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设计 转向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毕业论文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汽车转向系统是车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操控感受和行车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逐渐被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取代。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电力传动装置提供操控力,相较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节能性和可靠性。

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靠、高效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在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关注系统的结构设计、控制算法优化、故障诊断等方面。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将介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背景与发展;第三章将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结构;第四章将重点探讨控制算法的优化与实现;第五章将研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最后,第六章将总结全文,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相信可以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我们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具体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涵盖了传感器选择、电机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

传感器选择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

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轮的转向角度、转向速度以及转向力等参数,为后续的电机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转向角度传感器、转向速度传感器和转向力传感器。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考虑其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等因素,并确保其能与电机控制系统良好地配合。

电机控制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机控制是实现转向功能的核心部分。

电机控制系统通过接收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计算并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

电机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1)1.1.1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1.2 EPS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2)1.2.1 EPS与其他系统比较 (2)1.2.2 EPS的特点 (2)1.2.3 EPS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3)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4)第2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组成 (5)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及类型 (5)2.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 (5)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类型 (7)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 (9)2.2.1 扭矩传感器 (9)2.2.2 车速传感器 (9)2.2.3 电动机 (9)2.2.4 减速机构 (10)2.2.5 电子控制单元 (10)2.3 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 (11)第3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2)3.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12)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12)3.2.1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13)3.2.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14)3.2.3 齿轮齿条转向器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 (22)3.2.4 齿轮齿条传动受力分析 (24)3.2.5 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24)第4章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29)4.1 结构与布置 (29)4.2 用解析法求内、外轮转角关系 (30)4.3 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32)4.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32)4.3.2 设计变量与约束条件 (33)4.4 研究结论 (36)结论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附录1 (41)附录2 (46)摘要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转向系统,与传统液压转向系统相比,采用电动机直接提供助力,具有多方面优越性。

(完整版)汽车转向系统最新毕业论文设计

(完整版)汽车转向系统最新毕业论文设计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开题报告一、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转向系统: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

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完全靠驾驶员手力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机械转向系统。

借助动力来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动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 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

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因此熟悉汽车转向系统,熟练掌握现代化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操作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向装置的结构也有很大变化。

现代汽车转向装置的设计趋势主要向适应汽车高速行驶的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轻便性、低成本、低油耗、大批量专业化生产发展。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对转向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结合通过实习了解的知识对转向系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转向系统的深入认识二、设计目的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对汽车转向系统在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有更为充分、细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转向系统的原理、应用和CADCAM软件应用。

三、设计工作1、概述2、转向系统现阶段的主要类型3、汽车转向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分析4、汽车转向系统的新发展---整体式、半分置式及联阀式动力转向结构四、时间安排项目时间截点备注论文题目确定2011年2月25日开题报告2011年3月4日论文初稿2011年4月15日论文定稿2011年5月7日论文答辩2011年5月15日二次答辩2011年5月22日目录浅析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2)摘要 (2)绪论 (3)1 概述 (4)1.1 什么是汽车转向系统 (4)1.2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4)1.3 转向系统简介及工作原理 (4)2 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 (10)2.1 机械转向系故障诊断 (10)2.2 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 (12)2.3 转向系仪器检测 (14)3对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维修 (16)3.1机械转向系的维修 (16)3.2动力转向系的维修 (19)4结论……………………………………………………………………………………………22谢辞 (23)参考文献 (24)英文资料 (25)中文翻译 (30)浅析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摘要:本文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各个部分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同时提出了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的可行方案;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问题都有良好的认识,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良好的总结归纳,以此进一步熟悉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各方面知识,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用实际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如企业管理、医疗卫生、教育和科研等。

而计算机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系统设计,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本篇论文将会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详细讲解,阐述其基本概念、设计流程、设计原则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以实际案例为例,对系统设计的流程和具体实现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意义。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系统设计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需求或问题,通过对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和测试等一系列操作的过程。

其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可靠、可维护和易于扩展等优秀的系统。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要功能,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方向和基础。

