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 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判断其结构特征。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一种方法。

当分子吸收红外光时,分子内部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发生变化,导致分子振动频率和转动频率的变化。

根据分子振动和转动频率的不同,红外光谱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远红外区。

中红外区是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区域,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干燥器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溴化钾压片剂、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与溴化钾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压片剂。

2. 样品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扫描。

3.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特征吸收峰,判断样品的结构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的红外光谱分析(1)在3350cm-1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O-H键。

(2)在2920cm-1和2850cm-1附近出现两个尖锐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C-H键。

(3)在172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C=O键。

(4)在123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A中含有C-O键。

根据以上分析,样品A可能为含有O-H、C=O和C-O键的有机化合物。

2. 样品B的红外光谱分析(1)在3350cm-1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O-H键。

(2)在2920cm-1和2850cm-1附近出现两个尖锐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C-H键。

(3)在164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C=C键。

(4)在1040cm-1附近出现一个尖锐峰,说明样品B中含有C-O键。

根据以上分析,样品B可能为含有O-H、C=C和C-O键的有机化合物。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析和表征。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器验证不同物质的红外吸收特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用的样品包括有机化合物甲醇、乙醇和丙酮等。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一台红外光谱仪,其原理基于样品与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被样品吸收、散射或透射的红外辐射,得到相应的红外光谱图谱。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甲醇、乙醇和丙酮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扫描操作。

3. 结果记录:记录各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操作得到的红外光谱图谱如下图所示(图1)。

[插入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醇、乙醇和丙酮的红外吸收峰位数目和位置存在明显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对各个样品的红外吸收峰进行解析。

甲醇样品:在图谱中可观察到两个主要峰位,分别出现在3000-3400 cm-1和1000-1300 cm-1范围内。

前一个峰位为甲醇分子中的O-H伸缩振动,后一个峰位则表示甲醇中的C-O伸缩振动。

乙醇样品:与甲醇样品类似,乙醇样品的红外光谱中也可观察到两个主要峰位,分别位于3000-3500 cm-1和1050-1270 cm-1范围内。

两个峰位的解释与甲醇相似,分别对应乙醇中的O-H伸缩振动和C-O伸缩振动。

丙酮样品:与甲醇、乙醇不同,丙酮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只有一个主要峰位,出现在1710-1740 cm-1的范围内,对应着丙酮分子中的C=O伸缩振动。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和相应峰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位存在差异,这正是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物质鉴定和分析的基础。

实验结论:通过对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验证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物质鉴定和分析中的有效性。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分析。

3. 通过红外光谱图解析,识别样品中的官能团,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跃迁的光谱技术。

当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从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图,可以识别分子中的官能团,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台、KBr压片机、电子天平、研钵、剪刀等。

2. 试剂:待测样品、KBr、红外光谱标准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与KBr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均匀后,压制成薄片。

2. 样品测试:将样品薄片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台上,进行扫描。

3.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识别官能团,确定化合物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样品A在3400cm-1处有宽吸收峰,为-OH伸缩振动峰;在1700cm-1处有强吸收峰,为C=O伸缩振动峰;在1450cm-1处有中等强度吸收峰,为C-O伸缩振动峰。

综合以上分析,确定样品A为乙醇。

2. 样品B: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样品B在3400cm-1处有宽吸收峰,为-NH伸缩振动峰;在1630cm-1处有强吸收峰,为C=N伸缩振动峰;在1450cm-1处有中等强度吸收峰,为C-O伸缩振动峰。

综合以上分析,确定样品B为乙酰胺。

六、实验讨论1.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2. 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样品制备和仪器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解析红外光谱图时,要熟悉各种官能团的吸收峰位置,并结合样品的性质进行综合判断。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分析,并成功解析了两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确定了其结构。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报告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报告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仪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探究其分子结构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和转动引起的电偶极矩变化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苯甲酸分子中含有C-H、C=O和O-H等键,这些键的振动会引起红外光的吸收,从而形成特定的红外吸收峰。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取少量苯甲酸样品,将其放置在红外吸收光谱仪的样品室中。

2. 启动红外光谱仪: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启动红外光谱仪,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

