2、相应西医病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二、病因病机 1.水湿上泛或湿痰化热上扰 2. 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三、临床表现 1.自觉症状 视力下降,视物变小、变形、变色。 2.眼部检查 1)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2)后极部见一圆形水肿之反光轮, 3)灰白或灰黄色视网膜下渗出物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视野检查:中心暗点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喷射状或墨渍样渗漏
四、诊断依据 五、治疗 1.辨证论治 (1)水湿上泛证 症状: 治法:利水渗湿 方药:四苓散 (2)痰湿化热证 症状: 治法:舒肝解郁,健脾利湿。 方药:三仁汤
(3)肝肾不足证 症状: 治法:滋补肝肾,和血明目 方药:四物五子丸 2.其它治疗 (1)中成药治疗: (2)针刺治疗: (3)激光光凝: (4)药物离子导入法 : (5)西药治疗: 六、预防与调护 注意不熬夜及过度劳累
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带来哪些症状

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带来哪些症状在我们的眼睛这个精妙的器官中,视网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一种疾病会悄悄地侵袭视网膜,给我们的视力带来严重的影响,那就是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眼部疾病,它会导致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逐渐受损和死亡。
简单来说,视网膜就像是我们眼睛内的“底片”,而感光细胞则是这张“底片”上的关键元素。
当这些感光细胞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视力也就会随之出现障碍。
那么,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带来哪些具体的症状呢?夜盲往往是视网膜色素变性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在昏暗的环境中,比如夜晚或者光线较暗的地方,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视力明显下降,难以看清周围的物体。
这是因为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它们对于光线较弱的环境特别敏感,而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视杆细胞往往是最先受到损害的。
所以,当夜幕降临,其他人能够正常行走和活动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步履维艰,甚至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视野会逐渐缩小。
想象一下,我们的视野原本就像一个宽阔的全景画面,但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个画面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从四周向中心挤压。
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只能看到正前方的一小部分物体,而周围的景象则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
这种视野的缩小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比如过马路时无法看到两侧来车,在房间里容易碰撞到家具等等。
视力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症状之一。
一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视力模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力会越来越差,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这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日常活动都会变得异常困难。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的症状,视网膜色素变性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问题。
例如,患者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可能会下降,原本鲜艳的色彩在他们眼中变得暗淡无光。
还有,眼睛对强光的敏感度可能会增加,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刺痛、不适。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通常是逐渐加重的,而且这个过程可能非常缓慢,以至于患者在早期很难察觉到明显的变化。
眼部颜色变化

眼部颜色变化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颜色变化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
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
①红色。
主要是眼球充血、发炎的原因。
有时单眼发红、有时双眼同时发红。
除了眼红以外,还会有分泌物。
视物时疼痛,尤其晨起时明显。
②白色。
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
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
③黄色。
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
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
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着误诊为黄疸。
脂肪沉着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
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
④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瘀血斑,即有出血倾向,可考虑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⑤斑点。
在农村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
如发现有此种斑点,到医院查一下大便中有无蛔虫卵便能确诊。
2.黑眼球的颜色变化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①黑眼球周围充血。
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有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
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
②黑眼球呈灰暗色。
黑眼球表面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
这种全黑眼球的灰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
眼睛红绿色盲是怎么回事,治疗方法

