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培养计划
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

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是一个旨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计划,培养计划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介绍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教育方法。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的第一步,是将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和景观设计等知识。
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学生将会努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在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将开始学习风景园林硕士的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更具体和深入的学科领域。
在这里,学生将会学习更加细致和复杂的知识,例如水景设计、绿地设计、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园林规划等。
在这个学科中,学生将会了解如何利用植物、材料和色彩来创造高质量的景观设计。
实践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学生将会参加一系列的实习、项目和案例研究活动。
通过实际的经验,学生将会更好地了解景观园林的工作和发展。
这些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组织团队工作、如何管理中小型的园林项目等等。
通过在实践中接受培训,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知识。
教育方法在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中,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讲座、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研究和项目参与,学生将会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实际经验。
同时,学生还将有机会与行业专家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总之,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应用,学生将会成为全面发展的景观设计专家。
同时,培养计划将会为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和创新。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备考信息汇总考试科目 参考书籍 考研经验等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备考信息汇总考试科目参考书籍考研经验等本文将由新祥旭陈老师系统的对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福建农林大学、院系介绍、风景园林考试科目、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参考书目、2021年初试大纲等及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院校简介福建农林大学,简称“福建农大”,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农业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
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二、院系介绍:学院现有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点、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濒危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研究中心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海峡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设有海峡兰花保育研究中心、艺术&园林设计研究中心、森林公园与森林风景研究所、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等。
三、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及研究方向019艺术学院、园林学院2021年拟招生人数192083400风景园林学(学硕)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01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园林建筑设计(3小时)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02园林与景观设计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园林建筑设计(3小时)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03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园林建筑设计(3小时)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04园林植物与应用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819园林植物复试科目:01、02、03方向考2小时快题设计;04方向考园林植物与应用095300风景园林(专硕)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01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02园林与景观设计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03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04园林植物与应用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819园林植物复试科目:01、02、03方向考2小时快题设计;04方向考园林植物与应用四、参考书目《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1999,清华大学出版社。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关于制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快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的改革步伐,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为促进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培养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备承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由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设计)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二)采取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由本单位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并推荐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副导师。
(四)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管理工作,可参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进行。
五、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一)必修课程(不低于14学分)1、政治理论(2学分)2、外国语(3学分)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2~3学分)4、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4学分)5、植物应用与技术(2~3学分)6、生态学专题(2~3学分)(二)选修课程(不少于4类课程)1、风景资源管理类课程2、园林植物类课程3、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类课程4、园林文化与艺术类课程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类课程6、旅游类课程(三)必修环节1、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学习总结报告2、开题报告3、中期考核六、学位论文(设计)(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风景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或者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要求的规划设计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制定风景园林硕士(ML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风景园林硕士(ML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培养应用性、复合性、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备承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3、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原则上为具有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学士学位获得者以及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2、考试科目:(1)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
(2)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三、培养方式和学制1、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学校集中授课与学生结合工作实践自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2、采取启发式和研讨式方式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应由高等学校相关学科和风景园林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共同担任。
4、学习年限为3—5 年。
四、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课程设置备注:每学分为16学时课程。
