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3、4接入网、网络设备互联、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第3周3、4接入网、网络设备互联、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

第3周3、4接入网、网络设备互联、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
注意:一些比较早的CISCO设备可能只支持ISL协议。
TPID长度为两个字节即16位,值为0x8100,表示这个帧封装的是802.1Q信息。
TCI的长度也是两个字节,前3位表示优先级,取值范围是0-7,接下来的一个bit位为CFI位,最后12位是VLAN ID,最多4096个VLAN,0和4095不能被使用,作为预留。
课题名称:VLAN原理与配置
课的类型:新课
教学目标:掌握VLAN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原理与配置方法
教学重点:VLAN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交换机可以分割冲突域,但不能分割广播域,限制了网络规模的发展;
在交换网络中,由于没有分割广播域,每个设备网络用户均可看到,安全性不高。
VTP工作模式:有三种模式,服务器,客户端,透明模式
•服务器模式(server):可以创建修改删除VLAN,把VLAN的配置存储于NVROM中,VLAN的配置会通过干道(Trunk)传送给其它交换机。
•客户端模式(clinent):不能创建修改删除VLAN,不将配置存到NVROM中,客户模式是同步服务模式的。
•VTP修剪:用于节约带宽减少广播,如某一交换机并没有VLAN5,那么通过VLAN5的广播就不会发送到该交换机。默认是关闭的,VLAN1永远不会修剪。
•VTP密码
课堂总结:
本次课通过对VLAN的学习,学生对VLAN的基本原理和设置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
由于交换网络平面式的结构,与实际应用的逻辑不符,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分段
•灵活性
•安全性
•每一个本地VLAN像一台独立的交换机设备。
•VLANs可以穿越多个交换机。

网络综合布线教案

网络综合布线教案

第1、2课时教案 2月13日第1周星期一
第3、4课时教案 2月15日第一周星期三
第5、6课时教案 2月20日第二周星期一
第7、8课时教案 2月22日第二周星期三
第9、10课时教案 2月27日第三周星期一
第11、12课时教案 3月 1日第三周星期三
第13、14课时教案 3月6 日第四周星期一
第15、16课时教案 3月8 日第四周星期三
第17、18课时教案 3月13 日第五周星期一
第19、20课时教案 3月27日第七周星期一
第21、22课时教案 3月 29日第七周星期三
第23、24课时教案 4月10日第九周星期一
第25、26课时教案 4月12日第九周星期三
27、28课时教案 4月17
日 第十周 星期一
第29、30课时教案 4月19日第十周星期三
第31、32课时教案 4月26 日第十一周星期三
第33、34课时教案 5月3日第十二周星期三
第35、36课时教案 5月8 日第十三周星期一
第37、38课时教案 5月 10日第十三周星期三
第39、40课时教案 5月15 日第十四周星期一
第41、42课时教案 5月17日第十四周星期三
第43、44课时教案 5月22日第十五周星期一
第45、46课时教案 5月24日第十五周星期三
第47、48课时教案 5月30日第十六周星期一
第49、50课时教案 5月31日第十六周星期三
第51、52课时教案 6月5日第十七周星期一
第53、54课时教案 6月7日第十七周星期三
第55、56课时教案 6月12日第十八周星期一。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天空教室网上课堂
15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
3. QoS服务 能否保证QoS服务是IP网络是否能成为未来统一平台 的关键,目前基于分组承载的各种QoS解决方案主要 关注于承载网络设备的QoS处理能力,更多的是基于 分组承载网络设备的实现技术(如CAR、整形、队列 调度、优先级标记及DiffServ等),这些具体的技术是 所有QoS实施的基础、IP QoS关注的重点。IP网络需 要从网管、资源方面实施相应的QoS控制策略,因此 需要有一个全网的QoS解决方案。
天空教室网上课堂
7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
1. 软交换技术 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功能 完全分开,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将计算机网 络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以及网络服务 层,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非常灵活的 将业务传送和控制规约结合,实现业务融合与业务转 移,尤其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 从语音网向数据网和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天空教室网上课堂
6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
1.2.1 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
“IP技术+光网络”将是计算机网络架构方展的方向, 光网络将演变成全部使用光缆的网络。在网络的服务 层面上看将是IP的世界;从传输层上看将是一个光传 输的世界;从接入层上看是一个有线和无线的多元化 的世界。为此,目前比较关键的技术主要有软交换技 术、IPv6技术、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宽带接入 技术和3G或4G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等。 1. 软交换技术 2. IPv6技术 3.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 4. 宽带接入技术 5. 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