眼睛红绿色盲是怎么回事,治疗方法眼睛红绿色盲是指视网膜上红色色素酒石酸盐与绿色色素呈现出相同的反应,导致红色与绿色的区别难以区分,出现色盲。
这种色盲多为遗传性疾病,常常影响男性,女性患病率相对较低。
下面从病因、症状、治疗及注意事项几方面予以介绍。
一、病因1.基因突变:眼睛红绿色盲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通常与X 染色体有关。
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男性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比女性高。
2.药物因素:有些药物在过量或者长期使用情况下,会导致眼睛红绿色盲。
3.眼部疾病:一些疾病会影响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功能,导致眼睛红绿色盲。
二、症状1.常常将红色和绿色混淆,不能进行区分,看到的颜色偏暗,不能正确反映真实色彩。
2.无法看到某些颜色,比如紫红色、棕色等。
3.难以识别交通信号灯颜色,如难以区分交通灯的红色、黄色和绿色。
4.不适合从事需要辨色能力的职业,例如设计师、美工师、医生等。
三、治疗目前,针对眼睛红绿色盲这种疾病,尚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进行以下治疗:1.接受培训,学习使用其他的视觉信息,如形状、面积等进行区分。
2.戴专门的色盲眼镜,这种眼镜在颜色的选择和过滤方面进行了优化,能够缓解眼睛红绿色盲的症状。
3.减少色盲的影响,注意避免导致色盲恶化的因素,如长时间查看电视或电子屏幕。
四、注意事项1.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因为红绿色盲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避免进行需要辨色的工作,如果需要,可以寻求相关的帮助。
3.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用眼过度,因为用眼过度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眼部疾病。
4.合理安排生活,可以尝试锻炼、听音乐等放松方式,以减轻疾病带来的困扰。
总之,眼睛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尽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加强自我保护也是重要的防范措施。
眼睛怎么样保养,治疗方法眼睛是人体中极为敏感和脆弱的器官,眼睛保养关系到我们的视力和健康。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眼睛保养,以下是关于眼睛保养的一些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眼底黄斑变性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眼底黄斑变性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是什么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而眼底黄斑变性则可能给这个窗口蒙上一层阴影。
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它会对我们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那么,眼底黄斑变性有哪些临床表现,医生又是依据什么来进行诊断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斑变性的常见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是黄斑变性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看东西模糊不清,尤其是中心视力。
比如,看报纸、读书时,会发现文字变得难以辨认;看电视时,画面的中心部分不清晰。
这种视力下降通常是逐渐发生的,一开始可能不太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越来越严重。
视物变形也是一个常见的表现。
患者看直线时可能会觉得线条弯曲,原本方正的物体看起来变得扭曲。
比如,看门框不再是笔直的,而是弯曲的;看方格纸时,方格不再是规整的正方形。
另外,颜色感知异常也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
黄斑变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对颜色的敏感度下降,或者看到的颜色与实际颜色有所偏差。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野中心暗点。
就好像眼前有一块黑斑遮挡,使得中心部分的视野缺失。
比如,在看东西时,中间有一块区域是看不见的,只有周围的部分能看到。
接下来,我们看看医生诊断眼底黄斑变性的依据。
眼底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医生会通过专业的眼科设备,如眼底镜,直接观察黄斑区域的情况。
如果发现黄斑区有萎缩、出血、渗出等异常改变,就会高度怀疑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工具。
它能够提供黄斑区域的详细断层图像,帮助医生清晰地看到黄斑的结构和厚度变化。
如果黄斑变薄、水肿或者有其他异常结构改变,都有助于诊断黄斑变性。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也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荧光素,然后观察血管的充盈和渗漏情况,可以了解黄斑区的血液循环是否存在异常,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则可以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的电生理功能。
如果黄斑区的电活动异常,也提示可能存在黄斑变性。
除了这些专业的检查,医生还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中医目诊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目诊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目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它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显微镜下的眼底、瞳孔、眼神等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目诊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中医目诊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目诊的原理
中医目诊的原理是通过眼睛反映全身的状况,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病变的程度和性质。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和经络气血流通的情况都能在眼部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眼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状况。
中医目诊的方法
1.观察眼白:眼白发黄,有暗红色云翳,代表身体有火热症状;眼白发浅,有白色斑点,代表身体气血不足。
2.观察结膜:结膜脏污,分泌物多,代表身体有湿热病症;结膜干燥,代表身体有阴虚病症。
3.观察角膜:角膜有凹陷或隆起,代表身体有肝郁病症;角膜发暗,代表身体有肾亏病症。
4.观察瞳孔:瞳孔大小和反应迟钝,代表身体有脏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病症。
5.眼底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眼底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以上就是中医目诊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
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诊疗方案。
总结
中医目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显微镜
下的眼底、瞳孔、眼神等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中医目诊
方法多样,需要医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判断。
它的应用范围
较广,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评估。
因此,在中医诊疗中,中医目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

