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全国卷三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试题分析解析
解读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物理部分的试题遵循“稳定为主,注重考查基础,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实现平稳过渡”的命题思路。

试卷旨在检测考生的科学素养,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具有较好的甄别选拔功能。

试题内容主要涵盖力学和电磁学,覆盖了“考试大纲”中的全部知识单元的绝大部分重点知识。

试卷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对主干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查。

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要求的五种能力,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从知识板块看,力学和电磁学是本试卷的重点,光学、机械波和原子物理也有涉及。

其中,电场知识点考查较少,而电磁感应的考查则有所加强。

试题涉及的运动形式有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但未涉及平抛和类平抛运动。

从解题方法看,试题涉及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等内容,能够较好反映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卷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强调能力考查。

实验题22题来源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书本知识的重现。

23题将传感器测量和电阻测量两个实验综合到一起,既考察基本实验技能,又进行创新,特别把传感器测量拿来考察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的。

试题中的机械波、光学、原子物理等题目,只要平时认真研究了的都能解决;试题所涉及的情景均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见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基础,抓住重点。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Ⅲ试题特色分析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Ⅲ试题特色分析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Ⅲ试题特色分析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Ⅲ试题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本文就试题的特色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单选题1. 出自实际问题:试题中大多数单选题都是出自实际生活问题,比如声音传播、电路分析、光学成像等。

这些实际问题也反映了物理学的应用性,考察了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知识、方法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2. 全面覆盖知识点:试题中的单选题内容较为全面,覆盖了体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等,同时也多涉及交叉知识点的考察,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来考察综合能力。

3. 强化计算、分析能力:本试卷中的单选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需要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使学生拓宽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多选题1. 选项设计多变化:本试卷中多选题出题的选项较为丰富,选项的设计有多种变化方式,有些题目的选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有些选项出现了否定形式,需要仔细辨别。

2. 推理分析题比例高:多选题中涉及到一些推理分析题,选项众多,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正确性的判别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三、非选择题1. 计算量大:非选择题中有很多题目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比如机械能守恒、热力学循环、电场电势等等,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2. 针对性强:非选择题中的试题大多数是专门针对某个知识点出题,比如电路合成、光学成像等,考察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

3. 非标准问题考察:本试卷中的部分非选择题是非标准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考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Ⅲ试题既有基础知识点的考察,也有涉及交叉知识点的综合能力考察,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设计多变,非选择题设计针对性强,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计算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和应试水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全国三卷物理试题分析附试题和答案

全国三卷物理试题分析附试题和答案

2021全国Ⅲ卷物理评析一、命题特点2021全国卷3高考理综卷物理局部符合出题风格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因为选修3-5划为必考,今年在题型结构、考试内容方面相比去年变动较大,但依旧是遵循稳中求变的思想,没有偏题、怪题,根本上绝大多数题目的考察形式都是学生比拟熟悉的形式,学生做起来不会显得太过迷茫。

全卷知识点考查全面、难度适中、梯度明显,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与此同时,仍有少局部题目紧贴高考改革的“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及“重点考查物理根底知识、根本概念的理解〞的要求,可见高考改革的要求已经逐渐渗入近年的高考中。

二、命题难度试卷难度分布如下表试题总体相比去年全国卷3难度增加,难题分值略有下降,简单题分值下降中档题分值增加,虽说每道题都有思路,但都需要肯定时间思考,时间压力较大,不过选修3-5纳入必考,却并没有出现动量与其它板块结合的题,对难度增加的奉献并不明显,全卷紧扣教材,深挖根底概念,对于注重根底的同学来说很有优势三、试卷结构全卷题量没有改变,其中选修3-5全部在选择题考查其中选择题考查3道纯力学题,3道纯电学题,1道动量;1道光电效应;实验题依旧一道力学一道电磁学交替出现;计算题同样1道力学1道电磁学,选考只有两个模块,其中3-3热学模块难度中等,3-4光学、波动模块中第2题难度偏大,相对来说同等情况下选择3-3更有优势。

试卷突出对Ⅱ级考点的考查,Ⅰ级考点涉及不多且难度较低。

四、考查方向1、回归教材,注重根本概念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全卷削弱了板块间的综合,强化了板块内的综合,整体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很难看到大量知识点拼凑的题目,注重对物理根本概念、根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解题过程不依靠特别技巧,只要掌握根本方法,大局部题目都能找到解题思路,对于注重根底的学生会有较大的把握与优势如选择题15题突出对磁通量根本知识的考查,考查方法新颖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很淳朴,选择题21题考查比拟根底的等分法求等势面。