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

第6章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本章教学目标1.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相关知识;2.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技术;3.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各种标准;4.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5.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及相关参数的设置;本章教学重点:1. 无线局域网组成;2.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本章教学难点无线局域网的各种标准本章学时本章的总学时约4~6个学时无线局域网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无线局域网的概念,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前景;2.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及应用领域;3.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4. 了解无线网的数据传输技术。

教学重点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教学难点传输技术教学课时讲授2课时教学设想无线网技术对人们来说似乎非常陌生,实际上我们很早就生活在一个无线网中,从很早以前的广播技术到现在非常普及的移动电话,都是无线网络在发挥作用,但是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计算机网络又有一定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这些已经非常普及的无线网知识介绍计算机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教学中重点介绍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对无线传输技术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要求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们生活在“移动”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移动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快捷数据访问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计算机局域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普及,局域网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及生产率不可缺少的工具。

而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又可以使人们实现许多新的应用,无线局域网的时代已经来临。

二、新授课无线局域网概述(板书)1.无线局域网(板书)⑴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可以称为无线网,使用无线组网技术组建的计算机局域网,称为无线局域网。

⑵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板书)✓安装便捷:WLAN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 设备,就可以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使用灵活: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可移动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持计算机等的发展与应用,使得WLAN的运用更为灵活。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适应于几百米范围的固定或移动PC机的无线 接入
无线局域网的概述
无线局域网的功能
为小范围内固定或移动站点提供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局域网的环境及面临的问题
有限的带宽
2.4GHz无需申请频带,非常拥挤 5GHz频带
共享信道
多个站点共享同一信道 数据通信具有广播的特点 两个或以上站点同时发送会发生冲突 如何避免冲突、如何分解冲突是WLAN面临的问题之一
BSS是一个基本的WLAN的单元网络
为一组站点提供通信服务
在一个BSS内,各站点可直接通信(对等),或只 能通过一跳中继实现站点之间的通信(AP)
每个BSS都有一个ID,称为BSSID
不同的BSS之间的站点不能直接通信
BSS与ESS(续)
ESS
ESS:Extended Service Set ,扩展服务组
点协调功能 PCF,是一种集中控制方式,站点之间的通信基于轮询的 方式,一种无竞争的方式
关联 认证与加密 帧的分段与重装
无线信道易受干扰,短帧有利于提供传输的成功率 分段功能是802.11的一个可选项
IEEE802.11标准体系 ——BSS与ESS
BSS
BSS
Basic Service Set ,基本服务组
WLAN环境面临的问题(续)
移动带来不定因素
移动中通信链路变化 拓扑变化 加上不定的信道干扰 如何保持站点移动时的连续通信是WLAN面临的问题之一
提高抗干扰能力 安全性问题
防止非法用户的接入 防止恶意的获取他人个人信息
WLAN的网络结构
无中心-对等结构(ad-hoc)
B
A
C
D 频率f E
载波侦听
物理层载波侦听
可以通过检测信号能量,判定信道的忙闲状态

第1周1、2接入网、网络设备互联、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doc

第1周1、2接入网、网络设备互联、无线局域网电子教案.doc

问题:从下到上描述具体七层名称及功能。

OSI各层的功能: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

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2)OSI和TCP/IP模型问题:根据上图说明两者的异同。

3)网络通信原理按照 OSI 参考模型,网络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虚拟通信)。

数字技术应用《教案》第4周-1

数字技术应用《教案》第4周-1

教案任务一:接入互联网认识路由器-连接路由器-确认本机设置-登录路由器-设置路由器-使用路由器任务二:互联网应用检索信息并指定计划-发布计划信息-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缴费-分析生活记录本章节教学重难点部分,要求抽取学生做好任务实施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做好细节分析描述。

