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中医药防治及预防方案2019版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知识:
1. 增强免疫力:中医药认为,增强免疫力是预防流感的根本。
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2. 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有助于预防流感。
3.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等功效的食物,如绿豆、百合、银耳、山药、莲子等,有助于预防流感。
4. 中药预防: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中药进行预防。
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可以煎汤服用或泡茶饮用。
5. 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也是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流感。
总之,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饮食调理、中药预防和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保护身体健康。
中医药预防流感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一、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炎和全身中毒症状。
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而目前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有其弊端:一是预防流感效果不明显;二是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加快病毒抗药性的进展,故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健康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
而我国中医中药预防流感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施防,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自然、社会)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实施中医药预防。
而且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色,更易于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
二、未发流感时,在流感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家庭保健为主。
(一)宣传教育运用各种形式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公众了解掌握流感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3。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5。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6。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二)药膳:药食同源,药膳是药与食物的有机结合,对预防流感是有益的。
豆豉二白汤: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有以下知识:
1.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预防流感时需要注意加强身体的整体调理和提高免疫力。
2. 中医药注重个体化辨证施治: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流感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流感时,应根据个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3. 中医药推崇“补虚扶正”:中医药认为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时,应重视补充营养和调整身体的防御功能,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等。
4. 中医药强调“清热解毒”: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热毒侵袭”,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连翘、金银花等。
5. 中医药也可以配合西医药物使用:中医药并不排斥西医药物,而是可以与西医药物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流感时,可以结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且有待科学验证。
在面对流感时,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思路与方法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性,其临床特点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民乏力等症状较重,病程短,有自限性,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易并发肺炎等。
中医称此病为时行感冒,为时令疫疠之邪侵及肺卫所致。
以急起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一、关于流行性感冒的中医知识1、症状描述:全身症状:骤起畏寒、发热。
体温在发病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到高峰(39℃-40℃),并伴有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及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
2、体症描述:全身中毒体下包括呈急病容,面颊潮经,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救压痛,咽充血,口腔粘膜可有疱诊。
肺部听诊仅有粗糙呼吸音,偶闻胸膜磨擦音。
3、发病原因:外感时令凤疠之邪,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失宣发,腠理卫气郁滞,邪正相争于肌表而为病。
若正胜邪却,邪从外解,则疾病可愈,若邪胜正退,则外邪入里,或致肺热壅盛,或逆传心包,热闭心神,形成危重之候。
二、治疗伴随着前不久气侯不确定的原因,早中晚平均气温转变很大,发烧感冒的人也是愈来愈多。
采用内服治感冒的中药方剂,毒副作用小另外又简单而不影响工作中,是最合乎台阶服药标准的。
可是,现阶段销售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药物,令人目不暇接犹犹豫豫想法。
可是,切勿盲目跟风采用,对症治疗才是硬道理。
1、寒症性感冒。
病症为畏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这时候应当采用散发寒症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可以采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错用会加剧病况或是转变难愈。
2、风寒风热性感冒。
病症为发热重,畏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隐隐作痛或是涨痛,或口干舌燥欲饮,咳嗽,血痰黄稠。
这时候应当采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原浆、油类、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可以采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错用会造成体温升高,咽疼加剧。
