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三版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三版

❖⒊公共阻抗耦合
❖ 公共阻抗耦合发生在两个电路旳电流流经一种公共阻抗时,一 种电路在该阻抗上旳电压降会影响到另一种电路,从而产生干 扰噪声旳影响。
4.1.3 过程通道中旳干扰 ❖⒈串模干扰
❖ 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旳干扰噪声,即干扰串联在信 号源回路中。
图4.5 串模干扰
❖⒉共模干扰
❖ 共模干扰是指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入通道中信号放大器两个输入 端上共有旳干扰电压。
❖⒉滤波
❖ 采用滤波器克制串模干扰是一种常用旳措施。 ❖ 根据串模干扰频率与被测信号频率旳分布特征,能够选用低通、
高通、带通等滤波器。 ❖ 假如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高,则采用低通滤波器来克
制高频串模干扰; ❖ 假如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低,则采用高通滤波器来克
制低频串模干扰; ❖ 假如串模干扰频率在被测信号频谱旳两侧,则采用带通滤波器。
❖ 直接接地方式:设备旳地线系统与大地之间良好连接。 ❖ 电容接地方式:即经过电容把设备旳地线与大地相连。
❖ ⑶屏蔽接地 ❖ 为了克制变化电场旳干扰,计算机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中广
泛采用屏蔽保护。如变压器旳初、次级间旳屏蔽层,功能器件 或线路旳屏蔽罩等。 ❖ 屏蔽接地指屏蔽用旳导体与大地之间旳良好连接。目旳是为了 充分克制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旳干扰。
这常称为工作接地; ❖ 二是防止操作人员因设备旳绝缘损坏或下降而遭受触电危险和
确保设备旳安全、这称为保护接地。
❖⒈接地分类
❖ ⑴安全接地:分为保护接地、保护接零两种形式。
❖ 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旳金属外壳与大 地之间用良好旳金属连接。如电脑机箱旳接地。
❖ 保护接零指用电设备外壳接到零线,当一相绝缘损坏与外壳相 连,则由该相、设备外壳、零线形成闭合回路。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胡 月明 范 勇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四川 绵阳 6 1 1) 200
摘 要
对计算机控制 系统的可靠性作 了定量表示 , 并从软硬件两方面入 手提 出了提 高系统可靠性的几种措施。抗干扰技 术是 保证控制 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关键 。 目前针 对各种干扰施行 的抗 干扰技术单独列出 , 把 也分别从硬 、 件两方面作 了较为详细 软
可靠 度 R表 明运 行 n此 不 发生 故 障 的 概 率 。 也 可 表示 为 :
11系 统 可 靠 性 的 定量 表示 .
时间 。如 果 该 值很 小 , 示 系统 可 维 护 性 好 , 易 修 复 。 表 容
() 5 有效度 A (v i bl ai) A al iy rt a i t o
4 一
’ F于 i 一 j i -
可 工 作 时 间
j 丽 :F
控 制 系 统 抗 干 扰设 计 和施 工 是 工 程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环 节 仪 表 及控 制 系 统 可 靠 性直 接 影 响 到 生产 装 置安 全 、 定 的运 行 , 制 稳 控 系 统抗 干 扰 能 力 是关 系到 整个 系统 可 靠 运 行 的 关 键 。 1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可 靠 性
作 , 行不久即出现故障 , 运 有效度降低 。
( ) 靠 度 R R l bl ai) 6可 ( ei iy rt a i t o
R 『 尸几 f = l 次运行不发 生故障f f
低, 如可靠度 、 维护率 、 失效 率 、 均故障间隔时 间( B )平均 平 MT F 、
维护时间 ( T )有效度 等。具体解释如下[】 MT R 、 1:
假 定 系 统 投 入 运 行 后 , 作 了 一 段 时 间 t后 出现 了故 障 , 工 不 得 不停 机 维 修 。经过 一 段 时 间 T 的 维 修后 , 障 排 除 , 统 又 正 1 故 系 常 运 行 。这 样 , 时 间 坐 标 轴 上 , , , , 是 系 统 正 常 工 作 时 在 tt … t , 间 , 1 2… , n 维 护 时 间 , 有 : T, , T 是 T 则

