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共21页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

之父”。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格林卡
《伊凡· 苏萨宁》 ——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的 民族歌剧、奠定了俄罗斯“人民历史剧”的基础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奠定了俄罗斯“民间历史剧”基础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作品分析
•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7年间在华沙写 成。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 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这 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 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的历史意义,正如 柴可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 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 这正如橡果孕育出橡树一样”。乐曲采用两首 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 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穆索尔斯基真正想要赞美歌 颂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与之有 着天壤之别的黎明主题,歌颂了 人间的美好,象征光明和幸福战 胜了黑暗,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 民族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正 是穆索尔斯基的民族主义理想。
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 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 以后在法院工作。22岁时柴科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 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 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 异。毕业后,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 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 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 等内在方面。代表作:交响乐《b小调第六交响曲》 (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 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 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 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课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音版教材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中包含两首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
本节课选择了格林卡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前者是格林卡在俄罗斯乡间听到的,后者原来已经广泛流传。
格林卡运用这两个不同性格或体裁的主题,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的方面,用交响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
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用双重变奏曲形式写成的。
即这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
【教学目标】1、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的风格特征;2、熟悉、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音乐主题,初步了解双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及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3、根据主题尝试进行创作体验,加深对“变奏”作曲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视唱和节奏练习,熟悉并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听辨。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主题:聆听两个音乐主题《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卡玛林斯卡亚》提问: 1、音乐情绪怎么样?2、你想像、联想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让学生对俄罗斯的音乐有初步印象。
二、鉴赏作品:(一)熟悉两个主题1、唱一唱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2、练一练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节奏练习:由松到紧、由慢到快。
第二十课 俄罗斯民族风情

五:作品欣赏:
《荒山之夜》
音乐乍起,小提琴瑟瑟的弱奏上下盘旋,木管乐器的滑奏躁动 不安,狂野地呼啸,铜管乐 粗野的步伐节奏固执地前进,一幅 阴森恐怖,魑魃横行的画面.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称这一段是“ 从地下传出了神秘的音响”。黑夜的精灵出现”。紧接着,长 号和大号奏出了撒旦王残暴而又不可一世的主题。 引子和撒旦王主题重复后,是群魔乱舞宴饮纵欲的邪恶的舞 蹈风格主题。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号叫似的音型轮 番出现并直至交织在一起。几个主题在展开、再现的过程中 将魔鬼的喧嚣作乐场面推到了顶点。 突然,乐队一落千丈,几达沉默。远处响起了教堂破晓 的钟声。黎明驱散了黑暗,魔鬼们四处溃逃。这是一段非常 耐人寻味的音乐,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那样宁静、安详,人 们静静地期待着...... 在竖琴奏出的天使般琶音音型的衬托下,弦乐柔柔地重 复着一个简单的动机。终于,单簧管用神秘而甘美的声音唱 出了具有乌克兰民间音调的抒情牧歌。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人们质朴而真挚的追求,蕴含着美好 而崇高的情感。当长笛明亮清澈的声音穿透一切,又将这难 以言喻的优美旋律接过去演奏时,作者在此曲中所要表现的 主题思想一深深地打动着欣赏者的心灵,音乐在无尽的回味 中结束。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 出现了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 (1804-1857)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马 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 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 “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 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 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 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 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 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 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 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

穆索尔斯基真正想要赞美歌 颂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与之有 着天壤之别的黎明主题,歌颂了 人间的美好,象征光明和幸福战 胜了黑暗,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 民族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正 是穆索尔斯基的民族主义理想。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聆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你 联想到了什么?
