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三环路青弋江大桥主桥设计和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安徽泾县青弋江大桥桥头绿地景观设计思考

安徽泾县青弋江大桥桥头绿地景观设计思考

安徽泾县青弋江大桥桥头绿地景观设计思考摘要:充分解析基地文化与生态条件,体现针对基地本真设计元素的利用、弘扬、升华的设计方法,达到精品城市绿地的效果,并提出基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重要性。

关键词:绿地,设计,文化,生态1、背景简介泾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属于宣城市管辖范围,是我国著名的“宣纸之乡”与“皖南事变事件”发生地。

泾县东与宣城市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北与南陵县为邻,处于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

县域东西距离66公里,南北距离53公里,总面积2054.5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镇、10乡、264个行政村和14个居民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设于泾川镇,位于县境偏北,地处青弋江河谷平原,现状建成区面积约6.14平方公里。

泾县以水得名。

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

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宣纸之乡,以轻工和机电工业发展为主,商贸、旅游并举的花园式小城市。

城市远景发展目标:将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旅游兴旺、经济繁荣、生活方便、特色鲜明的皖东南旅游生态城市,以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城市形态,各项齐备先进的设施,富有吸引力的城区面貌,体现出更为优越的城区投姿环境。

2、本案所在城市绿带在城市绿化体系中的地位本案绿地属于青弋江东岸绿带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青弋江贯穿县域旁县城西边而过,县城段青弋江段的东侧是老城区边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青弋江从南到北转东环绕县城老区到县城新城区。

泾县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在空间分布为“三带一轴”的总体格局:三带:指青弋江、幕溪河和陈村灌区总干渠滨水绿化休闲带;一轴:新四军大道绿化景观轴;青弋江滨江绿化景观带是城市“三带”之一,是城市绿化体系的框架的骨干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的桥头绿地位于青弋江东岸,青弋江大桥东头的北侧,与大桥近在咫尺。

桥头绿地场地是原停车场用地,基地上基本没有可保留的植物,地势较高,基本不受江水洪流威胁,基地上保留了很多青弋江老大桥拆迁下来的石块;基地西边就是江流水道,分为几级台地,在洪水不同的水位,下面的台地部分或全部受到江水的淹没。

芜湖长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建筑特色
1998年中铁大桥局 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 揽了该工程90%以上 的钢梁制造任务。
建造特色
(1)大桥钢梁采用了整体节点构造,突破了铁路钢桁梁杆
件不能进行横向对接的旧框框,对接焊缝和受拉开坡口角焊 缝三区-30℃却贝V冲击功要求不低于48J,增加了焊接难度; (2)整体节点弦杆面大,板厚,四条主焊缝使用了深坡口 焊缝,有的局部要求熔透,因而焊接变形的控制和矫正难度 大;
大桥概况
从武汉长江大桥跨度128米,发展到九江长江大桥 216米,花40年时间,而芜湖长江大桥主跨突破300
米,却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重载桥梁跨度发展的一个里程 碑,它的建设成功表明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大跨重 载铁路桥梁的先进行列。 芜湖长江大桥曾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
大桥概况
芜湖长江大桥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国家“九五”期目,工程规模居中国长江大桥之首。大桥采用低塔斜 拉桥桥型 芜湖长江大桥,主跨312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公、铁两用桥 跨度最大的桥梁。 大桥工程采用了15项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 大提高了中国公、铁两用桥梁设计、制造、安装水平,有14 项刷新了全国建桥记录,荣获2001年度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 誉鲁班奖。 全长10521m,全桥混凝土总量55万吨,结构用钢11万吨, 其工程总量及规模均超过了武汉和南京两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的总和,该桥的科技含量、工程规模和建造质量,居国际一 流,国内领先。 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跨度最大的公路和铁路两用桥梁,在 同类型重载桥梁中,它的主跨度仅次于丹麦厄勒海峡桥,居 世界第二。
芜湖长江大桥
介绍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
五”重点交通项目,其桥型 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 铁路为I级,双线;公路为4 车道,车行道宽18米,两 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公路 在上层,铁路在下层。 铁路桥长10616米,公路桥 长6078米,其中跨江桥长 2193.7米。 芜湖长江大桥于1997年3月 22日正式开工,2000年9月 建成通车。