第6章抗干扰技术答案(仅供参考)

第6章抗干扰技术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1.经常采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包括:数字滤波技术、数字信号的软件抗干扰技术、指令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等。

2.采用积分式A/D转换器是抑制串模干扰的方法之一。

3.采用差分放大器作为信号前置放大是抑制串模干扰的方法之一。

4.通常把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信号称为串模干扰。

5.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按干扰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两种,而数字滤波只能抑制串模干扰。

6.采用双绞线作信号引线是为了抑制串模干扰,采用终端匹配是为了抑制长线传输干扰。

二、选择题1、下列抗干扰措施中属于软件抗干扰技术的有(B、E、F),属于硬件抗干扰技术的有(A、C、D)。

A.采用双积分A/D转换器B.采用中位值滤波C.采用光耦滤波D.采用LC滤波E.采用限幅滤波F.重复书写指令G.串行通讯方式三、判断1.下图所示干扰源为共模干扰。

错,串模。

2.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高,则采用输入低通滤波器来抑制高频率串模干扰。

对3.如果串模干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低,则采用高通滤波器来抑制低频串模干扰。

对4.对于串模干扰主要来自电磁感应的情况下,对被测信号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前置放大,从而达到提高回路中的信号噪声比的目的。

对5.下图所示干扰源为共模干扰。

对6.所谓软件陷阱,就是一条引导指令,强行将扑获的程序引向一个指定的地址,在那里有一段专门对程序出错进行处理的程序。

对7.所谓指令冗余,就是在关键地方人为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复书写,提高弹飞程序纳入正轨的机会。

对四、简答1.干扰的作用途径是什么?答:(1) 静电耦合 (2) 磁场耦合 (3) 公共阻抗耦合2.什么是共模干扰和串模干扰?如何抑制?答:共模干扰:是指系统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上所共有的干扰电压,也称为共态干扰。

共模干扰主要是由电源的地、放大器的地以及信号源的地之间的传输线上电压降造成得。

抑制共模干扰的方法: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浮地屏蔽等。

串模干扰: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声,它串联在信号源回路中,与被测信号相加输入系统,也称为常态干扰。

第三章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第三章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3.3 软件抗干扰措施
(5)输入输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措施 a.输入的数字信号,可以通过重复检查 的方法 b.反复向这些端口定期重写控制字、输 出状态字,来维持既定的输出端口状 态。 (重复输出同一数据)

3.3 软件抗干扰措施
2 提高软件自身的可靠性 (1)采取措施,减少软件设计中的错 误。 模块化设计、进行软件评审和对软件进 行测试等; (2)采用能提高可测试性的设计

3.1 干扰信号的类型及其传输形式
1.2按干扰与信号的关系分类 (1)串模干扰信号 串模干扰信号是指串联于有用信号源回路之中的干扰, 也称横向干扰或正态干扰。 当串模干扰的幅值与有用信号相接近时,系统就无法 正常工作,数据会严重失真,甚至是错误的。 产生串模干扰的原因主要是当两个电路之间存在分布 电容或磁坏链现象时,一个回路中的信号就可能在另 一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形成串模干扰信号。另 外信号回路中元件参数的变化也是一种串模干扰信号。 (2)共模干扰信号

3.2 抗干扰技术
3、隔离技术 变压器隔离 继电器隔离 光电隔离

3.2 抗干扰技术
4、串模干扰的抑制 串模干扰 主要来自于电源(多为50Hz的工频干扰及其 高次谐波)、长线传输中的分布电感和分布 电容以及传感器固有噪声等。

3.2 抗干扰技术
抗串模干扰的技术措施有 : (1)合理选用信号线。 (2)在信号电路中加装滤波器。 (3)选择合适的A/D转换器。 (4)采用调制解调技术。 (5)用光电耦合器隔离干扰。 (6)配备高质量的稳压电源 。

3.2 抗干扰技术

(2)浮地系统和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是指设备的整个地线系统和大 地通过导体直接连接。 优点:对人员比较安全,也有利于抗干扰 。 缺点:可能会导致器件被击穿 。

抗干扰(六讲)

抗干扰(六讲)