柴可夫斯基说:“《卡玛林斯卡 亚》是一件多么玄妙的作品。” 柏辽兹说“他的作品在旋律中有 着出乎意料的、美妙出奇的音和句 子。”
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又被称为“五人强力集团”、“强力五人集 团”、“五人团”等。 19世纪60年代,由俄国进步的青年作 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即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民族 声乐艺术创作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 有)是“强力集团“和新俄罗斯乐派的领导人,凯 撒· 居伊(1835—1918)、莫捷斯特· 彼得诺维奇· 穆索尔斯基 (1839—1881)、亚历山大· 波菲利维奇· 鲍罗丁(1823—1887)、 尼古拉· 安德烈耶维奇·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
荒山之夜
1.《荒山之夜》想到什么? (豺狼虎豹、牛鬼蛇神、黑暗等等) 2.如果你是作曲家那么《荒山之夜》最后应该出现 什么?象征什么? (黎明)(光明、胜利的曙光等等) 3.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首乐曲。 (黎明最终会赶走了黑暗!) 提示:本曲中大量二度音的运用,描绘出了群魔 乱舞的场景。
《荒山之夜》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
•
小八卦 一场灾难性的婚姻 About gay 柴可夫斯基同性恋的倾向很早就为人所知。尽管证据都在苏俄时期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性向对于自身 的生活以及作品影响甚钜是无庸置疑的。有些历史学家仍认为他是异性恋,但是大部分学者根据他的仆人苏 佛努夫 以及外甥大卫朵夫的证词,相信他最亲密的伴侣都是同性。其他的证据大多可见于书信、日记及其弟 马戴斯特(Modest,亦是同性恋)的信件中。 在法学院的学生时期,柴可夫斯基曾经暗恋过法国女歌手狄希耶?雅朵但在女方结婚之后,这段感情 无疾而终。在他于莫斯科音乐院教书时,一名偏执的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以大量情书攻势疯狂倒追他, 扬言非他不嫁,甚至以死要胁。其实柴可夫斯基根本不记得自己班上有这个学生,但是女学生相当坚持,不 断持续写信。当时柴可夫斯基迷上普希金的诗作「尤金· 奥尼金」正打算改编成歌剧。由于诗作中的主角尤金 年轻时拒绝了塔琪安娜以致后来终生活在悔恨当中,入戏太深的柴可夫斯基将自己想成尤金,认为自己不应 回绝这段感情。两人于1877年7月18日结婚。 蜜月还没结束,柴可夫斯基就后悔了,在两人于7月26日回到莫斯科时,他已经濒临崩溃。周遭的朋 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严重性。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但 是随后却因为受不住寒冷而放弃,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 他的哥哥安纳托利到圣彼得堡火车站接他时,几乎认不出面前那个一脸憔悴、濒临崩溃的病弱男子就 是自己的弟弟。安纳托利火速将他送 到邻近的旅馆,发作了一阵之后,柴可夫斯基昏迷了整整两天。这期间 他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除了安纳托利之外大概就只有精神医师知道。医师建议柴可夫斯 基彻底改变生 活形态,要他不要想要尝试改善自己的婚姻,也不要再见新婚妻子。自此之后,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 东妮雅,但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她,到死为止 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保持着。 此后的几年,柴可夫斯基很害怕安东妮雅会将他们两人分开的内幕公诸于世。 安纳托利试着说服她去办理离婚,安东妮雅却不肯离婚,也不愿配合对外宣称两人婚姻破裂的理由是因为 柴可夫斯基有外遇。出版商尤尔金森费尽唇舌为柴可夫斯基争取离婚机会却始终未果,却在1880年的夏天发 现安东妮雅另结新欢已有半年,还生了孩子,都被丢到孤儿院。安东妮雅在1896年被诊断出有精神病,并于 1917年病逝。 至于柴可夫斯基,他并不将自己的精神崩溃归咎于安东妮雅,而相信那是命定的悲剧,是对于他为了结婚 而结婚的惩罚。尽管结婚的经验像是一场梦魇,身为 同性恋的柴可夫斯基对于婚姻的憧憬却从未消减。当安 纳托利订婚时,柴可夫斯基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他,信中提到「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能够被一个女人温柔的 触 摸与疼爱。我常幻想被一个慈爱的女人所拥抱,我能够躺在他的腿上亲吻着她...」后世的学者认为柴可夫 斯基对于妻子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只是想借由婚姻来 取回早逝的母亲罢了。
高中音乐_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件设计

1804 — 1857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为 后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用自己的 创作才能致力于本国音乐的发展,先后 创作出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 兰和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 亚幻想曲》、《马德里之夜》,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钢琴与弦乐六重奏》 等作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引子 A主题的第一组变奏——A+A1+A2+A3 B主题的第一组变奏——13个变奏 A主题的第二组变奏——只有3个变奏 B主题的第二组变奏——结尾段的18个变奏
引子
俄罗斯民族乐派
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运用俄罗斯民族音乐 与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 道路,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中的第一部典范。他的音乐以爱 国主义的内容和质朴的民族形式相结合而著称,在歌剧、管 弦乐、歌曲等重要领域为俄罗斯的音乐做出重要贡献。他的 作品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此外,他还吸 收异国情调和多民族音乐语言来丰富俄罗斯音乐形式,对日 后的俄罗斯作曲家影响极大。
《野蜂飞舞》选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 作歌剧 《萨旦王的故事》 第二幕第一 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歌剧叙述 萨旦王喜获独生子后,因受奸人的恶意 中伤,将爱儿和王后,装在罐里流放汪 洋中。后来母子安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 王子终于平安长大。某日,王子救了一 只被大黄蜂蜇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却变 成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这时明白了 王后的无辜的父王,也带了侍从,乘船 来到这孤岛,找到久别无恙的王子。全 剧最后在大团圆与欢乐中结束。
俄罗斯民族乐派