任务一实施20’1.教师演示讲解宽带路由接入及路由器设置详细操作步骤,并对网络、路由器、目前上网方式进行知识点讲授。

2.学生观看演示,组织要点,掌握任务实现技能。

3.选取学生进行任务分析描述,重点环节,关键要点。

4.学习任务实践并提交作业。

锁定学生鼠标和键盘,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生演示”功能让试操作成功的学生演示他的操作。

解锁,教师巡回辅导,辅导重在点拨,重点跟进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

对提前完成的同学提出更高要求,尝试其它方式的任务化解或帮助身边同学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单作业提交。

任务二实施20’1.教师演示讲解宽带路由接入及路由器设置详细操作步骤,并对网络、路由器、目前上网方式进行知识点讲授。

2.学生观看演示,组织要点,掌握任务实现技能。

3.选取学生进行任务分析描述,重点环节,关键要点。

4.学习任务实践并提交作业。

锁定学生鼠标和键盘,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生演示”功能让试操作成功的学生演示他的操作。

解锁,教师巡回辅导,辅导重在点拨,重点关注网上操作无关学习任务的同学把控。

学习任务单作业提交。

无线局域网构建课程设计

无线局域网构建课程设计

无线局域网构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2. 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协议和关键技术;3. 学生了解无线局域网的规划、部署和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场景,设计合适的无线局域网方案;2. 学生具备配置无线局域网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管理工具对无线局域网进行监控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 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创新意识;3. 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包括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分类、应用场景,以及与有线网络的区别。

教材章节:第一章 概述2. 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探讨IEEE 802.11标准、Wi-Fi技术、蓝牙技术等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原理3. 无线局域网设备与协议:介绍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接入点等设备,以及TCP/IP、DHCP、DNS等网络协议。

教材章节:第三章 无线局域网设备与协议4. 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讲解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部署和优化流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5. 无线局域网安全与监控:探讨无线网络安全策略、加密技术,以及网络监控和管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无线局域网安全与监控6. 无线局域网故障排除:分析无线网络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教材章节:第六章 无线局域网故障排除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无线局域网设备的配置、监控和优化实践。

教材章节:实践篇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路由器基础知识(二)课的类型:授新课教学目标:了解TCP/IP 协议,理解IP 地址及其分类,掌握子网的划分。

教学重点:IP 地址分类,子网划分教学难点:IP 协议,子网划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原理分析、讲授教学过程:一、 回顾和导入(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1.0SI 参考模型2. 局域网组网知识(二) T CP/IP 模型TCP/IP 分层二、 TCP/IP 协议TCP/I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lnternetProtocol 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 /互联 网络协议)协议是In 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 协议和TCP 协议组成的。

TCP/IP 协议的开发工作始于70年代,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

1. IP 协议IP 协议是TCP/IP 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它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也即依赖其他 层的协议进行差错控制。

在局域网环境,IP 协议往往被封装在以太网帧中传送。

而所有的 TCP UDP ICMP IGMP 数据都被封装在IP 数据报中传送。

如图所示:IP 头格式:躺啊苗•源、目标端口号字段:占16比特。

TCP协议通过使用"端口"来标识源端和目标端的应用进程。

端口号可以使用0到65535之间的任何数字。

在收到服务请求时,操作系统动态地为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分配端口号。

在服务器端,每种服务在”众所周知的端口"(Well-Know Port )为用户提供服务。

•顺序号字段:占32比特。

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TCP目标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

•确认号字段:占32比特。

只有ACK标志为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它包含目标端所期望收到源端的下一个数据字节。

•头部长度字段:占4比特。

给出头部占32比特的数目。

没有任何选项字段的TCP头部长度为20字节;最多可以有60字节的TCP头部。

•标志位字段(U、A、P、R、S、F):占6比特。

各比特的含义如下:♦URG :紧急指针(urge nt po inter)有效。

♦ACK :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RST:重建连接。

♦SYN :发起一个连接。

♦FIN :释放一个连接。

•窗口大小字段:占16比特。

此字段用来进行流量控制。

单位为字节数,这个值是本机期望一次接收的字节数。

♦TCP校验和字段:占16比特。

对整个TCP报文段,即TCP头部和TCP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并由目标端进行验证。

•紧急指针字段:占16比特。

它是一个偏移量,和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选项字段:占32比特。

可能包括"窗口扩大因子”、”时间戳”等选项。

常见的一些协议和它们对应的服务端口号。

三、IP地址及分类在In ternet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计算机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我们称它为主机。