3. 设置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设置红外光谱仪的扫描范围、扫描速度等参数。

4. 测绘光谱:点击开始扫描按钮,红外光谱仪开始扫描样品,记录光谱数据。

5. 数据处理:将得到的光谱数据导入光谱处理软件中,进行光谱峰的分析和解释。

6. 结果分析:根据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推断苯甲酸分子中的键和官能团类型。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仪测绘得到的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如图所示。

在波数范围4000-400 cm-1内,观察到了多个吸收峰。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强烈的吸收峰位于1700 cm-1附近,这是由于苯甲酸分子中的羧基(-COOH)引起的C=O键的伸缩振动所致。

这一吸收峰的强度较高,说明羧基是苯甲酸分子中的主要官能团。

其次,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两个较弱的吸收峰,分别位于3000-2800 cm-1和3600-3200 cm-1范围内。

前者是由于苯甲酸分子中的芳香环上的C-H键引起的伸缩振动,后者则是由于苯甲酸分子中的羟基(-OH)引起的O-H键的伸缩振动。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较弱的吸收峰,位于1500-1300 cm-1和1000-600cm-1范围内。

这些吸收峰是由于苯甲酸分子中其他键的振动引起的,如芳香环上的C-C键、羧基与芳香环之间的C-O键等。

通过对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苯甲酸分子的结构特征。

苯甲酸分子由一个苯环和一个羧基组成,苯环上还有一个羟基。

红外光谱实验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定。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是一种利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

当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和转动时,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从而产生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干燥器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样品、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备用。

2. 样品池准备:将样品池清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3. 样品测试:将样品放入样品池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扫描范围为4000-400cm-1,分辨率设置为2cm-1。

4. 数据处理:将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操作。

5. 定性分析:将处理后的红外光谱与标准样品光谱进行比对,结合化学知识,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A:经过红外光谱分析,样品A的特征峰与标准样品光谱一致,鉴定为化合物A。

2. 样品B:样品B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与标准样品光谱存在差异,但经过化学知识分析,推断样品B为化合物B。

3. 样品C:样品C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与标准样品光谱一致,鉴定为化合物C。

六、实验讨论与心得1. 实验过程中,样品池的清洁度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

实验前需确保样品池干净、干燥。

2.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基线校正和平滑处理是提高光谱质量的重要步骤。

3. 红外光谱分析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在进行定性鉴定时,还需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实验过程中,注意红外光谱仪的操作安全,避免仪器损坏。

5. 本实验加深了对红外光谱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样品分析能力。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红外吸收光谱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红外光谱实验仪器的操作;3.了解不同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团。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通过测定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来获取化合物结构信息的技术。

在红外区域的电磁辐射可以被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吸收,产生共振激发。

吸收的位置和强度与分子的结构和存在的官能团有关。

常见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常用来鉴定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化合物。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红外光谱仪;2.样品;3.氯仿和必需品。

四、实验操作:2.准备样品盘:将样品加入KBr或NaCl颗粒中,并用手压成均匀的透明片。

4.打开红外光谱仪,选择目标化合物的工作模式。

5.选择一个空白片,将其放入光谱仪并进行基础校准。

6.选择样品,将其放入仪器,等待红外光谱仪的分析结果。

7.分析结果后,将样品从仪器中取出,并清洁样品盘以准备下一个样品的测试。

8.将测试得到的红外吸收光谱数据与已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将测试得到的红外吸收光谱数据与已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照,可以准确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

通过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

以酰胺试剂为例,其红外光谱图中会有一个宽弱的吸收峰,该吸收峰位于3300-3400cm-1的范围内,这是由于酰胺中的氨基振动引起的。

另外,酯类化合物一般在1750cm-1的位置会有一个强吸收峰,此吸收峰是由于羰基振动产生的。

通过这些特征峰可以判断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类型和存在的基团。

六、实验结论:通过红外光谱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化合物吸收红外辐射的特征谱图,推断化合物结构和官能团类型。

通过与已知数据库中的对照,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

红外光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识别和鉴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实验报告:红外光谱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红外光谱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以及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样品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信息。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是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当红外光照射到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从而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不同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因此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频率红外光的吸收情况,可以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分子的振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简谐振动。

对于双原子分子,其振动频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nu =\frac{1}{2\pi}\sqrt{\frac{k}{\mu}}\其中,\(\nu\)为振动频率,\(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mu\)为折合质量。

对于多原子分子,其振动形式更加复杂,但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振动模式,如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等。