芜湖长江三桥3号桥塔墩设置沉井基础设计

芜湖长江三桥3号桥塔墩设置沉井基础设计

1 工程概况 芜湖长江三桥(又称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
大桥)是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客运专线铁路的越 江工程,大桥距离已建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上游约 3.5 km,位于芜湖市弋矶山附近。大桥采用公铁合 建双层桥面,上层为8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 60 km/h;下层为4线铁路,其中2线为商合杭客运 专线,设计速度250 km/h,2线为预留的安徽省城 际铁路,设计速度160 km/h「1+。综合考虑通航、防 洪、航空限高等因素,跨江主桥采用(99. 3 + 238 + 588 + 224 + 85.3) m不对称矮塔钢桁梁斜拉桥方 案「2「3+(图1)&大桥设计水位(300年一遇)+12.06 m (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 11. 07 m;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0. 55 mo
收稿日期:2021 — 03 — 17 基金项目: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究幵发计划课题(2015 — G—01A)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Beijing-Fuzhou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Anhui) Co. Ltd. (2015-G-01A)
2 3号桥塔基础型式比选 对国内长江大桥及主要跨海大桥基础型式调查
发现:深水桥梁基础80%以上采用桩基础,少数桥 梁采用沉井基础,较早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
图2 3号桥塔墩处水深及地质情况 Fig. 2 Water Depth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t Pylon Pier No. 3

川气东送管道青弋江穿越方案的设计

川气东送管道青弋江穿越方案的设计

川气东送管道青弋江穿越方案的设计X张智勇,刘合毅,沙俊飞(华东管道设计研究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 要:长输管道的河流大型穿越方案的确定受河流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层情况、穿越环境、河流防洪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川气东送管道青弋江穿越方案设计的实例,论述了管道穿越位置比选、管道埋深确定、管沟开挖要求、管道配重及稳管计算,并对青弋江大开挖(漂管)穿越工艺进行了介绍,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文对其它河流穿越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穿越工程;设计方案;选择;优化 中图分类号:T E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1—0042—041 工程概况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管道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主干线自西向东途径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六省一市,管道全长2203km,管道设计输量120×108m3/a,设计压力10. 0MPa。

主干线青弋江穿越工程位于安徽省南陵县弋江镇和宣城市宣州区文昌镇交界处,在G318国道青弋江大桥上游约1km。

穿越段管道设计压力10.0MPa,规格为51016×21.0×70直缝埋弧焊钢管,采用高温型三层PE加强级防腐,双组分液体环氧内减阻涂层。

原设计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长度为727.5m,实际穿越过程中,因河床地质条件复杂,采取了多种措施穿越均未成功,为满足项目总体工期要求,应项目部要求,青弋江穿越改为大开挖方式。

2 设计方案2.1 穿越位置的选择根据现场踏勘,原定向钻穿越断面上游500m 为国道G318公路桥,下游1km处开挖穿越青弋江的位置选在原定向钻穿越断面附近,通过局部调整管道路由避开民房作为开挖穿越路径。

根据现场踏勘,结合青弋江穿越附近的地形地貌和场地状况,提出以下三个备用方案进行方案比选,三个方案的位置详见图1。

方案一:中间断面,原设计定向钻断面;方案二:下游断面,在原定向钻穿越断面下游约500m;方案三:上游断面,在原穿越在原定向钻穿越断面上游约700m。

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设计关键问题探究

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设计关键问题探究

第45卷第8期 山 西建筑V〇1.45N〇.82 0 1 9 年3 月S H A N X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Mar. 2019 •1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9)08-0117-02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设计关键问题探究孟庆楠(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S334峨山路东延伸新建工程是芜湖市打造芜宣机场快速通道,接入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芜湖 东部地区及芜湖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工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选线、交叉节点及软基处理等关键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 对曰后类似的工程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选线,互通立交,软土路基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1]芜湖市地处我国东中结合部、长三角西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水陆综合交通枢纽,是安徽省接轨长三角着力打造的皖江城市带上的核心城市。

