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它通常是由于肌肉及其周围的筋膜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肌筋膜炎的治疗,最基本的方法是休息。
患者需要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给予其充分的休息时间,让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
此外,冷热敷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急性期,可以使用冰敷来减轻疼痛和炎症,而在慢性期则可以采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除了休息和冷热敷外,物理治疗也是肌筋膜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按摩、针灸、理疗等物理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受损组织的康复。
此外,运动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功能和柔韧性,但在进行运动疗法时需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加重。
药物治疗也是肌筋膜炎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用于减轻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康复。
但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对于一些顽固性的肌筋膜炎症状,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帮助修复严重受损的肌肉和筋膜组织,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但手术治疗通常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总的来说,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疗法,以期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的肌筋膜炎治疗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筋膜炎是怎么治疗方法

筋膜炎是怎么治疗方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治疗筋膜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针对筋膜炎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筋膜炎的常见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局部外用的消炎药膏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医生还可以考虑使用镇痛药物来控制症状,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治疗筋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热敷和冷敷是常用的物理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另外,按摩和理疗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代谢,对筋膜炎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慢性筋膜炎患者,物理治疗也可以帮助改善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预防病情复发。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治疗筋膜炎的一种选择。
对于一些顽固性筋膜炎患者,尤其是伴有明显纤维化和肌腱炎的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清除炎症组织和纤维化组织,修复受损的筋膜和肌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需要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充分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的功能和力量。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的措施来帮助治疗筋膜炎。
比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鞋子和姿势等都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预防病情的恶化。
综上所述,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合理的休息和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希望本文对患有筋膜炎的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功能障碍等。
以下是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
1.疼痛
肌筋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肌肉和筋膜的交界处或肌肉内部。
2.压痛
在肌筋膜炎患者身上,肌肉和筋膜的交界处或肌肉内部可能会出现压痛点。
当用手指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3.肌肉紧张或痉挛
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紧张或痉挛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疼痛刺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引起的。
4.功能障碍
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功能障碍,例如关节活动受限或肌肉力量减弱等。
这可能是由于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等原因引起的。
5.X线及CT检查
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骨折、肿瘤等。
这些检查通常可以显示肌肉和筋膜的病变情况,例如炎症、水肿等。
综上所述,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包括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功能障碍以及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确诊和治疗。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一、概述
肌筋膜炎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慢性的损伤而引发的,同时也跟患者平时过度劳累,经常干体力活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得了肌筋膜炎的患者在发病部位会有酸疼僵硬的症状,一定要及时使用药物调理治疗。