2. 系统分析: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系统所包括的各个模块、组件及其之间的交互关系。

3.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各个模块、组件的具体实现方案,并进行整体设计和集成。

4. 系统实现: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代码编写和测试等操作,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5. 系统维护:在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对系统进行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是系统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系统和需求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式。

二、系统设计的流程1.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即了解客户或使用人员对系统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并确定系统的功能点和性能指标等。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划分,确定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和数据流向。

3. 模块设计根据系统架构设计的结果,对各个模块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算法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

4. 界面设计基于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原则,对系统的界面进行设计,使其易于操作和友好。

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型载货汽车的发展,新的问题及要求不断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不断提高大型载货汽车的性能水平是摆在汽车产品研究与开发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2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例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转向系统性能和整车及其它总成、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整车及其它总成的性能。首先,转向系统必须能够实现整车所要求的车轮转角,这为转向机构的设计及动力转向器匹配提出了基本要求。其次,转向机构和悬架系统必须有协调的运动学关系,这就对转向机构设计提出了附加的要求。这两项要求基本可以在系统设计层面进行分析解决,而和转向系统相关的行驶稳定性及行驶路感则必须在整车层面进行计算分析。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机械式转向器由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按照转向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循环球式、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等转向器。不同的转向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汽车上。其中小轿车上常用的是齿轮齿条式的转向器。在本文的后面分析中,就是以这种转向器来做分析的。动力式按照加力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助力式、气压助力式和电动助力式三种。气压助力式主要应用于一部分其前轴最大轴载质量为3一7t并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货车和客车上。由于气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一般不高于0.7MPa),使得其部件的尺寸比较庞大;同时压缩空气工作时的噪声和滞后性使得这种助力方式的转向器只配置在极少一部分车辆上。相比之下,液压助力式的转向器成了当今汽车助力转向器的主流。

帕萨特转向系的优化设计毕业论文

帕萨特转向系的优化设计毕业论文

帕萨特转向系的优化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第1章绪论 (1)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容 (4)第2章帕萨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计算 (5)2.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2.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5)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构组成及特点介绍 (6)2.2 齿轮齿条转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0)2.4齿轮齿条转向器设计 (12)2.4.1转向系阻力计算 (13)2.4.2齿轮轴及齿条设计 (15)2.5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17)2.6齿轮轴校核 (20)2.7助力系统的助力特性分析 (22)2.7.1转向盘目标手力的分析 (22)2.7.2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 (23)2.8本章小结 (23)第3章转向系的三维实体建模 (25)3.1转向系传动部分三维建模 (25)3.2转向系操纵机构 (27)3.3本章小结 (29)第4章 ADAMS优化转向梯形 (30)4.1转向梯形的优化的要求 (30)4.2转向前束角的优化目标函数 (31)4.3转向梯形的优化 (32)4.3.1 ADAMS/Insight优化 (32)4.3.2转向传动机构悬架模型建立 (32).WORD版本.4.4灵敏度分析 (33)4.5 ADAMS/View Evaluation优化 (34)4.6优化前后结果对比 (34)4.7本章小结 (35)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WORD版本.第1章绪论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适应各种道路情况和行驶条件,经常需要改变或修正行驶方向。

它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一部汽车来说,转向机构的设计尤为重要。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系统,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多样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1]。

汽车转向系统ES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ES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ES设计论文汽车转向系统(ES)是汽车的重要安全控制系统之一,它具有控制车辆转向动作的功能。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并介绍一些目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案。

首先,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转向过程中,车辆必须保持平稳,并且转向动作应该准确可靠。

因此,汽车转向系统应该具备快速而精准的响应能力。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是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AS),它通过电动马达提供动力,并且可以根据车速和驾驶员的输入进行精确控制。

EPAS可以实现转向力的实时调节,提高转向精度和驾驶稳定性。

另外,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能耗和环保性。

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存在液压流体泄漏和能量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是采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

