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
郭生白感冒治法

中医对四种常见感冒的治法郭生白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发热常高达三十九至四十一度全身颤抖畏寒不出汗。
皮肤干热、头疼、身疼、骨节疼、腰疼、气喘、呕逆。
脉搏浮浅,脉率快,脉管紧张。
比其他感冒症状表现急剧。
病理趋势虽然都是向外排异的反应。
但流感的特征是身体高热畏寒颤抖,不出汗。
只要汗出来,排除了病理物质,身热便退下来,恢复正常体温。
流感必须与中毒性痢疾区别开。
中毒性肠炎痢疾有下利腹疼;流感没有。
与麻疹区别:麻疹的发热是一阵轻一阵重,初起体温一般不会三十九度以上。
与脑炎区别:脑炎初起有全身疼、头疼但无剧烈畏寒颤抖,而有昏睡的表现。
流感病势是向体表作排异反映,但排汗的条件不够,不能排汗。
所以全身肌肉组织剧烈颤抖以制造热量提高体温这个发汗的条件。
我们看这个趋势,便用“麻黄汤”治。
麻黄汤是升高血压,温通血脉,开张汗腺的作用。
所以一服汗出便热退身安,所有症状与没有发生一样。
但汗出病愈不要急于外出,在室将养一、二日便好了。
麻黄汤方:麻黄、桂枝、杏仁(研)甘草。
用量可根据病人强大与弱小斟酌。
一般麻黄10克,杏仁20克(研),桂枝25克,甘草13克,水煎三十分钟,滤汁,药渣加水300毫升再煎二十分钟,滤汁,两汁相合,每次服二分之一,服后喝些热开水,温复身体,发汗前感觉不舒服,等汗逐渐发出,症状逐渐缓解,到全身都有汗,手足亦有汗时,这个“排异”反应到最佳程度。
但不可因贪凉爽而去掉衣被,贪图一时凉爽。
这样排毒不彻底,必会再发热。
但我们发汗的目的是“排异”,而不是为排汗。
所以不可大汗淋漓。
只要身上有汗便好。
千万不要大汗淋漓,病会因伤津液不能彻底痊愈。
最好是通身有汗,保持十个小时以上才好,麻黄汤一剂分两次服,服下二分之一汗出病愈,剩下的药不必再吃。
扔掉即可。
如汗出失败,可服第二次仍如第一次服药一样将息。
服麻黄汤禁食生、冷、粘滑、肉、乳、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流行性感冒在初起,高烧畏寒颤抖时用麻黄汤发汗。
常一剂便身和神清彻底痊愈。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课件PPT)

4.本病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 支原体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鉴别。
5.常见的并发症是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或) 肺炎。
入院标准
有高热或并发症者。
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1日内完成。 2.病毒分离,X线胸片,心电图。3日内完成。 3.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1周内完成。 4.血清学检查。1周内完成。
2.抗病毒治疗①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 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分2次静脉滴注, 连用3~5日。或利巴韦林片:每次100~200mg,口服, 每日3次。②金刚烷胺片:每次100mg,口服,每日2次, 疗程2~3日。③吗啉胍片:每次0.1~0.2g,饭后口服, 每日3次。
3.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 择药物,在培养结果出来前,可首先选用抗革效标准
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体温正常3日, 为治愈。
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日,方可出院。
出院指导
1.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接触病人 者应戴口罩。 2.中药烧熏、食醋熏闻。 3.接种流感疫苗。
(三)西医治疗 1.发热及全身疼痛的治疗①阿司匹林片:每次0.3~0.6g, 饭后口服,每日3次。②扑热息痛片:每次0.25~0.5g, 口服,每日3~4次,1日量不超过2g,疗程10日。③阿司 匹林赖氨酸粉针剂:每次1支,每瓶用4mL灭菌注射用水 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肌内注射,每日1~2次。
流行性感冒 诊疗指南(课件PPT)
主讲:XX
20XX年X月X日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为我国法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 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故常引起暴发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染。 小儿、老年人、体弱者易并发肺炎。本病属中医“时行感 冒”范畴,乃时令疫病之邪侵及肺卫,使肺卫失宣,肺气 壅闭而出现的疫病类疾病。
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解析

中医辨证流感的主要 类型
中医将流感分为风寒型、风 热型、暑湿型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都有所不同,旨在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流感的治疗 方法
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法主要包 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 疗等,通过调整病人的体质 ,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和 治疗流感的目的。