得了肌筋膜炎的患者可以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以后再根据具体的病情程度用药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就很好,平时也应该注意好个人的生活规律以及饮食健康。
二、步骤/方法:
1、在治疗肌筋膜炎方面一般都是使用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内服药物配合外用的药物辅助治疗,这样恢复的更快。
患者只要坚持用药治疗,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也不用太担心了。
2、在治疗肌筋膜炎方面,一般都是使用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四妙丸,麝香接骨胶囊,他林软膏,云南白药膏药,筋膜祛痛贴,筋膜膏,黑膏药以及舒肘通筋贴等药物治疗,同时也应该加强锻炼身体。
3、得了肌筋膜炎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还应该注意好个人的生活规律,尽量不要干体力活,也不能过度的劳累,避免患病部位受到外界的损伤,另外也要坚持做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注意事项:
平时注意饮食清淡点,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吃太多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经常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

膏摩疗法
最早记载膏摩的文献,当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帛书《五十二病方》。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中也有膏摩的记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 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 摩,勿令九窍闭塞。”
红花、川乌、草乌、川芎、白芷、冰片、威灵仙、杜仲、 羌活、独活等。
壮医经筋疗法
摸结:
双手合力,结合腰背部肌筋的形态、厚薄及部位 层次、正常肌筋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在腰 背部的肌筋膜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 轻至重,以按、摸、切、循、弹拔、推按、拑掐、 拔刮、揉捏等手法进行摸结。
在背部肌肉的起始点、相互交叉点、重叠面等, 可触及“痛性筋结点”,呈点、线、面状,以触 压疼痛并向周围放散为特点。病变区域可出现皮 肤毛孔增粗,肌筋膜增厚等特点。
菱形肌激痛点
菱形肌负责肩胛 骨的大多数活动。 因为每天要大量 使用肩胛骨,菱 形肌通常超负荷 工作、极度疲劳, 导致慢性激痛点, 背部中央紧张感 或者肩胛间区疼 痛的主要来源就 是菱形肌。
冈上肌激痛点
冈上肌有两处可 以形成激痛点, 一个就是肌腹, 另一个在第一个 往外一或二英寸 处、靠近肩峰下 方的肌肉内。
牵涉痛
局部肌肉抽搐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胛提肌激痛点
肩胛提肌的激 痛点引起颈角 的疼痛和僵硬, 当被激活后, 他们会沿着颈 部及肩胛骨内 上缘传送疼痛。
斜方肌激痛点
斜方肌是头痛 的主要来源, 比如典型的 “紧张性头 痛”。颈部和 脑后的紧张感 通常来自斜方 肌的激痛点。
改善免疫状况等)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作用
筋膜炎的诊断标准

筋膜炎是指筋膜的病理性改变,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引起机体肌肉筋膜的各种不适表现,临床常通过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1、病史:筋膜炎大多是由于长期的肌肉劳损导致,比如长期的远距离行走或负重、反复弯腰、过量的运动等,或是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均有可能诱发;
2、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肌肉无力感。
此外,还可能出现患处皮肤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筋膜炎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其他免疫学检查,判断是否是感染或免疫因素导致筋膜炎;
4、影像学检查:临床常应用磁共振成像,能够显示软组织病变情况,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另外,也可通过X线、超声检查等进行明确。
明确疾病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同时日常应适当休息,纠正不良姿势,控制体重,积极锻炼等。
胸背肌筋膜炎(适用于胸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

胸背肌筋膜炎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胸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
本《指南》适用于胸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胸背肌筋膜炎thoracic dorsal myofascitis胸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劳损或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筋膜、肌肉损伤、粘连或变性,刺激神经引起的胸背痛。
胸背肌筋膜炎属中医“背部筋伤”、“痹症”、“肩背痛”、“上背痛”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单上肢运动或肩背重物,引起胸背肌筋膜损伤。
或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肌肉损伤。
3.1.2临床表现3.1.2.1症状背部疼痛,以酸痛、钝痛、锐痛、胀痛为主,轻重不等。
少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重物压迫感,可牵涉颈项部,以阴雨天或受凉后症状明显。
3.1.2.2体征背部皮肤苍白或充血,肌肉痉挛,压痛明显,可触及疼痛结节或条索状物。
3.1.2.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可排除胸椎错缝症以及胸椎肿瘤、结核等疾病。
3.1.2.4实验室检查抗“O”、血沉正常或稍高,HLA-B27阴性。
3.2鉴别诊断3.2.1胸椎错缝症参照本《指南》“胸椎错缝症”。
3.2.2急性斜颈参照本《指南》“急性斜颈”。
3.2.3强直性脊柱炎有时也可出现背部僵硬酸痛,但多伴有腰骶部休息痛及活动受限、晨僵,查体可见骶髂关节处压痛,HLA-B27强阳性率达95%,活动期血沉增快,骶髂关节CT、MRI或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
3.2.4风湿类疾病本病还应与一些风湿类疾病如风湿性多肌痛、未分化脊柱骨关节病相鉴别。
3.2.5其他科疾病本病还应与呼吸道疾患(如肺癌)、冠心病、胆囊和胃肠疾病,以及妇女乳腺病变等牵涉到背痛的疾病相鉴别。
4辨证4.1气滞血瘀证背部胀痛、刺痛,痛无休止,胸闷不适,性情暴躁、易怒,上腹胀满,日轻夜重,晨起稍活动症状缓解。