RST ST
为复位输出(低电平有效 产生条件同 为复位输出 低电平有效).产生条件同 低电平有效 产生条件同RST. 为选通输入watchdog定时器输入 定时器输入. 为选通输入 定时器输入
Vcc 为+5V电源 +5V电源 GND 为数字地 N.C. 悬空
2.MAX1232的主要功能 的主要功能 (1)电源监控 电源监控 (2)按钮复位输入 按钮复位输入 (3)监控定时器 监控定时器
1.MAX1232的结构原理 1.MAX1232的结构原理(续) 的结构原理( 当电源过压、欠压时,MAX1232将提供至少 将提供至少250ms宽 当电源过压、欠压时, 将提供至少 宽 度的复位脉冲, 度的复位脉冲,其中的容许极限能用数字式的方法来选 的容限, 择5%或10%的容限,这个复位埋藏也可以由无锁的手 或 的容限 动复位输入; 动复位输入;MAX1232有一个可编程的监控定时器监 有一个可编程的监控定时器监 督软件的执行, 可编程为150ms、600ms或 督软件的执行,该Watchdog可编程为 可编程为 、 或 1.2s的超时设置。下面给出了 的超时设置。 的内部结构图。 的超时设置 下面给出了MAX1232的内部结构图。 的内部结构图
2.7.3 CPU抗干扰技术 抗干扰技术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抗干扰措施常常采用监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CPU抗干扰措施常常采用监 控定时器即看门狗(Watchdog)、 )、电源监控 控定时器即看门狗(Watchdog)、电源监控 掉电检测及保护)、复位等方法。 )、复位等方法 (掉电检测及保护)、复位等方法。这些方法 可用微处理器监控电路MAX1232来实现 来实现。 可用微处理器监控电路MAX1232来实现。 1.MAX1232的结构原理 1.MAX1232的结构原理 MAX1232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给微处理器提供辅助功能以 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给微处理器提供辅助功能以 及电源供电监控功能。 及电源供电监控功能。MAX1232通过监控微处理器系统 通过监控微处理器系统 电源供电及监控软件的执行,来增强电路的可靠性, 电源供电及监控软件的执行,来增强电路的可靠性,它 提供一个反弹的(无锁的)手动复位输入。 提供一个反弹的(无锁的)手动复位输入。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干 扰 效 应 。
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是保 障整个计算机运行安全,还需
(3)针 对 电路 板 干扰 源 ,可 以利 用 电容 器 与抑 制 电压 元 件 。
要对传递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进行转换并对其进行其他的处理, 电容器可 以有 效的减 少干 扰 电流对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影响 ,
形成计算机语言 。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具有控制 的能力, 在 电路板芯片电源与大地之间放置 电容器可以减少 电路之间
用 ,那就是外界的干扰对计算机控制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软 件 抗 干 扰 建 议
使得计算被病毒侵害,从而可能会泄漏用户 的信息甚至公司
针对 第 二 部 分 对 计 算机 控 制 系 统 的干 扰 源 的介 绍 以及 分
与 国家 的 机 密 ,造 成 不 可 估 量 的损 失 。
判 断输入输 出接 口以及通信通道 的稳定性 以及可靠性 。并且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 因素
在进行程序运行期间需要对系统进行抚慰处理 ,中断响应,减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整个计算机运行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 少错误操作 ,保 证系统 的安全性;最 后,增强信 息传递过程 中
它维持计算机 的高效运行并保障运 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 的冗余信息量 ,提 高系统 的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能力 。
的 目的 。计算机控制 系统 中包含硬件与软件,本文 只介绍相 的多余 电波进行过滤 ,从而减少其对系统的影响。
关 出厂 时就 已确 定 了,包
(2)针 对 信 号 电压 干 扰 源 ,可 以利 用磁 珠 以及 双 绞 线 等 方
含计算机的语言 、操作系统 以及 自带的 内部程 序。计算机控 式进行一定的防护 。磁珠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输 出线中产生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工业应用。

在实
际应用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常常面临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噪声干扰等,这些干扰可能
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抑制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技
术问题。