S334峨山路东延伸工程西起弋江区南部沿江高速峨山路收费站交叉口,向东过下穿沿江高速后跨荆山河进入镜湖区荆方地块,继续东跨青弋江后进入芜湖县,与芜宣高速相交,形成芜湖市区至芜宣机场的快速通道;远期向东接入杨黄路,北越水阳江后接入芜太一级公路,与芜申运河、芜雁高速等一并成为芜湖接入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交通线路。

同时,本工程也是打通荆山河、青弋江阻隔,连通芜湖市区与荆方地区、芜湖县,服务沿线开发,加快推进芜湖东部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东西向发展轴。

本工程经过多年的方案研究及优化调整,最终于2018年完成设计。

1选线[]公路的选线,不仅仅要求在技术上可行、造价合理、与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匹配,同时还需兼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工程在选线阶段,对沿线途经各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细致全面的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比选(见图1)。

设计阶段,从路网规划及功能分析上,对南北两个路线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详见表1。

大跨径上承式钢箱坦拱桥设计

大跨径上承式钢箱坦拱桥设计
表2 拱脚主梁应力计算表
位置
统计项目
应力值(Mpa)
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max
min
顶板
Sxx
-6.39
-74.3
满足
Syy
7.15
-24.1
满足
P1应力
8.54
-21.8
满足
P3应力
-6.54
-75.1
满足
von-mises应力
78.1
6.94
满足
腹板
Sxx
-1.64
-15.4
满足
Szz
28.9
-33
结合考虑桥梁结构受力要求和施工工艺因素,以及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拟定的桥梁设计方案为为单跨上承式钢箱实腹式坦拱桥。总桥长 273m,主桥宽 34m,桥跨径组合为 1-200m,为单跨上承式钢箱坦拱桥。
2主桥桥型结构方案
惠城区某二号桥跨径组合为 1-200m,为单跨上承式钢箱坦拱桥。主拱用钢箱拱肋,主拱计算跨径 L0 为 200m,计算矢高为11.11m,矢跨比为 1:18。主桥桥面宽34 m,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横断面布置为:25cm栏杆+250cm人行道+250cm绿道+50cm钢护栏+50cm路缘带+1050cm三车道+50cm双黄线+1050cm 三车道+50cm路缘带+50cm钢护栏+250cm绿道+50cm人行道+25cm栏杆,见图1。上部钢箱拱锚固于桥台承台上,承台厚4.5 m,纵向长37.3 m,横向分两幅,单幅宽18 m,承台采用斜置,基础采用直径2.5 m钻孔灌注桩基础。
4.4计算内容

泾县高铁连接线跨青弋江大桥桥型方案设计

泾县高铁连接线跨青弋江大桥桥型方案设计
接线跨青弋江大桥桥型方案设计。
关键词:实用;施工;桥型方案
1工程概况
泾县地处安徽省东南部该县东与宣城市、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北与南陵县为邻,处于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合福高铁、宣泾公路、芜黄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展及建设,迎来了泾县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本次高铁连接线(合福铁路泾县客站连接线)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项目的建设是泾县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的必经之途。高铁连接线南起规划的裕隆路,北至现状322省道,全长4507米,全线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桥位位于高铁连接线桩号K3+310处跨越青弋江。
2技术标准
(1)桥梁设计基准周期为100年;(2)桥梁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3)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7度设防,地震基本加速度0.05g;(5)设计荷载等级:城市-A级,人群: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取值;(6)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Ⅰ类环境;(7)通航标准:不通航;(8)防洪标准:百年一遇洪水位34.8m。
参考文献
[1]泾县高铁连接线设计方案汇报.2013.07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图3
经以上方案比较并结合结构概述的推荐,本着经济、实用、施工难易、安全、美观的设计原则,并结合桥梁桥位处河段及周边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功能要求,推荐方案一为本项目的建设方案。
随着泾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合福高速铁路的即将建成通车,对县城高铁站区的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完善县城交通系统,改善县城的投资环境,推进县城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推动泾县的城市化进程,对县城的发展具有扩大,带动和完善的功能,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的良好区域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更好的构筑城市框架,实现泾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长江大桥的物理结构分析与设计