04 常见流感类型的中医 辨证
常见流感类型的中医辨证
1 风热型流感的中医辨证
风热型流感表现为发热、喉咙痛、头痛、咳嗽等
风寒型流感的中医辨证
2
症状,中医认为此类型属于风热侵袭,治疗应以
风寒型流感症状主要为恶寒、发热、无汗、鼻塞
清热解毒为主。
、流清涕等,中医认为这是风寒邪气侵犯人体,
治疗应驱寒解表。 3 暑湿型流感的中医辨证
暑湿型流感以高热、头重如裹、身倦无力、口干
口渴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是暑湿邪气内困,
治疗应以清暑利湿为主。
05 中医治疗流感的实例 分析
中医治疗流感的实例分析
中医治疗流感的理论 基础
中医治疗流感以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为理论基础,通过 观察、闻问、切脉等方法, 辨别出病因病机,进而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流感的实例 解析
本部分将通过实际病例,详 细解析中医如何根据病人的 具体症状和体质,运用不同 的中药和治疗方法,有效对 抗流感病毒。
中医预防流感的草药 疗法
中医草药疗法历史悠久,如 银翘解毒片、板蓝根等,这 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减 轻感冒症状。
中医预防流感的气功 调适
气功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 手段,通过呼吸调节和体位 调整,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 力,帮助预防流感。
谢谢大家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概念
1 流感的病因
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

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正文:一、引言流行性感冒,又称普通感冒,是由流感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中医辨证能够对流行性感冒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的各个方面。
二、病因学⒈病因概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病原体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⒉病因分类:流行性感冒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因两个方面。
三、病理学⒈病理过程:流行性感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进而侵犯上呼吸道黏膜细胞,破坏黏膜屏障,引起感染。
⒉病理变化:流行性感冒主要病理变化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
四、中医辨证⒈中医辨证概述:中医辨证是中医学中的一项核心理论,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辨别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⒉中医辨证分类:对于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风湿型等不同类型。
⒊不同类型的辨证特点:详细介绍各种不同类型流行性感冒的辨证特点,包括症状、舌脉等。
五、治疗原则⒈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辨证,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包括祛邪、散寒、清热等。
⒉中医治疗方法:详细介绍针灸、草药治疗等中医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预防措施⒈中医预防措施:介绍如何利用中医方法进行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包括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
⒉传统预防方法:介绍药物预防、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等流行性感冒的传统预防方法。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⒈八、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流行性感冒:指由流感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⒉辨证:中医理论中的一项核心理论,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辨别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流感评分标准

中医流感评分标准
中医流感评分标准通常使用于中医诊疗实践中,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流感评分标准之一:
1. 舌质:观察患者舌体颜色、苔色和湿润程度。
通常分为淡红、暗红、绛色等不同颜色。
舌质可以反映体内的阴阳平衡情况。
2. 脉象: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脉象的频率、力道和节律。
常见的脉象包括浮、沉、紧、缓等。
3. 体温:测量患者的体温,高热可能表示病情较重。
4. 咳嗽:观察患者的咳嗽情况,例如是否有痰、咳嗽的声音和性质等。
5. 鼻塞:观察患者是否有鼻塞的症状。
6. 咽部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咽痛、咽干或咽部不适等症状。