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信号传输线路需要考虑干扰抑制的技
术措施。

在设计电缆布线时要避免和干扰源靠近,采用屏蔽线缆以阻断外界干扰,对于长
距离传输的信号需要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2. 电磁干扰的抑制:电磁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为了抑制电
磁干扰,可以采用物理屏蔽措施,如在敏感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罩,减少外界电磁场对系统
的干扰;也可以采用滤波技术,通过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去除掉不需要的高频成分。

4. 地线设计:地线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抗干扰措施之一。

合理的地线设计可
以有效地减少系统受到的干扰。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单点接地原则,将各个设备的地线连
接到一个共同的地点,减少地线回路的面积。

还可以采用分立地线设计,将高频和低频信
号的地线分开,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电磁干扰的抑制、噪声干扰的抑制和地线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抑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探讨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探讨

号 的频 带不 同 , 可 以通 过 在 导线 上增 加滤 波 器 的方 法
切 断高 频干 扰 噪 声 的传播 , 有 时 也可 加 隔离 光 耦来 解 采 用 积 分 型 A / O; 当 干扰 主 要来 自感应 时 , 对 被 测 信 提高S / N比 ; 对低 频 干扰 , 采 用 数 字 决。 电源 噪声 的危 害最 大 , 要特 别注 意处理 。 所谓辐 射 号尽 早前 置 放大 , 干扰 是 指走 平 行 线路 , 通 过 空 间辐 射感 应传 导到 干扰 滤波 ; 数字 信 号传送 时, 采用 负逻 辑 。
计算 机控 制 系统 在 工程 中的应 用 越来 越 多 , 由于 混 乱 , 引发计 算机 失控 , 死机 。 周 围环 境 比较 复 杂 , 容 易 形成 各 种 干 扰源 , 如 果 不 采
取恰 当 的 防 范措 施 , 源自 种干 扰 就 会 影 响 系 统 , 造 成 系
统 控制 失 灵 、 运 行 不稳 定 等现 象 。因此 研 究计算 机 控
L 堡 垒 l
UJ l AN CO M PUTER
计算机控制 系统 的干扰及 抗干扰措 施探讨
姜 碉
( 西 南民族 大 学计算机科 学技 术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1 0 0 4 1 )
【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控制 系统中的干扰来源和影响, 以及干扰表现方式 ; 按照抗干扰的基
本原 则 , 探 讨 了如何 对 不 同类型 的干扰 采取相 应 的抗 干扰措 施 , 提 高 系统 对环境 的 适应 能力 , 使 实现正
常 的控 制得 到保证 。
【 关键词 】 : 计算机控制 系统 干扰 抗干扰
1前言
混 乱; 对 于 系 统 内 核本 身 , 会 使三 总 线 上 的 数 字信 号 2 . 4干 扰 的基本 类 型 1 1 按特 征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7
10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图A 公共电源线的阻抗耦合
图B 公共地线的阻抗耦合
2021/3/17
11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10.1.3 干扰的作用方式
• 按干扰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长线 传输干扰。
• 差模干扰:又称串模干扰,是指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噪 声,它串联在信号源回路中,与被测信号相加输入系统。差 模干扰与被测信号在回路中处于同样的地位,也称为常态干 扰或横向干扰。
• 其中,Ucm是共模干扰电压,Un是由Ucm转化成的差模 干扰电压。单端输入方式的CMRR较小,说明它的抗共模 抑制能力较差;而双端输入方式,由Ucm引入的差模干扰 电压Un较小,CMRR较大,所以抗共模干扰能力很强
2021/3/17
15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场,往往有许多强电设备,它们的启动和工作
过程中将产生干扰电磁场,另外还有来自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和雷电的
干扰,以及高压输电线周围交变磁场的影响等。
高压电线
雷电
过程控制系统
雷达、电台等 天线发射装置
引 入 噪 声
地电位波动
交流动力线
电机、电焊机等 大用电设备
2021/3/17
6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产生差模干扰的原因:分布电容的电场耦合,空间的磁场耦 合,长线传输的互感,50Hz工频干扰,以及信号回路中元件 参数变化等
I
差模干扰示意图
2021/3/17
12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10.1.3 干扰的作用方式
• 共模干扰:是指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上对接地端干扰电压, 共模干扰也称为共态干扰或纵向干扰。
干扰传播途径主要有: • 电场耦合
• 磁场耦合
电场耦合
• 公共阻抗耦合
– 电场耦合又称静电耦合,是通过电容耦合窜入其他线路的。
– 电场干扰可以通过两根导线之间构成的分布电容窜入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Ra=1/jωc12
2021/3/17