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
4.2气血亏虚证背部隐痛,酸困无力,日轻夜重,时痛不止。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僵硬、运动受限等。
中医认为,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与腰背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湿气淤积、寒湿内侵等相关。
因此,在中医诊疗腰背肌筋膜炎时,应从整体调节、疏通经络、祛湿除寒等方面入手,以下是一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1.风湿寒湿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寒湿重;舌苔白腻、脉弦细。
2.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红肿热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3.血瘀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紧缩感;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涩。
二、中药内服1.风湿寒湿型:方剂:温经活血汤组成:桂枝、红花、当归、川芎、防风、独活、白芍、白芷、乌药、郁金、牛膝、葛根、天麻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2.湿热型:方剂:清热利湿汤组成:黄芩、山药、赤小豆、藕节、车前子、茵陈、连翘、石韦、防风、独活、乌药、天麻、白芷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3.血瘀型:方剂:活血化瘀汤组成: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三棱、丹参、薤白、木香、郁金、天麻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三、外用疗法1.中药艾灸:方法:选取艾绒,加热艾条,将热的艾条在患处进行艾灸,适当调整热度以及间隔时间。
作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缓解腰背疼痛2.推拿按摩:方法:选取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如推、拿、拉、捏、按、揉等,以缓解腰背肌紧张和疼痛。
作用: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四、饮食调理1.避免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等,以免寒湿侵袭腰背部,加重病情。
2.多食用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食物:如生姜、辣椒、黑豆、葱蒜、羊肉等,有助于温暖腰背部,舒筋活络。
3.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五、生活调理1.适度休息: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可适当休息、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及时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改善局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刮痧 • 埋线 • 肌内效贴 • 锤正疗法
其他
中药
• 风寒湿阻证: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方用羌 活胜湿汤,葛根汤加减。
• 气血凝滞证:治宜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方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 由于筋膜在身体各部的功能不同,其发育 情况,即厚度、密度、含脂肪的多少、胶 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比例、所含组织液的 成分等亦有所不同。筋膜包括浅筋膜、深 筋膜和浆膜下(外)筋膜三部分
肌筋膜的解剖
• ①浅筋膜。亦称皮下筋膜,紧位于皮肤深 面,形成包被全身的一个连续层。其浅层 含脂肪,脂肪的量因部位、性别、年龄、 营养状况等因素而有不同。深层为膜性层, 不含或少含脂肪而有较多弹性纤维。浅深 两层结合,但可以解剖分离;在腹前壁的 下部两层分界较明显。浅血管、皮神经、 淋巴管、乳腺、皮肌等都位于浅筋膜内。 浅筋膜具有衬垫、保温、贮存脂肪的功能。
治疗
一般处理
• 解除病因 • 注意保暖 • 局部热敷,防止受凉。 • 急性期注意休息。
药物
• 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西乐葆、 扶他林。应严格控制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 肌肉松弛剂(妙纳、鲁南贝特) •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及B1对原发性肌筋
膜炎有一定疗效) • 抗焦虑药物 • 中成药物
常见症状
• ⑶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 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 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 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 可摸到痛型硬结或痛型肌索。
• ⑷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妇女发 病多于男型。
颈肩肌筋膜炎
• 颈、肩、背部广泛性疼痛、酸胀、沉重感、 麻木感, 僵硬、 活动受限, 可向后头部及 上臂放散。 疼痛呈持续性,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 可 因感染、 疲劳、 受凉、 受潮等因素而加重。 遇热可减轻,有时出现颈肩背部弹响感。
• 查体见颈部肌紧张, 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 旁斜方肌、 菱形肌等, 压痛局限, 不沿神 经走行放散。
• 该病发病缓慢, 病程较长。 X 线多为阴性结 果。
腰臀肌筋膜炎
•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 外感风寒等病史。
• 腰臀部疼痛,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急性发 作时可有活动受限。
• 有特定的压痛点,腰部僵硬,臀部紧张,活动 受限可触及痉挛的肌肉甚至有疼痛性筋膜条索 或硬结节。臀部疼痛可牵引致腰部和大腿部, 部分患者可触及小的痛性“结节”。。
物理治疗
• 电疗:中频、低频、干扰电、 • 磁疗 • 热疗:中药熏药、硬泥、中药封包 • 超声波、冲击波
推拿
• 滚法 • 弹拨 • 按压 • 揉法 • 擦法 • 拍打 • 推法:沿筋膜链顺逆推
经筋推拿
• 。①足太阳经筋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采 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 (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4个部位 顺着足太阳经筋线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按、 揉、点、推、弹拔等松筋理筋,重点推按足跟 筋结、踹外筋结(腓肠肌)、腘内筋结(腘绳 肌)、大腿后筋结(股二头肌)、臀部筋结 (臀大肌)、髀后筋结(髂肋肌)、华佗夹脊 筋结(骶棘肌,腰三横突点,腰4、5或腰5 骶 1 之间的棘突旁)等筋结病灶点,使足太阳经 筋全线松解为佳。
