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大纲——理科综合-物理

合集下载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物理理综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物理理综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物理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尾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物理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两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

3、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基础物理部分考纲解析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基础物理部分考纲解析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基础物理部分考纲解析说明:该部分黑体字部分是考纲知识点内容,其余部分为编者对考点的解析与完善。

一、质点的直线运动1.参考系、质点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就叫质点。

2.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的变化相同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其特点:加速度a =恒量(2)公式: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4个公式中,只有2个是独立的,即只要知道其中2个就能推导出另外两个。

方程中有5个物理量,所以解题需要3个已知量才能有解。

○3除时间t 外,其余物理量均为矢量,所以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图像:x-t 图像和v-t 图像。

x-t 图像: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图中的交点表示相遇;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 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图中的交点表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1.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因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摩擦力公式F=μF N 中,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由制成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高考大纲全国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卷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高考大纲全国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卷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

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8m C.x=9m D.x=14m15.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

一质量为1.00×10-4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

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忽略空气阻力)[学-科-网]()A.-1.50×10-4J和9.95×10-3J B.1.50×10-4J和9.95×10-3J[学-科-网]C.-1.50×10-4J和9.65×10-3J D.1.50×10-4J和9.65×10-3J【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的电势能的改变量由电场力做的功决定,有:ΔE p=-W E=-qEh=-(-1.00×10-7)×150×10.0J=1.50×10-4J,故选项A、C错误;[学科网小球动能的改变量由总功决定,有:ΔE k=mgh+W E=mgh +qEh=1.00×10-4×9.80×10.0J+(-1.00×10-7)×150×10.0J=9.65×10-3J,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功能关系的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16.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学-科-网] 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1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推荐:2019年高考大纲解读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汇总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19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读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读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

本文档将对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进行最新解读,
以下是要点概述:
1. 考试形式:
-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采用全国卷,即全国范围内相同的考试
试卷。

2. 考点内容:
-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涵盖了以下主要考点内容:
* 力学
* 热学
* 光学
* 电磁学
*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3. 难度分布:
- 根据最新大纲,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的难度将呈现以下特点:
* 难度适中,力求覆盖大纲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 注意力学、热学、电磁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可能在考试中比重较大。

4. 知识要求:
-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以下知识点:
* 力的概念和计算
* 热传递与热力学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 原子结构与核反应
5. 解题技巧:
-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注重以下解题技巧:
* 熟练掌握物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 分析问题时,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 多做真题、模拟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请注意,以上为对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最新解读的简要概括,具体考试内容以官方公布的大纲为准。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大纲解析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大纲解析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大纲解析关键信息1、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2、考试形式:笔试3、考试时间:具体时长4、试卷结构:选择题、非选择题5、各科目占比:物理约X%、化学约X%、生物约X% 11 物理科目大纲解析111 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112 电磁学部分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电路113 热学部分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方程114 光学部分几何光学物理光学115 近代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12 化学科目大纲解析121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122 元素化合物知识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23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124 有机化学烃及其衍生物有机合成与推断125 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评价13 生物科目大纲解析13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32 细胞的代谢酶与 ATP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33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134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定律生物的进化135 稳态与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2、高考理科综合的命题特点21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22 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一学科内不同知识点的综合23 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24 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3、备考策略3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兼顾各学科的学习32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加强理解和记忆33 加强习题训练注重题型归纳和解题方法总结34 重视实验复习亲自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35 关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4、答题技巧4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答题要求42 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根据试卷结构和自身情况,分配好时间43 先易后难提高答题效率,增强自信心44 规范答题书写工整,表达清晰,注意答题格式5、总结高考理科综合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生应深入理解大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2024年参加高考的物理考试将按照以下考纲进行命题和出题。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份考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和应试能力。

一、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

2.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并能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3.具备物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4.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物理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二、考试形式2024年物理高考将分为两部分进行,包括笔试和实验。

1.笔试部分:开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20分。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进行推理和计算,并能对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2.实验部分: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考试安排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知识范围和考点以下是2024年物理高考的知识范围和考点的概述,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1.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和机械能等内容。

考点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质点和刚体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和弹力等。

2.热学:包括热量和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力学等内容。

考点包括热量和能量的转化、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热传导和热传导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等。

3.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内容。

考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光谱和光的色散等。

4.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考点包括电荷和电场、电势和电场强度、电流和电阻、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

5.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和量子物理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物理知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3-3、3-4、3-5三个模块的内容,考生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2。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
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