根据以上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以便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流感评分标准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仅作为临床判断和辅助决策的参考,并不取代其他医学检查和评估方法。
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从感冒的病因病机、发病易感⼈群及分型论治⽅⾯, 探讨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特⾊。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感冒是因外感风、寒、湿、热为主的六淫和时⾏病毒, 侵袭⼈体, 客于肺卫, ⽽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以⿐塞、流涕、喷嚏、恶风、恶寒、发热、咳嗽、咽喉痒痛、头痛、周⾝酸楚、脉浮等为主症。
体虚感冒者, 服⽤⼀般的感冒成药, 疗效均不佳, 甚⾄毫⽆疗效。
因为体虚感冒有不同于其它感冒的特殊性, 表现为正虚邪恋, 以虚为主, 正虚是主要⽭盾。
本⽂就体虚感冒作中医的辨证论治综述。
1 病因病机感冒⼀证虽是外邪侵袭⼈体所引起的疾病, 但体虚感冒与⼈体正⽓的`强弱更有密切关系。
卒然逢疾风暴⾬⽽不病者, 盖⽆虚,故邪不能独伤⼈。
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所以体虚感冒有不同于其它感冒的特殊性, 表现为正虚邪恋, 以虚为主, 正虚是主要⽭盾。
王奎武等[1]认为体虚感冒者,多因先天禀赋不⾜, 或饮⾷不节,内伤脾胃,或起居酒⾊⽆常,疲劳过度,寒温不调,加之久居内室, 紧张⼯作, ⽣活⽆律, 缺乏必要的锻炼等原因,致使正⽓虚弱,机体抗病⼒低下,腠理疏懈,卫表不固,以风邪为主之外邪乘虚侵袭⽽为病。
另外, ⼀些学者[2- 4]认为⼩⼉⽣理病理特点是其成为体虚感冒易发者的基础。
⼩⼉五脏六腑功能皆远远未完善, 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所以对疾病的抵抗⼒较差,卫外功能不固,易感外邪。
⼩⼉脾常不⾜, 若护理失宜, 乳⾷失节, 可致脾胃虚弱, 纳运失常, ⽓⾎⽣化乏源, 上不⽣⾦, 肺⽓亦虚,卫外功能薄弱, 易受外邪侵袭, 病情容易迁延, 时轻时重, 反复难愈; 若耗损正⽓, 则更易感受外邪, 形成恶性循环。
故⼩⼉也是体虚感冒之⾼发⼈群。
2 发病的易感⼈群王⽒[5]认为体虚感冒者多发于以下⼈群: ①⿐渊、喉痹患者, 即慢性⿐炎、副⿐窦炎、慢性咽炎患者; ②患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 例如肺结核、糖尿病、难治性⼼衰、肺⼼病等; ③⾎液病、各种肿瘤⼿术后或放疗化疗之⼈; ④产褥期妇⼥, 体虚经期妇⼥, 患⼦宫肌瘤妇⼥; ⑤⼩⼉及年⽼者;⑥少动或过劳⽓虚之⼈, 也就是久居内室极少运动或过度疲劳的体质虚弱之⼈。
感冒的辨证论治

感冒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感冒常以风夹寒、夹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
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但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奢,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人里化热,合并它病。
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
平素体虚之人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
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还是阴虚。
气虚感冒者,兼有倦怠之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或恶寒甚,咳嗽无力,脉浮弱等症。
阴虚感冒者,兼有身微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疗原则1.解表达邪感冒由外邪客于肌表引起,煎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采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感冒亦愈。
解表之法应根据所感外邪寒热暑湿的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清暑解表法。
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又很重视清热解毒。
2.宣通肺气感冒的病机之一是肺失宣肃,因此宣通肺气有助于使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肺主皮毛,宣肺又能协助解表,宣肺与解表相互联系,又协同发挥作用。
3.照顾兼证虚人感冒应扶正祛邪、不可专事发散,以免过汗伤正。
病邪累及胃肠者,又应辅以化湿、和胃、理气等法治疗,照顾其兼证。
分证论治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平。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六年级作文】最后的坚持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坚持到了最后。
——题记微风习习,花香扑鼻,我们向彩虹大道出发,开始了六公里的步行。
一路上,大家走走跳跳,嬉戏打闹,好不快活,路边的花儿也梳妆打扮,争相露出笑脸,引得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流连忘返,小草也雄纠纠地挺直了腰板,严然像一位位战士,太阳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地洒下一缕阳光,又快速地躲进了云层之后。