经筋推拿
• ②足少阳经筋疗法:患者取侧卧位,双膝 间垫一小枕,医者用肘部尖、钝、硬、软4 个部位顺着足少阳经筋从足到头方向进行 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次趾筋结(踇 长伸肌)、腓侧筋结(腓骨长肌、腓神 经)、膝外筋结( 股四头外侧肌)、伏兔 筋结(二半膜肌、缝匠肌)、髀上筋结 (髂筋束、阔筋膜张肌)、尻筋结(梨状 肌)等筋结病灶点;左右各1 次。
病因病机
• 病机 急性损伤未愈或长期慢性劳损后可使肌肉、筋
膜、韧带、肌腱等软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 性无菌炎症,导致肌筋膜炎性渗出、水肿、痉 挛,若日久不愈而持续,则出现纤维性变及粘 连持续疼痛。 疼痛会刺激肌肉产生持久的收缩状态, 出现 肌紧张,肌肉长期痉挛造成局部软组织血管痉 挛,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营养障碍,组织无 菌性炎症加重,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 更加剧。
• 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 表现。
跖筋膜炎
• 急性伤者多有外伤史,如行走时足部突然 踩着坚硬物或下楼时不小心足跟着地过猛。
• 慢性损伤者多见于40上的中老年人,女性 较男性多发,起病缓慢,可有甚至数年病 史,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不敢行走,晨 首次行走或长时间静息后起步时足底疼续型酸胀痛或钝痛, 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 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 可发生。
• ⑵缺血型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 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 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 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 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 气血亏虚证:治宜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方用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
• 湿热证:治宜清热化湿止痛。方用加味二 妙散加减。
中药外洗
• 白芷、莪术、三棱、威灵仙、千年健、川 椒、桃仁、透骨草、伸筋草、红花、艾叶、 五加皮、海桐皮、苏木、松节
结语
• 筋膜炎常见 • 诊断容易治疗难 • 分人说预后 • 日常护理很重要 • 配合中药效果佳
肌筋膜的解剖
• ②深筋膜。是以胶原纤维为主形成的纤维性膜, 或薄或厚,因部位而异,有时与韧带、骨膜和 肌外膜融合;或包被血管神经而形成神经血管 鞘;四肢与躯干某些部位的深筋膜发达,其深 面常作为肌的起处。深筋膜在肌彼此之间发育 为致密的肌间隔,它向深处与骨膜融合,向浅 面连于深筋膜深面,从而构成骨一筋膜鞘,将 肌群隔开;各肌周围的深筋膜较薄弱,分隔各 肌、神经、血管等常沿肌间隔走行。在腕和踝, 深筋膜局部增厚,形成横位的支持带和环形的 韧带,约束长腱。
肌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淦作伟
2018-09-13
肌筋膜炎的定义
• 肌筋膜炎,又称肌纤维炎、软组织劳损、 肌肉“风湿”,是由于颈项、腰背、骶臀 部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而引起慢性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
肌筋膜的解剖
• 包括所有的位于皮下,包被在肌、腱、血 管、神经和脏器的外面或位于它们之间的 结缔组织(膜)。
• 2014 年西班牙学者提出嗜酸性筋膜炎可能的诊断标 准
• 其中主要标准: ( 1)皮肤肿胀、硬化、增厚,呈对称 性或非对称性,可分为弥漫性( 四肢、躯体和腹部) 或局限性( 四肢) ; ( 2) 活检提示筋膜增厚伴淋巴细胞 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的聚集。
• 次要标准: ( 1) 嗜酸粒细胞> 0. 5 × 109 /L; ( 2) 丙 种球蛋白> 1. 5 g /L; ( 3) 肌无力或醛缩酶水平增高; ( 4) 凹陷征或橘皮样改变; ( 5) MRI 示T2 增强相中 筋膜高信号。排除系统性硬化症后,满足2 条主要 标准或1 条主要标准加上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嗜 酸性筋膜炎
• 查体可见自跟骨结节向前掌区压痛,结节 处明显,背伸时疼痛加重
鉴别:嗜酸性肌筋膜炎
• 嗜酸性筋膜炎是一种以对称性皮肤肿胀硬 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累及四肢,由 Shulman于1984 年首次报道。嗜酸性筋膜 炎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 ~ 50 岁。嗜酸性筋 膜炎病因未明,30% ~ 46%,与HLA - A2 相关
病因病机
常见病因: •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
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 延日久而致病。 • 2、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 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 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 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 4、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 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 发。
经筋推拿
• ③足阳明经筋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 用肘部及拇指指腹顺着足阳明经筋从足到 头向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背筋结 (中三趾)、髀内筋结(股四头内侧肌)、 气冲筋结(腹股沟股神经、股动脉点)、 腹后筋结(腰大肌)等病灶点,点按股动 脉时以有热气向下肢冲击为佳。
微创
• 小针刀 • 银质针:银质针材质为银,具有较好的导
肌筋膜的解剖
• ③浆膜下筋膜位于体腔的浆膜之外。内脏器官 外面的结缔组织亦属于深筋膜,若器官被浆膜 覆盖,则深筋膜成为该器官的浆膜下层,在胸、 腹、盆腔内的某些部位,深筋膜增厚形成韧带、 襞或索。实际上全身的筋膜是一个互相延续的 系统。 ③浆膜下筋膜位于体腔的浆膜之外。 内脏器官外面的结缔组织亦属于深筋膜,若器 官被浆膜覆盖,则深筋膜成为该器官的浆膜下 层,在胸、腹、盆腔内的某些部位,深筋膜增 厚形成韧带、襞或索。实际上全身的筋膜是一 个互相延续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