2020年全国3卷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2020年全国3卷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故选AC。
7.在图(a)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R2、R3均为固定电阻,R2=10 ,R3=20 ,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已知电阻R2中电流i2随时间t变化的正弦曲线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交流电 频率为50HzB. 电压表的示数为100V
C. 电流表的示数为1.0AD. 变压器传输的电功率为15.0W
【答案】
【解析】A.交流电的频率为
A正确;
B.通过 电流的有效值为
两端即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压规律 可知原线圈的电压
电阻 两端分压即为电压表示数,即
B错误;
C.电流表的示数为
C错误;
D.副线圈中流过 总电流为
【答案】BC
【解析】A.点电荷的电场以点电荷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如图
是最大内角,所以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或者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知从 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电场线与等势面(图中虚线)处处垂直,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从 电势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
C. 、 两点的电势大小关系为 ,根据电势能的公式 可知正电荷在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点的电势能,C正确;
故选B。
2.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已知甲的质量为1kg,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
A. 3 JB. 4 JC. 5 JD. 6 J
【答案】A
【解析】由v-t图可知,碰前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 ;碰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 ,甲、乙两物块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得

高考物理真题卷三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真题卷三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真题卷三答案解析在高考中,物理科目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科目之一。

不仅需要良好的数理基础,还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和思维方式。

下面我们将对高考物理真题卷三进行答案解析,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考情,提高解题水平。

一、选择题部分(1)A(2)B(3)D(4)C(5)A(6)B(7)C(8)D(9)B(12)B(13)C(14)A以上是部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下面我们将对一些题目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解题方法。

二、解答题部分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题目:如图所示,已知电阻1的两端电压为U1,电阻2的两端电压为U2,电压表的内阻为Rv。

试将U1,U2和Rv表示成已知电流I的函数。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因此,电阻1的两端电压U1等于I乘以电阻1,也就是U1 = I×R1。

同理,电阻2的两端电压U2等于I乘以电阻2,即U2 = I×R2。

另外,电压表的内阻为Rv,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Uv = I×Rv。

因此,U1,U2和Rv可以表示为已知电流I的函数。

2. 光的全反射现象题目: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请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全反射,并给出临界角的计算公式。

解析: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而当入射角超过一定的角度时,光无法从光疏介质向外折射,而是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

这种现象就是全反射。

临界角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折射定律得到。

根据折射定律sin(i)/sin(r) = n2/n1,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n1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r为90度,此时有sin(r) = 1。

因此,sin(i) = n2/n1。

当sin(i)等于1时,入射角i的值为临界角。

所以临界角的计算公式为i = arcsin(n2/n1)。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更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高考物理全国卷三试卷分析

高考物理全国卷三试卷分析

***2019 年高考物理试卷剖析徐勇2019 年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趋于安稳,与2018 年基本持平,试卷构造,试题种类稳中有变,详细剖析以下:14题:本题作为物理部分第一题,考点为楞次定律与能量的关系,较为简单,学生不太简单把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联系起来,但答案的设置使学生较简单用清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15题:本题考察天体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线速度,向心加快度的关系,模型为同一其中心天体,只要要学生记得最基本的公式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对比早年对圆周运动的考察难度有所降低。

16题考察力的均衡,但与早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早年都考察力的动向均衡,今年考察的知识简单的静态均衡,难度不大。

17题:本题考察有阻力作用下的竖直上抛运动的动能和高度的关系,有关信息已E K-h图的形式给出,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依据动能定理列式并把式子化为E K-h关系式,进而找出斜率的含义,需要学生掌握动能定理并拥有必定的读图能力。

18题:本题考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波及周期公式和半径公式,需要学生运用有关知识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找出对应几何关系。

整体难度适中。

19题:本题考察电磁感觉的双棒问题,情形设置较为简单,学生要选出答案不太难,但要真实找出v-t关系难度不小。

20 题:本题考察有拉力作用下的版块模型,有关信息用f-t图,v-t******图给出,需要学生拥有较好的从图像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

21题:本题考察空间中的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问题,需要学生娴熟掌握空间中等量异种电荷四周的电场散布,电势变化,并拥有较好的空间空间想象能力,难度较大,与早年该考点难度差不多。

22题:力学试验题以自由落体运动为考察背景,难度不大,但第二问的设置为开放性的答案,要修业生的确理解实验,并能正确表达,独自就比简单的选择增大了。

23题:本题考察多用电表有关知识,用到中值电阻。

多用电表近几年多次出此刻全国卷的高考试验题中,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门,也是难点,在复习中要赐予足够的重视24题:本题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功能关系,题目难度不大25题: 25 题是对动力学与能量,动量的综合考察,要修业生拥有较好的剖析能力,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较高,与往年对比最大的变化是联合了动量的考察,作为物理部分的压轴题,难度合理。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物理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物理及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α+2713Al→n +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B.15和30C.16和30D.17和31解析:设X 的质量数为m ,电荷数为n ,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4+27=1+m ; 2+13=0+n解得:m=30;n=15;故其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故B 正确,ACD 错误。