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一)健康的眼睛:黑晶乌黑发亮,中间瞳仁非常有神,白边(外边的眼白)非常洁白,往往有淡淡的小小细细的血丝。
(二)眼睛代表的疾病(1)眼睛有片状黄色影子——肝火旺。
症状:口苦,有时眼睛干涩。
(2)出现浮状锈斑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
(3)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
(4)血丝(网状血管)上有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就是血管里有很多不清洁细状物,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心脏负荷会增加。
(5)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
(三)较为严重的疾病(1)肾部肿瘤:首先出现黑眼圈(眼下方、乌紫色)黑晶上代谢轮(黑色与白色交界部分),凹凸不平了,就是严重的病了。
(2)直肠癌患者:血管是螺旋形状的,从螺旋上往外曲张。
(3)肺、肝:血丝是叶脉状。
(4)赤脉贯瞳:一条直的红血丝管,如果平行出现两根就是重症。
一、通过目诊诊断疾病1、右眼肝区有一点片状的黄色影子,说明肝火非常旺盛。
2、糖尿病:眼睛里出现浮状的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
(出现锈斑表示体内血管内垃圾较多)3、高血压: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4、高血脂:黄色锈斑5、颈椎疾病: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
弯弯越多越严重6、肾部肿瘤:下眼皮黑色,黑白交接的代谢轮呈锯齿状不平整光滑7、直肠癌:血管呈螺旋状8、肺、肝部疾病:出现叶脉状扩张、分叉9、赤脉贯瞳:一根血管要及时就诊,二根血管是重症瑶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来反映瑶族对病症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
眼诊图谱视目诊病

眼诊图谱视目诊病望诊祖传独门绝技--观目诊病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
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
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目诊病”眼部颜色改变“
视目诊病也有很长的历史。
汉代的《内经》就对眼诊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之使也。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所以,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该书还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
因此根据眼睛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不同的疾病。
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颜色变化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
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
①红色。
主要是眼球充血、发炎的原因。
有时单眼发红、有时双眼同时发红。
除了眼红以外,还会有分泌物。
视物时疼痛,尤其晨起时明显。
②白色。
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
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
③黄色。
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
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
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着误诊为黄疸。
脂肪沉着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
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
④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瘀血斑,即有出血倾向,可考虑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⑤斑点。
在农村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
如发现有此种斑点,到医院查一下大便中有无蛔虫卵便能确诊。
2.黑眼球的颜色变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①黑眼球周围充血。
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有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
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
②黑眼球呈灰暗色。
黑眼球表面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
这种全黑眼球的灰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
③黑眼球周围出现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宽约1~3mm,在角膜上行端较宽,这是儿童的一种少见病症——肝豆状核变性。
这种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预后较差。
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④黑眼球周围出现白色环。
是衰老的表现,也称老化环。
其实质是血中胆固醇增高所致。
可以预测卒中,即脑溢血或脑梗塞等。
3.瞳孔的颜色变化
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
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
①白色。
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见物体。
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
②红色。
瞳孔内呈现红色,是眼内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眼外伤等疾病。
③青色。
青色为一异常征象,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发生障碍,致使角膜呈雾状水肿及眼内组织病理性改变,使瞳孔发出青绿色反光,中医学称为绿内障。
4.虹膜颜色变化
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
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
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
①褐色斑。
在虹膜上出现褐色斑点,与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相似,可认为是肠蛔虫症的征象。
②散在性斑点。
在虹膜上出现许多分散性小点,并有不同颜色,多见于风湿症病人。
③凹陷区域。
在虹膜下方或瞳孔周围的虹膜有许多凹点,可能患有溃疡病。
④虹膜斑点。
虹膜区域出现斑点,多见于胃溃疡、急性胆囊炎、冠心病等。
⑤眼睑灰暗。
正常人眼睑呈淡黄色,与面部皮肤相近,有光泽。
如果眼睑色变灰暗,在眼球周围形成一圈灰暗色,即眼眶发暗,多半是由于劳伤过度所致肾虚,如重度神经衰弱、性生活过频、过度疲劳、癌症晚期、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也有些是属于功能性紊乱造成的;有些则是消耗性疾病所致。
所以,出现类似眼睑灰暗时,应及时改善生活条件,注意休息和调节饮食,如经过自行调理仍不能改善,应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