长江大桥的物理结构分析与设计

长江大桥的物理结构分析与设计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桥梁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桁梁桥之一。

它位于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南京市,是连接南北一条重要通道,极具经济意义。

本文将从物理结构分析与设计的角度来探究长江大桥的建造过程和主要技术。

一、长江大桥的设计概述设计中,长江大桥分为南北两座桥,分别连接南京市的江北和江南两个区域,全长约8公里。

桥梁主要由桥塔、钢桥梁、桥墩等结构组成。

其中,一座桥梁包含两座主跨和多座次跨。

整座大桥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双龙戏珠”的设计模式,十分精美。

二、桥梁主体结构1.桥梁塔桥梁塔是长江大桥的主要支撑结构,塔高约217米。

为了保证桥梁的支撑力,设计中采用了C形截面的塔柱结构,外形优美大方。

同时,在设计时还充分考虑了多种力的作用,使得塔柱的强度得以充分保障。

塔柱还具有承载卫星导航天线和光纤通讯设施等其他功能。

2.桥梁主跨结构桥梁主跨包括了龙门式钢桥梁和其上的桥面板,是整个桥梁的重要地方。

设计中,利用了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来优化这一结构。

钢桥梁主桁采用了箱形截面,大跨度设计到达了约308米。

此外,桥梁主跨的桥面板还需要保证充足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了全面受力分析的方案,保证了这一要求。

3.桥墩结构桥墩主要作为桥梁的支撑结构,必须保证稳定可靠。

设计中,桥墩对每个桥墩的土层情况进行了详细地地勘查,考虑到了不同河段的河水涨落情况以及风压大小等因素,使得桥墩的设计满足了稳扎稳打的要求。

同时,桥墩的美观性也成为了设计的重要因素。

三、设计过程和技术特点1.工程量大因为桥梁的总长度较长,而且需要考虑抗震性和承载能力等多个因素,因此一个完整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科技含量较高长江大桥的建造需要用到现代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如钢结构技术、计算机分析技术等。