答案:B2.(6分)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解析:根据题意可得P 与Q 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r P :r Q =4:1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2r T =k得:32PP r T =32Q Q r T可得周期之比为:T P :T Q =8:1故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C3.(6分)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 0,周期均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Q 正等于( )A.1:2B. 2:1C.1:2D.2:1解析:由图可知,方形交流电源的有效值为U 0,故其一周期产生的热量为:Q 方=20U R T ;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02故其一周期产生的热量为:Q 正=2U R T=202U T R ;故有:Q 方:Q 正=2:1; 故D 正确,ABC 错误。

662.全国3卷物理试题分析及建议

662.全国3卷物理试题分析及建议

202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理综-物理试题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Ⅲ卷)立意于物理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明确,贴近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符合高中课程与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与2021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适合于大面积学生。

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根底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根本能力的考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但今年的选择题结构上有点变化,从5个单项选择3个多项选择改为了4个单项选择4个多项选择,可能会造成局部学生答题上的失误。

一、试题考查的内容选择题:题型考察较细致,知识点较全面,比照去年,新增了近代物理局部的根底知识考察。

单项选择局部14题为核反响方程书写,15题考察天体局部的开普勒定律,与去年相比难度接近,同属根底题型;16题属于交变电流局部,今年考察的是有效值的计算与理解;17题考察曲线运动那么考察的是斜面上的平抛运动,对平时没太在意根底的考生比拟不利。

多项选择局部(18-21题)今年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运动学中的图像问题,动能定理,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与能量关系几个板块。

其中电磁感应和去年类似,考点是楞次定律和感应电动势的分析,选择压轴题与去年如出一辙,同样都考察电场局部的知识点,具体到每个选项中,又包含了带电粒子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同时,又从概念上考察了电势能的定义,对于电势能定义理解不透彻的考生,容易错选C选项。

实验题:实验题22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对于知识点的考查较为根底,侧重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稍微需要同学之间的关系,搞清楚的是甲乙两同学手间距离L以及乙抓住尺子的刻度L1才能确定出尺子的自由下落高度。

第三个问考查的是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本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误差来源分析。

实验题23题考查的是伏阻法测电阻,电路结构相对灵活;其中第一问考查的是电路图转实物图的画法,难点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以及单道双置开关的接法;第,此问只要搞二问考查的是如何根据电路结构的切换和电表读数表示出Rx清楚开关接不同接头时电压表分别测哪个电阻的电压再结合欧姆定律,就可以写出表达式;第三问需要对第二问得到的表达式进行化简处理才能看出所给数据与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阻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徐勇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总体难度趋于平稳,与2018年基本持平,试卷结构,试题类型稳中有变,具体分析如下:
14题:本题作为物理部分第一题,考点为楞次定律与能量的关系,较为简单,学生不太容易把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联系起来,但答案的设置使学生较容易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15题:本题考查天体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线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关系,模型为同一个中心天体,只需要学生记得最基本的公式即可选出正确答案,相比往年对圆周运动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

16题考查力的平衡,但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在于往年都考查力的动态平衡,今年考查的知识简单的静态平衡,难度不大。

17题:本题考查有阻力作用下的竖直上抛运动的动能和高度的关系,相关信息已E K-h图的形式给出,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并把式子化为E K-h关系式,从而找出斜率的含义,需要学生掌握动能定理并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18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涉及周期公式和半径公式,需要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找出对应几何关系。

总体难度适中。

19题: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的双棒问题,情景设置较为简单,学生要选出答案不太难,但要真正找出v-t关系难度不小。

20题:本题考查有拉力作用下的版块模型,相关信息用f-t图,v-t图给出,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从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

21题:本题考查空间中的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问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空间中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电势变化,并具有较好的空间空间想象能力,难度较大,与往年该考点难度差不多。

22题:力学试验题以自由落体运动为考查背景,难度不大,但第二问的设置为开放性的答案,要求学生确实理解实验,并能准确表达,单独就比简单的选择增大了。

23题: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相关知识,用到中值电阻。

多用电表近几年多次出现在全国卷的高考试验题中,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4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功能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25题:25题是对动力学与能量,动量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较高,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结合了动量的考查,作为物理部分的压轴题,难度合理。

选修3-3第一小题:本题考查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该考点在高考改革后首次出现,且考查的方式由原来的5选3变成开放性的填空题,难度增加,让人比较意外。

选修3-3第二小题: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题目比较常规,难度不大。

总之,19年高考部分考点考查难度加大,也有部分考点考查难度降低,总体来说难度趋于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如两个开放性实验题的设置,表明对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的要求提高。

故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出现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不要只盯着常考点,要做到重点不遗漏。

多用电表的多次出现则说明热点还是要持续关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