31、必修环节(1)中期考核(2)开题报告(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五、学位论文(设计)1、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风景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或者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要求的规划设计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设计)须独立完成,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3、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者,须从事3年及以上风景园林实践,方可进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4、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应有不少于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
风景园林硕士培养计划

建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302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文关怀精神、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博士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系统深入地掌握建筑学的历史及基础理论。
熟练运用建筑、城市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城市及建筑的相关问题。
2.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3.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城市管理部门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建筑历史与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4.城市设计5.建筑系统工程6.数字城市与建筑研究三、学习年限已获硕士学位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注:1.*1课程《建筑的虚拟和智能设计》为建规学院自开的建筑系统工程方面的课程,部分从事建筑物理环境、系统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可以选修其他学院的相关博士(或硕士)课程,等同本课程的1各学分。
2.*2研讨课《学术研究专题报告》即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报告或科研课题面向全体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进行宣讲、讨论交流,与博士生的研究环节《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课程代码:650.801)一起考核,学分计入《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具体要求见下文。
3.*3课程《科学研究精神与方法》是指博士研究生须有针对性地参加由学校研究生院(有的是建规学院协办)主办的科学研究方法名家讲堂,至少1次。
不计学分。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选修课程的要求和说明:(1)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a)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建筑学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或考核。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习内容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习内容
1、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地质地貌学、资源与环境、艺术与传媒、园林树木栽植养护、风景区规划、插花艺术、专业英语、旅游学等。
2、风景园林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规划、区域规划、植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传统园林的保护修复等。
例如:公园绿地的规划,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旅游开发区园林的建设,花卉草木的培育养护,颐和园、拙政园等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等。
主要学习课程有《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园林综合studio》、《建筑初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基础》、《风景园林工程》、《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等。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风景园林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考研经验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硕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经验福建农林⼤学风景园林专硕考研经验分享考研真的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时间⾥真的懂得了什么是煎熬。
唉,抒情真不擅长,现在说点有⽤的: 初试如何准备就不说了,论坛⾥⾯很多⽜⼈都有发有关帖⼦,我说⼀下复试: 我考的是福建农林风景园林专硕,今年这个专业⼀场⽕爆,且⼜缩招,⼈多名额少,今年注定是惨烈的。
通知复试的⼈仅仅是过线⼈数的⼀半。
1.复试内容是分⾯试、专业课笔试和英语听⼒⼝语的; 2.⾯试的时候⼀定要准备⾃我介绍,汉语的,⾯试的时候会根据⾃我介绍来问问题,⾯试前想办法见导师⼀⾯,⾯试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英语的⼝语和听⼒是在⼝语教室考的,先和四六级听⼒的模式⼀样,发卷⼦,然后写完收上去,接下来是⼝语,先是对着⽿机做⾃我介绍,会被录下来,⾃我介绍之后是发⼀篇英⽂短⽂,对着阅读,也是会录⾳,接下来是给⼀个话题,如:world peace,⾃⼰说⼀段话,最后是给⼀个话题,按照提前分好的⼩组进⾏讨论,也会录⾳。
这次的讨论题⽬是,⾦钱能否带来快乐。
总之,与之前想象中的复试情况不太⼀样,当然也有问学长,但是说的模棱两可不够清楚,要是问情况还是找上⼀届的最好,因为每年也是有变化的。
还记得每⽇早起去抢位置; 还记得下雪天踩着雪拎着包、早饭去抢位置; 还记得暑假⾃⼰如何学做饭、⼜被辣到; 还记得夏天晚上停电好⼏次被热醒; 还记得偶尔的浮躁与孤独; 还记得如何说服⾃⼰坚持到底; 还记得...... 太多的还记得,考研使我更加坚强,有更强⼤的⼒量去为未来⽽努⼒,选择考研,我不后悔。
希望⼤家都能在今年有个好的结果,就算没达到⾃⼰的期望也不要灰⼼,选择考研,已是⼀个勇敢的⼈。
在等待国家线,等待学校复试线,等待复试通知,等待去复试,等待复试成绩的过程中,有过⽆数次的怀疑⾃⼰、有过信⼼动摇、也有过憧憬。
坚持吧,到胜利的那⼀刻你就会知道:现在的奋⽃⼀切都是值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教学和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其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园林和观赏园艺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报务。
2、掌握风景园林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知识,了解该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及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具有独立开展风景园林的科研、教学、生产、设计或施工等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能热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3、身体健康,符合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2、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3、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4、城市绿地系统研究
5、园林植物应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制一般为三年。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学校实行研究生课程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根据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课程和学分要求如下:
1、总学分。
应修读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2、学位课程。
硕士生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具体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学位课8学分
(2)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3、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不低于12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除该专业的必修课和与研究方向有关的选修课外,允许硕士研究生跨学院或跨专业选修研究生课程(含博士生课程)。
4、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补修不少于6学分(3~4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但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期考核。
5、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六、实践教育
1、学术活动3学分
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具体要求根据《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
2、教学实践2学分
教学实践环节具体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暂行规定》。
学术活动、教学实践为必修环节,不计入课程学习总学分。
七、中期考核
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硕士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
2、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结合科研任务,选择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听取专家意见。
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暂行规定》执行。
九、课程简介(具体内容见附表)
1、课程的中英文名称
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都应有英文名称,此英文名称做为今后提供外文成绩的课程规范名称。
2、课程简介应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预备知识及参考书目等。
学科委员会主任(学科带头人)签字: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字:
园林学院
二〇一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