红外光谱图通常以波数(\(cm^{-1}\))为横坐标,表示红外光的频率;以吸光度(或透光率)为纵坐标,表示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压片机玛瑙研钵干燥器2、试剂溴化钾(KBr,光谱纯)待测样品(如苯甲酸、乙醇等)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固体样品:采用 KBr 压片法。

称取约 1-2mg 待测样品于玛瑙研钵中,加入约 100-200mg 干燥的 KBr 粉末,充分研磨混合均匀。

将混合好的粉末转移至压片机模具中,在一定压力下压制成透明的薄片,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液体样品:采用液膜法。

将待测液体滴在两氯化钠晶片之间,形成均匀的液膜。

2、仪器操作打开红外光谱仪和计算机,预热 30 分钟。

进入仪器操作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扫描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光谱扫描。

3、数据处理对扫描得到的原始光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等。

对处理后的光谱图进行峰位识别和归属,确定样品中的官能团。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仪,对苯酚、苯甲酸和苯酚甲醛三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光谱分析,探究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准备了苯酚、苯甲酸和苯酚甲醛三种有机化合物的样品。

然后,将样品制成固态片,放置在红外吸收光谱仪的样品槽中。

接下来,选择适当的波数范围,进行红外光谱扫描,记录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我们观察到苯酚、苯甲酸和苯酚甲醛三种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峰分布。

苯酚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位于3500~3200 cm^-1的区域,这是由于苯酚中的羟基(-OH)所引起的。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锐利的吸收峰,位于1700~1600 cm^-1的区域,这是由于苯甲酸中的羧基(-COOH)所引起的。

苯酚甲醛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多个吸收峰,分别位于1700~1600 cm^-1和3000~2800 cm^-1的区域,这是由于苯酚甲醛中的羧基和醛基(-CHO)所引起的。

通过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苯酚中的羟基(-OH)使其在红外光谱中出现宽而强烈的吸收峰;2. 苯甲酸中的羧基(-COOH)使其在红外光谱中出现锐利的吸收峰;3. 苯酚甲醛中的羧基和醛基(-CHO)使其在红外光谱中出现多个吸收峰。

结论: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我们成功确定了苯酚、苯甲酸和苯酚甲醛三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合物的官能团和结构。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红外吸收光谱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红外吸收光谱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外吸收光谱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操作红外吸收光谱仪,掌握了样品制备和光谱扫描的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红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姓名:张瑞芳
班级:化院413班
培养单位:上海高等研究院
学号:2013E8003561147
指导教师:李向军
实验日期:2103年12月18日第2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用KBr 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4、了解基本且常用的KBr 压片制样技术在红外光谱测定中的应用。

5、 通过谱图解析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

简称“IR ”,是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

它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

被测物质的分子在红外线照射下,只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的红外光谱。

对红外光谱进行剖析,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许多原子团,各原子团被激发后,都会产生特征振动,其振动频率也必然反映在红外吸收光谱上。

据此可鉴定化合物中各种原子团,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1)红外光谱产生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即)λhc/(λ)
νh(νΔE ΔE ΔE 转动振动转动振动转动
振动分子+=+=+=
2)辐射与物之间有相互耦合作用,产生偶极矩的变化。

(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无红外活性,没有偶极矩变化、但是有极化度变化的振动跃迁,有拉曼活性。


(2)应用范围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固态、液态或气态样品都能用该方法进行分析,无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都可检测。

1)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

2)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

3)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

4)红外吸收峰的位置与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别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于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3)定性分析
传统的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定物质通常采用比较法,即与标准物质对照和查阅标准谱图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对于样品的要求较高并且依赖于谱图库的大小。

如果在谱图库中无法检索到一致的谱图,则可以用人工解谱的方法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有大量的红外知识及经验积累。

大多数化合物的红外谱图是复杂的,即便是有经验的专家,也不能保证从一张孤立的红外谱图上得到全部分子结构信息,如果需要确定分子结构信息,就要借助其他的分析测试手段,如核磁、质谱、紫外光谱等。

尽管如此,红外谱图仍是提供官能团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4)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依据是比尔定律:ecl=log(I
/I)或A=ecl。