(完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感中医预防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流感中医预防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成:干姜6克,附子3克,桂枝3克,白芍9克,甘草3克。
适用人群:用于体质较弱,易受寒邪侵袭的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后分次服用。
总结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药预防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
我们应该从生活预防、饮食预防、药物预防等方面入手,加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惯,避免接触病毒,及时就医治疗,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
常用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注射液等,可用于治疗脱证。
脱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或微弱,或需要辅助通气,神志淡漠甚至昏蒙,面色苍白或潮红,口燥咽干,舌暗淡,苔白,或舌红绛少津,脉微弱。
治疗方法是扶正固脱。
基本方案包括对气虚阳脱者选用人参、制附子、干姜、煅龙骨、煅牡蛎等;对气虚阴脱者可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等。
常用的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包括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三穴位防治是一种预防感冒的方法。
易患感冒者可以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用手掌搓颈后风池穴,皆可预防感冒。
另外,取适量鲜薄荷叶,将其揉成团,在迎香、合谷穴各擦1-2分钟,每日4次,三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感冒鼻塞者。
四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可以通过轻轻向下或向内、向外反复刮动前额、太阳穴、脊柱两侧、肘窝、腘窝等处,直至出现紫红斑点或斑块为度,一般持续约20分钟。
这种疗法具有发汗解表、退热止痛、辟秽祛浊之功,但危重患者及局部皮肤溃疡、损伤者不宜使用。
江合村卫生所于2019年02月24日在江合村村委会会议室开展了公众健康知识讲座,主题是春节流感中医药预防保健。
本次讲座共有30余人接受了健康教育,教育资料发放数量达60余份。
讲座内容包括流感的基本知识和中医药预报措施。
通过这次讲座,江合村居民对流感的基本知识和中医药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后的工作中,江合村卫生所将继续举办传染病健康预防保健知识讲座,为居民传授更多的中医预防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 版)》及新版方案修订内容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2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版)》教(学)案新版方案修订内容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2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流感中医药预防指导方案
(2019 年版)流感属中医“温病”范畴,系外感时邪疫毒,由口鼻而入,入侵犯肺,卫气失于宣达,可见发热、头痛、恶寒等症;肺气失宣,清窍不利,可见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痛等症;如若感受暑湿之邪,则湿困中焦,胃失和降,除有卫表症状外,还可出现脘痞、恶心、呕吐等症状。
本病易暴发和流行,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根据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经验,本病可参考“时行感冒”、“风温肺热病”等进行预防和辨证论治。
本方案重点为群众提供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法,具体治疗方案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执行。
一、行为预防
1.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2.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晒衣被、房屋勤通风;3.注意季节气候凉暖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雨水淋及过度疲劳;
4.尽量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5.多运动,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6.尽量食用熟食,防止病毒感染;
7.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时,保持社交距离或戴口罩,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
二、环境预防
1.可用食用食醋按每立方米5-10ml,加水1-2倍稀释后,
加热蒸熏二个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空气消毒;
2.定期清除废物、垃圾,保持居住地、车辆、公共场所等环境卫生清洁;提倡勤阳光照射;
3.对于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须定期检查。
三、饮食预防
1.养成定时饮食,营养合理搭配,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2.可食用生蒜等类食品,有一定预防流感作用;
3.可多食用新鲜水果类食物,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4.平素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饮食预防:
(1)百合粥:百合10g、大枣5枚,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食用,有养阴润肺清热作用,适用于平素体质“肺阴虚”者;
(2)苡米煲:苡仁米20g、八角3个、小茴香2g、桂皮10g、瘦肉500g,煲汤,食肉饮汤。
有健脾化湿润肺功效,适用于素
体“脾虚”者;
(3)绿茶饮:大青叶1-2g、绿茶3g、冰糖3g,用开水泡饮。
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素体“火旺”者。
四、药物预防
1.中医方剂:
(1)防流感1号方
组成:连翘10g、贯众10g、佩兰10g、牛蒡子10g、薄荷8g、生甘草6g。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利咽。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煮口服,每次150ml,每日2次,可
服用2-3周。
适用人群:体质健壮者。
(2)防流感2号方
组成:生黄芪10g、大青叶10g、佩兰10g、芦根10g、薄荷8g、生甘草6g。
功效:益气化湿,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煮口服,每次150ml,每日2次,可
服用2-3周。
适用人群:体质虚弱者。
(3)中药香囊外用
组成: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
细辛各3克。
功效:芳香化湿,温通散寒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
戴胸前,时时嗅闻。
2-3天更换一个香囊,可以连续使用1-2周
2.使用注意事项
(1)以上方药剂量适用于14岁以上普通健康人群,对于
14岁以下的儿童或婴幼儿可在医师指导下,酌情减量使用,或使用香囊外用。
(2)对于年老体弱多病者,可在医师具体指导下,根据不
同体质者使用;
(3)预防用药,可以使用2-3周,不要过度延长应用;
(4)孕妇慎用或不用;
(5)体质过敏或药物过敏者慎用;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