EPS利用电动机替代了传统的液压泵,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而且,EPS还可以根据驾驶条件和需求调整转向力的大小,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此外,在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需要能够与其他智能化技术进行联动,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例如,通过与车辆定位系统和传感器的协同工作,汽车转向系统可以自动感知道路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转向。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最后,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还应该兼顾可靠性和故障监测与诊断(FDD)功能。

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因此必须具备故障检测和诊断功能。

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采用红外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当转向系统发生故障时,FDD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

综上所述,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应注重提高驾驶稳定性、降低能耗、适应自动驾驶技术和增强故障监测与诊断功能。

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先进和智能化的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此外还要求电机低转速大转矩波动小转动惯量小尺寸小质量轻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265车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磁电式交流信号也可以是霍尔式数字信号或者是光电式数字信号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驱动桥壳或变速器壳内车速传感器信号线通常装在屏蔽的外套内这是为了消除有高压电火线及车载电话或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及射频干扰用于保证电子通讯不产生中断防止造成驾驶性能变差或其他问题在汽车上磁电式及光电式传感器是应用最多的两种车速传感器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各种汽车上比较广泛采用磁电式传感器来进行车速vss曲轴转角ckp和凸轮轴转角cmp的控制
因而,EPS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在全速范围内的最佳助力控制,在低速行驶时保证汽车的转向灵活轻便,在高速行驶时保证汽车转向稳定可靠。在系统的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断开电磁离合器使助力系统脱离机械转向系统,并同时驱动故障信号指示灯,保障驾驶的安全性。所以,EPS可以在各种路况和车速下,给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轻便、舒适的驾驶环境。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和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2.3转向操纵机构
机械转向器分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由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刚性大;正 、逆效率都高以及便于布置,传动效率高达90%;齿轮与齿条之间因磨损出现间隙以后,利用装在齿条背部、靠近主动小齿轮处的压紧力可以调节的弹簧,能自动消除齿间间隙,这不仅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刚度,还可以防止工作时产生冲击和噪声;转向器占用体积小适于在微车上采用;没有转向摇臂和直拉杆,所以转向转角可以增大,转向灵敏,制造容易,成本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本课题的题目是转向系的设计。

以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向器的选择;三是齿轮和齿条的合理匹配,以满足转向器的正确传动比和强度要求;四是动力转向机构设计;五是梯形结构设计。

因此本课题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转向轴转向,通过万向节带动转向齿轮轴旋转,转向齿轮轴与转向齿条啮合,从而促使转向齿条直线运动,实现转向。

实现了转向器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在本文中主要进行了转向器齿轮齿条的设计和对转向齿轮轴的校核,主要方法和理论采用汽车设计的经验参数和大学所学机械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其结果满足强度要求,安全可靠。

关键词:转向系;机械型转向器;齿轮齿条;液压式助力转向器AbstractThe title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to the design as the center, one vehicle parameters on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of vehicle steering; Second, the choice of mechanical steering; third rack gear and a reasonable match to meet the correct steering gear ratio and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urth,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design; Fift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rapezoidal. Therefo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bove issues and factors that require study, bas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shaft of the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through the universal joint drive shaft rotation gear shift, steering rack and steering gear shaft meshing, thereby encouraging steering rack linear motion to achieve steering. Simpl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steering tight, short axial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parts can increase the advantages of less pow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In this article a major design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shaft and the check, the main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automotiv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chanical design school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results meet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safe and reliable. Keywords: steering; mechanical type steering gear; gear rack;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第一章绪论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已从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发展到利用现代电子和控制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线控转向系统(SBW)。

按转向力能源的不同,可将转向系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

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源是人力,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机构(方向盘)、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转向器是将操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严格讲是近似直线运动)的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2]。

动力转向系除具有以上三大部件外,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转向助力装置。

由于转向助力装置最常用的是一套液压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关、电机和地线的作用。

通常,对转向系的主要要求是:(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1.1.1机械式转向系统汽车的转向运动是由驾驶员操纵方向盘,通过转向器和一系列的杆件传递到转向轮来完成的。