为了实现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

就好像每一个住宅都有唯一的门牌一样,才不至于在传输数据时出现混乱。

In ternet的网络地址是指连入In 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的地址编号。

所以,在In 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

我们都已经知道,In ternet是由几千万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而成的。

而我们要确认网络上的每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 NetworkNumber192.10.10.0 11000000.00001010.00001010.00000000NetMask有所谓的预设值,如下所示ClassIPAddress 范围NetMaskA 1.0.0.0-126.255.255.255 255.0.0.0B 128.0.0.0-191.255.255.255 255.255.0.0C 192.0.0.0-223.255.255.255 255.255.255.0在预设的NetMask都只有255的值,在谈到SubnetMask时这个值便不一定是255 了。

在完整一组CClass中如203.67.10.0-203.67.10.255NetMask255.255.255.0,203.67.10.0 称之NetworkNumber(将IPAddress 和Netmask 作AND),而203.67.10.255是Broadcast的IPAddress,所以这两者皆不能使用,实际只能使用203.67.10.1--203.67.10.254 等254 个IPAddress,这是以255.255.255.0 作NetMask 的结果,而所谓SubnetMsk 尚可将整组CClass分成数组NetworkNumber,这要在NEtMask作手脚,若是要将整组CCLass分成2个NetworkNumber 那NetMask 设定为255.255.255.192,若是要将整组CCLass 分成8 组NetworkNumber 贝U NetMask 要为255.255.255.224,这是怎麽来的,由以上知道NetworkNumber是由IPAddress和NetMask作AND而来的,而且将NetMask以二进位表示法知道是1的会保留,而为0的去掉192.10.10.193- -11000000.00001010.00001010.11000001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192.10.10.0--11000000.00001010.00001010.00000000以上是以255.255.255.0 为NetMask 的结果,NetworkNumber 是192.10.10.0,若是使用255.255.255.224 作NetMask 结果便有所不同192.10.10.193- -11000000.00001010.00001010.10000000255.255.255.22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192.10.10.192--11000000.00001010.00001010.10000000此时NetworkNumber 变成了192.10.10.192,这便是Sub net。

那要如何决定所使用的NetMask,255.255.255.224 以二进位表示法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变化是在最後一组,11100000便是224,以三个Bit可表示2 的3次方便是8个NetworkNumberNetMask二进位表示法可分几个Network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1255.255.255.128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2255.255.255.19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4255.255.255.22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8255.255.255.24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16255.255.255.248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32 255.255.255.25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 64以下使用255.255.255.224 将 C Class203.67.10.0 分成8 组NetworkNumber,各个NetworkNumber 及其BroadcastIPAddress 及可使用之IPAddress 序号NetworkNumberBroadcast 可使用之IPAddress(1)203.67.10.0--203.67.10.31203.67.10.1--203.67.10.30(2)203.67.10.32--203.67.10.63203.67.10.33--203.67.10.62(3)203.67.10.64--203.67.10.95203.67.10.65--203.67.10.94(4)203.67.10.96--203.67.10.127203.67.10.97--203.67.10.126(5)203.67.10.128--203.67.10.159203.67.10.129--203.67.10.158(6)203.67.10.160--203.67.10.191203.67.10.161--203.67.10.190(7)203.67.10.192--203.67.10.223203.67.10.193- -203.67.10.222(8)203.67.10.224--203.67.10.255203.67.10.225--203.67.10.254可验证所使用的IPAddress是否如上表所示203.67.10.115--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1110011255.255.255.22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203.67.10.96--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1100000203.67.10.55--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0110111255.255.255.22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203.67.10.32--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0100000其他的NetMask所分成的NetworkNumber可自行以上述方法自行推演出来。

2. Sub net的应用使用Sub net是要解决只有一组CClass但需要数个NetworkNumber的问题,并不是解决IPAddress不够用的问题,因为使用Sub net反而能使用的IPAddress会变少,Sub net通常是使用在跨地域的网络互联之中,两者之间使用Router连线侗时也上In ternet,但只申请到一组CCIassIPAddress,过Router又需不同的Network,所以此时就必须使用到Sub net,当然二网络间也可以RemoteBridge连接,那便没有使用Sub net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