Rb=R/(1+1/jωc2g)
7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磁场耦合
– 在任何载流导体周围都会产生磁场,当电流变化时会引起交变磁 场,该磁场必然在其周围的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势引起干扰。
2021/3/17
2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10.1 干扰的传播途径 与作用方式
2021/3/17
3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与干扰相关的几个概念:
干扰系统的三个要素:干扰源、传播途径及干扰对象。
干 扰: 是指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 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
干扰源: 产生干扰信号的源头 干扰对象:干扰源通过传播途径影响的器件或系统
抗干扰技术就是通过对这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采取必要 措施来实现的。
2021/3/17
4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10.1.1 干扰的来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干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干扰
2021/3/17
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与系统结构无关,是由使用条件和外部 环境因素决定的。
主要有:天电干扰,如雷电或大气电离作用引起 的干扰电波;天体干扰,如太阳辐射的电磁波; 周围电气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干扰;电源的工频 干扰;气象条件引起的干扰;地磁场干扰;火化 放电、弧光放电、辉光放电等产生的电磁波等。
内部干扰是由系统的结构布局、线路设计、元器件 内部干扰 性质变化和漂移等原因造成的
主要有:分布电容、分布电感引起的耦合感应,电 磁场辐射感应,长线传输的波反射,多点接地造成 的电位差引入的干扰,寄生振荡引起的干扰以及热 噪声、闪变噪声、尖峰噪声等。
5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10.1.2 干扰的传播途径
• 由Ucm引起系统输入的差模电压为:
共模抑制比
Un1
Zs
Zs Zr
Ucm
Zs Us ~ Ic
Zr A
Un2Zs1Z sc1Zc1Zs2Zsc2Zc2Ucm Zs1
Us ~ Ic1
A
Zs2
Ucm
~
Ic2
~ Ucm Zc2
Zc1
(a) 单端输入
(b) 双端输入
两种输入方式的共模电压的引入
2021/3/17
– 在设备内部,线圈或变压器的漏磁也会引起干扰;在设备外部, 平行架设的两根导线也会产生干扰,由于感应电磁场引起的耦合, 可以计算感应电压
Un jM1I
其中: • ω为感应磁场交变角频率 • M为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
• I1为导线1中的电流
2021/3/17
8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磁场耦合
– 设某信号线与电压为220VAC、负荷为10KVA 输电线的距离为1m,并且平行走线10m,两 线之间的互感为4.2μH(亨利 ),按公式计算出 信号线上感应的干扰电压Un为
Un=ωMI1=2π×50×4.2×(10-6)× 10000/220=59.98(mV)
可见,这样大的干扰,足以淹没小信号。
2021/3/17
9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公共阻抗耦合
–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是由于电流流过回路间公共阻 抗,使得一个回路的电流所产生的电压降影响到 另一回路。
–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公共耦合阻抗,例如, 电源引线、印刷电路板上的地和公共电源线、汇流排等。 这些汇流条都具有一定的阻抗,对于多回路来讲,就是 公共耦合阻抗。
• 产生共模干扰的原因:系统(或信号放大器)的地与现场 信号源的地一般相隔一段距离,在两个接地点之间往往存 在一个电位差Vc,该电位差是系统信号输入端上共有的 干扰电压,会对系统产生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示意图
2021/3/17
13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对于系统干扰来说,共模干扰大都通过差模干扰方式表现出来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第十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Anti-Disturbance Technology in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2021/3/17
1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 干扰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方式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软件抗干扰技术(已讲)
14
第10章 计算机抗干扰技术
• 对于存在共模干扰的场合,不能采用单端输入方式,应采 用双端输入方式,原因是其抗共模干扰能力强
• 为了衡量一个放大器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常用共模抑制
比CMRR(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 )
表示,即
CMRR 20lgUcm(DB ) 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