机械式转向系统工作过程为:驾驶员对转向盘施加的转向力矩通过转向轴输入转向器,减速传动装置的转向器中有1、2 级减速传动副,经转向器放大后的力矩和减速后的运动传到转向横拉杆,再传给固定于转向节上的转向节臂,使转向节和它所支承的转向轮偏转,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

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根据转向器形式可以分为: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

纯机械式转向系统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需占用较大的空间,整个机构笨拙,特别是对转向阻力较大的重型汽车,实现转向难度很大,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目前该类转向系统除在一些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农用车上使用外已很少被采用。

1.1.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装配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汽车,在泊车和低速行驶时驾驶员的转向操纵负担过于沉重,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GM 公司在20 世纪50 年代率先在轿车上采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该系统是建立在机械系统的基础之上,额外增加了一个液压系统。

液压转向系统是由液压和机械等两部分组成,它是以液压油做动力传递介质,通过液压泵产生动力来推动机械转向器,从而实现转向。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一般由机械转向器、液压泵、油管、分配阀、动力缸、溢流阀和限压阀、油缸等部件组成。

为确保系统安全,在液压泵上装有限压阀和溢流阀。

其分配阀、转向器和动力缸置于一个整体,分配阀和主动齿轮轴装在一起(阀芯与齿轮轴垂直布置),阀芯上有控制槽,阀芯通过转向轴上的拨叉拨动。

转向轴用销钉与阀中的弹性扭杆相接,该扭杆起到阀的中心定位作用。

在齿条的一端装有活塞,并位于动力缸之中,齿条左端与转向横拉杆相接。

转向盘转动时,转向轴(连主动齿轮轴)带动阀芯相对滑套运动,使油液通道发生变化,液压油从油泵排出,经控制阀流向动力缸的一侧,推动活塞带动齿条运动,通过横拉杆使车轮偏转而转向。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带动液压泵产生的压力来实现车轮转向。

由于液压转向可以减少驾驶员手动转向力矩,从而改善了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

为保证汽车原地转向或者低速转向时的轻便性,液压泵的排量是以发动机怠速时的流量来确定。

汽车起动之后,无论车子是否转向,系统都要处于工作状态,而且在大转向车速较低时,需要液压泵输出更大的功率以获得比较大的助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发动机动力资源。

并且转向系统还存在低温工作性能差等缺点。

1.1.3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由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无法兼顾车辆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转向稳定性,因此,在1983年日本Koyo 公司推出了具备车速感应功能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

EHPS 是在液压助力系统基础上发起来的,在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电控装置,其特点是原来由发动机带动的液压助力泵改由电机驱动,取代了由发动机驱动的方式,节省了燃油消耗;具有失效保护系统,电子元件失灵后仍可依靠原转向系统安全工作;低速时转向效果不变,高速时可以自动根据车速逐步减小助力,增大路感,提高车辆行使稳定性。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将液压助力转向与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一般由电气和机械两部分组成,电气部分由车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和电控单元ECU 组成;机械部分包括齿轮齿条转向器、控制阀、管路和电动泵。

其中电动泵的工作状态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等信号计算出的最理想状态。

简单地说,在低速大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驱动液压泵以高速运转输出较大功率,使驾驶员打方向省力;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液压控制单元驱动液压泵以较低的速度运转,在不至影响高速打转向的需要的同时,节省一部分发动机功率。

电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汽车直线行驶时,方向盘不转动,电动泵以很低的速度运转,大部分工作油经过转向阀流回储油罐,少部分经液控阀然后流回储油罐;当驾驶员开始转动方向盘时,ECU根据检测到的转角、车速以及电动机转速的反馈信号等,判断汽车的转向状态,决定提供助力大小,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指令,使电动机产生相应的转速以驱动油泵,进而输出相应流量和压力的高压油。

高压油经转向控制阀进入齿条上的动力缸,推动活塞以产生适当的助力,协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从而获得理想的转向效果。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液压装置的存在,使得该系统仍有难以克服如渗油、不便于安装维修及检测等问题。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过渡。

1.1.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1988年日本Suzuki公司首先在小型轿车Cervo 上配备了Koyo 公司研发的转向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