19世纪在俄罗斯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 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 作品的学派。 代表人物:格林卡、强力集团 主要成员有 5位他们分别是: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 科夫、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1.07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蒋素娟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高一(3)班教学设备:电视、电脑、音响、钢琴、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自备教具:俄罗斯歌曲CD、教学光盘、教学VCD、俄罗斯国旗(烟盒)、地图、俄罗斯画册、书籍、作曲家画像、普希金挂盘、饰品(三角琴)、小提琴、长笛、口哨、俄罗斯文化衫、水兵帽、列宁像章、照片多幅等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
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
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
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
《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
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中速 3/4 (曲谱略)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docx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主要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对比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师生交流体会速度、力度、民族元素的重要性。
2、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了解格林卡,认识到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3、通过欣赏《荒山之夜》思考他在这一作品中真正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同时进一步认证民族乐派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师生体会、交流、总结其创作依据创作目的,得出民间音乐重要的结论。
三、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方法:谱例比较、视听感受、设问引导。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鼓励学生谈谈对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了解,(运用其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从地域上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播放课件:俄罗斯独特建筑。
背景音乐准备两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故事一则导入:俄罗斯故事《无端发笑是傻瓜》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如上班时或公交车中很少微笑。
他们认为笑必须是真诚的。
出自内心的,而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笑是不可取的。
俄谚语云;(无端发笑是傻瓜。
)我们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突然笑声一片,俄罗斯教师很不埋解,称之为(傻笑),使我们的学生常常感到委屈。
在俄罗斯的餐厅、公交、剧院等公共场合。
我们的中国人常常会爆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
却会招来俄罗斯人的异样目光。
由上面一则俄罗斯风俗趣事导入本节课题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情。
2、新课教学①播放格林卡《北方的星》歌词大意:一座高高的楼,里面房子紧相连。
在其中有一间光线最明亮。
里面住着未婚妻,她比谁都可爱,好像北方的星,比群星更光辉......;......;设问:其唱法(美声)演唱形式(独唱)②教师导入主要人物简介:格林卡(不要太多,只介绍与本节课有关的简介即可)格林卡认为:“音乐就是我的灵魂!”设问这句话说明什么:(格林卡对于音乐的执着!等)19世纪的俄国上流社会普遍存在的对西欧音乐顶礼膜拜,俄罗斯音乐却倍受歧视的现实,这就更激起了格林卡为俄罗斯创作的愿望。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件%28共14张PPT%29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 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 《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 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 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 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 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
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 狄浦斯在雅典》、《鲍里
幽默感。
斯·戈都诺夫》等。
《荒山之夜》
• 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 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 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 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 “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 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 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 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 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之情。
小结:
请问:你还知道哪些俄罗斯歌曲?
《红莓花儿开》 《三套车》 《喀秋莎》
《纺织姑娘》
•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 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 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 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 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 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
1.你认为第一主题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AC)
A.缓慢的
B.快速的
C.抒情的
D.悲伤的
2.第二主题的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
A.抒情的
B.欢快的
C.壮观的
D.伤感的
E.热闹的
(BCE)
作品介绍: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