如果有标准样品,并且
标准样品的吸收峰与其它成分的吸收峰重叠少时,可以采用标准曲线法以及解联立方程的办法进行单组分、多组分定量。

对于两组分体系,可采用比例法。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仪器:769YP-15A粉末压片机及配套压片模具、玛瑙研钵、VERTEX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仪器构成:红外光谱仪是由光源、样品室、单色器以及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分为两束,一束经反射到达动镜,另一束经透射到达定镜。

两束光分别经定镜和动镜反射再回到分束器。

动镜以一恒定速度作直线运动,因而经分束器分束后的两束光形成光程差d,产生干涉。

干涉光在分束器会合后通过样品池,然后被检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有TGS,MCT等。

图1,红外光谱仪的组成
(3)实验试剂:苯甲酸样品(AR);KBr(光谱纯);无水丙酮;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
1、软件参数设置。

1)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30分钟以上,方可测定;
2)打开电脑,选择win98系统,打开opus7.0软件;在Collect菜单下的Experiment Set-up中设置实验参数;
3)实验参数设置:分辨率 4 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范围 4000-400 cm-1。

2、样品制备:压片法。

1)用乙醇洗涤压片所用器具,然后在红外灯下烤干,以下各步骤都在红外灯下完成。

2)研磨被测物体和溴化钾的混合物,取月1.5mg样品,按1:100的比例加入溴化钾,研磨混合物成粉末状,越细越均匀越好。

3)取适量被测物质和溴化钾的混合物倒入模具中。

4)将压模器整体放入压机上,锁上油压开关,推动摇杆,将压力压到10MPa 下保持3min,打开油压开关,取出压模器,小心取出样品(均匀透明即可),将压后的薄膜片放入磁性样品架。

3、进行背景测量。

4、进行样品测量。

5、保存数据。

6、重复1-5步骤进行测量(每次样品测量前都要进行背景测量),整理仪器,完成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固体苯酚的结构分析
1.05
1.00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40003800360034003200300028002600240022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
图2.固体苯酚的红外光谱图
图谱分析:
1)波数在3650cm-1-3200cm-1之间出现强宽峰,说明有酚羟基;
2)波数在1600cm-1、1510cm-1、1499cm-1处的强吸收谱带为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是苯环的特征吸收谱带;
3)波数在1380cm-1处的中等强度吸收谱带为苯环C-H面内弯曲振动;
4)波数在1225cm-1处的强吸收谱带为酚类C-O伸缩振动;
5)波数在1930-1760cm-1处的多个弱吸收峰,及830cm-1、750cm-1、700cm-1处的三个中等强度吸收峰,是苯环单取代的特征吸收峰。

(2)固体苯甲酸的结构分析
1.0
0.8
0.6
0.4
0.2
0.0
42003900360033003000270024002100180015001200900600300
图3.固体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
图谱分析:
1)波数在3250-2500cm-1处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带,谱带宽,峰形不尖锐。

由于羧酸在固体样品中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所以存在分子间氢键,该区域内宽、散谱带二聚体羧基中O-H伸缩振动的特征谱带;
2)波数在1770cm-1处的强吸收峰为C=O伸缩振动吸收峰;
3)波数在1650-1510cm-1处的中等强度吸收峰为苯环骨架伸缩振动;
4)波数在1921cm-1、1796cm-1、910cm-1、720cm-1处的吸收峰为苯环单取代的特征吸收峰。

六、思考与讨论
1、比较苯甲酸和苯酚IR图谱的差异,并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
左图为苯酚,右图为苯甲酸
苯酚和苯甲酸的结构式如上图所示。

其结构很相似,都有一个苯环,都具有羟基。

最大的不同是苯甲酸多了一个羰基。

结构的不同导致了IR谱图的不同。

(1)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在苯甲酸的IR图谱中在1770cm-1处有一个强吸收峰,这是羰基的特征吸收峰;
(2)另外,从IR谱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在官能团区两种物质的宽吸收峰的形状不同,相比较而言,苯甲酸的羟基伸缩振动较苯酚处于更低波数,这是由于在苯甲酸中羟基与羰基相连;
(3)苯环取代基不同,对苯环的影响不同。

羧基与苯环存在共轭效应,而羟基与苯环存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且诱导效应占主导地位,最终使得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不同,其中苯酚由于羟基的强吸电子作用使的1500cm-1处的吸收峰很弱。

2、用FT-IR仪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时为什么要先测试背景?
答:FT-IR仪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时要先测试背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较多量
的CO
2和H
2
O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测定样品之前需要先测定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