当我们到达彩虹大道时,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开始了回程。
大家已没有了先前的活跃劲,太阳像是在考验我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小草也蔫了下去。
我每走一步,脚下的疼痛感便清晰地传来,头上的烈日直射我的皮肤,豆大的汗珠也从额头上滚下来,打湿了衣裳。
真想坐下来歇一会儿。
这句话一直在我脑中徘徊,我摇晃着脑袋,把它抖落出去,咬咬牙,继续坚持着。
太阳越大,汗水越多,脚也越痛。
停,停,坐在阴凉处休息一下。
在阴凉处比在烈日下好得多。
那个名叫“放弃”的魔鬼就在我耳边。
我的心像只猫在挠痒痒。
我迅速地走了起来,疼痛把我吵醒了;没有人放弃。
我为什么要放弃;没有人累了。
我为什么要累;没有人休息。
我为什么要休息。
炎热的太阳,你害怕什么痛苦?其他人也在承受。
他们能忍受,我也能!我鼓起勇气,抿着干燥的嘴唇,加快了脚步。
太阳增加了一点热量,整个团队都沉默了,每个人都分散了,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
我无法控制自己。
我的腿很软,不听话。
我想抬起我的左腿,但它像一块巨石一样下沉,一步也走不动。
我向远处望去,隐约有一个学校的身影,咬紧牙关,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
快了,快到了!学校越分地清晰了,一步,两步,三步……踏进校门,我长舒了一口气,慢慢地走进了教室,走到座位上,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了,整个人瘫坐在座位上,我之所以能走回来,是因为这一个意念——坚持住,我能行!对生活应该坚持下去。
不要说“不”。
最终,成功之门会向你招手。
坚持是通往成功之岸的桥梁,是攀登胜利之巅的阶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
1.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类、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银翘解毒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退热颗粒。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炙麻黄6g 生石膏(先煎)45g 杏仁9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后下)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
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
(2)毒热闭肺。
主症:壮热,烦躁,喘憋短气,咳嗽剧烈,痰不易咯出,或伴咯血或痰中带血,咯粉红色血水,或心悸。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解毒开肺,凉血散瘀
基本方药:炙麻黄6g 生石膏(先煎)45g 桑白皮15g
黄芩10g 葶苈子20g 马鞭草30g
大青叶10g 生茜草15g 丹皮10g
生大黄(后下)6g 西洋参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咯血或痰中带血加生侧柏叶30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
痰多而粘加金荞麦20g、胆南星6g、芦根30g。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
可加用参麦注射液20ml/日。
3.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难退,咳嗽有痰,喘憋气短,烦躁不安,甚至神识昏蒙,乏力困倦,唇甲色紫。
舌脉:舌质红绛或暗淡,苔黄或厚腻,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固护气阴
基本方药:羚羊角粉1.2g(分冲)生地15g 元参15g
黄连6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赤芍10g 紫草10g 丹参12g
西洋参15g 麦冬10g 竹叶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痰多加天竺黄10g;
神识昏蒙加服安宫牛黄丸;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10g;
痰中带血加生侧柏叶15g、生藕节15g、白茅根
30g。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参麦注射液40ml/日。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
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连6g
金银花20g 生大黄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实10g 郁金15g 炙甘草5g 水煎服,日一剂,口服或鼻饲。
加减:胸腹灼热、四末不温、皮肤发花加僵蚕10g、石
菖蒲10g。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参附注射液60ml/日,生脉注射液或
参麦注射液40ml/日。
4.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太子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丹参15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 生薏米30g
白薇10g 焦三仙各10g
水煎服,日一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