同时,这座大桥的设计,还要考虑到环保等因素。

3.多学科交叉融合长江大桥的建设需要跨越地理、材料、结构、施工、环境等多方面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下部 结构设 计 度为 0 . 2 8 m一 0 . 8 5 m, 从距 主墩 中心 5 8 m至距 主墩 中心 2 . 2 5 m 3 主桥下部结 构主墩采用 钢筋 混凝 土实体 桥墩 , 低 桩 承 台, 群 范 围按 1 . 8次抛 物线 变化 , 横桥 向底 板保 持水平 ; 箱 梁 根部梁 高
2 1 . 5 1 1 1 = 4 3 . 0 m。引桥上 部结 构采 用简支 变连 续预应 力混 凝 土
值加速度为 0 . 0 5 g 。按地震 烈度 7度设 防 。4) 青 弋 江通航标 准 : 规划 Ⅲ级 , 通航净 宽 B=7 4 . 2 5 m, 通航净 高 H=7 . 0 m, 设计最 高
关键词 : 桥梁 , 箱梁 , 设计 , 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 : U 4 4 2 . 5 文献标识码 : A
1 工 程概 况
芜 申运河是一条 沟通青 弋江 、 水 阳江 和太湖水 系 的省 际 内河 航运通道 ; 三环路是芜 湖市 一条 纵贯南 北 、 串联各 分 区的快 速通 道; 青 弋江大桥是芜湖市三环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比较 , 主桥 采用变截 面预应 力混凝 土连续箱梁 , 跨 径组合为 7 3 m+1 1 8 m+ 7 3 m= 2 6 4 m, 桥宽 2 m×
2 6 4 0 0 1 1 8 0 o
主桥总体设计情况详见图 2, 图3 。
图 2 主桥 立面 图
3 . 2 上部 结构 设计
3. 2. 1 箱梁构造设计
( B M) 、 边跨顶板合龙束( T s ) 及中跨顶 板合 龙束 ( T M) 六种, 采 用 两种编束 : 9 - 1 5 . 2 0和 1 2 一 1 5 . 2 O 。横 向预应力钢束 : 桥 面板 横 来自2 主 要技 术标 准
1 ) 道路等级 : 城 市 主干路 ; 计 算行 车速度 : 8 0 k m / h 。2 ) 设计 3 主桥 设计
图 1 主桥效果图
荷载: 公路一 I级 , 人群荷 载按 照 J T G D 6 0 - 2 0 0 4公路 桥涵设 计通 3 . 1 主桥 总体 设计 用规范取用 。3 ) 抗震设 防标准 : 基本烈度 6度 , 工程区域地震动峰
芜 湖 市 三 环 路 青 弋 江 大 桥 主 桥 设 计 和 结 构 分 析
何 承 珩
( 同 济 大学 , 上海 2 0 0 0 9 2 )
摘 要: 以芜湖市三环路青戈江大桥为例 , 详细介绍 了主桥上、 下部结构设计要点 , 并采用基于平截面假定的平面杆 系分析方 法对 主梁纵 向静 力结构进行 了分 析计算 , 为今后 变截面预应 力混凝 土连 续箱梁桥 的设计 、 施工提供 了参考借鉴。
2 . 0 1 l l 钻孔 灌注桩 ; 承台根 据航道 部 门的要 6 . 9 m, 跨中梁高 2 . 9 m, 箱 梁梁高从距主墩 中心 5 8 m至距 主墩 中 桩 基础 。桩基采 用 D 墩 身宽 4 . 0 i n , 长1 3 . 5 1 1 3 , 二端 设 心2 . 2 5 m处按 1 . 8次抛物 线变 化 ; 腹 板厚 度 0号 ~1 1号块件 为 求 埋置在规 划 河床 断面 以下 ; m 的圆形端头 。主桥边墩采用双 柱式桥 墩 , 低桩 承 台, 群桩 1 . 1 m~0 . 5 8 m, 1 2号 一1 5号 块 件为 0 . 5 8 1 1 1 ; 箱 梁顶 板 悬臂 长 R=2 基础。桩基采用 D 1 . 5 1 3 3 钻 孔灌 注桩 ; 承台埋 置在地面 以下 ; 单个 4 m, 端部厚 0 . 2 i n , 根部厚 0 . 6 m。在主墩墩顶设置一道厚 2 . 5 i n 尺寸大小 为 2 n l ×2 m; 盖 梁为预应 力混凝 横 隔梁 , 在 边 墩墩 顶 设 置一 道 厚 1 . 5 i n横 隔梁 , 在 跨 中设 置 厚 立柱采用正方形截面 , 土盖梁。主桥桩基均按嵌 岩桩设计。 0 . 4 m横隔板。
通航水位 1 O . 4 1 m ( 黄海 高程) , 设计最低通航水 位 1 . 5 6 m 。5 ) 桥 梁纵坡分别为北岸 3 . 5 % 和南岸 3 . 0 %, 竖 曲线 采用 R=4 5 0 0 I ' I 1
凸 曲线 。
小 箱梁 , 北岸跨 径采用 6× 3 0 i n+( 3 5+ 2× 3 3 . 6 ) m的跨径组合布 置, 上 跨横 向道路 黄 山路 ; 北岸 采用 9×3 0 m 的跨径 组 合布 置 。 本桥 已于 2 0 0 9年开工 , 2 0 1 1年建成通车。主桥效果图见图 1 。
M1 5 . 3扁锚体 系 ; 端横梁 预应 力束 采用 M1 5 — 主桥 上部结构为 7 3+1 1 8+7 3= 2 4 6 m三跨 变截 面预应 力混 向预应力钢束采 用 B 2锚 固体 系 ; 中横 梁预应 力采用 J L 3 2精 轧螺纹 钢筋 。竖 向预应 凝土连续箱梁 , 由上 、 下行分离的两个单箱 双室箱型截面组成 。单 1 采用 J L 2 5精轧螺纹钢筋 。 个箱体顶板宽 2 1 . 5 m, 厚0 . 2 8 m, 设2 %的横坡 ; 底板 宽 1 3 . 5 m, 厚 力钢筋 :

第4 0卷 第 l 1期 1 6 6・ 2 0 1 4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HI T E C T URE
Vo 1 . 4 0 N o . 1 1 Ap r . 201 4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4) 1 1 — 0 1 6 6 —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